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初,某国有生产制造类企业人力资源项目基本结束,主要咨询内容包括组织结构设计、定岗定编、薪酬体系设计,以及绩效体系优化等。此次项目是该企业上级单位安排的,题为“三项制度改革”,即劳动、人事和分配改革。鉴于前几年,我们在其兄弟单位拥有比较丰富的咨询经验,客户聘请我们做咨询。由于客户本身并不是自发自愿咨询的,所以,这种咨询活动对双方而言都比较无奈。
上级不想折腾,“少壮派”拿捏不了
客户的领导层对这个项目怎么看?通过一对一的交流,我发现,企业总经理的重心并不在管理变革上,也就是说,上级单位要求做的事情可能太多了,他并不急于做大动作。为什么?因为他的重心还在业务经营上,这个行业竞争十分激烈,拿单不是几个销售人员就能办到的事情,他必须亲自出马,每天都很忙。在他看来,这家企业历经50多年,积累了很多弊病,想一下子扭转也不太可能,他想采取温水煮青蛙的策略。当然,还有一点,他快退休了,在国企里不想折腾出很多事,希望平平安安地“下台”。
反观“少壮派”,人力资源部主任是技术出身,之前从未接触过人力资源工作。通过和他交流,发现他想做点事情,想通过“三项制度改革”树立自己的威信。他本来认为这次改革就是花点钱,可是改革后发现这是一项系统变革,游戏玩法和原来不一样了,他犹豫了、彷徨了,发现自己拿捏不了了。
企业以前采用岗位工资制,基本上不管人的表现怎么样,工资只和岗级、企业效益有关,企业职工通过各种手段找“位子”,权力寻租不可避免。现在,工资和岗位、能力、业绩均有关系,薪酬运作要求和绩效考核匹配,真正做到从人出发,关注人的成长。此时,人力资源部主任的表现是胆小、害怕,想押宝到咨询公司身上。我想,一方面,该企业从未和咨询顾问合作过,不知道咨询顾问在组织变革中的作用,期望过高;另一方面,对接方可能不想承担责任,项目得到认可还好,如果做砸了将影响他的仕途。但是,你不仅要记得“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还要记得“高风险、高收益”。
该企业上级领导是一慢,下级中层是一快。我很纳闷,开展这个项目,企业内部难道没有形成共识吗?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发现,他们虽然是直接分管上下级关系,但是基本上没有深入沟通,一个人一个想法,而且下级对领导班子相当不屑。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领导班子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他们在员工心目中的地位已名存实亡。
经营有问题,管理无从谈起
该企业是一家典型的以机会主义为导向的企业,拿项目主要靠关系,拼关系硬不硬,小单子不愿意去做,大单子又不好拿,企业靠举债度日。办公室里的员工都是等待下班的主,下班铃一响,准有人会第一时间冲出办公室。员工无所事事,经常应付上级单位的文件和报表,以此作为自己的工作量和贡献,忽视了其作为职能管理部门存在的意义,即有效支援、服务和管理一线的生产和销售工作。
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管理人员是最有生产力或者最没有生产力的人员,他们的工作取决于时间利用的效率,如果没有生产力,就成为朝九晚五等待下班,慢慢消磨时间的人,对企业而言无疑就是成本。”
该企业的体制弊端显露无遗,委托代理的治理结构、薪酬待遇与市场脱节,灰色地带可能是博弈的最终产物,并没有谁真正想让企业能有多大发展,包括领导班子在内,并不团结。说到底,他们只是这家企业的打工仔。
企业总经理和书记的经营管理理念不一样,互不服气,对企业的管理还采用原始手段,不能适应目前的经营状态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体制内生存太久了,一旦放归市场,领导者由于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匮乏,难免在处理新问题时产生盲人摸象之感,如果不及时学习,我很难想象他们如何与民营企业竞争。
该企业如不尽快打造“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在使用、评价和分配上下功夫,企业只能黯然退场。每年拿到的大单能不能赚取利润,谁心里也没数。这说明企业运营效率之低、内耗之大、浪费之多,似乎没有一个人是为了企业,都是为了自己的享乐。
读者可能以为言重了,其实不然。为什么?绩效管理不到位,“两层皮”。员工包括一些管理者都在糊弄,技术人才纷纷离去,很多人忍受不下去了,不然谁愿意轻易离开“国企”,撇家舍业去“流浪”呢?
离开了野生环境,圈养多年的他们(原先隶属于某国有集团,经拆分重组后,现在划归新成立的某国有集团,成为“继子”,没人疼)失去了狼性,像个孩子。与此同时,我感觉到私营企业才是最有活力的组织形态,充满生气和力量,被保护着或关照着的不少国企,自我感觉良好,其实是在倒退。员工心中国企的优越感虽然在经受打击,但是依然是骄傲的资本。
改革是唯一的出路
我认为,国企仍需深化改革的方面包括:
(1)自上而下,从机制层面使政府部门(国资委)退出直接管理企业。 通过国有资本的输出,建立真正的公司决策机制,使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国有资本所占比例参与管理,国资委仅仅是国有资本的管控者。
(2)加大授权,减少对国企内部经营管理的参与,使企业真正回归企业。 各种资源要素的出现都是市场化的行为,减少各种“照顾”或者“安排”。责、权、利要对等,真正坚持企业的经营风险、经营成果和人员收益挂钩的原则,参考市场化水平确定国企的薪水支付水平。
(3)完全市场化竞争自然可以使企业放开手脚,放手一搏。 我从不认为国企的人本身存在问题,往往是环境和机制的制约所致。企业的创新能力也会随着企业的生存压力不断增强受到关注,因为承担责任已经不是首要考虑因素,为股东创造价值才是首要考虑因素。
留给国企的时间不多了,唯有脚踏实地、敢于创新、积极参与竞争,才能使国企的原有优势发挥出来。
yipindushu.com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一家国企的HR咨询项目:改革是唯一的出路:http://www.yipindushu.com/zhichangchuangye/11813.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传递温暖的美好力量09-12
2 绩效反馈面谈的实施技巧09-20
3 【不爱你是他的损失109-12
4 冲突中要学会区分立场和需要09-12
5 经典句子,触动心灵的优美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