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很有威严,但他也会施以恩惠。不会恩威并施的老板不是好老板。有一位年轻的老板曾经跟我说:“我跟员工相处得可好了,大家一团和气,我一点架子都没有”。我说:“一团和气是对的,但是员工根本不把你当老板就不好了。一走出来人家就知道你是老板,让人自动尊敬你,自动让你三分,这才是好老板。自己摆架子,跟员工拉开距离,那不是好老板。但是老板跟员工一定要有距离感,这个距离不是老板刻意拉出来的。”
刘备临死时托孤的场面非常感人,很多人说他很阴险,到最后还要考验诸葛亮。我认为他不是在考验诸葛亮,他没那么笨,考验诸葛亮有什么用?诸葛亮如果真想把阿斗推翻太容易了,考验也没有用。他完全是很诚恳地拜托诸葛亮,如果阿斗可以辅佐就辅佐,不能辅佐就取而代之。诸葛亮跟刘备相处了这么久,他知道这是刘备的肺腑之言,所以才会磕头磕得额头都出血了。
诸葛亮尽心尽力辅佐阿斗,始终尊重阿斗,是因为他尊重刘备,他在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一个人能够在去世之后还福荫子孙是很了不起的。生前热心帮人,留下来的无形财产是很丰厚的。会有人因为受到他的帮助而反过来报答他的子孙。现在很多人都太重视有形财产,很少重视无形财产,这是不对的。
刘备的三顾茅庐到今天还被传为美谈,我们也应该改变争取人才的方法。争取基层人员最好是通过推荐,由管理干部了解情况;争取高层人员一定要亲自拜访,领导亲自拜访给人才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现在很多人只看到办公场所的关系,想不到背后的关系。凡是对你特别有贡献的人,你一定要跟他有通家之好。可以利用过年过节去拜访一下,表示感谢。利用假日去干部家拜访一下,还可以看到他家里人处得好不好,了解一个人,了解其家庭状况是最重要的。要让他的家人跟你直接接触,以便从多方面来了解这个人。 听了刘备的故事以后,我们最起码要做三件事情:第一把家庭关系协调好;第二争取跟干部有公务之外的接触,让干部死心塌地把公司当做自己的家;第三要照顾到员工的小孩,如果能够有员工一家三代都在一家公司服务的话,别人会觉得这个老板很了不起。 诸葛亮:运筹帷幄的智谋之道 生于乱世:人生要有准确定位 《三国演义》把诸葛亮美化得很厉害。很多外国人跟我说,你们中国人很奇怪,塑造的人物要么非常聪明,要么很笨,要么很漂亮什么都好,要么很丑什么都不好,怎么那么两极化? 中国人不崇拜英雄,很少有人对别人特别服气,所以在中国要出名非常困难。好不容易有一个典范,一定要加以美化、包装。两千多年来只出了一个孔子,是孔子以后真的没有一个人比他厉害吗?也不一定,只是人们都不服气,不让其成为典范。诸葛亮可能本身并没有那么厉害,是后人不断把自己的智慧加在他身上,把他塑造得很有智慧。 诸葛亮是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诸葛亮很巧合地跟汉献帝同年生、同年死。汉献帝一生一筹莫展,一直都希望有诸葛亮这样的人来解救他。诸葛亮一生又始终以匡复汉室为目标,最后却出师未捷身先死。从这个角度看,诸葛亮是失败的,但是在《三国演义》所有人物里,我们最敬佩的也是他。 诸葛亮终年54岁,27岁以前有两个特点:第一,身逢战乱。旱灾、水灾他都经历过。没经过磨炼、没吃过苦头的人最好不要当领导,因为他们不知民间疾苦,想做好事都不知道该怎样做。诸葛亮从小就吃尽苦头,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死了,爸爸娶了继室,没过多久,爸爸也病逝了。 第二,他知道自己不是来当皇帝的。当时很多人都争着当皇帝,结果老百姓很可怜。三国时代社会动乱,人口数量骤减。诸葛亮知道,如果他也争着当皇帝的话,死的人会更多。 一个人能知道自己这辈子要干什么是很了不起的。诸葛亮知道自己要做个好宰相。世上单有明君还不够,没有好宰相来辅佐,明君也会糊涂。因为想要当宰相,诸葛亮的学习目标就锁定了两个人:一个是管仲,一个是乐毅。 诸葛亮从小基础非常扎实,因为他很早熟。凡是在那个动乱时代受到磨炼的人,多半看问题会比较深入,思想会比较成熟。 诸葛亮很有智慧,他读书跟一般人不同,一般人读书主要是为了应对考试。诸葛亮是读观大略,大致上看一看,抓到要点,然后权宜应变。一个人懂得多少东西并不重要,能不能在千变万化的实际应用中作出合理决策才最重要。 诸葛亮的领悟力很强。记忆力强的人比较适合生活在西方,西方人要背诵很多东西,根据条理来做事;领悟力强的人适合生活在东方,东方人的很多智慧要靠领悟。 躬耕南阳:淡泊明志等待明主 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很讲道义,诸葛亮的父亲娶了继室后不久就去世了,长兄诸葛瑾就扛起整个家庭重担。他们兄弟俩一个在东吴,一个在襄阳,是因为诸葛瑾要侍奉继母,后来就到东吴去当官了。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跟随叔父诸葛玄投奔了刘表。但是刘表不敢做事,也不知道怎么做事,有地盘没能力。诸葛亮看叔叔在刘表那里有力使不上,就没有为刘表工作,只在隆中耕田,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夫。这样进可攻,退可守。当一个人没有决定自己的舞台在哪里的时候,最好找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方。 我想地理环境也会影响人,隆中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子不大但是林木生长很茂盛,靠近当时的荆州。荆州是军事要地,消息非常灵通。隆中相当于都市旁的农村,是热闹中的安静之地,所以诸葛亮对当时所有的政治变化、军事演变都非常了解,对当时的政治事务了如指掌。他跟徐庶、石广元、崔州平、孟公威,还有水镜先生关系很好。 诸葛亮躬耕自给,不问世事,但是心系天下。中国人一直讲究耕读之家,在耕田的同时有足够的时间好好读书。每个人都应该奉行这个原则:站在不当官的立场来当官,才能当个好官;站在非当官不可、不当官不行的立场来当官,绝对当不好官。 诸葛亮的心态是遇到合适的明主才出山,否则宁可不出山,这很了不起。一个乡下农夫,既没有士大夫的身份,又没有门第,年纪轻、资历浅,甚至也没有背景,可是连刘备那么有经验的人,都能发自内心佩服他。因为他的准备工作非常到位,基本功非常扎实。他一直秉持孔子的主张——有用处就出来做官,没用处就不做官。 碰到刘备以前诸葛亮一直在充实自己,做好万全的准备,清楚自己的目标,定位准确。现在很多人不会定位,被放到什么岗位就做什么工作,而定位不准会成为一生痛苦的源头。 诸葛亮27岁时碰到了刘备,后来为其鞠躬尽瘁,是感谢刘备给他提供了表现的舞台;如果没有碰到刘备,他会心安理得地做个农夫,做个平凡人。相信现在大家都很清楚,当有人要破格提拔你,或者突然奖励你很多薪水,你就要更卖力工作了。诸葛亮就是这样,没有好老板他宁可一辈子默默无闻,遇到好老板了,就全心全意为老板工作。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恩威并重的领导艺术:http://www.yipindushu.com/zhichangchuangye/11675.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IBM公司的经历09-12
2 不当领袖: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09-12
3 来自媒介的障碍09-12
4 经典句子,编织梦想的璀璨星空09-12
5 经典句子:人生轨迹的经典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