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面临现代工业的冲击,同样面对传承艰难的危机,但为什么由传统时代而来的工匠精神能够在日本发扬?究其原因,工匠精神的传承离不开职人的培养、手工作坊的存续和社会大环境等因素。
第一,职人的培养。在日本,手艺人被称为"职人"。日本"职人"阶层形成于江户时代。日本战国末期,城市只有领主居住的地方才有"城"(城堡),领主住城内,武士和市民住城下(町)。人口集中于都市之后,为满足上流社会的需要,日本的手艺人阶层逐渐从农民中分化出来,与商人混居在一起,并称"町人"。现代日本的许多都市都是由那时的"城下町"发展而来的,不少还保留了町名,如衣橱町、桶屋町、丝屋町、木工町等。
日本手艺人阶层的出现促成了工匠精神的萌发。一种说法是,江户时代手艺人身份都是世袭的,阶层的固化使每个阶层的人安于现状,以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此外,日本手艺人在当时并不受重视,他们暗含一股较劲心理,寄希望于以技艺震撼对方,因此他们对自己的手艺,有一种近似于自负的自尊心。
学徒制度是维系职人行业的重要支柱,日本的学徒制度盛行于江户时代。学徒一般10岁左右进入店铺,经历“丁稚”(小伙计)、"手代"(领班者)、"番头"(掌柜)、"支配人"(经理)等阶段的学习与考察后才被允许独立经商或开店。手艺人的儿子通常也会子承父业,数代人只做一件事,以父传子、子传孙的方式延续着手工业制造技术。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政府意识到保护职人之重要性。1950年,日本的《文化财产保护法》明确界定"有形文化财"、"民俗文化财"、"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等类别。其中"无形文化财"分成演剧、音乐和工艺技术三类。"重要无形文化财产保持者"被大众称为"人间国宝"。"人间国宝"的申报程序和评议程序并不复杂。日本文化厅咨询文化财专门调查会接受各种推荐,同时受理个人申报,并进行筛选和初评。文化厅文化审议会复议,提交文部科学大臣审定、批准,再颁发认定书。为了使技艺长久传承,日本政府规定,身怀绝技的候选人,不管社会地位多么高,如果不收弟子,艺不外传,也不能当选。一旦认定"人间国宝",政府每年资助200万日元,用于当选者录制保存技艺资料,进行公开的展览、出版与宣传,传习技艺以及改善生活和从艺条件。
1955年,"人间国宝"第一批名单公布,截至2004年的49年间,仅有145人当选"人间国宝"。1971年,大阪月山家族刀匠二代目月山贞一被认定为"人间国宝"。大阪月山家族是日本刀界的传奇。明治维新时期,月山家族迫于禁刀令,一代目月山贞一(月山家族的第二代当家,二代目月山贞一的祖父)成为帝室技艺员。此后月山家族先后奉命为明治、大正、裕仁天皇以及高阶陆、海军将官制作佩刀,进而奠定权威世家地位。如今,工艺技术类"人间国宝"大多年事已高,作品稀少,因此他们作品的升值效应比较明显,收藏价格不断上涨,甚至接近古董行情。yipindushu.com
现在,日本的许多行业存在大批匠人(即日本江户时代所称的"职人"),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有着近乎神经质般的追求。他们对自己的作品几近苛刻,对自己的手艺充满骄傲甚至自负,对自己的工作从无厌倦并追求尽善尽美。如果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这些日本工匠会将之看成是一种耻辱,与收获多少金钱无关。
日本神户有一位名叫冈野信雄的工匠,30多年来只做一件事——旧书修复。在别人看来,这件事实在枯燥无味,而冈野信雄乐此不疲,最后做出了奇迹——任何污损严重、破烂不堪的旧书,只要经过他的手即光复如新,就像施了魔法一样。在日本,类似冈野信雄这样的工匠灿若繁星,竹艺、金属网编、蓝染、铁器等行业就有许多这样的工匠。
可以说,日本不是在工业时代的冲击下留住了工匠精神,而是工业时代的竞争培育了工匠精神。而这种精神最主要是体现在蓝领工人身上。早稻田大学教授鹈饲信一指出,日本超过90%的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而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工作人员不满10人的零碎小规模企业。但是,不少中小企业拥有支撑日本制造业的技术实力。小规模企业的竞争武器是高素质的劳动者,他们的自我革新、熟练程度的提高、对新的机械设备的熟悉,以及对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学习等,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在日本,蓝领工人也是很体面的工作,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收入差别不大,蓝领工人的薪资水平在全世界都处于前列。蓝领工人在社会上也受到相当尊敬,一个高级技术工人的月薪,足以支撑起全家的开销。有这样坚实的物质基础做后盾,技术工人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从而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来。
鹣饲信一认为,高素质的劳动者才能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而一个成熟的技术工人必须要经历一段不计较眼前利益、不辞劳苦、努力学习技能的岁月可以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制造业中"劳动者就是创造者"是日本制造业的精髓。
第二,手工作坊的长久存在。
一个作坊,就是一个工匠及其家庭赖以为生的最重要的财产,因此他会为此付出一生的心血,乃至代代相传。有恒产者有恒心,一间固定的产业,对于工艺的传承、精神的延续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手工作坊的稳定一方面要寄希望于整个社会大环境不发生大动荡,另一方面和继承人制度、职人的经营理念分不开。
"二战"之前,日本的家业传承严格实行长子继承制度,即只有长子能够继承家业,并分配到大部分的财产,这能防止家族成员因争产而反目成仇,导致家族衰落。如今,一些从事民间艺术工作的人士,仍然会采用遗嘱的方式,让长子继承家业,以保证不废业。此外,日本许多百年老店专注"小而美",不像一些中国企业,有点名气就想做大做强,大搞加盟连锁。这既反映了日本职人自江户时代就形成的职业性格,既不看重钱财,也与日本文化的内敛性有关,即小就是美的。
第三,社会大环境等因素。
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为传承技艺和工匠精神提供可能。制作方法是代代相传的技术,这样的传统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形成。工匠精神中的重要内容如信仰、纪律、仪式等也是在长时间的师承关系中,在相对稳定的职业圈子、顾客群体的互相作用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正如日本著名民艺理论家、美学家柳宗悦所说:"工艺之美是社会之美。若是缺少相爱与协作,工艺之美就会被伤害。工艺必须与社会紧密结合,必须是集体的生活,这样的集体就要有自己的正确制度和良好秩序。"事实上,日本之所以形成现在的这种社会大环境,是因为日本由来已久的引进传统。
世界古代史里有这样一个说法,即中国人的技术、古希腊人的哲学和文学、阿拉伯人的诗与宗教、土耳其人的战斗技术是出类拔萃的。意思是说,不同的风土和地缘条件培养出不同的民族特长。
在近代以来世界文明格局的变动中,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现代的日本取代了过去中国擅长技术的位置,成为当今世界的技术大国。
日本主动地、大规模地引进外来文明的行动开始于向中国隋朝和唐朝派遣留学生。这些留学生通常叫遣隋使和遣唐使。仅派遣遣唐使前后就有20次。当时航海技术不成熟,渡海风险极大。据估计,渡海人员死亡率约为50%。这种求知欲是现在的留学生无法比拟的,当然收获也无法比拟。仅从那些遣唐使带回日本的科技种类看,就包括天文历法、数学、医药学、建筑土木、纺织、工艺、农业甚至还有科技体制等,这使日本有了较完整的科技体系。之后,留学生在日本社会发展中始终占有重要位置,这不仅是因为他们带回了大量文物,更重要的是他们眼界更开阔了。
日本人很善于学习外来文化,特别是那些有关物品的制造技术;过去对于从外国引入的先进技术,日本人只需要大约40年的工夫就可以在这方面超过原来引入技术的国家。也就是说,日本人不仅有"照葫芦画瓢"的本事,而且画出来的“瓢”比原来的"葫芦"还漂亮。下面看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
一个是制造大佛铜像的例子。日本从中国和朝鲜引进铜铸佛像的熔铸技术大概始于公元708年,大约40年后,公元747年建成奈良大佛像。所谓熔铸技术指的是,大型铜铸佛像不能一次成型,要分成许多模子分阶段铸造;开始时在最初的模子里把熔化的铜倒入后冷却成型,再放置下一个模子,把熔化的铜倒入,如此不断重复直到整个工作完成。由于铜与铁的性质不同,用简单方法很难把冷却的铜和熔化的铜牢固地连接在一起。现代的铜熔技术是在20世纪60年代才发明的,所以用此方法建造巨大铜佛像对古代人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它对匠人的工艺水平和细心程度要求极高。现在有名的铜像,如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就没有采用熔铸技术,而是通过在表面粘贴铜板的方法制成。日本奈良的铜铸大佛花了两三年时间建成,没有一次失败,一气呵成。80年代以前,奈良大佛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用熔铸技术制造的佛像。可以说,日本在引进熔铸技术40年后的水平已经超过了中国和朝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同样的事情还有铁炮(相当于火药枪)技术。日本在1543年从葡萄牙引进铁炮生产技术,40年后的1583年,日本的铁炮生产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世界第一,而且日本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也超过了葡萄牙。
这方面的例子还有日本近代的生丝技术和棉纺技术。日本从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从法国引进制丝技术,1871年建成样板工厂。当时从设计图纸、机械设备到桌椅等办公用品全部从法国购买,并且还从法国雇用了十几名技术人员,建成的工厂也是法国工厂的拷贝。但是到40年后的1910年,日本已经超过法国成为世界第一的生丝出口国。同样,日本在引进英国棉纺技术40年后也成为世界最大的棉纺品出口国。
到了"二战"后,日本通过引进技术而迅速崛起,尊重工匠精神是日本强盛的原因之一。这方面的例子实在太多了,自不待言。
日市工匠箴言,发人深省研究日本企业长寿秘诀的船桥晴雄在他的《新日本永代藏——企业永存的法则》中提到,在124万家日本企业中,存续100年以上的企业有2万家,200年以上的有1200家,300年以上的有600家,500年以上的有30家,1000年以上的有5家。日本长寿企业在全球的占比极高。
富士大学校长小山田了三在《支撑世界的日本技术》中提出了日本企业坚持技术发展的历史成因。"镰仓时代以后,掌管天下的武士都是种田人出身,包括各地诸侯自己在内,都认为干体力活是理所当然的事。此乃当今日本人重视技术培养的思想根基。”由此。日本企业的工匠精神与历史悠久的企业同在。
福田金属创业300周年时,副总经理福田诚治很平淡地说:"在外人看来,也许会觉得创业长达300年的确了不起,但实际上对我们来说,并没有活了300年的实感。这只是一种结果罢了,对吧?一天一天,年复一年,累积起来就成了300年。我们并没有特意去考虑传统的问题。"就因为不用刻意,故日本企业的很多优秀经营理念被自然顺延下来,一直在教导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企业人。
高岛屋百货店是日本超大的百货商场之一,其经营理念为:"好东西要在不亏本的情况下贱卖,这对顾客和我们都有好处;如果商品有瑕疵,一定要在顾客发现之前如实告知,绝对不能隐瞒。"经营虎屋的黑川家族秉承的家训其中有一条——“对顾客不能做出不满的表情或动作"。这似乎很普通,但黑川家族家训继续强调"就算是休息日在路上碰到顾客,也要恭敬行礼",可见其严格要求。
近江商人在日本国内被称为“毒商",即“为一分利跑遍全国"的意思,近江商人被日本人称为"商人中的商人"。丰田、日本生命、伊藤忠、丸红、东棉等大型日本商社的总部就都在近江一带。近江商人提出:如果你没有钱就拿出智慧,如果你没有智慧就拿出汗水;“钱",有给人带来财富的"金”,也有夺走人命的“戈”;准时还款能提高你两倍的信誉。这可以说是经典之谈。
日本长寿企业京都地区居多,具有1000年以上经营史的店铺京都竟然还保留下来6家。主营结婚用品的"源田"经营史约1300年,扇子专卖店"舞扇堂"经营史约1200年,烤年糕的“一和"则成立于1010年。京都有100年以上历史的店铺居然有500家以上。京都一企业的座右铭耐人寻味——"仿造其他公司的产品,还不如跳楼自杀;解雇一名忠诚的员工之前,社长先自尽;只有技术员出身的员工将来才能当社长。"句句紧扣工匠精神。
我们需要通过日本工匠的这些箴言,呼喊工业精神,唤起中国社会对企业竞争力、行业前景、民族实力、国家发展、企业家境界、历史责任以及对人类贡献的深入思考。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日市工匠精神为什么能延续至今】:http://www.yipindushu.com/baikexinzhi/17483.html
推荐文章
09-13
1 【◇速冻鸡和现宰鸡营养没区别】12-09
2 百色芒果营销策划书09-13
3 【好士细腰——楚灵王】09-11
4 【德国人培养工匠精神的"套路"】09-06
5 5字网名英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