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幻想文学女作家乔安妮·凯瑟琳·罗琳(J.K.Rowling,1965—)出生于英国苏格兰小镇耶特(Yate)。罗琳父母的相识和相爱缘起于在伦敦国王十字车站(King’sCross)乘坐火车的经历,而J·K·罗琳写作哈利·波特故事的灵感和构思就是在乘坐火车时闪现的。日后载着少年哈利·波特前往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火车将从国王十字车站的“”站台发出,驶向全世界。
罗琳小时候在生病期间听父亲为她朗读的《柳林风声》给她留下了深刻的童年记忆。年龄稍长,罗琳开始自己读书,并且给同伴们讲故事,这无形中扩展了她的想象力。孩提时代的罗琳和妹妹经常跟邻居波特家的两个孩子一起嬉戏玩耍,做各种各样的游戏。《哈利·波特》主人公的名字就铭刻着罗琳对童年游戏时光的记忆。在小学和中学读书期间,罗琳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包括伊迪丝·内斯比特、伊尼德·布莱顿、苏珊·库里奇、C.S.刘易斯、詹姆斯·邦德、J.R.R.托尔金、简·奥斯丁、萨克雷等人的作品。1983年罗琳进入埃克塞特大学(TheUniversityofExeter)学习,专业是法语。大学毕业后,罗琳在一个国际性的组织找到了一份工作。在工作之余,罗琳会独自在咖啡馆或其他安静的地方提笔写作。1990年6月的一天,在返回伦敦的火车上,紧盯着车窗的罗琳从头脑里浮现出精灵男孩哈利·波特的形象,他日后将成为风靡世界的系列幻想小说《哈利·波特》的主人公。在经历了家庭和情感的变故之后,罗琳离开了曼彻斯特,在葡萄牙波尔图的一所英语夜校应聘到一份教书工作。在这里她成为一个单亲母亲,但也凭着坚强的毅力完成了《哈利·波特》最初的手稿写作。随后她带着六个月大的女儿回到苏格兰爱丁堡。这一时期罗琳面临着一生中最大的困境:没有工作,只申请到一点微薄的失业救济金。尽管生活处境十分艰难,罗琳并没有放弃写作,终于在1995年夏天完成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HarryPotterandthePhilosopher’sStone)的书稿。在经过了一番好事多磨的周折之后,这部书稿在1997年6月由布鲁姆斯伯利出版社出版。不久,美国学者出版社出高价买下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美国版权。从此罗琳就带着她的主人公哈利·波特先后通过七部小说扑进成千上万儿童和青少年读者的精神世界。
从1998年夏天该系列的第二部小说《哈利·波特与密室》(HarryPotterandtheChamberOfSecrets)的问世,到2007年7月最后一部小说《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HarryPotterandtheDeathlyHallows)在全球众多读者的翘首期待中昂然登台,七部“哈利·波特”小说成为当代英国影响最大、读者最多的儿童幻想文学佳作。杰克·齐普斯这样论述“哈利·波特”现象:“尽管并非哈利·波特小说系列使儿童文学回归其在文化版图中应当拥有的地位,但它们确实巩固了儿童文学在文化版图中的地位,而且将继续使普通读者认识到,儿童文学才是最受欢迎的流行文学。儿童文学是真正的民间文学,是为所有民众创作的文学,是无论老少都在阅读的文学,它对于儿童的社会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对于发展孩子们的批判性和富有想象力的阅读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90在受到全球各地儿童和青少年读者热烈欢迎的同时,“哈利·波特”小说分别获得了英国国家图书奖年度儿童图书、斯马蒂图书金奖章、惠特布莱德儿童小说奖等多项重要奖项。此外,英国资格评估与认证联合会(AQA)于2008年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列入其课程与考试范围之内,与戏剧家莎士比亚和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列在一起。与此同时,“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由美国华纳公司搬上银幕,随之又引发了对“哈利·波特”的游戏产品及其他衍生商品的开发热潮,使之从单一的书面文字叙事演变为与电影、电视、游戏载体等表现形式共存的影响更加广泛的重要文化现象。
在完成了七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创作之后,罗琳还出版了新书《诗翁彼豆故事集》(TheTalesofBeedletheBard,2008),由“巫师和跳跳锅”(“TheWizardandtheHoppingPot”)、“好运泉”(“TheFountainofFairFor-tune”)、“男巫的毛心脏”(“TheWarlock’sHairyHeart”)、“兔子巴比蒂和她的呱呱树桩”(“BabbittyRabbittyandHerCacklingStump”)及“三兄弟的传说”(“TheTaleoftheThreeBrothers”)五个童话故事组成,但反响远不及哈利·波特系列。2013年,罗琳化名罗伯特·加尔布雷斯(RobertGalbraith)出版了推理小说《布谷鸟的呼唤》(TheCuckoo’sCalling)。事实上,罗琳的七部“哈利·波特”小说中都有侦探小说的因素,这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从柯南·道尔到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英国侦探小说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在维多利亚中期,随着英国各地设立的公立学校数量急增,英国校园小说的创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出现了一批影响极大的经典文本。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从托马斯·休斯的《汤姆·布朗的公学岁月》(1857)到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1997—2007),人们可以看到英国校园小说传统的延续和发展。事实上,从托马斯·休斯笔下的少年布朗到J·K·罗琳笔下的哈利,少年主人公都尽情享受着极富想象力的校园历险过程,故事的基本场景就设置在人们熟悉的课堂教室、食堂宿舍、图书馆和运动场等地。然而又有质的变化和发展。哈利·波特就读的是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所以这是一个当代高科技时代语境中的幻想文学叙事,讲述的是孤儿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学习、生活和历险成长的故事。 在整个系列中,每一部小说又是相对独立成篇的,分别讲述哈利在霍格沃茨学校大致一年间的生活和历险故事。在第一部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哈利是个11岁的少年。而在最后一部小说中,哈利已经长成17岁的青年,在历尽劫难之后真正成熟起来,从魔法学校毕业,迈步走向社会。在第一部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孤儿哈利·波特借住在姨妈德思礼家中,受到这一家人的百般虐待。哈利额头上有一道闪电形的伤疤,那是10年前遭受伏地魔袭击时留下的,他的魔法师父母就是为了保护他而不幸死去的。哈利十一岁时收到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入学通知书,从伦敦国王十字车站的“ 在第二部小说《哈利·波特与密室》里,哈利·波特进入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后的第一个学年结束了,在学校放假期间,他不得不回到姨妈家中。就在即将开学的时候,小精灵多比突然来找哈利,警告他别到学校去,否则会遭遇可怕的不测之事。但哈利坚持回校,并且费尽周折,有惊无险地在最后时刻赶回了霍格沃茨。在新的学期,哈利果然遭到新来的教授罗哈特的百般刁难,接着他和他的朋友又遭到一股邪恶势力攻击。经过一番艰难的努力,哈利他们终于接近了密室的秘密。这时传来罗恩的妹妹金妮被绑架到密室的消息,哈利和罗恩进入了密室,与凶恶蛇怪展开了搏斗,在最后关头,凭借校长邓布利多的凤凰和格兰芬多宝剑,哈利杀掉了蛇怪,解除了魔咒,救出了金妮。 在第三部小说《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中,作者设置了一个逆转的悬念。在故事的开端,人们对可怕的小天狼星布莱克怀有极大的恐惧之心。作为“阿兹卡班最恶名昭彰的囚犯”,凶神恶煞的布莱克在12年前通过施展一个咒语而害死了13个人。但他逃出了监狱,潜入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布莱克并非穷凶极恶的反面人物,而是哈利的教父,是来保护哈利的。原来布莱克受到了假扮为宠物鼠的虫尾巴的陷害。当年的杀人真凶就是这个虫尾巴,如今它冒充为哈利的好友罗恩的宠物鼠,使哈利处于危险之中。布莱克通过报纸发现了凶手虫尾巴的踪迹,便设法越狱出逃,前来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以擒获歹徒,保护哈利。如此悬疑使故事获得了真相大白后的戏剧性逆转,令人称奇。 第四部小说《哈利·波特与火焰杯》讲述哈利与伏地魔在墓穴间展开的殊死决战。在这个学期,霍格沃茨将举行火焰杯三强争霸赛,哈利也入选参赛,却引起了大家的嫉妒。这场比赛的项目包括在龙的眼皮下偷蛋、潜入湖底救人、在迷宫中探险等等,难度和危险性可想而知。在比赛过程中出现了食人巨蟒、狰狞的食死徒、口吐烈焰的火龙等,在蓝色的火焰中,哈利与伏地魔进行了新一轮斗智斗勇。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讲述在又一个暑假中,哈利·波特被困在女贞路4号,遭到摄魂怪的突然袭击之后发生的事情。哈利被护送到伦敦一个秘密的地方,至于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将要发生什么事情他一无所知,他只知道校长邓布利多和凤凰社成员正在紧急行动,以对抗日益强大的伏地魔。哈利回到霍格沃茨,发生的一切仍然不可思议。魔法部派来了一位高级调查官员,来整治霍格沃茨的“不良风气”,邓布利多校长被迫离去,学校处于一片混乱。伏地魔卷土重来,一场新的惊心动魄的正邪之战展开了。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讲述主人公哈利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第6年间发生的故事。书中的混血王子乃是魔法学校的西弗勒斯·斯内普教授,他的母亲是纯血统的魔法人士,其姓氏为“Prince”(意为“王子”),他的父亲是非魔法界人士,所以斯内普教授称自己为“混血王子”。在魔法学校,哈利在神秘“王子”的帮助下成为“魔药奇才”。通过邓布利多的指点,伏地魔不同寻常的身世之谜被揭开了。马尔福把食死徒引进学校,斯内普教授对邓布利多校长举起了魔杖。哈利·波特再次在魔法世界卷入历险的斗智斗勇战斗当中。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是整个小说系列的终结篇,交代了所有重要人物的最终命运。哈利即将迎来自己17岁的生日,成为一名真正的魔法师。为安全考虑,他必须转移到新的地方,凤凰社的成员精心谋划了秘密转移哈利的计划,以防遭到伏地魔及其追随者的袭击。再次反扑而来的伏地魔已经侵入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占领了魔法部,控制了半个魔法界。哈利意外获悉,如果他们能够找到传说中的三件死亡圣器,就可以将伏地魔置于死地。但伏地魔早已开始了寻找死亡圣器的行动,并派出众多食死徒去追捕哈利。最后,哈利与伏地魔在魔法学校的禁林中狭路相逢,在殊死搏斗中,哈利不幸倒在伏地魔抢先到手的一件致命圣器之下。不过由于纯正灵魂的不可思议的力量,伏地魔手中的死亡圣器没能夺去哈利的性命。最终哈利终于彻底战胜了穷凶极恶的死对头。至此,所有错综复杂、神秘难解的秘密都已揭晓。哈利的情感历程也获得了归宿,他与好友罗恩的妹妹金妮结为夫妻,罗恩和赫敏也逃过大劫,并缔结良缘。19年之后,哈利和金妮的身旁围绕着三个孩子,赫敏和罗恩也已为人父母。在伦敦国王十字车站的“ 这七部小说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以哈利与伏地魔的对立为基本情节线索,将传统的善恶争斗故事演绎为发生在当今伦敦现实社会的幻想故事。通过”站台乘坐火车驶向新生活。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哈利被分在格兰芬多魔法学院(Gryffindor),这个词在法语中意为“金色的鹰面狮身兽”。在希腊,鹰面狮身兽象征着警觉的力量,狮子和鹰都分别与太阳有着密切的联系,而鹰面狮身兽可以同时主宰大地和天空。哈利的不平凡的历险生活就此展开了。
”站台,两家人聚在一起,送孩子们登上火车,前往霍格沃茨。
站台进入的魔法世界与生活着芸芸众生的伦敦都市形成互相贯通和映衬的故事背景,人们熟悉的校园生活演变为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同时又险象环生、惊心动魄的魔法世界的善恶相争。在这一宏大叙事中,作者呈现了主人公寻找自我、爱情、友情和成功的人生历程,同时映射了当代社会矛盾和社会现象如歧视、种族隔离、腐败、权力争斗、反恐、生态、商业欺诈、教育模式、文化差异等等,远远超出了传统校园小说的指涉和容量。通过现实世界与幻想世界的相互贯通和融合,作者不仅使小读者获得充分的阅读乐趣,享受精彩纷呈的幻想故事,而且能够让具有社会阅历的年龄较大的读者在遁入幻想世界的同时,直面和反思当今的生存现实和社会。这正是自“爱丽丝”小说以来英国童话小说的双重性体现。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从“站台”驶往霍格沃茨:罗琳和她的哈利·波特系列: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9038.html
推荐文章
02-12
1 给老公的忠告09-12
2 经典句子,引发深度的人生思考03-06
3 等什么君所有歌曲在线听09-12
4 经典句子,人生路上的可靠向导02-11
5 让爱走进心灵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