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镇往事》中,泰迪讲述了她的父母来到长镇,建立起瞿兰斯的丛林“小帝国”的历史。时间背景设置在20世纪20年代,但这其实是一本反映拓荒者生活的小说。瞿兰斯一家起先住在树皮草房里,后来又盖起原木房子。泰迪就出生在这里,是家中五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小说中,泰迪的出生和她的童年时代的叙事只占很小一部分,不过,作为叙述者,泰迪的天性和生活态度观念也通过她对家人以及他们的怪癖和奋斗的叙述阐释显现了出来。
长镇是一个偏僻的地方,周围被森林包围着,只有跟随公牛或是骑在马背上,跨越一条陡峭的小路才能到达。这是一个危险又奇怪的地方,挫败了许多试图在这里定居的人们的信心和意志。泰迪的父亲,艾德文·瞿兰德是一个不太像农夫的农夫,他热爱音乐,拥有神学学位;而泰迪的母亲,蕾蒂·瞿兰德是一个不像拓荒者的拓荒者,她是一个漂亮可爱、温柔的城市姑娘,习惯每天卷发,从没学过做农活。这一对看似与长镇的生活格格不入的夫妻,带着他们的5个孩子,在艰苦和孤绝中兴旺发展起来。孤绝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囚禁,每个人都不得不在没有任何参考的情况下面对。784
蕾蒂就不得不在做家务时“创新”,而这也使她渐渐能够处理费力困难的日常事务。在泰迪的记忆中,母亲“从不显得灰头土脸,她总有很多事情做。有时候她一边教艾拉和马克以及巴特家的孩子们识字,一边做糖蜜布丁。当然,她还要挤牛奶,清洗木桶;她一边听着和诵读诗歌,一边补着没完没了的破袜子,或用长针缝补父亲的外套;她还用仔细清洗干净的面粉袋子制作枕套,甚至床单。每天晚上她劳作到很晚。她还教孩子们祈祷和圣歌,给他们朗读神话经典和传说以及异域故事,告诉他们自己在加维山区做新娘的时光;还有会唱歌的花园、金鱼的沼泽。母亲做着所有这些事……但要说灰头土脸,那是从来没有过的”。
在这样一个慈爱的,没有墨守成规的家庭里,泰迪的生活与她的环境和谐相处。她穿着工作服,在哥哥姐姐们外出上学的日子里,在锯木场里帮助父亲。长镇的环境和生活也使泰迪成为一个不墨守成规的人,小说最后,她也将要外出上学,未来是“在一个更广阔世界的机遇”。《长镇往事》曾赢得1972年度童书协会的图书奖。 《从前有一个流浪汉》则以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为背景。泰迪已经9岁,父亲离开蓝山去卖羔羊,就在这一天,泰迪遇见了曼果·布罗迪,一个流浪汉,他把掉进地下河的泰迪救了起来,并在长镇泰迪家的农庄住了下来,帮助泰迪的母亲及泰迪姐妹们努力应付贫困的生活。 在《长镇的梦》中,布瑞斯米德以自己的父亲肯·汉格福德的回忆录为素材,把这个家庭的历史追溯延续到了二战结束。785而《长镇圣诞节》则叙述了泰迪10岁,也就是大萧条时代时,瞿兰德一家度过的一个圣诞节,做布丁、选礼物,到维多利亚山远足等等,充满了一种苦中作乐的乐观精神。 20世纪80年代后期,布瑞斯米德因多年的骨质疏松症加重,不得不停止写作。2003年9月,布瑞斯米德去世后,其传记《永不结束的时光》(DaysNeverDone:TheLifeandWorkofHesbaFayBrinsmead)的作者米歇尔·保莱克(MichaelPollak)和玛格丽特·迈克纳克(MargaretMacNabb)撰写了讣告,她们在文中恰当地评价了这位作家:“布瑞斯米德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人……她是澳大利亚社会敏感又苦涩的评论者,是拓荒时代的编年史家,是家庭生活热切睿智的观察者,也是最早处理本土问题的作家之一。她是一个勇敢的作家,她克服的困境将会难倒任何一个不那么坚强的人。”786 (6)鲁思·帕克(1922—2010) 鲁思·帕克出生在新西兰,很早就开始写作,1942年移居澳大利亚前,曾经做过记者。童年时代的帕克因父亲工作的关系,不断在新西兰奥克兰及肯郡的广阔地带迁移,因此更熟悉新西兰的丛林。当时书籍极度缺乏,结果促使热爱阅读的帕克变成了各种报纸、小册子的热心读者。在后来的自传《布谷鸟周围的篱笆》(AFenceAroundtheCuckoo,1992)中,帕克强调了早年的这些经历对自己成为一个作家的重要影响,它们迫使她观察周围的人:“一个孤独的童年;一片内省的、常常神秘的土地;人们大都紧密追随祖先的足迹,在他们的脸上、言论中以及思维方式中处处显示出这种痕迹。”观察、聆听弥补了书籍的缺乏,同时也发展出一种视觉和听觉表达的能力,这后来也成为帕克作品最突出的特点。大萧条时代新西兰乡村的人文世界也锐化了帕克的眼界,她因此把艰难看作是围绕自己家庭的一种现实。另外对新西兰毛瑞斯人和欧洲拓荒者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的熟悉,日后也在帕克的作品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使她能够游刃有余地在两种文化之间或是之中写作。 成年后的帕克成为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具有为各个年龄段读者写作的罕见能力,包括童书、成人小说、地方志、电影电视剧本,还有无数为杂志报纸撰写的短篇小说和其他文章。她的作品大都翻译成其他语言出版发行,其中一些作品被搬上了银幕。帕克的作品也曾赢得众多奖励。2006年,她被澳大利亚《公报》评选为一百位最具影响力的澳大利亚作家之一。787 帕克的作品广受欢迎,特别是她为ABC电台的儿童频道创作的糊涂毛鼻袋熊(Muddle-headedWombat)的系列故事和广播剧。这个系列本来是一套广播剧脚本,从1942年开始在ABC电台播出,起先命名为“清醒的班耶普”(TheWide-AwakeBunyip)。但是1952年,主演突然去世,帕克便改成了“糊涂的毛鼻袋熊”。这个广播剧一直持续到1970年。1962年至1982年间,帕克又以这个角色为核心,写了13本儿童故事。788这些故事以幻想为重要元素,融合异想天开的幽默,描述一只不断陷入麻烦的毛鼻袋熊的各种冒险故事。 1946年,帕克参加《悉尼报晨报》举办的写作比赛,以自己和丈夫生活居住的悉尼贫民窟为背景创作的小说《南方竖琴》(TheHarpintheSouth)赢得了大奖。这是帕克的第一本小说(成人小说)。1948年小说的单行本出版,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一度成为社会改革者的“武器”,并促成了新南威尔士政府清理悉尼贫民窟的运动。789如今《南方竖琴》已经被翻译成37种语言,一直在畅销书之列,1985年至1986年间,该书还被改编成一部同名电视剧播出。 帕克的儿童文学创作,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其作品大体分为两类,一是为幼儿创作的图画书,二是为年龄较大的青少年创作的小说。后者以《山里的洞》(TheHoleintheHill,1961)和“南方故事系列”为起始,包括《船猫》(TheShip’sCat,1961)、《麦特叔叔的山》(UncleMatt’sMountain,1962)、《通往圣诞节的路》(TheRoadtoChristmas,1962)。这些小说都以白人儿童与土著(特别是毛瑞斯人)的相遇交往为基本情节线索。 《山里的洞》是帕克的第一本儿童小说。背景设置在新西兰,以其早年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讲述两个澳大利亚白人男孩在一个土著向导的带领下,探索了他们位于新西兰境内的一处房产,并惊讶地发现了古代毛瑞斯人(新西兰土著)居住的吓人的山洞。该书曾获1962年度澳大利亚童书协会的图书奖提名。 “南方故事系列”小说中的前两部,背景也设置在新西兰,第三部则转移到了澳大利亚。《船猫》的故事发生在古代,男孩巴纳比和一只船猫在航船失事后被一群毛瑞斯人收留。巴纳比差点被敌对部落杀害,是一个叫特因的毛瑞斯女孩救了他。后来他发现,特因其实是一个走失的白人女孩,本名叫玛格丽特。后来他们遇上了一群巨大的恐鸟(一种现在已经绝种的新西兰巨鸟),毛瑞斯人很害怕。而一直跟随他们的船猫则与恐鸟相处融洽,显示出这种大鸟其实是不会伤害他们的。巴纳比则建议燃烧簇草把恐鸟赶到敌对部落那儿去吓唬对方,这个花招还真起了作用。小说最后,巴纳特和玛格丽特登上深蓝海峡附近的一艘捕鲸船,离开毛瑞斯人,踏上了回家的旅程。这本小说传达出一种人与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思想。 自南方系列之后,帕克开始专门创作儿童文学作品。除了1977年刻画澳大利亚生活的成人小说《刀剑和王冠和戒指》(SwordsandCrownsandRings)以外,在1961年至1988年之间,帕克以每年一本还多的速度写作,其作品中的背景或者在新西兰或者在澳大利亚。 像在《山里的洞》和南方系列小说中显示的那样,帕克的儿童小说大都带有探险的因子,同时也包含着对环境和家庭问题的关注:《海底的路》(TheRoadUndertheSea,1962)讲述在库克岛以外一个古老的海底城堡的探险;《大公的空运》(AirliftforGrandee,1964)背景设置在新南威尔士一个偏远的畜牧站,也是一个探险故事;《六分岛》(TheSixpennyIsland,1968)则描述了一个瑞士家庭在移民澳大利亚后,家庭成员,特别是孩子们对此的不同反应和他们在新家园的艰辛奋斗;1985年出版的《我的妹妹塞芙》(MySisterSif)则深化了早期作品中就已经显示出的环境意识。这是一部以海洋生态保护为主题的幻想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人类和美人鱼结合生下的三姐妹。海洋遭到污染,所有的海洋生物都深陷可怕的危险中,三姐妹中的塞芙因此死去,另外两个女孩则不得不作出痛苦的选择。 在1974年出版的小说《凯莉的城堡》(Callie’sCastle)中,帕克对青少年的成长投去温馨的一瞥,并探索了当代家庭问题。小说的主人公,十几岁的少女凯莉的家繁忙杂乱,但爱意浓浓。凯莉渴望拥有独处的空间,于是祖父修复了家里位于悉尼的房屋上的圆屋顶,让凯莉作为休憩地,继父则卖掉了心爱的温特车来筹集修房子的资金,他们都想努力为凯莉提供一个私人的空间。1988年的《凯莉的家》是该小说的续篇,长大的凯莉渐渐理解她的兄弟姐妹。小说中,人物的成长、家庭成员间的对话都充满了现实感,帕克生动捕捉了人物心理的细微变化。这两部作品的插图都是由帕克的女儿,插画家卡尔莫妮·尼兰德绘制的。 帕克还创作了两部历史小说,1978年的《危险在即,黑暗在即》(ComeDanger,ComeDarkness),背景设置在殖民时代的诺弗克岛,反映了帕克对澳大利亚殖民历史的兴趣;另一部是前文中论及的《玩耍贝蒂·鲍》,它其实是一部时间幻想小说,将1873年维多利亚时代的悉尼和当代悉尼并置于同一个故事中,结合了历史、探险、爱、兴趣以及命运的神秘巧合等元素,同时也记录了一个女孩心智成长成熟的历程。有评论者认为“这是一本近乎完美的青少年小说”。790 帕克的小说,从不带有训诫或是教导性质,但她的大部分作品都隐含了对感性、想象力、独立以及勇气的强调,而且许多故事都微妙地表现出对人的命运中某些神秘力量的认同,有时还包含某种神圣的体验。在使“神秘”变得可信方面,《玩耍贝蒂·鲍》是一本特别成功之作。 帕克的许多作品中都有土著形象出现,这种对土著人和土著文化的兴趣,也使她与不少画家合作,创作了相关题材的图画书:《巨竹》(TheGiganticbamboo,1975)、《罗杰·班迪》(RogerBandy,1977)、《当风改向时》(WhentheWindChanged,1980)。这三本图画书都由帕克的双胞胎女儿——画家戴波瑞和卡尔莫妮绘画。作品显示了帕克的幽默和活力。791 1989年,帕克的小说集《近在眼前的事情》(ThingsinCorners)出版,这是她的最后一本小说作品,里面收入了5篇带有超自然元素的短篇小说,全部是以揭示家庭生活的本质为主题的。1992年,帕克的自传《布谷鸟周围的篱笆》出版,该书赢得墨尔本当年的老年图书奖;1993年,她又出版了第二本自传《冥河鱼钓》(FishingintheStyx),在这本书中,帕克写道:“写作是一种我从未理解的激情,但是讲故事的人是我一直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20世纪50年代以来,女性作家可以说是澳大利亚儿童及青少年小说创作的主力军,除了上面论及的几位,比较有影响的还有:玛格丽特·派斯(Mar-garetPaice)、马维斯·索普·克拉克等等。这些女作家摆脱了英国的模式,书写着她们所了解所体验的乡村和城市的家庭生活。这些作家笔下的家庭,多是理想化的澳大利亚家庭,生活可能困难重重,但总是能够通过不懈的努力得以克服。与此同时,她们的不少作品也开始探索更为强劲复杂的主题,比如环境保护、种族关系、移民、贫穷等等问题,为后来的儿童及青少年小说写作开辟了新的道路。 几乎与这些女作家同时,开始努力拓宽小说写作的领域范围,并取得不俗成就的两位男作家是伊万·索撒尔和柯林·蒂尔,他们的作品都曾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介绍到世界各地。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重要的小说家10: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10744.html
推荐文章
12-14
1 诗情画意的古诗句子09-12
2 经典句子,描绘人性光辉的画卷02-09
3 小说言情推荐09-04
4 带有风的诗句95则09-03
5 安全文明施工费为什么一定要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