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最值钱的就是自己的“招牌”。由于选择金融机构不能像买手机那样试用,所以信誉是最为重要的考虑因素。投资理财的最后结果和购买前宣传是否有差距,就是这家机构的信用在起作用。一家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金融机构,虽然不能担保一定不出问题,但还是能证明其有优秀之处。
需要注意的是,金融百年老店通常注重风险控制,提供投资品不会过分激进。而收益超高的另类投资,比如索罗斯的量子基金,通常由传统银行以外的机构提供。所以如果选择一家品牌悠久的稳健的金融机构进行理财合作,就请降低你的收益预期。
举个医院的例子,综合性医院科目会很全,但不可能每项都是顶尖,每家医院都有自己最擅长的科目,比如心脏科、牙科,或是皮肤科等。
投资理财也一样,不同机构擅长的也完全不同。银行能提供的理财产品种类可能是最全的,券商在证券交易上提供的服务更多,信托公司可以提供另类的信托投资产品,PE公司可以提供长期产业投资的产品等…… 如果你有时间和兴趣,可以找到每个投资品中最优秀的供应商直接联系;如果希望简单便捷,银行类的金融超市也是个选择。 好的金融机构大都重视风险控制。如果一家银行在你买理财产品前让你填一堆风险测试表格,或者唠唠叨叨解释一大堆,请别不耐烦,这是对你负责的表现。反而是匆匆催你决定,只要你肯下单就一切手续从简的投资机构,要特别小心。 宣传的时候,很多公司都会用不同的方式把自己包装得优秀无比,鉴别真伪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自己去亲身体验该公司员工的服务,验证以下几点: ●工作人员是否真正认可自己的公司和工作。 ●是否严格按规范进行操作。 ●是否热情诚挚地对待客户。 ●培训是否充分,解释产品时是否有误导。 或者可以多查阅公司掌门人的访谈,以了解以下几点: ●他对自己公司历史的理解。 ●对风险的理解。 ●对战略和重点业务的展望。 ●对服务的理解等。 次贷危机打破了人们对大投资银行的崇拜。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是在2008年9月,但直到2009年7月我去香港时,依然在中环看到因雷曼“迷你债”遭受损失的老先生老太太们,拉着横幅表示抗议。次贷危机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投资银行过度追求利润而实行高杠杆。次贷危机后,雷曼兄弟破产,贝尔斯登、美林被两家商业银行收购,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在法律上转为商业银行,美国已经没有传统意义上真正的投资银行了。美国的商业银行虽然也损失惨重,但比起投资银行来,由于杠杆相对较低,确实凸显了稳健经营的特色。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基金公司)的经营相对更稳健些。 对个性化强的投资品,如基金、PE等,选资产管理人就尤为重要。现在中国仅公募基金就有500多家,阳光私募也有上百家。选择不同品种的收益差别极大,2003~2008年,中国不同的股票及混合类基金收益率差异极大。 资料来源:天相投资 选择投资经理的参考因素 基金经理的从业经历,至少需要三五年。“经历不可跨越”,投资的精髓和对市场的理解不是任何一本教科书能学到的,唯一的办法是长期的市场历练。能让人放心的资产管理人应该是在投资岗位上有5年以上经验的人,至少要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投资经验在3年以内的基金经理,虽然以后可能会成长为杰出的投资人,但如果在当时就选择他,有点像“风险投资”。从稳健投资角度讲,即使是刘翔,也应该在20岁以后才投资他,而不是在10岁前。所以如果基金经理是从业经验低于3年的“小孩”,我不敢买。 一两个成功案例并不足以证明一个投资人是优秀的。考量资产管理人要看长期业绩,长期业绩好的资产管理人才能在中长期战胜市场平均水平,而对于短期表现,即使是最优秀的资产管理人也是无法预测的。 英国伯明翰大学有个金融教授曾统计了美国最优秀的位基金经理的表现,发现如果给他们半年时间,他们中只有%能战胜市场;如果给他们年时间,他们中有%能战胜市场;而如果给他们年时间,他们中有%能战胜市场。 包括巴菲特、索罗斯在内,全世界没有一位基金经理的表现能每年都保持市场前三名,而只要连续5~10年排名能进前1/3,长期下来收益一定是很高的。所以,不要迷信去年的第一名或第二名,重要的是看谁能长期稳定表现。 金庸小说中的武林高手各有套路,既有“蛤蟆功”,也有“葵花宝典”。如果投资界也是江湖,那每个投资经理也各有各的功夫。有的人在牛市中表现好,但熊市表现一般;有的人是学电子IT出身,所以在高科技股票兴盛时名列前茅,而平时则一直默默无闻。 基金经理在熊市的优秀表现往往比牛市的优秀表现更值得重视,因为牛市只要胆子够大敢拿股票,就很容易出业绩,而熊市则是考验耐力和判断力的时候。 中国股市的波动率很大,如果一个基金经理能在熊市比同行少亏%,那他即使在牛市少赚%,我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他。 “段誉”型的基金经理要引起警惕,如果某基金经理的业绩在不同年份表现忽强忽弱,且找不到规律和原因,就像“段誉”永远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使出“六脉神剑”,投资人就要小心一点。 从很多金融机构的网站和各类排行榜中可以找到投资团队的履历。投资固然是个需要英雄的行业,但一定要了解这个机构的核心是孤胆英难“项羽”还是群策群力的“刘邦”团队。 一家投资机构如果只依仗一个强人,而一个人的能力是有局限的,思维也有定式,市场却可能会向不同方向转化。同时再厉害的强人,也有可能会生病、遭遇事故,甚至由于感情问题而影响思考和判断。这些都是潜在的风险。如果是个优秀的团队,这些风险在很大程度上能被避免。 在比较投资品收益时,不能把不同类型的品种放在一起比。比如在2008年,肯定是固定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比基金表现好很多,而2007年则完全相反。衡量一个投资团队的能力,不在于单年的绝对收益,而在于其和同类同行的比较。 期限的比较也需注意。虽说投资业绩总体要看长期,但不是完全绝对的。如果你打算做短期投资,比如1~3年,那你可以重点关注某投资经理近1~3年的业绩;如果打算做5年以上投资,那就需要看过去5年的业绩了。总之不要对一只只成立1年的基金作投资10年的准备,除非你对那个基金经理很了解。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选择金融机构的参考因素: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6567.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忧患意识和企业伦理不可少09-12
2 市场调查的步骤11-27
3 创业板股票怎么买09-12
4 管理者本身必须具备优秀的意志品质09-19
5 【最聪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