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位主义的现象在平行的部门和同级的同事之间是普遍存在的。每个部门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本位主义。
财务只想自己的事,不想其他的——资金周转灵活就好,研发与自己毫无关系。可是,研发不能受财务的限制,受财务的限制,研发工作就很难开展。
生产部门讲生产,销售部门讲销售。销售人员多半会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带着客户到生产车间去参观。遇到这种情况,生产经理就来气:“整天喝酒、聊天,赚钱比我们多,总是用客户的名义打压我们。”于是,生产部门不配合:“客户要求又怎样?胳膊肘向外拐,只顾着客户,把生产部门的人当人吗?”所以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之间总是有隔阂,这种情况是营销人员不懂得沟通造成的。营销人员一定要记住,去生产部门时穿上工作服,跟工人们一样,生产部门就不会看见你就来气了。如果客户批评你们的产品,你就站在生产部门的角度向客户解释。如果某个产品确实有一点问题,影响了销售,营销人员首先应该告诉客户,所有的产品在生产部门的努力下,每天都有改进。有时候顾客的要求是很无理的,不必全都转述,而是要和生产部门商量改进。你尊重生产部门,生产部门就一定会努力改进。
很多人就是这样的,你尊重他,他就很讲理,很有度量;你压迫他,他就抗拒,不理你。为什么有的人会蛮不讲理?就是因为他没有面子。有些人一没有面子,就恼羞成怒、蛮不讲理、无法沟通,而这种结果都是你造成的。所以,平行单位最好是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同事相处要善待彼此,好处要分享,错处要担待。 有些人做事不看场合,总是当着老总的面协调事情。比如前文讲过的,甲和乙都是部门主管。甲当着老总的面说:“张经理,我这几天工作忙不过来,你能派三个人来支援我一下吗?”乙会说:“我这边也忙不过来,真是不好意思。”他不会当着老总的面说“没问题”。如果乙说“没有问题”,乙就惨了。因为如果答应了,就会给老总乙的部门人多事少的印象,老总就会裁掉乙部门几个人。 造成这样的结果,错在甲。甲应该等到老总离开以后才对乙说:“我也是不得已,我尽量不打搅你,不过如果你不支援三个人给我,我就要跳楼了。”乙会很爽快地说:“好吧,我支援你三个人。” 事情过后,甲还应该向老板解释,不要让老板误会乙的部门人多。甲说:“乙部门平常都忙得不可开交,乙实在是讲义气,还肯支援我三个人。将来我再怎么忙,只要他有难处,我晚上不睡觉也要帮他。”老板听了会很高兴地说:“啊呀,你们都是为了公司,了不起。” 做到皆大欢喜才叫圆满,如果只有你一枝独秀,所有人都会攻击你。大家都是业务员,你的业绩很好,可以挂在他人的名下,你就永远受到大家的欢迎;如果你一枝独秀,所有的人都想把你“干掉”。 懂得照顾同级别 同级之间还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竞争。例如,公司出现了一个空缺职位,想得到这个职位的人肯定要想办法表现——得让大家看到自己的优秀才能得到提升。 古人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句话用在现代职场上,可以理解为:刚进公司的时候,升迁很快,但到了某一个层次,却再也没有升迁的机会了;刚开始升得慢一点,以后快升,最后会升得很高。现实的职场中,很少有一路顺风的,除非他背景特别好,或者他就是老板的儿子。凡是在公司“坐电梯”上去的人,其实都很孤单;真正稳扎稳打地做到高层的人,是走“螺旋梯”上去的,这样的人会立于不败之地。 那么,一个人与同级的同事在一起工作时,要不要显得自己出色呢?我的理解是:一个人要显得出色,就是会照顾别人;有能力照顾别人,说明你已经很出色了。这两句话包含两层不同的含义: 第一,你会照顾别人,说明你有思想、有意识。在流行竞争观念的环境里,能够多去顾及别人、顾及同事,说明这个人的境界很高,有大局观念,所以你很出色。 第二,你有能力照顾别人,讲的是能力。同事之间做同样的事情,你不但自己可以做好,还有余力去照顾别人,说明你有能力。有一句老话叫作“心有余而力不足”,说的是一个人有帮助别人或者做较高层次的事情的想法和愿望,但能力却达不到。而一个会照顾别人,又有能力照顾别人的人,是既有较高境界又有很强能力的人。这样的人离升迁还会远吗? 一个识大体、顾大局,懂得关照他人的人,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些做领导的品性,也就具备了一些升迁的条件。只会标榜自己,那叫孤芳自赏。 公司老板要考虑提升一个人,不是单纯地考量其有没有能力,主要考虑的是他有没有领导的习性、特质。领导要的是什么?要的是能够得到大家的心而不是个人的满足。如果一个人能够得到升迁的机会,一定是他有能力和同级同事相处,甚至是给同级的同事一些帮助。 此外,一个人有没有升迁的希望,是由高层决定的,而不是由基层决定的。高层一定是按照自己的标准来选择,你的思维越靠近高层,你的机会就越多。所以,年轻人不能巴结、不能讨好高层,但是要顺应高层。 不要太计较 常言道:老板给的好处,大家要一同分享。同样是经理,老板会特别尊重少数几位,不会一视同仁;同样是经理,老板一有事,就会想到某个人而不是想到其他什么人;同样是经理,老板一开会,一定会问他有什么意见,而不会问其他人。这个人实际上就是地下领袖——非组织的领袖。 同样是各部门的主管,他们之间也有高低之分,不可能一般高,就像十指还不一般齐一样,要看年龄、资历和声望等。一般来说,最后决定某件事时,老板往往会问一个人,那个人是谁?财务经理。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你讲的意见老板都很赞同,最后一问财务经理,他说,没有钱啊,这件事情就算了。 所以,你要做什么事情,最好先去跟财务经理打交道,把财源找到,你才能讲话;你不考虑财源,天大的本领也没用——他一句话就把你整个否定了。 不算计 作为中层干部,要想跟平行的同事搞好关系,肯定是需要一些途径的,也需要有一些来由才好去做。 来由有很多。比如,只要得到奖金你就要赶快请客。外国人总是讲,奖金是我的事,干吗要请客?很显然,多数情况下,中国人的奖金根本是得不到的,如果你拿到奖金往口袋里一放,从此之后没有人理你。大家的习惯是,你可以不请客,但是以后没有人理你,没有人帮你的忙。你没有拿到奖金,大家都帮你的忙;你一拿到奖金,大家就开始观望了,大家一冷落你,你就必须乖乖地拿出奖金请客——抓住机会联络感情,紧要关头人家才会帮你的忙。 所以,太会算计的人在中国社会是没有什么地位的。其实不会算计的人,才是真正的会算。把钱放在自己的口袋里,不如把钱放在所有同事的口袋里。这个叫作“广结善缘”——只要老板给你好处,你一定要跟大家分享,不要独吞。这样做,所有的人都会拥护你。 能帮忙时尽量帮忙 老板鼓励你时,你不要真的以为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如果你真的这样想,大家今后都不会去帮助你了。 也就是说,你的同级、同事想求得你的帮助时,你愿意帮他,也帮得很好,这是你跟同事搞好关系的一种方式。而且聪明的老板自然会知道这种情况,用不着你多说。我们常常把老板叫作我们的“头儿”,其实很形象。头最要紧的就是耳目,老板耳目多得很,你一动,就有耳目告诉他了。什么时候老板放心得已经可以不在你旁边放耳目了,你就可以放心地去做事了。 我常常跟很多老板讲,你有两只眼睛,有两只耳朵,但只有一张嘴,这是告诉你要少说话;你有两只耳朵,就是要听八面的;你有两只眼睛,就是要看四方上下,不是只看一面的。这样才是对的。把耳目塞住了,这个老板就不用当了。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学会将心比心:http://www.yipindushu.com/zhichangchuangye/11415.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经典的韵味,深邃的智慧09-12
2 经典句子,文字与思想的完美融合09-12
3 如何提高客户忠诚度09-12
4 制度优化09-12
5 经典句子:撩动心弦的经典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