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具本来没有真假。但是,很多人一听到“面具”这个词,就联想到“假面具”,并且认定面具背后还有一个“真我”。其实,所有的面具都是真我。真我即人格,就是由各个面具构成的。如果把所有的面具都去掉,剩下来的并不是真我,而是阴影,即人的动物性。
但是,很多人告诉我,他们确实有“假面具”。例如,在某些场合,他们必须使用某个面具,而内心并不认可这个面具,觉得自己很假,仿佛在演戏,毫无感情地念着台词,说的都是违心的话。这样看来,面具是有真假的。自己认可的,与人格统一的,就是真面具;自己不认可的,与人格不统一的,就是假面具。换句话说,真面具就是整合的面具,假面具就是分裂的面具。
虚假与分裂略有不同。分裂的面具通常都会受到压抑,而虚假的面具总是出现在前台分裂的面具往往是社会所不认可的,而虚假的面具恰恰是社会所倡导的。
细究起来,假面具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完全不认可的,所以与人格统一不起来,一直处于分裂状态;一种是自己认可的,但还没与人格统一起来,仍然处于分裂状态。前者自己觉得假,事实上也是假的;后者自己不觉得假,事实上却是假的。前者通常是有意识的、非自愿的,后者则是无意识的、自愿的。前者叫伪装,后者叫表演。 假作真时真亦假——伪装者的面具 一名间谍打入敌方阵营,伪装成敌方的一名军官,一举一动都很像敌方军官,一言一行都很反动。敌方军官显然是他的一个重要面具,使用频率比主导面具还高。但是,他知道它不是他的主导面具,而是一个“假面具”,尽管他天天用它,但不认可它。 许多人为了适应环境,也跟间谍一样,“被迫”使用自己不喜欢的面具。年轻人刚刚踏进社会,往往充满理想和抱负,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很看不惯的。但是,为了生存,他不得不顺应环境,戴上假面具。开始的时候觉得很累,必须时不时地拿下假面具,让自己喘一口气。时间长了,他就习惯了,假面具变成了真面具,甚至变成了主导面具。这就是社会适应,从服从、依从,到认同。 假作真来真亦假。当假面具变成真面具,真面具可能会相应地变成假面具,于是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了真正的自我,而与浑浑噩噩的过去彻底告别。这也是面具分裂。最不幸的是,有的人否定了旧的面具,又不认可新的面具,两个面具都是假的,结果就搞不清楚自己是谁了。许多双重间谍都有这样的尴尬。 大多数人既认可旧面具,也认可新面具,虽然主导面具和人格发生了变化,但前后是连贯的,这叫成长。成长就是面具的整合,新旧统一,喜新而不厌旧。 痛苦的适应 她有一个“科员”面具,它是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被迫”形成的。这个面具相对比较容易把握,它有明文规定,只要按规定行事,就是一个合格的科员。但是,这个面具与她的个性不符,与她所接受的教育背道而驰,所以她不接纳这个面具。她整天“昧着良心”,违背自己的意愿,做着违心的事,说着违心的话,与自己所讨厌的人同流合污。别人劝她,不要过于认真,权当逢场作戏。但是,她没法逢场作戏,因为逢场作戏不符合她的做人原则。她不接纳这个面具,还有一个原因是,除了明文规定,还有一些“潜规则”。她讨厌这些“潜规则”,她觉得这个面具本身就是两面派一面道貌岸然,一面男盗女娼。 学了心理学,她明白了,自己看问题太简单化,非自即黑,应该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自己的许多观点是小时候形成的,与童年经历有关,也许适合那个年龄,但是现在长大了,所面对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应该立足于现实,“活在当下”。更重要的是,面具只是人与环境之间的一座桥梁,它不等于人格,只是人格的一个部分,而且面具没有好坏,只有合不合时宜。于是,她接纳了这个面具。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演员 罗杰斯把自我分为现实我和理想我两个部分。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不断地从现实我迈向理想我,理想我起着引领方向的作用。但是,如果理想我与现实我差距太大,一时难以实现,有的人可能会投机取巧。用理想我来伪装自己,让别人以为他已经达到了理想我的境界。时间长了,他自己可能也会这样认为。和假面具不同,理想我是自己认可的,所以自己不觉得假。但是,它与其他面具或整个人格还是分裂的,别人会觉得假。他们的表演往往比较夸张,不真实,有点像漫画,抽象、空洞、过分准确、太完美,也可以说是“假、大、空”。 表演性人格障碍,简称“表演人格”,旧称癔症性或戏剧性人格障碍,其特点就是表演性。病人喜欢表演,演什么像什么,甚至演自己,最后弄不清楚自己是谁。 一个女人三台戏 我听得云里雾里。猜想她不只一个演员面具,至少有三个一个是普通演员,一个是悲剧演员,一个是叛逆的演员。 演员都很在乎别人的评价,总想给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为了得到别人的好评,她会非常卖力地表现。这个面具通常起源于儿童期,可能与“夸大性自体”有关。一般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有自己的评价标准,不再盲目地哗众取宠。她的演员面具为什么没有退居幕后呢?原来,她长得漂亮,而且能歌善舞,三岁的时候就登台表演了,整个儿童期都是在掌声和赞美声中度过的。上学以后,由于成绩优异,更是受到老师的喜爱。但是,她一直有一个想法,认为周围的人喜欢她,是因为她表现出众。如果她表现不那么好了,别人就会不喜欢她。所以,她自我要求很高,追求完美,爱表现,喜欢引人注目。身边的人都说她具有演员的特质,也有人说她“假”。她自己偶尔也会觉得累,但是已经习惯了,想改都改不过来了。 一般说来,有一个过分夸大的面具,就会有一个自我贬低的面具,好表现可能是为了掩饰自卑。多数情况下,夸大的面具表现在外,自我贬低的面具退居幕后,只有自己知道,别人是看不出来的。也有的人,自我贬低的面具隐藏得很深,连自己都不知道有这样一个面具。她很特别,自我贬低的面具与夸大的面具并存,表现为时不时地发生“表现失利”,例如表演失利、考试失利。所以,她常常“大起大落”,有时候比赛能得一等奖,有时候彻底怯场;有时候考试能考满分,有时候不及格;大部分时间是优秀学生,有时候会变成问题孩子;大部分时间人缘儿很好,同时又经常得罪人或被别人得罪。她相信物极必反,所以从来不让自己过分开心,甚至经常故意把自己弄得很惨,然后等着时来运转。 她认为自己是一个苦命人,不配过幸福的生活。所以,她选择了这个老公,自己则变成了悲剧演员。说她是悲剧演员,而不说她是悲剧人物,是因为她的悲惨命运也带有表演性质。 这个面具是怎么来的?她说,父母对她不好,从来不关注她,对她很忽视。她有两个姐姐一个妹妹,母亲偏爱姐姐,父亲偏爱妹妹,她最没人疼,尽管她最优秀。听说父母曾经把她送人,她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 从初中开始,她就有自杀的念头。高二的时候第一次自杀,从那以后,家人开始关注她了。但是,她认为他们不是真的关心她,而是怕她想不开,才应付着她。所以,她渐渐疏远他们,经常故意跟他们作对。看着他们生气、伤心或担忧的样子,她很开心。她变成了叛逆的演员,喜欢跟“导演”对着干。 咨询过程中,三个演员面具常常轮流出场,你一言我一语,搞不清是谁在说话。例如,当我问她咨询目标是什么时,她说不知道。我问她,难道不是消除自杀念头、停止自杀行动吗?她说,自杀是一种解脱,也是她的宿命。这显然是悲剧演员说的。我问她,想解脱什么?她说,老公对她太好了,自己受不起。这是普通演员和悲剧演员一起说的。我说,那就叫老公别对她这么好。她说,这可不行。这是叛逆的演员说的。 三个演员一起上台,老公对她不好,她要自杀;对她好,她也要自杀;那就自杀吧,她又不同意。真是举步维艰,进退两难,非常纠结。三个演员也有意见一致的时候,例如,普通演员想表现自己不势利,悲剧演员想把自己嫁得差一些,叛逆的演员为了反抗家人的反对,他们一致通过,把她嫁给了现在的老公。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面具≠假面具:http://www.yipindushu.com/zhichangchuangye/8487.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知识整合的技术09-12
2 经典句子:富含哲理的人生格言09-20
3 不动就会被动,敷衍是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任09-12
4 把执行中的困难当做一种历练09-12
5 预算匹配战略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