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年,刘备死了。刘备的生死对诸葛亮的影响太大了。17岁的阿斗继任,就是个小孩子,而且没有经过磨炼,刘备打仗的时候很少将他带在身边。一个企业家如果经常把孩子带在身边,这个孩子将来做继承人的时候会比较有把握。如果把孩子送到国外去读书,反而容易搞垮企业,因为他没有经过磨炼,不了解企业的情况。
刘备伐东吴一败涂地,退到白帝城,一病不起,开始托孤。从此以后诸葛亮要当家,虽然名义上是别人的江山,但他要扛起责任来,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扛着别人的江山,还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最初的想法是把事情做完以后,就退休还乡。他还承诺当初有多少财产,将来一点都不会增加。诸葛亮领的薪水不少,但是他把钱全部用在公事上了。这一点左宗棠也做到了,左宗棠把薪水通通用到士兵身上,自己却很节俭,从来不把薪水拿回家。白帝城托孤以后,诸葛亮退休的愿望没法实现了。
刘备托孤的时候实际上是托给了两个人,除了诸葛亮,还有李严。李严本来也是好人,刘备托孤以后,他跟诸葛亮地位相同了,他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于是就开始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有一次北伐的时候,李严延误了押运粮草,使得诸葛亮不得不退兵。可是诸葛亮没有斩了李严,而是将李严贬为庶人。后来诸葛亮死了,李严非常伤心,也心怀激愤而死。他觉得诸葛亮如果活着,总有一天会恢复他的官位,诸葛亮死了,他这辈子也就没有希望了。 托孤以后诸葛亮的责任更重了。他有取而代之的机会,可是却始终坚持丞相的身份不变。曾国藩也面临过同样的问题,曾国藩知道皇帝并不相信他,经常怀疑他会篡位,因为他有足够的能力取而代之。曾国藩写家书,其实就是写给皇帝看的。曾国藩如果跟皇帝说我绝对不会背叛,无疑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了。他的每一封家书都会传到皇帝那里去,在家书里表明自己的心迹,这样皇帝才稍稍放心。 刘备死后,诸葛亮先把四川治理好,再去打孟获。做事情有本末轻重之别是领导者的基本素养。48岁时开始北伐,前后历时六年,六出祁山,最终失败。“至信至诚”这四个字可以形容诸葛亮的这种精神,他完全是出于对时代的使命感才不放弃北伐的。 诸葛亮知道如果不这样做,以后就没有正统了。很多人看《三国演义》时,看到诸葛亮死了,就不再往下看了,可见,人们对诸葛亮死后的故事其实并不感兴趣。 辅佐阿斗:尊重老板的最后决定权 阿斗即位的时候没有任何实战经验,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开府治事。他首先跟东吴和解,这样蜀汉的压力会小一点,然后调整内政,让老百姓得到休息。 诸葛亮有权也有能,但他把权交给阿斗,并且始终尊重阿斗的裁决权。一个好的干部,不管多么得老板赏识,不管多么有贡献,不管才能有多高,千万要记住:要尊重老板的最后裁决权。让老板知道他不点头你不会行动,这样老板才会放心。这一点诸葛亮做到了,他始终尊重阿斗的裁决。 阿斗也说,“政在葛氏”——葛氏就是诸葛亮,“祭则寡人”——由他来管祭祀。 诸葛亮最了不起的一点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知道再怎么努力都没有指望统一中原,但还是做了。这种精神非常了不起,诸葛亮完全可以不出山,谁也不能硬把他拉出来。所以有人说“我真的不想干了,是你们非要我干我才干的”,这种话是没有道理的,真心不想做的事,谁也不能勉强你做。 诸葛亮很谨慎,如果他锋芒太露,也不会一直受人尊敬。四川当时是很排外的,刘备、诸葛亮都不是土生土长的四川人,可是后来他们跟本地人相处得很融洽,这很不容易。其实哪个地方没有这种问题?因为有先来后到的观念,先来的人总觉得后来的人抢了生意。四川后来也出了很多问题,外面的人不进来,土生土长的人有很多想法,所以阿斗投降其实也是一种很高明的选择。我不像一般人一样拼命嘲笑阿斗,我觉得阿斗有时候做事也很聪明,他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 建议大家看事情要从多个方面来看,不要从单一角度看,这样才会比较客观。有些话从这个角度看很有道理,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能讲出很多道理来。 我一天到晚被人家问问题,可我还是很轻松,不管你问我什么问题,我只答三句话就圆满了:第一句,“很难讲”。不管什么事情都难讲,很难评价。第二句,“看你怎么讲”。因为立场不同,所说的话就不一样。说白了,就是立场影响的,换一个立场就会有一套完全不一样的说法,站在不同角度就有不同的说法,不同的感受。第三句,“随便你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没必要非要统一成一种看法。 诸葛亮死了,最伤心的人当然是阿斗,因为没有诸葛亮,凭阿斗自己的力量,根本不能治理好蜀国。 七擒孟获:以德服人最有效 七擒孟获这一段写得非常热闹,让我们觉得诸葛亮像个神仙一样。实际上诸葛亮只是个通才,天文、地理、人文、历史都懂。我想作为一个政治人物,要为全民服务,最好是通才,哪方面的知识都懂一点。 诸葛亮精通兵法,中国人普遍认为打仗可以智取,不服诈取。孟获对诸葛亮说:如果你光明正大地抓到我,我就服你;如果用计策抓我,我就不服。 因为孟获,让所有人都了解了诸葛亮的真心,所以看事情要看两面。一方面是孟获最倒霉,始终都逃不出诸葛亮的手掌心;另一方面是孟获成全了诸葛亮,成全是一种美德。 如果诸葛亮当时不让孟获信服,日后孟获还会造反,还会侵犯蜀国。所以诸葛亮无论如何都要收服孟获,让他真心投降蜀国,从而让西南少数民族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这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战争永远是双方都败,没有一方是完全的胜利。打输了固然是输了,打赢了也还是输,像诸葛亮这样打仗是真的赢了,他赢得对方心服口服。用现代话来讲,孟获无疑是当时最牛的酋长,不管诸葛亮怎么抓他,他就是不服气,诸葛亮对他也很忍耐。到了第五次抓到孟获的时候,所有人都忍不住了,都劝诸葛亮把孟获杀掉算了,但诸葛亮还是放了他。七擒七纵之后,真把孟获收服了。而且收服了孟获以后,诸葛亮没有在他那里留一个官员,没有要孟获一块土地。这个传统一直影响到郑和下西洋时候。 经考古发现,美洲其实是中国人最早发现的,因为在南美出土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是中国的。我在欧洲时,很多欧洲朋友问我:“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没有把经过的地方变成殖民地呢?”我说:“我们中国人从来没有殖民地,中国人从来不主动侵犯别人。” 老实讲,现在我们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个错误是想整合文化。文化怎么可以整合?从生物学角度来看,物种必须多元化,如果物种单一,世界就会毁灭。文化只能交流不能整合,有时候西方文化兴盛,有时候东方文化兴盛,这样整个文化体系才能多彩多姿。美国始终想整合文化,最后只能将各种文化表面涵盖起来,外表看上去是一体的,内涵始终不能统一。第二个错误是想要学人家的好处。每个人要做不同的事情,做不同的人。我最担心的是把每个人都教成同样的人。这个人数学不好,数学不好可能恰恰是他的长处,因为数学不好,所以他投篮很准,在其他方面补上了。不能人人都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才有特色,才能显示出个性。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白帝城托孤:获得领导绝对信任:http://www.yipindushu.com/zhichangchuangye/11575.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利用机会窗进行系统的创新09-19
2 【勤奋是通往成功的桥梁】09-12
3 经典句子:经典语句,感悟真谛09-12
4 经典句子,照亮前行道路的明灯09-12
5 中国人最擅长不讲话来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