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拉的目标绝不是获得幸福——这一捉摸不透虚无缥缈的构想理应是由宪法保障的不可剥夺的权利。然而,幸福几乎是不可得的,因为它与持续的欢愉、彻底的满足和专有权紧密联系。试想你获得幸福的可能性一半是天注定的,还有一部分由你的环境所控制,那么你能掌控的部分也就这些。正如之前提到过,还有大约40%的可能性,这也是不可小觑的,但能做的仍然有限,尤其如今充斥着各种建议、教导和广告,告诉你什么能带来美好生活——一个三居室的房子、一辆宝马车、两到三个小孩和令人艳羡的高科技产品。
令人惊奇的是,无论我们谈论古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古罗马(Roma)、古希腊(Greece),还是现代的纽约(New York)、贝尔法斯特(Belfast)、加德满都(Kathmandu)、开罗(Cairo)和哈瓦那(Havana),几千年来人们想要的美好生活的样子并未改变。无论生活在哪里,大多数人都会对这样的生活感到心满意足:拥有健康身体、几个可以信赖的朋友、一个和睦的家庭、充裕的住所空间,在政治上有发言权,追求艺术爱好的机会和一份有意义的工作。西方国家的大多数人比起他们父母那一代有更多的财富、更大的房屋、更多的奢侈品,但却明显不如父母一代幸福。我们在西方世界里是人口大国,但评价自己的生活满意度,我们在工业国家里排不上前十名。和所有斯堪的纳维亚(Scandinavian)国家相比,包括加拿大(Canada),我们都感到相形见绌,因为他们有更好的医疗体系、更民主的社会政策和更亲密的社交关系。同样重要的是,因为美国人对自己和明显的改善机会有更高的期待,如果事情发展不如预期,他们也更容易感到失望和不快乐。此外,快乐是一种短暂易变的对自身经历的感受性描述,依赖于所处的情境。只是感到孤单或对某事心烦意乱并不意味着你不快乐。更具挑战的是,相对而言,一部分人因为性格敏感,具有对小事担心过多且反应过头的倾向,即使全力以赴也很难感到幸福。尽管对于这些人来说,这是人性的弱点,但仍可以通过学习技巧,例如中提到的,来抵消负面思维。
狂热追求幸福的人基本上是不会幸福的,这个观点如果不是明显的自相矛盾,也是挺大的讽刺。毕竟,如果你需要问自己是否幸福,那你已经有答案了。支持这一论点的研究发现,人们越是将幸福视作人生目标,他们就越难收获幸福。整个“幸福系统”持续发展和运作,为我们不断改善自己提供了一种方法。我们继续守望着“更好的环境、更好的社交关系和更好的行为模式的地平线”。我们会一直向外寻找更好的事物,并发现自己怎么样都不够完美。这个被称为“快乐主义跑步机”,因为无论我们在金钱、地位、成就、财产和友谊上获得多少,都还是不够。
也正是这个原因,研究者现在倾向于使用“身心健康”或“全面发展”这种字眼便于定义和度量。“我其实抗拒‘幸福’这个字眼”,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最初负责这一领域里几项杰出研究的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说道。他打一开始就不用这个词语,而更倾向于使用其他更实际、更有现实意义的词语,并强调促进正面情绪、参与感、成就、亲密关系和人生意义的词语——所有这些代表着不断发展的过程。 这种针对性的变化更有利于薇拉自身发展进步,寻求人生意义并探索提升幸福感的方法,即便她仍在和持续的情绪波动及自我毁灭的冲动作斗争。 正如前面说的,我并不像塞利格曼这样纠结于幸福的定义问题,它可以替换成身心健康、生活满意度、全面发展、知足常乐等词,或你想叫它什么都无所谓。我们都在追求相似的人生目标。我们想要远离灾害保证安全。我们想要资源充足,生活如意。我们想要一定的社会地位,受到他人的尊敬。我们想要跟靠谱的人谈恋爱。我们想要美妙的性生活。我们想要每天保持健康,感觉良好。我们想变得高效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我们想要学习新事物并从新经历中得到启发。当然有时候难免有不如意的事情,我们想获得资源和能力以便做些什么回到正轨。我想以上大部分很多时候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都可以获得。而阅读,能帮助我们更接近所寻求的智慧和生活满意度。 什么能使人幸福——什么不能? 如果有人问你幸福吗,通常你的回答不会考虑当下是否感到快乐,而是清点快乐和痛苦看看谁比较多。在这张收支平衡表上,你把所有感恩和欣赏的事物相加,减去令你心烦、挫败、失望、不满的事宜。也因此幸福有不同层次的内涵,可以是对比现实和理想,可以是就实现潜能而言对生活品质的总体评价,抑或是你所能成为的最好的自己。 评价第三层次的幸福并非易事,因为它包含了经验和判断诸多方面。你可以处在巨大压力、挣扎和负荷下,甚至遭遇困难险阻,但仍然喜欢那种相随的成长、成就和非凡意义,而感觉一切努力都值得且无比快乐。人们对他们想要和应得的一切有不同标准的满意度和期望值。一些人只是将能够尽可能地远离苦难作为评估幸福度的最佳尺度。总的来说,只要你远离麻烦,身体健康,不发生冲突,生活就是不错的。过去一个世纪,许多哲学家包括尼采、萨特(Sartre)、叔本华(Schopenhauer)、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弗洛伊德都持有悲观的观点,认为人生来伴随着苦痛和孤独,多数得依靠自己,死去也莫不如此。生与死之间的一切都无关痛痒。 其他人则有更高的标准,远不止远离痛苦或不断追求快乐这么简单。如果是为了获得更高层次的智慧、成长、效能或贡献,他们并不太在意途中的小痛苦。亚伯拉罕•马斯洛和之后的积极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哲学家都定下更高的基调,不囿于满足基本需求,而是追求一种归属感和自我实现。这一雄心壮志所需的代价是时常伴随其中的拒绝、失败和挫折。 富裕阶层因为积累了物质财富而令人羡慕受人尊敬,但他们并没有比生活大体满意的中产阶级拥有更多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有一个阈值(取决于地域和生活成本,大概每年五万到十万美元),超过了这个点,再多的收入都不会给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带来显著增加。我们可能早获悉这些,甚至相信了这点,但却不会改变自己牺牲健康和家庭追求更多的财富的行为。 幸福更多的是人生情境下的内心状态。它与个体的认知方式和乐观程度有关,与个体能否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人生大事、际遇、处境和挑战有关。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是否幸福与其是否拥有更强的心血管健康、应对流感的抵抗力、低死亡率、更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更强健的免疫系统有关,而如果可以保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一个人获得幸福的可能性就更大些。尽管一开始你对此感到惊讶,也觉得这很神秘,但这么做是绝对值得的:如果你乐观看待这个世界,努力看到事物最好的一面,并对未来保有积极的心态,你有可能在各个方面能更好地照顾自己。你会看到你的行为和好结果之间存在简单的因果关系,你会听取医学建议,关注饮食,规律运动,远离香烟。你会有更多的朋友和社交支持,因为乐观主义让你更加迷人和有趣。你的身体会更快地调试,因为你已学会用自己的方式使压力最小化。通常来说,你感到更有力量去改变你不喜欢的事物,因为你乐观地认为这是可能做到的。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那么,幸福是什么?:http://www.yipindushu.com/zhichangchuangye/8510.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闪烁着生命光彩的文字09-12
2 经典句子,文学的宝藏等待你去挖掘09-13
3 做正确的事09-20
4 挖掘汉字精华,涵盖各种类型的经典句子大汇总09-19
5 【你在工作中是否乐于帮助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