扎克的探险既是心灵之旅也是身体磨练之旅。他尽力向前走,最终天气、地形和偶遇教会他向经验屈服,不再试图掌控一切。他把自己当作内华达山脉一样尽力探索自己。
历史上,人类旅行有几个主要原因:(1)探索或者殖民新疆域,为了居住、狩猎或者采集食物;(2)躲避潜在的威胁和敌人;(3)去圣地朝拜。以娱乐为目的的旅行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新概念,因为旅行常伴随着危险、不适和烦恼。最早的朝圣常常是群体行动,旅行者结队出发,拜访圣地,表达敬意和宗教信仰。
14世纪,伊斯兰教教徒伊本•白图泰(Ibn Battuta),遵循穆罕默德的教义,通过旅行学习知识:“内心一股冲动驱使着我,使我一直渴望拜访伟大的圣地,我离开了所有朋友,抛弃了故乡。”
白图泰的心灵之旅历时30年,涉及40多个国家,他详细记录了一路上的所思所感和对不同文化的观察。虽然同伴马可波罗名声更大,但是他一直专注于学习和成长,而非商业。 对于追寻内心的人而言,在获得心灵启蒙或者敬神的路上遇到的不适和挑战都是神圣目标的一部分。世界上多数宗教都起源于寻找伟大意义和目标的精神探寻。比如摩西穿越沙漠到西奈山,与其说是躲避敌人不如说是追求非凡的经历。佛陀选择在印度各地流浪,食不果腹,以此达到顿悟。耶稣、默罕默德、布里格姆•扬(Brigham Young)、圣雄甘地无一不是选择相似的道路:自律、艰苦、奉献。 当代的宗教领袖,他们第一次走上精神之路是为了治愈自己或者摆脱困扰他们的个人问题。阿伦•甘地(Arun Ganhi)在街上偶遇自己的劲敌,从而学会了友善和原谅;托马斯•穆尔(Thomas Moore)在一段混乱的时期尊一个完全陌生的人为导师;在几乎丢掉自己的性命之后,丹•米尔曼(Dan Millman)开始了康复之旅;尼尔•唐纳德•沃尔什(Neale Donald Walsch)在先验旅行结束后,从一个无家可归的人变成一个书写“与神对话”的人;让姆帕•沈曼(Jhampa Shaneman)曾住在印度的一个宗教社区;卡罗琳•密斯(Caroline Myss)在体验到一个小小的善举之后,找到了通往“神秘主义的激进主义”的道路。他们每一个人以及其他许多人都走了一条精神之路,这场旅途充满阻碍,需要体力和精神力量去克服,最终才能达到觉醒或者顿悟。这是其中一个可能加速你实现精神转变的因素之一(见)。 有一项关于宗教信仰转变的研究,研究对象包括历史人物(路德、圣保罗、佛陀)以及许多当代人物,转变性改变通常有几个特点。第一,先是经历一段不满或者混乱的时期,随后是被迫或者自愿的独处。这段独处的时间看似会加重挣扎,其实为随之而来的突破——宗教或者非宗教的旅行形式,创造了空间或者开放。戒酒互助协会(Alcoholics Anonymous)的创始人比尔•威尔斯说道:“突然房间被白光点亮,心中一阵无以言表的狂喜。内心里浮现出一个画面,我站在山上,一阵精神之风吹来。这风吹到我身上,我就自由了。” 第二,对这段经历的反省不管是描述为狂喜、揭露、放弃、敬畏、原谅或者觉悟,往往先是自己内心认同然后是在一个群体里得到认可。社群支持是巩固改变和保持既定道路的重要因素。的确如此,共享的精神经验、对信仰的相互承诺有助于保持虔诚和长久的忠诚。 里讨论的所有转变性的改变中,宗教/精神觉醒可能是最突然,也是持续最久的。一部分原因是所有的元素都具备了(祷词、冥想、静修、学习组、宗教服务、认罪、社会事件、仪式),专门设计用于帮助参与者保持信念和虔诚。全世界有90%的人口是某种形式的精神或者宗教传统的积极参与者,改变的环境普遍存在,对于年轻人尤其如此。等到50岁左右,先验性精神经验就不会那么频繁和戏剧性地出现,你更喜欢调整而不是剧烈的转变。好消息是:因为人生阅历丰富,年长的成人能更好地对应挑战和危机,能更快地从困境中恢复。 不同宗教的教义很少相同。以爱和宽容为价值主张的宗教相比于以惩罚和赎罪为特点的宗教更能推动建设性的改变。况且,宗教/精神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从极其古板到非常开放和灵活,从批判性思考到接收不同的观点。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第一次提到,宗教转变始于自我启示或者精神探索,将“分离的自我”和建立更坚固的情感基础统一起来。“探索”和“停留”往往相互转换,形成循环,朝圣者通过与超能量的联结开始寻找伟大的意义,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思,赋予其意义,或者将其融入自身。这就促使对使命进一步的追问,然后又是进一步的思考。 与自然的精神交流 是否存在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法,既可以降低身体和精神的不适,又可以增加幸福感、满足感和认知功能?研究证实,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运用一种方法,在广泛的人群、地域和文化中产生良好的效果,没有副作用,而且几乎零消费。最不可思议的是,这个方法适用于每个人。 对于一个世俗的朝圣者或者不太信仰宗教的人而言,大自然或者野外也许可以提供一种替代方法,让你到达精神转变的巅峰。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就是实践者,他在瓦尔登湖畔有一个小木屋。他发现“大自然充满智慧和神性”。其他人比如约翰•缪尔(John Muir)在大自然中找到精神安慰,并将大自然称为神的殿堂。 当被问起身处自然怀抱之内发生的精神转变时,他们的回答不约而同,与之前提到的高峰体验相似。他们能感受到与大自然的联结,体会大自然的无私,并且心怀感恩。他们发现自己的这种转变也能激发生活中的其他改变,从而追求更有意义的目标,逃离世俗的压力。 户外或者大自然的治愈潜能来源于几个特点。身处大自然,你能远离日常生活的干扰——交通、拥挤、科技以及城市的脏乱和喧嚣。大自然的美景是感官的最佳刺激物。这种放松注意力的方法,可以引起我们的敬畏和灵感。一定量的改变往往伴随一定程度的风险,特别是人们不知道、不尊重自己的限制和能力时。 计划转变需要考虑的问题 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一个板块是寻找精神启迪的“神秘主义旅行”。不论是去梵蒂冈、麦加、西奈山、巴黎圣母院、明治神宫、卢克索神庙、史前巨石阵、马丘比丘或者是新思潮时代的精神中心,例如赛多纳(Sedona)的漩涡,新的旅行者踏上的这条路是千年以来人们一直在走的路。许多旅行者遭受了身体、情感或者精神上的伤痛,但依然追求智慧、简单或者启迪。人们相信圣地拥有特别的精神力量,能加快追寻深层意义、解脱或者启迪的速度。 在讲到过创伤后成长的关联因素之一是如何增加精神生活的兴趣。这适用于受创伤的战士和战俘,同样也适用于各种瘾症的恢复。 自然为很多探求精神启迪、复原或者与世界沟通的人提供了完美的避难所和敬神场地。人们在追寻过程中产生的巅峰体验和改变,缘于环境把他们从日常的限制中释放,让他们注意到原本被生活中的杂音屏蔽了的想法、感觉和发现。 基于我多年的采访和研究,如果你想实施一场深刻影响你的改变之旅,以下问题或许有帮助: 虽然看起来一场改变生活的旅行可以通过策略性的计划构成,但是要记住,这样的体验一般发生在你随心而至的时刻。你匆匆忙忙,一直盯着日程走(出发去博物馆,计划乘坐旅游大巴,紧跟地图上的道路指引,核查清单上的下一个目的地),这时,你一时起意,决定改变方向:你受陌生人的邀请去他家做客,你漫无目的地在偏僻的小巷游走,你做了某件与你性格和行事风格完全不同的事。你开始了一场冒险(对你自己而言),一场安全而不失控的冒险。你要找机会突破熟悉的边界,寻找新的、有启发的体验,拓宽你的世界,逼着你发现新的自己。 在所有要考虑的问题当中,最重要的是如何把在旅行中学习到的东西运用、融合到日常生活中。这才是旅行的意义——如何处理这些经验教训。多项针对海外留学生、战地维和部队志愿者、户外训练参与者、圣地朝圣者的研究纪录表明,只要你花时间系统地思考、反思、对话、记录或者治疗以找出旅行的意义,那么旅行的效果将会更持久。 总的来说,改变生活的旅行有三个不同的组成部分。第一,离开前发生了什么和你如何计划旅行。第二,你确实经历了关键事件,并且留下记忆。第三,旅行结束之后,你如何处理这些经历,如何整理记录,如何跟别人交流,如何理解这次旅行。你如果重拾旧模式,不花时间和力气维持新想法和习惯,这场旅行很快就会被遗忘。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心灵之旅:http://www.yipindushu.com/zhichangchuangye/8663.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演绎生活的悲欢离合09-12
2 经典句子:心灵共鸣的温暖之声09-11
3 职场努力智慧语录大全09-12
4 经典句子:触动心弦的文字力量09-12
5 经典句子:文字艺术的极致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