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特点也是分裂。病人的众多人格面具处于分裂状态,一会儿出来一个,给人一种不连贯、不稳定、变幻莫测的感觉。科恩伯格列举了边缘人格的十四对人格面具,概括起来就是好孩子、坏孩子、好父母、坏父母。病人一会儿表现为好孩子,向治疗师投射好父母,把治疗师理想化;一会儿表现为坏孩子,向治疗师投射坏父母,把治疗师妖魔化;一会儿又表现为坏父母,向治疗师投射坏孩子。治疗师被弄得团团转,莫衷一是,病人身边的人也是如此。所以,他的人际关系极不稳定,自己的情绪也很不稳定。当好孩子和好父母出来的时候,病人变成了天使;当坏孩子和坏父母出来的时候,病人变成了魔鬼。他集天使和魔鬼于一身,敢爱敢恨,爱憎分明。
边缘人格的好孩子主要是讨好者,坏孩子主要是叛逆者,两者都是苦命人的延伸。苦命人为了保全自己不被毁灭,就用讨好和反抗(还有逃跑)来摆脱自己的命运。同时,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苦命人会制造一些事情,例如自杀、吸毒、滥交,把自己弄得很惨。
每个人都有苦命人面具,边缘人格的苦命人面具特别强。这是因为他们小时候遭遇过严重的心理创伤,最常见的是身体虐待(家庭暴力)和性虐待。
边缘人格毕竟不是精神分裂症,面具转换没那么快,不至于前言不搭后语。它也不同于人格分裂,面具之间没有完全失去联系。当一个面具出场时,其他面具没有完全隐退,而是在一边旁观。 所以,病人会感受到内心冲突。例如,病人刚才还是好好的,和朋友一起谈天说地。有人说了一句不中听的话,他就暴跳如雷,失去“理智”,事后后悔不已;或者突然心血来潮,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后来发现这个决定是错误的。 欢喜冤家 姐夫出轨激发了她的苦命人面具,她从担心老公出轨,渐渐发展到怀疑老公出轨,甚至坚信老公已经出轨。她所做的一切,表面上是为了维护婚姻,实际上是破坏婚姻。把婚姻破坏了,她就是真正的苦命人了,这是苦命人面具的伎俩。 她有一个坏孩子面具,任性,好胜,“大闹天宫”,离家出走;还有一个好孩子面具,闹过之后会认错、道歉、写检讨、作保证。她也有坏父母面具和好父母面具,前者管着老公,严厉、苛刻地对待老公,而这样做是出于对老公的关心和负责,是为老公好。当她使用坏孩子面具的时候,就把坏父母面具投射给老公,她“大闹天宫”、离家出走,老公窝窝囊囊、顽固不化;当她使用坏父母面具的时候,就把坏孩子面具投射给老公,老公做了坏事,她调教他;当她使用好孩子面具的时候,就把好父母面具投射给老公,迫使老公表现得很大度;当她使用好父母面具时,就把好孩子面具投射给老公,她相信老公一定会到处找她。 有时候好几个面具一起出场,难分彼此。例如,当她怀疑老公出轨而“大闹天宫”的时候,共同使用了好父母面具(为你好)、坏父母面具(你坏)和坏孩子面具(我生气),而向老公投射好孩子面具(打不还手)、坏孩子面具(出轨)和坏父母面具(打自己);当她离家出走的时候,共同使用了坏孩子面具(离家出走)和好父母面具(相信老公),而向老公投射坏父母面具(顽固不化)和好孩子面具(一定会找她)。 更绝的是,她老公非常配合她,说明他们有相似的面具“储备”。不过,相对而言,他的面具不那么乱,始终以好孩子为主(打不还手,把她找回来)。 躁狂与抑郁交替上演——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旧称躁狂抑郁症,病人时而躁狂,时而抑郁,躁狂和抑郁交替,原因是他有一个很强的幸运儿面具和一个同样强大的苦命人面具。幸运儿出来的时候自我感觉良好,心情愉快,情绪高涨,像过节一样;苦命人出来的时候自我感觉很差,闷闷不乐,情绪低落,整个世界都是灰蒙蒙的。 每个人都有幸运儿面具和苦命人面具。遇到好事开心,遇到坏事难过,有喜有悲,自然流畅。正常情况下,两个面具反差不会太大,而且与情境匹配,不会越界。双相障碍患者的幸运儿面具和苦命人面具反差很大,而且与情境失去了联系,常常无缘无故就躁狂了,或者抑郁了。 如果深入了解一下,就会发现,躁狂或抑郁的发作并不是无缘无故的。病人在躁狂的时候体力透支,最后支撑不住了,陷入抑郁状态。对病人来说,抑郁反应是一种自我保护,否则会彻底垮掉。抑郁期间,身体得到修整,渐渐恢复元气,转向正常或躁狂。 病人的幸运儿面具和苦命人面具为什么那么强?一种可能性是,他的父母太夸张。对他好的时候很夸张,使他形成强大的幸运儿面具;对他不好的时候也很夸张,使他形成强大的苦命人面具。而且最关键的是,不以孩子的表现好坏决定对他好或不好,而是随心所欲,想好就好,想不好就不好,或者自己心情好就对孩子好,自己心情不好就对孩子不好。这会导致孩子的幸运儿面具和苦命人面具缺少“情境性”,完全没有根基,“自由飘浮”,忽而躁狂,忽而抑郁。这样的父母很可能自己就是双相障碍,或者边缘人格。也有可能,父母是正常人,奖罚是有根据的,只是没有把根据告诉孩子,而使孩子的幸运儿面具和苦命人面具找不到情境。 典型的双相障碍是缓慢交替的,一年交替四次以上就算“快速交替”,有的人一个月交替一次(如周期性精神病和经前期综合征),有的人一个星期交替一次(周末兴奋、周三抑郁),有的人一天交替一次(早重晚轻或晨轻暮重),有的人一个小时交替一次(说哭就哭、说笑就笑、喜怒无常)。 “我没用” 不难看出,她有一个很强的讨好者面具。她很在乎别人的评价,努力做一个好孩子。如果她做得好,别人对她评价很高,她就很开心,很自信,很有活力;如果她做得不够好,别人对她失望了,她就会精神崩溃,陷入抑郁状态。为了做一个好孩子,得到别人的好评,她常常委屈自己,压抑自己,“虐待”自己,不惜把自己弄垮。 讨好者的背后有一个“废物”面具。抑郁发作是废物面具的显现。当她陷入抑郁状态时,她的负性自动思维是“我没用”。她坐立不安,不停地念叨“怎么办,怎么办”。她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只会给家里增加负担,所以很想死掉。 她不喜欢这个面具,所以把它掩盖起来。讨好者面具就是对“废物”面具的矫枉过正。 但是,纸包不住火,“废物”面具的能量得不到释放,一天天地聚集起来,最后总是要爆发的。“废物”面具似乎还有“自我引爆”的功能。每次发病,并不是讨好者面具把她弄垮,而是“废物”面具把她弄垮。为了杜绝复发,必须善待“废物”面具,把它安置好。 每个人都有“废物”面具,从小到大,你肯定办砸过什么事,肯定有人说过你“没用”。但是,“废物”面具不是你的全部,它之所以会控制你的整个人格,是因为它的能量得不到释放。它的能量之所以得不到释放,是因为你压抑它,否认它,不让它释放。压抑很厉害的时候,它好像已经不存在了,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好孩子或“开心果”。我给她布置了家庭作业寻找自己的“阴暗面”,了解它,面对它,接纳它。 每个人都是“两面派”——轻微分裂 在心理咨询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反复无常、口是心非,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自我“分裂”,不统一,但又没有达到人格分裂或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这种情况就叫“轻微分裂”。用面具技术做心理咨询,发现绝大多数人都有“轻微分裂”。 “屋底大” 我无论如何都无法把他的两面联系起来。后来在工作中见到越来越多类似的案例,我才明白他是“两面派”。他有两个分裂的面具一个老好人,一个暴君。老好人在公开场合用,暴君在家里用。 他不是双重人格。双重人格的两个“人格”往往互相不认识,不知道对方的存在。 他不是这样,他老婆经常向他反馈。例如跟他吵架的时候骂他“两面派”“伪君子”“屋底大”(在家里称王称霸,在外面唯唯诺诺),他应该知道自己的另一面(老好人)。有好心人来奉劝他时,他会数落老婆的不是,讲出一大堆理由,说明他是知道自己这一面的。 这两个面具是怎么形成的?我对他的情况了解不多,只能猜测老好人面具可能与坐牢有关。在监狱里只能夹着尾巴做人,出来之后还得继续夹着尾巴。不然的话,别人会拿他的前科说事的。 每个人都有两面性,两面都有机会表现,才能保持心理平衡。他在公开场合只用老好人面具,暴君面具没机会用,所以很压抑,只能在家里用。在家里当了暴君,过了瘾,释放了能量,在外面更容易当老好人。两者相互促进,越来越分裂。 有些“两面派”的案例并没有坐过牢,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中国人爱面子,在别人面前总想表现得好一些,把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于是,“好人”面具就与公开场合绑在了一起,好人面具变成了公开面具。与此相应,坏人面具变成了隐私面具,包括家庭面具。有人理直气壮地说“在外面整天装孙子,回家了就应该松懈松懈。”如果在家里也不让用暴君面具,他会憋死的。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稳定的不稳定——边缘性人格障碍:http://www.yipindushu.com/zhichangchuangye/8672.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帮助子女树立正确的知识观09-20
2 【不对的事,别搞成习惯109-12
3 高薪酬不等于高激励09-12
4 考绩是考核的重要依据09-12
5 经典句子:人生思考的经典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