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小说的真实性和可能性——岩濑成子的《那份温暖永不散去》
阅读幻想小说时,我总是会在心里做这样的追问:这样的生活,为什么不是用写实小说,而是要用幻想小说这一文体形式来表现?这样做,是必须的吗?我的这种追问,主要不是针对作家,而是针对我自己。
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在我的追问下,如果一部作品得到的是一个肯定的回答,它往往是一部让我喜欢,或者打动我的作品;如果得到的是一个否定的回答,则基本是一部我不喜欢,或者让我无动于衷的作品。
能够吸引我,打动我的幻想小说,一定是具有真实性的作品。具有真实性的幻想小说会谛视生活的深处,逼近人生的本质。在这一点上,幻想小说与写实小说殊途同归。 日本作家岩濑成子的《那份温暖永不散去》就是具有真实性的幻想小说。它的真实性主要的不是体现在作家对幻想事件的真切描写,而是体现在作品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与幻想世界的必然交会。 《那份温暖永不散去》是一部成长小说(其实,很多优秀的幻想小说都是成长小说,幻想小说在表现成长方面得心应手)。9岁少女羽村波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都遭遇了困境。这个不太适合应试学习的孩子,被妈妈要求去上补习班,这个身体孱弱的孩子被妈妈要求参加垒球队,当她做不好这些事情时,妈妈的要求是,做事情不能放弃,不能半途而废。对妈妈这样的要求,小波即使难以做到,却不能像大自己一岁的真麻那样,表示不愿意。因为如果做出这种表示,妈妈就会“不断地叹息,每次叹息都会让小波感到,周围变得越来越昏暗,自己好像有一种失去亲人的感觉”。因为父母离婚,更主要的是因为爸爸与新的妻子有了新生儿,小波已经“感觉现在的爸爸已经将心完全交付给了真麻,爸爸再也不是以前的爸爸了,他正在一步步地走远……”对于9岁的小波,如果在情感上再失去妈妈,她的生活将是一片黑暗。 就是在面临这样的成长困境时,同龄的朝夫走进了小波的生活(还有哈鲁这只狗,它对于孤独的小波具有重要意义:“走着走着,小波想:假如这只狗狗属于我,任何时间我都可以和它在一起了。无论是在庭院或者在家中,白天我可以带着它四处游玩儿,晚上可以和它一起睡,那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啊!”)。朝夫是来自另一个时间和空间的孩子。无缘与朝夫相见、相处的真麻将他看作是“幽灵”,可是,随着相处,小波知道朝夫不是幽灵,而是与自己一样的真正的孩子,只不过来自“那一边”——另一个时间和空间。事实上,小波走进了一个成年人的童年。 在同样遭遇到成长困难(被高年级同学欺负)的朝夫这里,小波得到了理解、友情(蕴含着爱意),得到了慰藉。为了能够与朝夫相处,小波开始逃垒球队和补习班的课;为了带喜欢鱼类的朝夫去水族馆,小波从妈妈那里偷拿了一万日元;为了应付妈妈监视式的短信,小波只能撒谎。这样的表现,在不明就里的大人眼里,几乎近于不良少女了。妈妈发现后问她:“你不仅补习班逃学,垒球练习课也逃了吧?这样的事是小波干的吗?……小波,到底发生了什么?嗯?为什么你变成了这样的孩子?”“小波感觉心里非常压抑,她突然想说出朝夫的事情,但却不知该如何说起。而且一旦向妈妈说明朝夫的事,妈妈一定会问:‘你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谎话。’自己使用什么样的言辞也别想在妈妈面前解释明白。”这就是孩子的成长的艰难,在大人面前,说了不被相信,不说更不被信任。 “‘我现在真正地变成了一个无可救药的孩子。’小波真想把这句话说出来。自己如今已经不再是妈妈喜欢的那个温顺、努力的小波了。小波听到了自己的心声,它的声音虽然微小,但给小波传递着某种东西。那个声音在说:‘小波,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绝不能丢失,一定要坚守住!’”小说的这段文字,清晰地告诉我们,小波从朝夫那里,获得的是自我的意志,这是最值得“拥有的东西”,是“绝不能丢失,一定要坚守住”的东西。 小波毅然决然地与朝夫又去了水族馆,她关闭了正打进来询问她到底在何处的妈妈电话的手机,与朝夫待在水族馆里,快到深夜才回到妈妈身边(此时,朝夫已经回到成人的时间和空间)。这时,担心失去女儿的妈妈通知了警察、消防队,正在到处寻找女儿。正如现实中的“虎妈”蔡美儿在莫斯科的红场,遭到二女儿激烈反抗,意识到从此将失去女儿,进而幡然醒悟一样,正是小波这一不顾一切的行动惊醒了妈妈。从此,妈妈做了巨大的改变——垒球练习可以中断,别说补习班,连学校都可以休学一段,一直坚决不让小波替朝夫母亲收养的哈鲁也可以养了。一条光明的成长之路,终于展现在小波的面前。 在《那份温暖永不散去》中,对于小波对成长障碍的超越来说,与另一个时间、空间的朝夫的交会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幻想小说之所以是真实的,写实的、逼真的、实证的描写手法(比如小波在朝夫离去以后,在朝夫的笔记本上读到的给她的信)当然重要,但是最为重要的还是找到孩子的精神世界与幻想世界的内在而真实的联系,否则,幻想小说就容易变成魔术师表演的戏法。但是,幻想小说不是戏法,幻想小说是活生生的艺术的真实。《那份温暖永不散去》因为令人信服地表现出了处于特定状况下的小波与朝夫之间的心灵维系,而获得了幻想小说打动人心的真实性力量。 幻想小说的阅读是让人频生想象的阅读。在读者的想象参与这一过程中,幻想小说展示出丰富的可能性。《那份温暖永不散去》是主要表现异“时间”交会的幻想小说。如果是写实小说,小波的时间和朝夫的时间将不会发生交会,但是在这部幻想小说中,小波和朝夫相互走进了对方的时间。当小波进入二楼朝夫的房间,是携带着自己的时间进入了朝夫从前的时间,而当朝夫走出二楼自己的房间,是携带自己的时间进入了小波现在的时间。这两个世界的时间不一样。小波的时间过得慢,朝夫的过得快。在小波,“才过去了两天”,在朝夫,则是“很久以前”。正所谓“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由于是以表现小波为视角来展开叙述,小波的“时间”被表现得完整、清晰、连贯,读者可以从中具体感受到朝夫给小波的精神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但是,在目前的叙述中,朝夫的“时间”却是不完整、不清晰、不连贯的。虽然,从朝夫在童年的笔记本里写给小波的信中,我们能够隐约体察出结识小波,对朝夫回到学校是有影响作用的,但是,具体的情况,小说并没有交代和描写。我在这个引起读者的惊异感的幻想故事里,对朝夫的“时间”十分好奇。我感到,想象朝夫的“时间”过程,是理解、感受这部小说的一部分。 不仅对于小波,异“时间”的交会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对于朝夫而言,也同样是真实经历过的事情。我曾读过那种将同一件事情,分别用两个人物的视角来叙述,写成两个文本,然后将两个文本放在一起,作为一个作品来出版的小说。如果,小波、朝夫共同经历的这件事情,以朝夫的视角来叙述、描写,一定也是一个吸引人的幻想故事。已有的小波的这个动人故事,我们已经了解了,想象一下朝夫的那些与小波有关,但又不为我们所知的故事,是多么令人好奇、令人兴致勃勃啊。 童年里的朝夫,因为躲避高年级同学的欺负,跳下悬崖,摔伤了腿。他意志消沉,打算“今后绝对不再回学校了”。可是,就在朝夫在家里养伤的那段日子里,未来的时间(从朝夫这儿算的话,大约是三十年左右的以后)里的小波,出现在了朝夫的生活里。正如小波的心灵世界因为遇到过去的时间里的朝夫而发生了改变,朝夫的精神生活也一定因为遇到了小波而发生了变化。从朝夫“写给羽村”这封信里,我们隐约知道他陷入了遭受欺负的严重困境,我们也能从小说的交代中知道,朝夫后来成了出色的钢琴家,这些与小波的出现一定有着什么联系。朝夫在信里写道:“当我长大成人以后,一定会去寻找羽村,但不一定能找到。但是,我知道,你一定会在什么地方快快乐乐地生活着,因为我已经看到了那个在水族馆里羽村的身影。对了,有句话我忘了说:羽村,加油!”我想,朝夫的当自己长大成人以后,一定会去寻找快快乐乐生活的羽村这一强烈愿望,一定给他摆脱自己面临的困境带来了力量。“羽村,加油!”在我听来,朝夫的这句话也是对他自己说的。 由于采用表现小波这一视角,在异“时间”的交会中,小波的“时间”是经过了作家叙述的整理的,而对朝夫与小波交会的“时间”的整理,则需要读者来完成。这是有质量的阅读所应该进行的能动性操作。幻想小说阅读的丰富的可能性将在这一过程中实现。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昭和、平成儿童文学作品8: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10660.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19世纪后半期俄罗斯儿童文学轮廓勾勒109-13
2 挪威的儿童文学-阿尔夫·普寥申(AifPrǒysen)12-02
3 如何进行作文教学09-12
4 近年我国儿童文学原创与出版的演变趋势409-06
5 5字网名女生可爱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