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的图画书主要有四类:
概念书:这类图画书是针对幼儿读者的。它主要对颜色、形状或是空间关系的概念进行细节化的描绘和解释。图画聚焦于事实、动物等,这些书中的图画常常使用基本的色块和微笑的细节画法。有时候,整个文字文本可能只有一个词。多琳·金斯利(DorlingKingsley)的《我的第一本数字书》(MyFirstNumberBoardBook)和贺维·米莱特(HerveMilet)的《夜与日》(NightandDay)就是这样的图画书。
第二类是关于儿歌童谣以及传统故事的图画书,这些童谣和故事用各种风格的绘画呈现出来,也有一些这样的图画书从不同的视角对传统故事进行了颠覆,比较适合更有判断力和鉴赏经验的读者阅读。
这一类图画书的代表作有派特逊和德斯芒德·迪格比的《跳华尔兹的行囊》(WaltzingMatilda)、朱寇·默瑞默图(JunkoMorimoto)的《两个暴徒》(TheTwoBullies)、乔恩·萨爱斯泽卡(JonSciedzka)和莱恩·史密斯(LaneSmith)的《臭起司小子》(TheStinkyCheeseMan)。 第三类是写给低幼儿童看的故事图画书。有现实故事也有幻想故事,篇幅一般都比较简短,也适合大声朗读,图画风格则从正规的绘画到随意的涂鸦都有,所采用的媒介也各不相同。吉恩·宰恩(GeneZion)和玛格丽特·布罗·格雷汉姆(MargaretBloyGraham)的《脏狗亨利》(HarrytheDirtyDog)、简·皮寇斯基(JonPienkowski)的《梅格和默格》(MegandMog)、玛格丽特·王尔德(MargaretWild)和安·詹姆斯(AnnJames)的《午夜的一伙》(TheMidnightGang)等都是深受小孩子喜欢的故事图画书。 第四类也是故事图画书,不过书中包含了更成熟一些的思想,文字和绘画风格也相对比较复杂,两者结合生成的作品更适合小学高年级以上甚至成年的读者阅读,比如肖恩·谭的《失物》(TheLostThing)、盖瑞·克鲁(GaryCrew)和肖恩·谭的《纪念碑》(Memorial)、利比·格雷森(LibbyGleeson)和阿明·格雷德(ArminGreder)的《大熊》(TheGreatBear)等。 本章将从历史的角度追溯澳大利亚图画书的发展面貌,并主要聚焦于其中的重要作家(画家)和有代表性的作品。 其实,“插图画”一直是澳大利亚童书的一个显著特点。童书中的图画反映着特定时代的社会和经济状况,折射着这一时代的价值观,可以说是社会和文化样式与变化的一扇窗户。然而,在澳大利亚,文体意义上的现代图画书——图文结合成一个整体讲述故事——的真正崛起,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20世纪70年代以后。 不过,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着与澳大利亚儿童文学的发展几乎同步的源流支脉。 1862年,J.W.路易斯(Lewis)出版社出版了澳大利亚阿德莱德一所拉丁语学校的校长威廉姆·安德森·卡斯瑞尼(WilliamAndersonCawthorne)的《谁杀死了凤头鹦鹉?》(WhoKilledCockatoo?)。这本书被认为是澳大利亚第一本图画书。这是著名的英国童谣《谁杀死了知更鸟?》的“澳大利亚版”,书中的黑白图画是由卡斯瑞尼本人绘制的。不过这本书初版时印刷粗糙,很难在视觉上对儿童产生吸引力,因此它的流传,与其说是图文结合的魅力,还不如说是因为其中精巧的童谣。 1879年,爱德华·威廉姆·寇(EdwardWilliamCole,1832—1918)编辑出版了《寇的好玩图画书》(Cole’sFunnyPictureBook:theFunniestPictureBookintheWorld),里面收入了寇从书籍、报纸和杂志中剪辑来的文字和图画,后来寇又分别在1892年和1905年出版了另外两册同样性质的书。这些“图画书”在澳大利亚再版过七十多次,今天仍然是澳大利亚童书市场的畅销书。这些书虽然标题为“图画书”,但实际上包含了一连串不可思议的图画、故事、诗歌、笑话、谜语和许多荒诞谣曲,它们混合在一起,传达着某些非常深奥的信息。这些书不同寻常的性质极易让人深受触动,你无法把这种哲理和幽默的大杂烩归之于任何一种文类,“也许,最好把它看成是家庭故事,因为多少年来,它为澳大利亚家庭带去了快乐。”838除此以外,寇还出版了不少类似的童书,这位“书商、出版人和广告天才”839是澳大利亚儿童文学史上一位特别的人物。 19世纪末和20世纪早期的多罗西·沃和梅·吉布斯的童书插图被认为是澳大利亚当代图画书的滥觞。840 梅·吉布斯为自己的图书和其他作家所作的大部分插图,都是深褐色的钢笔画,但她也有一些颜色选择仔细的水彩画,看上去非常逼真,比如她著名的《蜷缩罐和拥抱派》中的插图中,桉树叶子、花朵还有豆荚几乎跟真的一样,甚至能看到里面果豆的纹理,而她画的桉树果宝宝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的一种标志。吉布斯的彩色插图则呈现柔和、尘俗味很重的情调,看上去很温馨,也的确很受孩子和大人的喜欢;多罗西·沃则以其“布林克·比尔”系列图书中对澳大利亚动物和丛林的描绘著称,和吉布斯一样,她的画展示出一种同时代的画家缺乏的真实感和创新性。这些给后来图画书的创作者提供了诸多启示。 20世纪30年代,舍拉·哈金斯(ShielaHawkins)创作的几本图画书,呈现出较好的文图结合性,尽管作品还是以文字为主,其中的图画并不具有独立的叙述功能。 舍拉·哈金斯出生在西澳大利亚的淘金矿地区,曾在墨尔本学习美术。她的画风新颖前卫。她喜欢画黑白的墨笔画,线条感强烈。当时的澳大利亚出版界并不太接受哈金斯的风格。1932年,哈金斯和朋友合作创作了一本图画书《布莱克·楚比尼》(BlackTuppery),讲述一个小男孩去伦敦见国王的故事。当时的出版商对哈金斯的非传统画风持质疑的态度,认为图画书的市场很小,不愿意尝试试验性的或者说不合常规的插图作品,因此哈金斯移居去了英国。 在英国,哈金斯的艺术才华得到了更广阔的施展空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哈金斯出版了5本图画书:《伊娜-米娜-咪娜-哞与本杰明》(Eena-Meena-Mina-MoandBenjamin,1935)、《磨坊少年艾珀比·约翰》(ApplebyJohntheMiller’sLad,1938)、《皮皮图》(Pepito,1938)、《小盖瑞·科罗:一只考拉熊的历险记》(LittleGrayColo:theAdventuresofaKoalaBear,1939)、《大熊猫和黑小孩》(ThePandaandthePiccaninny,1939)。 其中,《磨坊少年艾珀比·约翰》是英国第一本全胶版印刷的童书;而《皮皮图》则代表性地展示了哈金斯强烈线条风格的绘画和版式设计。故事的背景设置在西班牙,哈金斯的画只用了黑和红两种颜色,每一页的图画与设计都反映着文本:人群穿越了纸页;故事的主人公皮皮图追着他的驴穿越了纸页……不过,因为哈金斯早期的这些图画书主要是针对美国市场的,所以书中对土著的描绘更像是非洲美洲的土著,而非澳大利亚的。 哈金斯的前卫绘画风格尽管在当时的澳大利亚不为人熟知,却在澳洲以外的英美地区很受欢迎,她的画风很快在美术圈中流行起来。哈金斯后来回到澳大利亚,了解了新的印刷技术,接触了不少新的艺术家和艺术风格,继续创作了不少优秀的图画书。 20世纪40年代,伊丽莎白·迈克林泰尔(ElizabethMaclntyre,1916—2004)的童书为澳大利亚的图画书开辟了新的道路。 伊丽莎白·迈克林泰尔出生在悉尼,在新南威尔士的一个小乡镇长大,是澳大利亚著名的画家和作家。1937—1942年间,她曾作为图形设计师在一家广告机构工作,后来才开始绘画澳大利亚动物,并为儿童写作,她认为澳大利亚儿童应该在他们阅读的图书中看到澳洲的动物,抱着这种信念,迈克林泰尔成为澳大利亚图画书的一位真正的先行者。 由于澳大利亚有限的市场和费用很高的图画书制作成本,在迈克林泰尔之前,澳大利亚出版的童书都只能说是插图本,而不是图画书(哈金斯20世纪30年代的图画书都是在英国和美国出版的,而且她的图画主要是反映文字,并不具有与文字相辅相成的叙事功能)。1941年,迈克林泰尔在悉尼出版了《袋鼠安布罗斯:一个永远不结束的故事》(AmbroseKangaroo:AStorythatNeverEnds),这是澳大利亚第一本真正的图画书。1942年纽约的斯克雷伯尼出版社再版了该书。 “安布罗斯”是迈克林泰尔创造的最著名的动物形象,后来还多次出现在她的其他童书中。在1941年的首次露面中,小袋鼠安布罗斯离家出走,享受了一天的自由自在,后来却被一个农夫捉住,安布罗斯的妈妈夜里赶来救出了他。安布罗斯汲取了教训,继续过着丛林中的生活。 尽管受印刷条件的限制,迈克林泰尔的绘画采用了有限的色彩,却呈现得非常巧妙。作为一位在广告机构工作多年的成熟画家和设计师,迈克林泰尔知道如何设计文字和图画的版式,最大限度地展示字和图的魅力。这本书同时在澳大利亚和美国发行,后来又再版过5次。 20世纪40年代前期,迈克林泰尔创作了更多的童书,不过评论者认为其中不少色彩过于艳丽和粗俗。841从这些书的标题上来看,迈克林泰尔似乎故意在曲解和玩弄一些传统的老故事:比如民间故事中的丑小鸭变成了《俊小鸭》(TheHandsomeDuckling,1944);永远不忘事的大象变成了《健忘的大象》(TheForgetfulElephant,1944)等。不过在创作出版这些如今已不大有人阅读的图书的同时,迈克林泰尔也出版了非常成功的《住在澳大利亚的苏珊》(SusanWhoLivesinAustralia,1944),这本书在纽约出版,深受美国读者的喜爱,该书1946年在澳大利亚以“凯特琳娜”(Katherine)的标题出版,1958年和1963年又再版。 《凯特琳娜》以押韵的两行诗的形式和简单的图画讲述了一个乡村少女的生活。凯特琳娜住在一个牧场,后来移居到悉尼,乡村和城市生活的场景均出现在迈克林泰尔的文字和图画中,对两地的读者都产生了吸引力,和《袋鼠安布罗斯》一样,迈克林泰尔用幽默的文字和精巧的构图提供了一本引人入胜的图画书。 1944年以后,迈克林泰尔又创作了一系列关于“安布罗斯”的图画书:《安布罗斯忙碌的一天》(AmbroseKangarooHasABusyDay,1944)、《安布罗斯进城》(AmbroseKangarooGoestoTown,1964)、《安布罗斯送货》(AmbroseKan-garooDeliverstheGoods,1977)。这些图画书具有浓郁的澳大利亚色彩。迈克林泰尔总爱赋予每一种动物适当的人的品性,并通过对这种动物独特身体姿态的描画表现出来,比如在《安布罗斯进城》中,迈克林泰尔用双页篇幅的图画来展示适合每种动物个性的“领地”,这些“领地”都是动物们自己选择的:可靠独立的考拉熊选择了河岸;安静悠闲的毛鼻袋熊住在教堂;负鼠住在屋顶;而琴鸟则占据了大酒店……尽管图画都很简单,但迈克林泰尔出色的美术和构图技巧却展示无遗。 迈克林泰尔还以“安布罗斯”为主角创作了一系列的卡通画在悉尼的《电报》上连载,后来“安布罗斯”系列图画书还被改编成电视动画片,在澳大利亚的ABC电视台和英国的BBC电视台播出。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丛林地的童年图景:图画书1: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9086.html
推荐文章
09-03
1 50个超甜的睡前小故事100字09-06
2 5字网名带特殊符号霸气09-06
3 5字网名怎么弄成彩色的09-12
4 【我要向阿廖沙学习】09-06
5 女5字网名唯美小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