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特性是总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公平。那么,什么是公平?西方人的公平就是大家都一样;中国人的公平则是“我特殊”。天下哪里有公平可言,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一样。比如老板出去时一定要找几个人陪他,而且要走在中间,讲话的声音也比别人大,就是为了表示“他是老板”,让别人不要小看他。再比如在餐厅或一些公共场合,有的人讲话声音很大,其实他只是在对外发出一个信号:我是了不起的人,你不要小看我,你不要惹我,惹我我会生气。
西方人讲话,你要听内容;中国人讲话,不需要听内容,有的人只是对外发出上面所说的那种信息而已,没有什么内容可言。一个人讲话的声音很低,很可能是他目前的形势不如别人;而有的人讲话声音特别大,就是因为他目前过得很得意,目中无人。
所以,即使在同一件事情上,中国人有时候会大声讲话,有时候则会小声讲话,被领导者要去好好了解,好好运用。同时也要明白,任何人都不能做到公平公正,领导也不例外。而且每个领导都会有自己的小圈子,亲疏有别,对下属区别对待也是情有可原的。所以你应该正视这一现象,只要领导不是存心偏向,最好泰然处之。即使领导处处偏袒他人,也不能心生怨恨,而是想想是何原因造成的。
中国人大圈圈里有小圈圈,这一点一直被外国人诟病,其实这并没有错。小圈圈就叫作“班底”,每一位领导者的管理幅度都相当有限,如果不能组成“心腹知己”的领导团队,如何能够照顾得过来?班底有公私之分,建立公的班底理所当然,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地方。 如果领导对下属一视同仁,会有什么结果呢?一视同仁就是以领导为核心,对待每一位下属都一样。领导若是刚上任,在不了解下属的情况之下,当然应该如此。某些领导一上任,就掉入差别待遇的陷阱,对亲朋故友采取比较信任的态度,不但给其他成员以“搞小圈圈”的恶劣感觉,而且使这些亲朋故旧,得以有恃无恐地玩弄特权。结果形成“私的班底”,造成营私舞弊的不良形象,甚至于把自己卷入不法的事件,以致上任不久,便被这些亲朋故旧抓住把柄而动弹不得。这都是“私”字作祟。私的班底,千万不可为,必须坚持一视同仁。 若是一年半载下来,仍然坚守一视同人的心态,组织成员就会觉得这位领导“好人坏人都不会分”,连最起码的判断力都没有。而且不具备办事的精神,因为办事的人,一定会依据办事的用心程度与效果评量,来区分同人的贡献度,并且给予不同的礼遇。物质报酬也许受到制度的限制,不便弹性分配;但精神上的礼遇,却可以依据各人不一样的表现,而有所差异。 反过来说,领导在一开始就采取差别对待的方式,大家就会怀疑他是依据哪些标准,也许原本就是成见、偏见在作祟,当然不服气。搞差别对待还容易形成小团体,搞党派之争。 所以领导者嘴上会讲一视同仁,心里想差别对待。逐渐按实际贡献和表现,将下属区分为三层,最内层属于核心人物,领导以“没有你我会死”的心情来加以礼待,给予特殊的照顾。第二层为“有也好,没有也好”的一般成员,如果他们不能再努力,提高贡献度,只能给予一般的照顾和客气的对待。最外层则为“早走早好”的待提高下属,若是他们不知自省、自律,就希望他们另谋出路,不要待在这里混日子。 你可以想一想,你的领导心中,这三个层次的人都有哪些,领导是以什么标准划分的三个层次,你自己在领导的心中到底属于哪一层。如果你的领导是站在公的立场,确实依据公共目标来考核,不夹杂私心,公正地区分下属,你就应该认同这种作风,这就是合理的不公平。 领导的班底,都是十分值得领导信赖、依靠的少数人。日本人宣称“企业由少数人维持”,中国人似乎把这一句话发挥得恰到好处,让少数有心而且用心的人士,构成坚强的第一道防线。这样的班底,有两种好处: 从领导的角度说,班底是领导的智囊团,可以帮助领导做出正确的决定。任何事情,领导在做决定前,可以先把自己的看法隐藏起来,当作腹案。将自己的腹案变成问题,用来征询班底的意见,让他们在互动中找出合理的答案,经领导核准后,再由班底去执行。领导越依赖班底,班底越奋发而提高可靠的程度,这才是良性的互动。另外,班底可以成为领导和下属之间沟通的桥梁。中国人有一些话不方便当面说;也有一些话,当面说反而无效,都可以透过班底来达到圆满沟通,实在有很大助益。 从下属的角度来说,班底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而且对团队精神的提升十分有助益。大家因公(道)而结合,比较容易同心协力。班底,应该是经由工作表现来建立的。领导大公无私,头脑中根本没有“同”或“不同”的观念,只知道谁工作表现最好,人际关系最好,谁便是班底。打开了最内层的门,就能让更多的下属通过努力成为班底的一分子。当然,这种动作同样具有防患作用,使班底提高警觉,不但不能够营私舞弊,而且应该更加用心。 所以,即使你不是领导的班底,只要你贡献较大、配合度较强、主动性较高而且创造性较好,经由逐步考验,便可以一层层由外向内拉近,成为坚强可靠的班底。这种合理的不公平,“亲疏有别”,只要正视,没有任何不好之处。初看起来,对待自己人和外人永远存在一些差别,好像很不公平,实际上我们懂得“有时对外人较为客气,有些事则对自己人更为宽厚”的道理,只要合理,不公平也是大家乐于接受的。 合理的不公平,表示真正的平等;不合理的公平,反而是假平等,表面上一样,实际上不平等。自己人相处的时间比较长久,拉来扯去的机会比较多,取长补短的程度也比较深。外人相处的时间,往往比较短暂,拉来扯去的机会比较少,而取长补短的程度,也由于关系不够深,相对地比较浅近。这样比较起来,自然明白中国人对外人一套衡量标准,对自己人另有一套衡量标准的道理。各有不同的标准,当然也是一种标准。 被领导者想通这个道理,对于领导的差别对待,自然心平气和。同样是经理,老板会特别尊重少数几位,不会一视同仁;同样是经理,老板一有事,就会想到某个人而不是想到其他什么人;同样是经理,老板一开会,一定会问他有什么意见,而不会问其他人。这都是很正常的。如果你接受不了,努力使自己成为这个人就行了。 这个人实际上就是地下领袖——非组织的领袖,做到这一步其实也不难,只要有些事情你做到了,其他就很容易。做到这一点,要看年龄、资历,还要看声望。同样是各部门的主管,他们之间也有高低之分,不可能一般高,就像十指还不一般齐一样。 一般来说,最后决定某件事时,老板都会问一个人。那个人是谁?那就是财务经理。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我们的计划老板很赞同,最后一问财务经理,他说“没有钱啊”,于是这件计划极有可能就此搁浅。 所以,你要做任何事情,要先去跟财务经理打交道,找到财源,你才能讲话;不考虑财源,你即使有天大的本领也没用——他一句话就把你整个否定了。 有能力时真心帮助其他同级 同级之间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比如,公司出现了一个空缺职位,每一个人都肯定想办法表现——得让大家看到自己的优秀,才能得到提升啊! 中国人有句话叫“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用在公司,同样适合。刚进公司的时候,升迁很快,到了某一个层次,却永远没有升迁的机会了,这样的人很可怜;开始的时候升得慢一点,以后再快升,最后会升得很高。 现实生活中,很少有那种一路上升得很顺利的人,除非他背景特别好,或者他根本就是老板的儿子——那是异类,也不会有什么特别好的结果。凡是在公司“坐电梯”升迁的人,其实都很孤单;真正稳扎稳打地做到高层的人,是走“螺旋梯”上去的,这个人会立于不败之地。 那么,一个人在职场与同级在一起工作的时候,要不要显得自己很出色呢? 一个人要显得出色,就是会照顾别人;有能力照顾别人,说明你已经很出色了。这是两句话,也有两层不同的含义: 第一,你会照顾别人,说明你有思想、有意识,在现在流行竞争说法的环境里,能够多去顾及别人、顾及同事,这个人的境界很高——有大局观念,很出色。 第二,你有能力照顾别人,讲的是能力。同事之间做同样的事情,你不但自己可以做好,还有余力去照顾别人,说明你有能力。 有一句老话叫作“心有余而力不足”,是指一个人有帮助别人或者做较高层次的事情的想法和愿望,但能力却达不到。而一个会照顾别人又有能力的人,既有较高的境界又有很强的能力。这样优秀的人,离升迁还会远吗? 一个人懂得识大体、顾大局,懂得关照其他人,就初步具备了一些做领导的品性,就具备了升迁的条件。 标榜自己的人叫孤芳自赏。中国人要考虑提升一个人,不是很单纯地考虑他有没有能力,而是考虑他有没有领导者的习性和特质。把部门交给一个极有可能把它领导得乱七八糟的人,那怎么行?领导要的,是能够得到大家的心而不是个人的满足。 另外,一个人有没有升迁的希望,由高层来决定,不是由基层来决定。高层一定按照自己的标准来选择,你的思维越靠近高层,你的机会就越多。所以,年轻人不能巴结,不能讨好,但是要顺应。如果一个人能够得到升迁的机会,一定是他有能力和同级相处,甚至是给同级一些帮助。 所以,能帮忙时你要尽量帮忙。同级想求得你的帮助时,你愿意帮他,也帮得很好,这是跟同事搞好关系的一种方式。而且聪明的老板自然会知道这种情况,用不着你多说。我们常常把老板叫作“头儿”,其实很形象。头最要紧的就是耳目,老板耳目多得很,你一动,就有耳目告诉他。什么时候老板放心得已经可以不在你旁边放耳目,你就可以放心地去做事了。 帮助他人也要小心,一旦不当,就有可能招来话柄。为了帮忙而帮忙,只会令人怀疑你动机不纯。 学校的书本永远是东抄西抄的,你一定要从实物里提炼出一些东西来,那些东西才是有价值的。一个年轻人,只管照老板吩咐的事情去做,这只是初步的基础而已。有余力的时候,应该多帮忙。当然,若是你没有做好本身的工作,却老去帮忙,那是不应该的。先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让人没有挑剔,那才是做好,只要让人能够挑剔,那就是没做好。 中国人比较喜欢无心的动作,害怕有意的阴谋。有意的,我们都称其为阴谋,想尽办法让大家对他有好感,想尽办法使大家欢迎他,我们认为这不是和谐。和谐是彼此尊重,大家互相信任,谁也不想着要抓机会表现。 帮助他人,不要持着“我很高尚,你要感谢我”的态度,也不要过于高调,那会使得别人认为你是“有意帮助”,只是想夺取他人的好感而已。这就会招来无谓的话柄。 被领导者的自我提升 不断地修身养性 中国人人往往喜欢走一条路——往上走的路,因为我们追求天人合一,所以必须一直不停地提升自己。《大学》一书中讲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好像什么都讲了,但是其中没有“立业”这个项目。一般人都会想修身、齐家、立业……又或者立业再齐家。而《大学》中却将 “立业”去掉了,这就值得我们去深思。 职场,占据了人生中大部分的时间,可是《大学》居然把“立业”这部分整个剔除,就是在告诉我们,职场是工具,不是目的,做任何工作都仅仅是个过程,一旦过去了,就没人记得你。我常常问别人是否知道中国历代有几个皇帝,没有人答得出来。一般人的反应是:“那关我什么事?又不是我爸爸当皇帝,我爸爸当皇帝我当然知道,别人当皇帝,我才懒得理呢。” 连坐拥天下的皇帝,都没人记得,何况普通人呢。记住,所有的功劳,最后都是被人家一笔勾销的。 你看,我们平常用的很多东西谁发明的?不知道。你去问别人,他说不知道,是给你面子,不然根本懒得理你,因为你问的问题太无聊。所以很多人老觉得自己应该建功立业。其实这句话解释错了。所谓的功,是对大众有公益,但是人家不一定记得你。人们记得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可是整个修建过程,我们早忘得一干二净。因此,我们有功劳也没有用,加薪也没有用,升官也没有用,什么都无用,这是中国人最了不起的一点。我们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是不断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很多人一直觉得奇怪,谁在平天下?谁有本事平天下?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平天下。走在路上,有外国人来问路,你友好指路的表现就是“平天下”。人们出国,给当地居民留下好印象,也是“平天下”。所以你要会读古人的书,你才会长知识,你才会增加智慧。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领导若区别对待要泰然处之: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10977.html
推荐文章
09-13
1 正能量语录大全,唤醒内心力量09-12
2 经典句子,诠释情感的密码09-12
3 在研发项目管理方面,顾问发现了以下问题。09-12
4 店长的职责09-12
5 寻找得力的甲乙双方咨询项目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