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企业家需要鲇鱼,也是企业家成就了鲇鱼,当企业家对互联网这个新生事物不够了解,而又必须面对的时候,最稳妥的方式不是企业家自己去冒险,而是找条鲇鱼来趟路。yipindushu.com
对
于人来说,鱼就是一种食物(除观赏鱼以外),评价鱼的好坏,首先是因其味道而不是外形。在鲇鱼效应里,“鱼是用来吃的”这个观念被颠覆了。互联网企业就喜欢玩颠覆,但那是草根们干的事,一个能使用鲇鱼效应的渔夫(管理者)似乎离草根有些远,或者说不屑于做草根。其实大家有些误解草根的内涵了,你看“红衣主教”周鸿祎在各种场合都宣称自己是草根。
为什么我总是拿传统企业来说事,好像我对传统企业有偏见似的。其实还真不是,我一毕业就分配到一个传统企业,虽然后来从事互联网行业,却一直和传统企业相关联,我是一个对传统企业有着深厚革命感情的人。正是因为这份爱,我为它们着急,为它们担忧。要知道这场互联网革命,革命的对象是谁?就是传统企业啊。虽然有点“皇帝不急太监急”的味道,但我扯破嗓子也希望去喊醒那些没有装睡的传统企业家们。
要讨论传统企业需要鲇鱼的事情,我们先简要了解一下传统企业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大批企业借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潮流及人口的红利,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各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产生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真正的企业家。尤其是在工业领域,我们非常骄傲地在世界工业化进程中建立了“中国制造”的品牌。一些经常出国的朋友一定会发现,带回来的纪念品、特产等,往往都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欧洲、美国也曾经有他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中国制造”的言论。尤其在中国家电领域,以海尔、海信、格力、美的、TCL等为代表的优秀企业,在多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曾经垄断中国家电的“洋货”一个个赶出了中国市场,买中国货已经不是一种爱国主义行为,国货已是实惠优质的代名词。这是中国企业的骄傲。
现在问题来了,似乎一夜之间,制造业成了传统行业,互联网成了时髦潮流。一个不能拽“用户”“互联网思维”等新词的企业家似乎就有些丢人。然而真正的问题在于他们真的理解和支持互联网吗?他们真的那么快就接受了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吗?这很难,非常之难!为什么难呢?因为他们的成功,都有那个年代深刻的时代烙印。比如日本的制造业神话,让中国制造企业把日本企业管理方式奉为“标杆”,其中的“计件工资”“标准化管理”“精益管理”等,让当时中国企业从传统的大集体、大锅饭等统一包干式的管理方式上了一个大台阶。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变迁,尤其是80后、90后成为社会的主力,代沟必然产生。这些当年的先进经验似乎一下子被戴上了“传统”“落后”“守旧”的帽子,很多离经叛道的思想成了主流,目前出镜率最高的这帮“网络后生”,得到了全社会的追捧。
面对这股互联网浪潮,这些似乎过气的“老贵族们”也在思考该怎么办。其实这对于他们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也有一种说不清的感觉。曾经的时代赶潮儿怎么一下被甩得那么远呢?我每次看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想起鸦片战争。当年英美等西方帝国用船坚炮利打开中国和日本的大门,清政府坚持闭关锁国,即使被打败了也不知耻,还经常引前人的丰功伟业来提振民族自尊心,甚至嘲笑西方帝国主义是野蛮民族,最终中国陷入了百年屈辱。反观我们的邻居日本,几乎同时遭受了同样的屈辱,不过日本很快警醒,它的选择非常简单,就是抛开所谓的民族情感,毅然加入赢者团——帝国主义。当时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青年人“仰望坂上之云”,说的就是学习西方列强、奋发图强。日本很快成为强大的“日本帝国”。
面对互联网革命的爆发,传统企业其实面临着类似的情景。很多传统企业一开始不懂互联网,接着就是不敢,最后就是不能。它们从骨子里相信曾经让自己成功的那套经验,它们认为互联网就是玩些小把戏、小技巧,比如抢个红包、弄个妩媚度娘,或者搞点饥饿营销,等等。更颠覆传统企业价值观、世界观的就是互联网企业还没有挣钱竟然疯狂烧钱(指花钱如流水)。不过怎么办呢?难道这些“老江湖”要败给这些“网络后生”?于是乎,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这些大佬们需要了解互联网,知道互联网,甚至成为互联网的一员。而要想实现这些,最简单、最便宜的办法就是从互联网企业挖几个“内奸”过来,所以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鲇鱼需求市场。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企业为什么需要鲇鱼: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17746.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让笑声飞扬起来09-12
2 经典句子,传递着温暖的情怀09-12
3 永远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09-12
4 元领导组织关系09-12
5 同酬,指薪酬标准区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