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率持续攀高,再婚率逐渐上升也成为一个新趋势,但是有关部门调查结果显示,再婚家庭的离婚率比初婚家庭要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重要的原因是这些人经历过心灵创伤和传统道德观念以及生活习惯的影响,使他们仍存在着种种心理障碍,导致感情隔阂而再度离婚。因此有关婚姻心理学者研究认为,重新走进婚姻殿堂的人,必须防范可能产生的“心理障碍”,才能获得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再婚夫妻的心理障碍主要有如下几类:
怀旧心理
多见于前婚夫妻感情深厚,一方因病或意外事件而亡故的再婚者。再婚后时常流露出对前婚配偶的怀念之情,而这种怀旧心理最易引起再婚后对方的痛苦。所以,再婚者在再婚后必须从感情上面对现实以增强防范怀旧心理。
比较心理 再婚夫妻容易犯的一个毛病,便是用原配偶的优点与现配偶的缺点相比较,事事挑剔,处处不满。这就会伤害对方的感情,也使自己对重建的家庭失望,导致婚姻的再度破裂。殊不知人各有长,亦各有所短。应当积极地全面地评价对方,了解对方,认识对方优点,帮助其克服缺点,使对方成为自己理想中的配偶。 嫉妒心理 许多再婚者常嫉妒或计较对方的前婚生活,不时地揭其隐私、捅伤疤,亵渎对方人格,挫伤对方自尊心,日久必将影响双方的感情。因此,再婚夫妻必须防范嫉妒心理,特别是性爱型嫉妒,重视对方的心理贞操,珍惜对方爱的感情,抚慰对方饱受创伤的心灵,才能使两颗心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报复心理 不少被动离婚者,对前配偶心怀怨恨,在重新选择对像时只要求外貌或某些方面超过前配偶,达到报复的目的。由于这种选择常有盲目性,不讲感情基础,非但不能使自己的心理得到平衡,而且也使再婚后家庭基础也不稳固。因此,婚姻心理学家认为:重要的是反思一下自己,重新评价一下自己在过去家庭中的表现,找出前婚的误区,并不断地完善充实自己,这才有助于在新组合的家庭中当好称职的角色,从而提高现实婚姻的质量。 习惯心理 一般在第一次婚姻中可能已经形成了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再婚后相互之间一时不能适应,特别是性生活习惯,如果互相不去了解和熟悉对方的欲望、要求和技巧,很可能导致性生活的不和谐,引起双方的不满。所以,再婚夫妻应当主动适应对方的习惯,寻找一个能照顾到双方习惯的折中解决办法。此外,双方都应有足够的宽容精神,扬长避短,互相协调,逐步建立起新的生活习惯。 自私心理 初婚家庭的子女用血缘这条固有纽带,把父母粘合在一起,而再婚家庭的子女因无血缘关系,容易滋生矛盾而起离间作用,易使各自父母产生自私心理偏袒自己子女。其实,血缘不能完全超越后天的感情,关键是再婚后双方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大度博爱的胸怀,处理好与继子女的关系,如果视对方的孩子如自己的亲生儿女,甚至更胜一筹,那就可以大大缩短再婚夫妻的心理距离。 戒备心理 再婚夫妻双方都有一些过去家庭中的财物,鉴于前次婚姻的破裂,常会产生戒备心理,实行经济封锁、分心眼、留后手、闹独立,这会使现实家庭名存实亡。其实,既然重建了家庭,就应该毫无保留地共同使用一切财物,这样才能密切夫妻感情。 二、继父和继母,你们准备好了吗 近年来,再婚家庭的数量急剧上升,继父继母的角色变得越来越重要。你也许是个合格丈夫或妻子,那么作为继父或继母,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再婚家庭中孩子的教育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也是最让继父母们头疼的问题,继父母与非亲生子女间的关系十分微妙,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对再婚家庭产生严重影响。其实,只要继父母们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尽可能在精神上重视和满足他们,让孩子减轻心理负担,给予他们完整的父爱和母爱,也一定能让再婚家庭如原生家庭一般充满快乐。 石兰有一个6岁的女儿,和李健再婚后一家人相处得还算融洽。可是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李健却时常很苦恼。去年秋天,孩子进入了一年级。由于孩子不是很喜欢做功课,因此每当李健问起功课的完成情况时,她就开始哭个不停。每当那时,石兰就会过来抱着孩子,指责李健太严厉!李健心里觉得特别委屈,本来是对孩子好,却得不到妻子的理解。 卢女士说,爱上离婚男人阿勇的时候,她根本没想到要做后妈,后来才知道阿勇有个5岁的女儿叫雯雯。本来,她以为自己只是和阿勇一个人结婚,但是在婚后她才知道,后妈历来是再婚家庭的“丑角”,女人在重组家庭里的角色实在不好演,不仅要遭受各种意想不到的敌意、非难和排斥,还必须学会忍让、妥协和接纳。 再婚家庭中继父母不好做,孩子心里也有难以释怀的芥蒂。亮亮9岁那年,爸爸妈妈离婚了。后来,他们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亮亮跟了爸爸生活,不久就有了继母。而在妈妈那边,亮亮又有了一个继父。转眼亮亮今年13岁了,总感觉自己是孤独一人,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在两个家庭里,尽管继父和继母对亮亮并不坏,可亮亮从来没有把那两个人叫过一声“爸”或“妈”,因为他找不到幸福的感觉。 再婚家庭会对儿童的情绪状态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某调查以1912名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为对象,设计了情绪稳定度、情绪紧张度、恐惧情绪程度、敌意情绪程度、羞怯情绪程度等10个项目,对此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结果显示,再婚家庭儿童的情绪稳定性很差,为40.5%。再婚家庭中21.6%的儿童有较严重的情绪烦恼,18.9%的儿童精神紧张,有56.8%的儿童有较强的压抑心理,这些数据均高于正常家庭、单亲家庭等其他家庭类型同类指标人数的百分比。同样,单亲家庭儿童在情绪忧虑方面亦高达21.1%。另外,再婚家庭儿童的神经强韧程度占27%,心理承受能力明显低于别的家庭类型。 再婚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父母的离异或丧父、丧母已经使这些孩子经历了一次磨难,父母的再婚又使他们面临更为复杂的生活环境。他们往往对继父、继母难以接受,会产生抵触情绪。当儿童与亲生父母在一起时,会感到快乐和自由,而在继父、继母面前,则表现出冷漠和拘谨。他们在新家庭中的地位、与继父或继母的交往、在家庭生活中的自由度以及在经济上的支配权等均与过去不同,因而容易产生忧虑、紧张、压抑、烦恼等负面情绪。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及时而妥善的解决,长此以往,儿童的身心很难得到正常的发展。 生活是复杂的,重组家庭更是复杂的。也许,再婚的夫妻之间并没有别的感情问题干扰。但是,那个与你没有血缘关系的小不点儿,带着自己的思想和性格的小不点儿,他一天天在长大,注定了你无法将他忽视。尽管,在家庭之外,你可以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可是,在同一个屋檐下,你唯有用满腔的爱与关怀,伴他健康快乐地成长,也唤起他对你同样的爱。 1.真正尊重和接受“前任”,尊重家庭其他成员。无论孩子对自己的亲生母亲、父亲什么态度,你都不能在孩子面前否定他们,而是尊重和接受,不跟随孩子的态度评判,因为孩子心灵深处总是最接受、最爱自己的亲生父母。 2.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孩子面前,永远不要以父亲、母亲自居。即使孩子非常爱你,愿意称呼你爸爸或妈妈。如果可能,告诉孩子,你愿意照顾他、爱护他。使孩子逐渐相信同你的关系不会代替他们同亲生父母的关系,这样做既能减少孩子的抵触情绪,也有利于再婚家庭的稳定与和谐。 3.可以建议孩子有时间多看望自己的亲生爸爸或妈妈。要学会给孩子相对独立的空间,也给自己空间,跟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过度的溺爱。继母对孩子,不能言听计从,应当有理智更客观。原生家庭最好有个定期聚会的约定。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感受到自己亲生父母的爱,也有利于了解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爱与被爱的能力。 4.不要试图和孩子争夺丈夫或妻子的爱。不要在孩子的面前与丈夫或妻子亲热,也不要暗示你和他的爸爸或妈妈在一起是多么的美好和愉快,因为孩子离开亲生爸爸或妈妈,已经感觉到了冷落和难过,已经“嫉恨”你了,不能再在孩子的伤口上撒盐。避免说“我和你爸爸总是如何的好,如何的快乐和幸福”。 5.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地给孩子更多的关爱,与孩子多沟通。如果孩子做错了事,应该去宽容他们,毕竟他们还是孩子。应该多留意孩子的优点,并不吝表扬和鼓励。还应鼓励和容忍孩子情感宣泄。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再婚的心理动力和心理障碍:http://www.yipindushu.com/zhichangchuangye/8741.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09-12
2 经典句子:散发魅力的经典话语09-12
3 经典句子:搞笑经典,笑翻全场09-12
4 经典句子:充满情感的经典表述09-12
5 招聘工作者的战略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