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决策制定的过程中,还有第三种要素尚待研究,就是确定各种结果的优先顺序。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称为评价。由于每个策略都对应了唯一一组结果,所以理性行为包括按照优先顺序列出各种结果,然后选择与该列表上最优结果对应的策略。
价值体系的效用体现
由于体现在各种备选方案中的价值观如此之多,种类各异,所以个人在选择其偏好的方案时必须对它们一一权衡,从中选择适合的价值观。经济学家已经开发出了一个与这里使用的体系相类似的概念体系来描述这个过程。
个人在各种互相排斥的价值观之中进行的选择,可以用一系列无差异曲线来描绘。这些无差异曲线表明哪几组可能结果的效用相同,或对抉择来说相互之间“无差异”。用经济学家最喜欢的物品——坚果与苹果来解释,无差异曲线可以说明一个人是偏好10个坚果和5个苹果的组合,还是偏好5个坚果和7个苹果的组合,还是两种组合之间并无差异。 个人的存货量和价格结构对抉择造成的经验局限性被引入经济分析结构中。它假设个人一开始就拥有特定数量的坚果和苹果,他可以以具体的交换率在这两种物品之间进行互换,然后选择最能满足他需要的互换量。8 价值、经验和行为的关系 “手段-目的”关系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明显。它们的区别本来不可与事实和价值之间的区别相提并论,那么这两套术语之间有什么联系呢?简单地说就是,一条手段-目的链就是将某种价值同实现该价值的情境联系在一起,然后再将这些情境与产生这些情境的行为联系在一起的一系列预期。这条链上的任何要素既可以充当“手段”也可以作为“目的”,这取决于我们研究的是它与该链价值端的关系还是与行为端的关系。 在手段-目的链上,某个要素如果靠近该链的行为端,该要素的手段特征就占优势;如果靠近该链的目的端,该要素的目的特征就占优势。于是,可以把描述行为结果的术语当作这种行为的价值标记。虽然经济学家把有价物品看作经济活动标的的价值,但显而易见,在实际中,有价物品只是让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价值的某种事态存在的标记(消费该物品的可能性)。9 评价各备选方案的心理活动,一般包括采用某些价值指标衡量这些方案,人们发现,实际上,这些价值指标一般与价值本身的实现有关联。比方说,金钱可以购买某些价值时,金钱就是这些价值的指标。这些价值指标包括重要的事实要素,因为它们存在的前提是,高价值指标的备选方案就应该相应拥有高价值。比方说,联邦贷款机构只投入资金的一小部分来管理贷款,我们可以把管理费当作一个效率指标,因为如果其他因素都不变的话,我们总希望尽量减少管理费。然而,在这个例子中,管理费与总费用的比率显然不是一个好的价值指标,因为,在缩减管理费用时,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调查的质量不会因此而改变,那么做出“其他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假定是很危险的。 如果使用这样的方式来定义手段-目的关系,就不要把价值与事实鲜明地区分开了,因为从结果来看,同一种行为可能具有多种价值,它可能同时属于多个手段-目的链。比方说,以救济政策为例,为了激励救济对象寻找并接受私人雇用,而把家庭救济预算额设置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的做法,它所产生的后果可能会严重影响救济对象的身体健康,导致他们的营养不良和种种疾病。要想制定一个人们可以接受的政策,不能只考虑一条手段-目的链,而把其他链接统统忽略掉。 理性的定义 本文的主要宗旨是为清楚地理解“理性”的概念奠定基础,但是清楚不一定就简单。粗略地说,理性就是根据评价行为结果的某些价值系统来选择偏好的行动方案。这个意思是说,人们的适应是个自觉的过程,还是它也包括了很多无意识的过程?数学发明过程大概算是最需要运用理性的了,但事实表明,即使是这个高级的创造过程,其中许多步骤也是受潜意识支配的。对于更简单的方程求解过程来说当然更是如此。10而且,如果我们不规定自觉是一个理性要素,那么我们是只承认刻意的适应过程,还是也承认无意的适应过程?打字员训练自己受到特定字母的刺激,就产生敲特定键的反应。一旦学会了某个动作,该动作就是不自觉的,但却是刻意的。另一方面,任何人都会本能地缩回被烫的手指,从满足实用目的这个角度来说,这种适应过程是“理性的”,但是这种适应既不是自觉的也不是刻意的。 此外,如果某种行为出错只因为依据的信息有缺陷,我们还可以称之为“理性”行为吗?从主观角度进行检验,个人如果认为某种药能治他的病,那么吃药就是理性的行为。从客观角度进行检验,只有该药确实有效,吃药才算是理性行为。 最后,我们判断理性时,应该依据什么目标、谁的价值观呢?组织成员的行为是为个人目标服务才算理性还是为组织目标服务才算理性?两名战士坐在战壕里,面对敌人一个机枪火力点。一名战士隐蔽起来了,而另一名却冒着生命危险,投手榴弹摧毁了这个机枪火力点。哪种才是理性行为呢? 也许避免或澄清这些复杂状况的唯一途径,就是将“理性”与适当的限定词搭配使用。那么,如果某项决策确实能在给定的情况下实现给定价值的最大化,就可以称之为“客观”理性决策;如果这只是相对于决策者对主题的实际了解而言,这项决策就是“主观”理性的。手段对目的的适应过程只要是自觉进行的,就是“自觉”理性的;手段对目的的适应过程如果是个人或组织刻意进行的,就是“刻意”理性的。决策如果以组织目标为指导,就是“组织”理性的;如果以个人目标为指导,就是“个人”理性的。在后续的讨论中,除了上下文非常明确之外,我们总是用这些限定词来确定“理性”这个词。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价值和可行方案: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7454.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GTD真的有用12-28
2 店铺招商促销广告文案范文09-12
3 万英尺视角的范例09-12
4 早会:关注您身边的小事09-12
5 新产品开发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