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常常是很微妙的。听得进反对意见否定意见的人,毕竟是少数。即便是听得进去的人,也难免有时会火冒三丈。所以,点赞才如此盛行。
所以,请珍惜那个给你泼冷水的人。因为其他人,一般是这样的:比如你兴致勃勃地跟人说,你想干个什么,此时,绝对地,大家都会说:“好啊,你一定能成!”“没有人比你更适合干这个的了。”他们甚至还会帮你分析你的优势,说你不仅有这方面的能力,而且有很广的社会关系,人又勤劳,怎么可能干不成呢。
于是,你就信心满满地开始干了。
几年下来,你才发现,当初的市场需求,其实只存在于你的头脑里而已。而且更令你气愤不过的是,当初那些鼓动你的人,那些甚至信誓旦旦要帮助你的人,已经不知到哪里去了,即便你找到他们,也往往是“王顾左右而言他”,把你的事情早搞忘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连自己的事都干不完,没有把你的事放在心上,才是正常的。如果真有人把你的事放在心上,那要么是你的亲人或至交,要么是与你有利益关系的人。
而这时,你会想起当初那个或那些个给你泼冷水的人来了。他们冷静地帮你分析形势,劝你不要干。但你就是听不进去,因为还有众多的人支持你,为你点赞呢。yipindushu.com
于是我想起那句话:创业的时候,如果十人有七人反对,那你就干;如果十人有七人赞成,那就不干。但请注意,这“十人”是哪些人?因为如果按照这个“规则”,那我们什么也不要干了,这也不是办法。要知道那些与你无关的人,基本上都会为你的任何设想和行为点赞的。
我的这篇文章,估计会得罪很多朋友的,因为他们长期为我点赞。所以,我最后要声明,我的朋友们不在此列,套句说俗了的话就是,“开玩笑,这是谁和谁的朋友么”。所以朋友们,请在必要的时候继续为我点赞,谢谢。
言有易,言无难王力(1900—1986年)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1927年,在清华大学求学的王力,撰写毕业论文《中国古文法》,其指导老师为梁启超、赵元任,梁、赵二人都是清华园的文科四大名导师(另两位是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在评语中写道:"未熟通其文,断不可言其无某文法,言有易,言无难。”“言有易,言无难",意思是说,我们要说有什么,是比较容易的,因为你看到面前有什么,就可以证明;但如果要说没有什么,那是很难的,因为你不可能看尽天下,你这里没有的,不能说别处没有。典型的例子就是“黑天鹅”。在没有发现黑天鹅之前,我们认为所有天鹅都是白的。很多人都否认有黑天鹅。但后来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黑天鹅。所以,要说没有黑天鹅,是难的。
这六字,后成为王力先生治学的座右铭。
读到这里,除了钦佩赵元任和王力两位先生外,我还想起孟子的"君子三乐"来,其中一乐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试想,如果不是有王力这位好弟子,赵元任写进学生作业评语里的话,怎能传于后世?再遥想两千多年前,孔子要不是有那么多好弟子,怎会有《论语》存焉?所以,圣人可以“述而不作”,但述而不作者,未必能成为圣人。
本来这六个字是针对学术的,但我们认为,其实也可以用于为人处世。不过需要稍微改一下:言是易,言非难。就是说,我们要说别人的优点、长处,那是比较容易的,因为我们可以从他所做的正确的事情中找到证据。但如果要说一个人的缺点,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因为即便一个人做错了事,也不一定就是因为他有那些缺点。
这就与另一句话有关了。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在《从历史看管理》中说: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因为决定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个,需要全部都具备,才可能成功,而只要有一个不具备,就可能失败,特别是历史上的大事件。许先生的这句话,也可以用到创业上。
既然失败是必然的,那么,我们怎么可以因为别人的失败而说别人的不是呢?写到这里,就想起我原来有位同事,动辄说“不”。我每说一件事,他都要先说“不”,然后才是“下文”,让我很不适应。久了,就发现这不过是他的“口头禅”,并不表示他真正反对你的看法。因为他在“不”之后,并没有反对你的意思,反倒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找证据,来论证你的观点。后来我跟他说,这个先说“不”的习惯不怎么好。
后来我发现,喜欢说“不”,是一些人的职业习惯,比如有些教师、医师、咨询师,还有一些当领导的,估计是在面对学生、患者、咨询者、下属时,很有优越感,喜欢以否定别人的观点来显示自己“高人一等”吧。
一旦养成了说“不”的习惯,就难免带到其他地方,比如家里,比如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可这时,大家都是“平起平坐”的了,你动辄“否定”别人,别人不高兴是肯定的,说不定还会当场与你“干”起来,或者当场不发作,但记在心里,这比当场发作还厉害。
说相声的时候,逗哏喜欢拿捧哏开玩笑,数说捧哏的“不边界:关系思维是",但那是人家事先“商量”好了的,是为了增加喜剧效果。在现实中,如果要说"不是",那就说自己的“不是",这叫"自嘲”,是幽默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这同样是一个边界问题。
所以,"言是易,言非难"可以引申开来,就是多看到别人的优点,少看别人的缺点。这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要诀之一。这不仅能够让别人高兴,也能够让自己高兴。试想一个总是盯着别人缺点的人,能够高兴得起来吗?说"坏话"的技巧修养好的人,一般不说“坏话”,特别是不说别人的坏话。但我们大多数人,难免要说。所谓“坏话”,其实就是否定的话,比如说人不行,说事不好,说环境恶劣,说关系混乱,等等。
有些人说“坏话”,别人听了还会很高兴,这叫情商高,比如正话反说,比如反话正说,比如注意场合,比如发挥语气和身体语言的妙用,等等。
我们很多人情商又不高,怎么办?注意以下几点,肯定会大大改善你的人际关系。
第一,人后不说坏话。
我原来搞行政管理工作的时候,长期倡导大家“人前说坏话,人后说好话"。我说这话,是有道理的,如下:首先,人后说别人坏话,听的人也许当时高兴,觉得你与他交心,给他提供了重要信息。但过后一想,既然你能够在他的面前说别人的坏话,那会不会在别人的面前说他的坏话呢?甚至聪明点的人,不用等到"过后",当场就会这样想。古人早有言:“来说是非者,定是是非人。”
其次,你说别人的坏话,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要不了多久,就会传到别人的耳朵里,这基本上属于大概率事件。虽然别人没有当场反驳你的机会,但要知道,发酵得越久的醋越酸,而被中间人嚼过的醋,你想想都知道是什么味道了。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不对的事,别搞成习惯6:http://www.yipindushu.com/zhichangchuangye/20402.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挫折在管理实践中的运用09-12
2 适当调派工作或劝导另谋高就09-19
3 欣赏文字风采,汇聚人生中正能量的经典句子大全09-12
4 落实新产品开发的市场导向09-12
5 经典句子:经典哲思的精妙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