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我逐渐意识到,我揭示和传授的这些知识无不触及加强掌控和摆正视角这两个方面,受时间、对象、情况的影响不大。我把GTD归结为这两个主要因素,它们比我最初提出的“横向”和“纵向”的两层意思更好理解和运用。“横向偏离”(out of horizontal)有点晦涩,“失去掌控”却好懂得多;“我没有摆正视角”也比“纵向偏离”(out of vertical)顺耳得多。
收集、处理、组织整理、检查回顾和行动,用这套程序来掌控工作,是掌控局面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合乎自然的规划”(Natural Planning Model)和关注层面则提供了看问题的视角。
你也许注意到“合乎自然的规划”和关注层面有相似之处。关注层面其实是把规划模型运用到全景,比如你的人生、整个公司或者一件事上,它是分级分步、层层推进的思考方法,是明确问题、用最好的态度抓住重点的方法。为什么我们做自己在做的事?成功的结果是什么?为了达到目的,哪些内容需要管理和完成?下一步行动是什么?
一定要抓住重点 或许你已经明白,GTD的主要内容是抓住重点,去除无谓消耗精力的事,即利用GTD法把注意力以必要的方式、在必要的时候引向必要的地方,提高你的能力。如果你对局面失去了掌控,就没法分清主次,只能处理手头的紧急事务。因此,GTD法的关键内容就是掌控局面。 同样,如果你对自己在各个层面该做什么毫无头绪,重新审视全局就对抓住重点十分关键。这是GTD第二个要掌握的主要领域:采取适当的回顾和思考步骤,查看和更新在多个层面引起你关注的事情。 这两条在具体行动中统一起来,你就可以在给定的时间决定做什么。具体行动是掌控局面的5个步骤的结果,也是你在生活和工作各个层面的操作的最后落实。不管你对这几个层面有没有意识,你都一直在行动。重要的不在于你一直都在做对自己而言最正确的事情(怎么才能肯定是最正确的呢?),而在于你牢牢地掌握主动,用一套行之有效的程序来做出决定,并坚持把它完成。 GTD:思想基础 这些年,人们对“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概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术界也证明了这种常识是有道理的:一个人克制和掌控自己情绪的能力跟他的办事能力和职业成就存在一定关联。如今,人际沟通、团队工作、合作和妥善经营的家庭关系日益成为影响企业生活的重要因素,这种对情感因素的关注是可取的。 不过,我要指出,还有一种经过验证、其实早已被证明的观念,那就是心商(mental intelligence)。我们需要全面理解、管理和强化思考的过程。不是人们不具备思考的能力,而是他们不去思考,或者思考得不够透彻,因为他们的思路没有打通。如果你拒绝有效地思考,哪怕是你收到的一封电子邮件或一个电话留言,它也会对你的办事效率产生负面影响,你的反应要么不够重视,要么小题大做。 事实上,依我的经验看,掌控思考的过程在这类情况下可以发挥更大的效用。心情会影响人们考虑问题的态度,而怎么考虑问题对心情的影响更大。广义的“思考”包括脑子里想到的一切引起你重视的真实或者假想的事物,以及逻辑和理性判断的认知过程。这意味着心情受到想法的影响,胜过想法受到心情的影响。 大脑是个坏主人 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似乎听任头脑里各种杂乱的念头轮番登场。这里我要区分一下“思考”和“大脑”。当然,我不想涉足哲学和心理学的深奥领域。不过就我的经验而言,智力和意图相结合的时候,人就开始了思考:动脑子,并且运用其他本能的反应来判断是非,做出决定。如果一个人改变了主意,显然是他的某个部分凌驾于大脑之上,在创造性的、有意识的专心思考以后,修正了大脑。大脑是个好仆人,却是个坏主人。 大脑提醒你想起各种事情,你对其中的很多事情根本无可奈何。想起让人操心的事,不等于你能推进它。往往是人们被动地受各种念头摆布,而不是主动地思考让他们操心的事情,至少不是在有效地考虑怎么解决、推进或者管理头脑里想到的事情。不过,搞清楚这个具有反应性的和机械的大脑程序是怎么回事,是赢得游戏的一大关键。 我们不是生来就会 没有人生来就会思考:“这里有什么真理?我们想取得什么成绩?接下来干什么?谁在做这件事?”如果我们有这种倾向,那它一定早已成了大脑机能的遗传特征被保存下来了。我见到过几个人,他们思考上述问题已经成了一种习惯,通常是在所从事领域的孤立范围内。不过,即便是这群人,大部分人也好像没有意识到他们用了什么方法来进行这个思考过程,而且也不能把这种行为转移到生活的其他重要领域。某软件公司的项目经理很擅长主持会议,也知道如何有效地推出新产品,却完全处理不好自己跟母亲的关系,也不擅长个人理财,虽然相同的办法能够而且应该是适用的。 一名高管在美国某大型公司管理着一个在业内声望很高的管理培训中心。他碰巧看到了我的材料,说我“揭开”了他的企业文化高度重视、却不知道怎么传授给员工的“真理”。他的培训中心只是建立了一些行为模型,并期待员工有这样的行为,比如开会之前有明确的目标、会议结束时必须明确下一步行动、明确由谁负责等等。GTD使这些做法简单地上升到意识层面,使之可以理解,可以传授,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模型。 这些分清主次的做法对高效应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十分关键,而且越来越关键,因为社会和个人事务正变得越来越微妙和复杂。为了让它奏效,我们要更多地考虑怎么把这种意识运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注意力的关注 大脑如何集中注意力,人们如何掌控这个集中注意力的过程,这些问题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研究。注意力不集中可以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我遇到的大部分人也多多少少存在这个问题。虽然很少有严重到寻求专业帮助的地步,程度不等的注意力分散却是普遍现象。 对注意力的关注还没有引起企业效率层面的注意,这很奇怪。因为像电子邮件、黑莓、即时短信、手机等新科技,使亚健康状态的精力分散造成的潜在危害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诸多研究项目都试图记录精力分散现象对企业绩效的消极影响。它们造成的经济损失很难测算。不过,我们可以用平均的注意力集中时段的缩短和干扰增多的统计数据做出大致的推算。于是,企业试着推行诸如“星期五无电子邮件日”、“关闭有声通信时段”之类的规定,不仅为了降低噪声造成的工作效率低下,也想给重内省的创意思考留出足够的空间,因为有些聪明的老板认识到了它们对知识型员工的战略重要性。 多数研究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都围绕外部环境,如电子邮件泛滥、干扰频繁、沟通太多或者太少、变化太快等等。它们把重点放在减少信息流入的数量和速度,这类解决办法顶多在短时间内有效,有时反而会造成工作的不便和停滞。我们要学会在日益密切交织的思考和行动的世界游刃有余地穿梭,这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 思考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赋,伴随着人类的成长,世界变得日益复杂,而思考是从容应对复杂世界的必要条件。我们与生俱来的,是一个一不留神就会开小差的大脑。它最爱去的一个地方是我们生活中“要做的事”,并且烦琐详尽,达到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有时候胡思乱想是健康的、有用的,大多数时候却只会分散精力,造成压力,消耗能量,削弱我们保持精力集中、创造力活跃、高效工作的能力。 GTD的一大好处是,它把创造性的思考和胡思乱想区别开来,这样,你就可以在打开积极思考的通道、探索大脑潜能的同时,把消极面排除在外。这个过程不要求深奥的科学训练或者神秘的顿悟(虽然科学界和相信顿悟的人都对GTD如获至宝)。搞清楚并培养大脑的理性思考,把注意力集中在该集中的地方,就像照着菜谱烹饪一样有章可循。你照着一些步骤做就行,不照着它做就会失败。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这些模型如何统一起来:http://www.yipindushu.com/zhichangchuangye/8216.html
推荐文章
09-19
1 感受文字力量,经典句子人生感悟09-12
2 经典句子:文学殿堂的璀璨宝石09-12
3 拟定与评估备选方案09-12
4 职业努力启示语录大全09-12
5 经典句子,折射人性的复杂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