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身心变化十分剧烈,
父母要多费心陪同求安全度过。
异性意识自然发展却羞于开口,
这个阶段朋友的交往最为重要。 青年期心性比较成熟更加放心, 培养独立自制能力以迎接未来。 十二岁到二十岁之间,通常称为青少年期。男孩约在十三到十五岁,女孩约在十二至十四岁,称为青春期或少年期。男孩约在十四至十七岁,女孩约在十三至十六岁,称为青年早期。再大一点儿,就进入青年晚期。 青春期是人生变化最大的时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心理学家把它称为人生的暴风雨时期,并不为过。父母在这个阶段最好格外小心,让子女平安度过。到了青年期,心性比较成熟,应该更为放心。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密切注意子女所结交的朋友。因为人一出生,就是群体中的一个成员,在群居生活中,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逐渐获得成长。无论父母和家人、老师和同学、邻居和朋友,都对孩子的人格形成产生十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青春期,朋友对孩子的影响更为重大。小学毕业的时候,孩子之间通常会显出学习的差别。于是,学业成绩好的就会歧视甚至欺负功课差的。慢慢地,成绩好的和成绩好的走在一起,而功课差的也成群结队地向外发展。父母很放心前面那一群,对后面这一群却经常无能为力。 学校生活以班级为单位,朋友关系大多以班级为基础。班主任为了方便起见,往往只让某些表现积极的孩子占据领导的地位,剥夺了那些具备领导素质却拿不定担任领导主意的孩子的表现机会。这也是逼使班级同学分成不同群体的主要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从学校走出校外,扩大了对朋友的认识,充满了热情,也充满了期待,走入自己的友谊时代。好像有了知心的朋友,就使自己突然变成大人那样,在精神上和思想上,都开始互相交流了。课外活动的相互作用,使朋友关系更为明显。有时在朋友的鼓励和帮助下,做好原本以为做不好的事情,完成原来认为不可能完成的工作,这对于友谊的增进,自然大有帮助。 异性意识也是重要的课题。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孩子,通常以掀掀裙子、拽拽头发的戏弄来表现集体的男女对抗。这时候对异性的关心和好感并未形成,反而是一种不同类的感觉。从小学四五年级开始,对异性不知不觉地关心起来,对漂亮的女孩和擅长体育活动的男孩开始产生思慕的感情,但是目标不固定,而且也不持久。对于双方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具体要求。六年级以后,对自己所关心的和具有好感的对象或多或少有一些固定的感觉,逐渐产生弄清楚对方的心性、吸引对方多关心自己以及常常想和对方接近的念头,好像真的是意中人似的。 父母在孩子的异性问题和男女关系方面,大多不会认真地加以关心;孩子也出于怕惹麻烦、免受指责或者难以启齿等原因,不和父母谈论这方面的问题。于是,和朋友商量便成为孩子唯一的途径。依据调查,孩子有关性的知识,大多是“从朋友那里听来的”。由于道听途说,加上以讹传讹,经常错误百出,产生很多偏差,也造成很多不幸。近年来大力鼓吹性教育,但又矫枉过正,好像要教导中小学生如何性交、怎样避孕,把大人的不正常性泛滥提前到孩子身上,岂不是更加可怕? 亲子之间的性教育,和学校并不相同。家庭的性教育,主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亲子的互动,使子女明白爱情的态度、男女的分工以及爱护有生命的物体。父母以身作则,做子女的好榜样。同时,孩子所提出来的问题,父母不必有问必答,俨然以性教育者自居,反而提供不良的示范。最好是和孩子一起思考、一同研究,让子女真正感觉到父母的慈爱、家庭的温暖,这才是正当的性教育。 在中学阶段,父母最好多注意子女的交友情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之间的互相影响,力量十分强大。现代社会常出现一些不良少年,主要的原因便是父母太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忽略了对子女的照顾,特别是对子女的交友情况并不清楚。子女得不到协助和辅导,当然很容易发生各种问题。往往到了子女被捕,警察打电话通知家长时,父母才惊慌失措,不敢相信自己的孩子会变成如此模样,是不是有一些说不过去呢? 父母不论工作如何忙碌,每天晚上都要抽出一些时间和孩子天南地北地聊聊,使孩子感到父母十分关心自己。也借此机会,父母多了解孩子的状况,发掘深藏在孩子内心深处的种种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及早发现问题,趁早设法化解。在孩子的暴风雨时期,父母再忙,也应该多为孩子费神操心,不可以听任其自由发展,以免酿成大祸。孩子交友,必须特别留意,除了明了孩子的朋友,最好连对方的家长也认识,那就更加安全了。 初中好奇求变最为棘手 顺应子女的成长过程 孩子从小学生转变为中学生的时候,一方面心情激动,满怀喜悦;一方面也十分不安,相当紧张。小学阶段,已经爬升到最高年级,现在却要从最低年级开始。那些只有仰头才能看得清楚的高年级学生、不同学科的不一样的老师,都使孩子觉得新奇,也不免有些茫然。 此时,亲子关系随着孩子成长的步伐,也从上下垂直的关系逐渐调整为斜向的关系,不能再像从前那样,从日常起居、生活琐事到学业、交友都要管。孩子进入中学,最希望的事情便是自己拥有一个房间,证明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大人,等于宣布“已经不是小孩子”的心意。然而,初中学生毕竟不是一个独立的大人,这一点孩子心里十分明白。尽管有些孩子已经长得比父母还要高,性方面也成熟了,在生理条件上也具备了为人父母的资格,但是,在经济、社会、学识、能力等方面,仍然需要父母的保护和指导才能够生活下去。因此此阶段的孩子内心充满了矛盾,既不希望父母样样都管,也不能接受父母什么都不管。父母最好明白孩子的心理变化,做出合理的自我调整。 邱连煌教授认为,一个人由出生到成年,发展的过程大抵分成完全依赖(Dependence)、争取独立(Independence)以及安于互相依赖(Interdependence)三个阶段。初生婴儿生理和心理的所有需求都要仰赖父母或保姆来加以满足,否则无法生存,当然属于完全依赖。到了会走、会跑、会跳、会笑、会想、会说话、会选择的时候,有时候使起性子来,也会对妈妈“发号施令”一番,把妈妈当成佣人。在不知不觉中,产生自赖的心理,把系于母子之间的“心理脐带”慢慢地剪断。到了青春期,孩子独立的欲望达到了巅峰,争取独立的行为也表现得十分积极。然而实际的情况又使孩子不得不依赖父母。这种内心的矛盾,导致孩子不断地反抗父母,时常和父母吵嘴,更以一种新的眼光来重新评估父母的言行和价值观。而所用的标准又经常过于严苛,于是,父母的表现顿时显得一无是处。孩子总认为父母言行古板,思想不够新潮,跟不上时代潮流,实在不足以当成为人处世的典范。这在表面上看起来,简直是对父母的大不敬,实则不过是孩子争取独立的一种手段。这种“血气方刚”的表现,父母最好把它当作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以冷静理智的态度来面对,耐心地辅助孩子,助他一臂之力,使其顺利完成这项任务。千万不要意气用事,以至高无上的权威面孔采取高压手段,否则引起孩子激烈的反抗,闹出令人后悔的事情,实在是不智之举,也是不必要的自找麻烦。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中学阶段身心变化很剧烈:http://www.yipindushu.com/zhichangchuangye/11435.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笑对人生的智慧语句集09-12
2 转型成败如何评判09-09
3 心灵鸡汤-相思酒吧09-19
4 拥抱文字美好,世界上最经典的几句话09-12
5 常规事件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