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他们的生命本身,永远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他人淡忘,也永远不会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之中。
权力就是影响力
想要衡量一个人的品格,就给他影响力。
皮塔克斯(Pittacus)
权力并不是什么新名词。它源自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以及宗教学对通力协作下人们的工作、生活以及人际关系的研究。权力因其惊人的复杂性而充满趣味,又因极具诱惑力而十分迷人。但同时,它也能让人积极向上,催人奋发图强,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喜悦,因为它能帮助人们做出许多了不起的成就。yipindushu.com
“权力”这个词带给你的联想是什么?对于某些人,权力就意味着控制。它会让人陶醉,兴奋,头脑发热,感觉飘飘然。有些拥有权力的人会觉得自己无比强大,而一旦权力被剥夺,他们又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拥有权力将使他们战无不胜,反之,他们就会感受到威胁;也有人认为,权力一方面使人精神愉悦,一方面又让人心惊胆颤。还有人认为,拥有权力不是什么好事,权力本身就是一颗毒瘤。艾克顿勋爵就说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另一些人则认为,最好能有些权力,甚至认为它是人生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不过,权力本身无所谓好坏,它是中性的。它既不消极,也不积极。权力确实有可能既助人行善,也助人行恶,它既有可能是福音,也有可能成为苦难的根源。就像核能一样,它既可以为人类发电,也可以点燃促使其裂变的原子弹。
也许你并不会想这么多,但权力却影响着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或者你拥有它,或者你服从于它。因为人们的生活都是彼此相联的,我们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一同逛街,一同做礼拜,一同玩耍,当我们走到一起时,影响或者被影响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事实上,权力就是我们影响他人的能力,也即影响力。
谁最有影响力
那么,我们之中谁具有影响力呢?我们怎么定义人与人之间的影响力呢?我们似乎天生就有一套衡量人类伙伴是否具有影响力的能力。我常在各种公司进行的一项测验就说明了这一点。我常常会对这些公司的员工说:“这里有一张花名册,请你们按照影响力的大小为他们排名。”只是依照一个如此简单的指示,他们就能毫不费力地完成这项工作。尽管排在中间的人时有不同,但我常常发现,排名第一的人和最后一个人,大家给出的答案总是相同的。人们都能意识到谁是最有影响力的人,不管是在工作领域、政治领域、社区中,还是家庭或任何人群之中。
既然没有一种物理工具能衡量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影响力,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得人们不约而同地对最有影响力和最没有影响力的人做出了相同的选择呢?我想是经验带给了我们直觉,我们本能地感应到了它。当我更进一步问起他们所知道的那个最有影响力的人时,他们往往会举一些这个人在某一方面很有建树的例子。其中不乏大量对他们人际关系的描述。
比如,有人会说“恩里科有权有势,人人都怕他,他能得到他想要的任何东西”,或者是“苏珊娜的影响力可不小,她拥有别人梦寐以求的东西,而别人想得到的唯一途径就是臣服于她”,又或者是“我必须说,克里斯相当有魅力,别人都愿意追随他,因为他们相信他,他们相信他正在做的事情”。
回想一下你自己的经历吧。你认识某个很有影响力的人吗?他也许是与你一起工作的某个人,也许是与你一起生活的某个人?也许是某个你认识的古代或是现在的公众人物。不管如何定义影响力,总之,这个人就是拥有它。
获取影响力的三种方式
获取影响力有三种方式。
第一个方式是,拥有权势,可以横行霸道,做出一些让人不快的事情。或者说,能在某一方面伤害、刁难,或者侮辱他人,对他人实施强权制裁,解雇或者剥夺他人的利益。如果人们害怕这位大权在握的人对他们不利,也许会为了避免麻烦而听命于他。如果把这个人的影响力归为人们对他的惧怕,那么,人们追随他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第二个方式是,能为别人办事。这个人手中握有别人想要获得的资源。比如说,求他办事的人可能这么说:“事成之后,我会付给你酬劳。我能给你更多的机会。我能给你更多的资源。我还可以给你权力。我有的一些你没有,你有的一些我也没有。我们来做笔交易吧。”这个人之所以能拥有影响力,是因为他能为别人提供他们想要的东西,借此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与第一种影响力不同。这里不涉及强权威逼。问问你自己,这是不是导致你和他们一样崇拜某人的原因,他们是否在用某种有价值的事物交换?
第三个方式则代表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思路与影响力形式。这种方式背后的想法是:你认为某个人具有很高的声望,是因为他赢得了别人的信任与爱戴,他是他们所尊敬的人。他们之所以按照他的想法去做是因为他们的想法一致。他是否在场,是否监督着他们的行为,或者是否付给他们报酬都无关紧要。他相信他们,他们也相信他。这样的话,人们将全心全意地奉献自己,并遵从他的各项要求。他在人群中拥有一定的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并不是通过压迫他人而获得的。
选择无处不在
我们所有人都能在别人身上发现影响力,但你准备好认识自己的影响力了吗?想一想在哪些场合你很重要呢?在你过去的个人生活或是职业生涯中,你是否在哪些方面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管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你在某些方面被认为是领头羊吗?
回想一下生命中你觉得自己充满力量的某个时刻。也许是你刚刚做了一番精彩的演说,或者刚谈成了一笔大生意的时候;也许是你集结了一帮童子军去参加一次露营活动,或者解决了一场家庭争端,并按照自己的方式解决了一个潜在的难题;也许你正在发起一项新活动或是生产一个新产品,在工作场所装上了一个新系统,或者为一项你认为值得的项目在邻里募捐,或者改变了你对待孩子功课的态度和方法,又或者你正在为你的社区完成某些事情。
试想一个你能控制大局的具体情况,或者一个认可你的小组。在这个特别的小组,或者特殊的项目或团队中,团队成员为什么会跟着你走?为什么会听你的?你为什么会对他们具有影响力呢?回顾一下早前我们给出的三种分析吧。
哪一种更能代表你的情况呢?也许三种都有。人们对于影响力似乎有这样一个渐进的认识。我们首先感到自己能做些事情,随后意识到我们可以采取妥协的方式,进而开始要求对方,最后发现其实我们什么也做不了。不过在实际的人际关系中,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公司,总有一个人充当“掌管一切的”角色。当问自己这些问题的时候,也许你已经意识到,你处理某一具体情况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在某些情况下,需要你从一种影响力模式跳跃至另一种之中,并做出各种不同的选择。也许起初你会表现出爱与友善,但如果这些方法都失效了,那么也许你会诉诸于谈判。如果谈判也不行,也许你就不得不威胁对方,或者最终你会放弃。
哪个父母没有对孩子们这样做过呢?一位朋友就告诉了我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对儿子进行大小便训练时,最开始她是柔声细语地试图说服孩子。她希望孩子能在马桶上大小便,而不弄脏尿布,这样她和孩子的父亲都会为孩子感到十分骄傲。但孩子根本不听。她马上进行了第二次尝试,说如果他能自己上厕所,那就告诉他地球是如何转动,而天使又是靠什么歌唱的。这同样是徒劳的。孩子除了拒绝还是拒绝,他大喊着:“不,不,不!”
两岁的孩子显然对自己的拒绝十分满意,呲牙咧嘴,露出得意的神色。这简直让他的母亲崩溃,但她还是好脾气地说道:“好吧,你去上厕所,我就给你三个棉花糖。”孩子的反应则更有意思了:“我可不想去厕所,你给我棉花糖就行了。”接下来的十几分钟,孩子都这样不停地要求着,声音甚至盖过了母亲的恳求,最终,她爆发了。“好吧,先生。要不你就乖乖去厕所,要不我就要把你锁在房子里,你永远也别想吃到棉花糖了!”不用说,这种方法的结果就像前两种一样,毫无用处。最后孩子跑回房间,锁上门,躲在里面大喊大叫。
尽管在实际情况中,我们觉得局面似乎比驯服一个调皮的两岁孩子要复杂得多,但从这位母亲的身上,我们也能学到一些有用的准则。第一,选择无处不在。第二,危机加时间等于幽默。也许多年后再看这些经历,我们不过是付之一笑而已。在成年以前,大部分人总会在儿时的某个时刻养成了如厕的习惯。但之前,我们想要的和另一个人想达成的目的常常会恰好形成强烈紧张的冲突。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人人都想获得影响力:http://www.yipindushu.com/zhichangchuangye/15540.html
推荐文章
09-13
1 “兼爱”“贵义”,谋取公利:墨子的义德观09-12
2 办公室恋情的苦与乐09-12
3 经典句子:经典幽默,笑翻全场09-12
4 经典句子:韵味无穷的优美语句09-12
5 经典句子:经典句子,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