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苦命人面具的显现,这个面具平时躲在暗处,不为人知,一旦被某种因素激发出来,成为主导面具,就会使人陷入抑郁状态。苦命人面具属于基本面具,每个人都有,因为每个人都经历过痛苦。
当一个人正在遭到伤害,毫无反抗的能力,也没有逃跑的机会时,他的内心是非常绝望的,心身医学称之为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这种状态就是所谓的“心死”,不会抗争,不会逃跑,因为抗争和逃跑是没有用的,无法消除痛苦。整个人被痛苦所笼罩,什么也不能做,全面压抑。最彻底的压抑是死亡。彻底压抑的苦命人不多,大多数苦命人多少抱有一点希望或幻想,所以他们会求饶、逃跑或者抗争。
苦命人面具有两个变体弃婴面具和受害者面具。
每个人都有弃婴面具,因为每个人都曾经被“遗弃”,只因有些人被遗弃的时间很短,没有造成严重的创伤,对将来的生活影响不大。但是,如果遇到生命攸关的事件,这个面具还是会被激发出来的。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婴儿没有统合能力,它对事物的感知是分裂的。妈妈悉心照顾它,它就认为她是好妈妈;妈妈一时疏忽,它就认为她是坏妈妈。实时照顾、毫无疏忽的妈妈是不存在的,绝大多数妈妈大部分时间能够悉心照顾,偶尔疏忽一下。温尼克特称这种妈妈为“足够好的妈妈”。有一个足够好的妈妈,孩子就能健康成长,这样的孩子仅有轻微的弃婴面具。如果妈妈不够好,疏忽多于照顾,弃婴面具就会很强大。如果妈妈彻底遗弃了孩子,弃婴面具就会成为主导面具。 弃婴面具的特点是缺爱、被忽视、不被人喜欢、无价值感、分离焦虑、被抛弃、被拒绝、无助、孤单。由此会产生两种相反的继发反应一是索爱、依赖、讨好、自强不息、完美主义,称为“讨好者”面具;二是自我挫败、自怜、作贱自己、自虐。前者是为了摆脱被遗弃的命运,后者是为了维护弃婴的身份。两者结合,产生第三种继发反应过分顺从、委曲求全、舍己为人、大公无私,表面上是试图摆脱被遗弃的命运,实质上是维护弃婴的身份。 奥托•兰克认为,最早的心理创伤是出生,称为“出生创伤”。孩子一出生,第一件事就是哭。哭是因为丧失,因为分离,因为无助,哭是求助。离开子宫,切断脐带,等于被逐出伊甸园。从此以后,要靠自主呼吸来保持血氧浓度。所以,出生就是被遗弃。 过去,人们都是在家里生孩子的。孩子出了子宫,就来到妈妈的怀里。被遗弃的时间短,失而复得,不容易造成伤害。随着医学的发展,生孩子也变成了流水作业。孩子一生下来,就被送到婴儿室。许多孩子在一起,哭声此起彼伏,犹如弃婴大合唱。每隔几个小时,婴儿会被抱去吃奶。吃完了奶又被送回婴儿室。如此持续三到七天,终于彻底回到妈妈身边。这段经历大大地强化了弃婴面具。有一段时期,医院小儿科搞“无陪制度”,孩子住院,家长不能陪伴。这对年幼儿也是一种创伤。上幼儿园,甚至上小学,都会引起分离焦虑,会不会激发弃婴面具,则取决于弃婴面具的强度。 弃婴面具的另一个来源是母亲的疏忽。即使是最称职的母亲,偶尔也会疏忽,不能及时关注孩子,孩子觉得被遗弃,就会放声大哭。哭声引来母亲的关注,弃婴面具暂时退场。如果母亲很不称职,弃婴面具就会得到强化。 受害者面具的特点是痛苦、压抑、绝望、“心死”,也有三种继发反应,一是通过求饶、妥协、抗争或逃跑,摆脱被害的命运,相当于“讨好者”面具和“叛逆者”面具;二是通过认罪、“自裁”、赎罪,维护受害者的身份,称为“罪人”面具;三是二者的结合,如示弱、挑衅、以死抗争,表面上是试图摆脱被害的命运,实质上是维护受害者的身份。 求饶就是讨好,大多数人遭到攻击时都会呈现出讨好的姿态。有人认为,苦命人和讨好者在许多方面表现相同,很难分清楚哪种表现属于谁。譬如,他们都是蜷曲身体,低头,下跪,哭泣。不过,讨好者往往表现得比苦命人更加夸张。这是因为,讨好者表现夸张,可以更加有效了抑制对方的攻击性,使伤害早点停止。 如果再过激一点,受害者就会变成自虐狂。自虐等于替加害者伤害自己,这样一来,加害者就不用亲自动手了,来自他人的伤害就提前结束了。另外,受害者常常会有罪人面具。他认为自己命中注定要受苦,受苦是一种报应,因为他曾经做过坏事。所以,他必须受苦,他心甘情愿接受惩罚,甚至主动要求多受一点苦,以便早点解脱,这叫赎罪心理。重大灾害的幸存者常常有这种心理,他们失去了享乐的能力,为自己还活着而感到愧疚和自责,有的人甚至因此而自杀。 有些受害者试图逃跑,而且成功逃脱。他们不是真正的受害者,而是潜在的受害者。他们总是担心受到伤害,所以一直保持警惕,随时准备逃跑。潜在的受害者就是“胆小鬼”,他胆子很小,很怕受到伤害,对伤害非常敏感。他四面楚歌,草木皆兵,有许多假想敌。在他眼里,外面的世界非常可怕,他人就是地狱。如果他能量稍大一些,很可能就变成了偏执狂。偏执狂也担心别人伤害他,甚至认为别人已经伤害他,所以他反抗或者诉讼。受害者很容易变成报复者,他受到了伤害,必须把别人伤回来,以牙还牙,以血还血。从受害者变成报复者,就是与加害者认同,自己变成加害者。 但是,所有这些努力虽然是为了摆脱受害的命运,但结果很可能是招来更严重的伤害,例如,求饶、妥协、讨好就是示弱,会让别人觉得你好欺负,因而肆意欺负你;整天战战兢兢、诚惶诚恐,像受了惊的兔子,把别人都当成加害者或假想敌,就是向别人投射加害者面具,有的人就会接招,真的变成加害者;认罪、赎罪、自裁、自虐,则是自讨苦吃,有的人会乘机帮你一把;而抗争和报复,很可能会被对方视为挑衅或叛逆,从而遭到更严厉的打压。 受害者面具是怎么形成的?研究结果最多的是虐待,包括身体虐待和性虐待。我们可以把虐待理解为毫无理由的肆意伤害,完全是伤害者自身的问题造成的。伤害者可能有精神病、人格障碍、酗酒,或者受了精神刺激。因为没有理由,所以受害者不知道怎么求饶,不知道怎么抗争,不知道往哪里逃,顿时陷入“无助无望”状态,苦命人面具一次成形。这样的伤害者就是恶魔。 第二种是有理由的伤害,理由就是做错了事,美其名曰“管教”。伤害者以明君自居,惩恶扬善,奖优罚劣,有人做错事情或表现不好,他就要严惩不贷。因为有理由,所以受害者可以纠错改正,投其所好,把握局势,摆脱受苦。但是,有些受害者没那么聪明,揣摩不出伤害者的意图,以为对方没有理由,因而误认为对方是恶魔,从而形成苦命人面具。除了身体的伤害,还有精神的伤害。比如有的加害者不打人,专门骂人,也可以塑造出受害者面具。 第三种情况是自然因素造成的伤害,例如受伤或生病也可以使人形成受害者或苦命人面具。 还有一种情况比较特别,就是开玩笑。很多大人喜欢跟孩子开玩笑,逗孩子玩,“吓唬”他,跟他唱反调,故意把他惹急。聪明的孩子知道是开玩笑,就以游戏的心态应对;不聪明的孩子则会把它当真,以为大人不喜欢他,故意让他难受。孩子会觉得很受伤,从而认定对方是不折不扣的恶魔。有些人,名义上是开玩笑,但也不能排除“施虐心理”在背后作祟。他们的玩笑往往开得比较大,非把孩子惹急了、弄哭了不可。孩子越是心急如焚、哭笑不得,或者叫苦连天、哭爹喊娘,他们越开心。所以,跟孩子开玩笑要注意,不能把玩笑变成伤害,更不能以开玩笑的名义“虐待”孩子。 “幸福”的女人 她的话很矛盾,喜欢孩子,却不自己带;很幸福,又觉得生活没意思;家里条件一般,却“假装”很有钱;现在钱很多了,还想赚更多的钱。她说家人对她好,她就认为可能是因为自己得了绝症,这是“受宠若惊”的表现。如果家人一直对她好,怎么会受宠若惊呢?她说,家人以前对她没这么好。 到此为止。我已经识别出她的五个面具1。弃婴面具,小时候被父母“抛弃”,现在“抛弃”自己的孩子;2.讨好者面具,由弃婴面具转化而来,通过讨好别人,“包装”自己,赢得别人的认可,同时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毫无原则地把别人的观点吸收过来,“以为”自己很幸福;3.公主面具,对生活要求高,有品位,需要更多的钱,怕累,所以不工作,也不自己带孩子,但在现实面前,这个面具是不满足的;4.苦命人面具,由弃婴面具和公主面具转化而来,有太多的不满足,所以觉得自己命苦,家人对她好,她还觉得自己不配,怀疑是因为自己得了绝症;5.女强人面具,小时候当过班干部,现在嫁给一个“窝囊”的老公,她只好自己出头,所以压力很大。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谁偷走了你的快乐——抑郁症:http://www.yipindushu.com/zhichangchuangye/8609.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经典之语,照亮前路09-12
2 “金镣铐”的危险09-12
3 拍肩膀与个性化管理09-13
4 开启正能量语录大全的爱心之旅09-11
5 职场努力成功语录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