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夫·普寥申(AifPrǒysen)
阿尔夫·普寥申(1914—1970),挪威著名作家和民歌演唱家,与托比扬·埃格纳齐名。普寥申出生于挪威赫德马克地区的一个农民家庭,年轻时当过牧人,做过小生意,这种劳动者的生活经历使他接触和搜集了大量挪威民间文艺作品,为日后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1945年他的第一部作品《赫德马克的传说》发表,此后,他用当地方言创作了大量民歌,其中包括《奴仆之歌》(1948)、《小弟弟之歌》(1949)、《朦胧的歌》(1951)等。20世纪四五十年代之交,他开始在广播电台主持儿童节目,由这时起,他为儿童创作了大量诗歌、童话和故事,其中不少是作为广播节目在电台演播的。他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品包括《屋顶上的鸫鸟》(1951)、《茶匙的老太太》(1957)、《半死半活》(1962)、《米凯里斯卡的杂技场》,以及“淘气山羊迪福”的系列故事等等。普寥申自幼生长在农村,他的作品风格淳朴,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因而深受挪威人民的喜爱。
《变成茶匙的老太太》是一部轻松诙谐的系列童话,贯穿其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勤劳善良而又乐观的老太太,她像所有勤劳善良的普通挪威劳动妇女一样,整日快乐而忙碌地操持着家中的一切活计。奇特的是,她常常不知不觉地缩小,变得只有茶匙一般大小,但是茶匙老太太毫不为此感到烦恼,她巧妙地运用自己的智慧来应付一切,并且得心应手。譬如指挥猫儿替她洗碗盘、狗儿替她擦地板、让雨来替她洗衣服、叫风替她把洗好的衣服吹出门、再命令太阳将它晒干,在她的指挥下,锅子自己飞上灶、饼子自己滚进锅……她虽然只有茶匙一般大,但日子照样过得有条不紊。又比如,在“茶匙老太太采浆果”的故事中,茶匙老太太为了安慰整天愁眉苦脸的老头子,到森林里去采野浆果准备做果酱。当野浆果采得差不多了的时候,她却突然变成了茶匙般大小,无论如何也搬不动盛满野浆果的咖啡杯了,于是她巧用计谋驱使林中的狐狸帮她把杯子拖到桶跟前,又驱使狼把杯中的果子倒入桶里,再驱使狗熊把浆果桶拎到大路旁,这时老太太又变回了原样,顺利地把浆果桶提回了家。此外,还有“茶匙老太太带小孩”“茶匙老太太和宝贝”等等,都是一些十分机智风趣的故事。
茶匙老太太的故事具有浓郁的挪威民间文学风味,首先是人物形象的独特性。虽然对于挪威儿童文学来说,茶匙老太太是第一次出现的一个相当独特的、与传统形象迥异的角色,但是在古老的北欧传说中,一个诡计多端的老女巫捉弄她的丈夫、邻居和动物却是常见的题材。例如,挪威民间故事中有一则《总是说“不”的女人》,可看作是挪威民间故事中有关一个顽固的或主观的妻子的典型范例。另外,在关于茶匙老太太的故事中,典型的因素还有,即凡事都围绕着对茶匙老太太有利的方向发展这样一种无所顾忌的、非道德化的格调。茶匙老太太的微型身材使人联想到挪威民间故事中的“拇指孩”和“草丛中的小娃娃”这类事物。她能够通晓动物语言的能力这一点也是挪威民间故事中常见的。此外,在情节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也明显吸取了民间文学的惯常形式,像茶匙老太太采浆果时,巧用激将法或诱惑法来分别驱使狐狸、狼和狗熊为她干活,就是民间文学中常见的“三段式”结构。通过这些妙趣横生的故事,普寥申将挪威人民那种勤劳、机智、乐观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达得淋漓尽致。
《会数十个数的小山羊》创作于1954年,描写了一只会数数的小山羊变成计算大师的滑稽故事。普寥申十分谙熟幼儿的心理,所以他笔下的小山羊刚学会数十个数时,就不停地数数这个又数数那个的憨态很像一个固执的小娃娃,而那些被小山羊数到而气恼不堪的小牛、老母牛、老黄牛、马、老母猪等的表现,则给童话带来了活泼幽默的氛围。普寥申很好地把握住了小山羊迪福天真而富于进取的性格特点,表现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yipindushu.com
阿尔夫·普寥申的其他儿童故事作品包括《绿手套》和《米凯里斯基杂技场》,前者描写的是一个绿色连指手套的历险故事,后者描写的则是一个小马戏团中受虐待的动物们造反并决定训练马戏团班主的故事。
托莫德·豪根(JormodHaugen)
托莫德·豪根(1945—),挪威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生于特吕西尔,毕业于奥斯陆大学文学、德语和艺术专业,毕业后曾在奥斯陆蒙克博物馆工作过两年。
1973年,他发表了处女作《不同去年》,1974年发表小说《可能要到夏天》,1975年发表了成名作、儿童小说《黑鸟》,这本书于发表的当年即荣获挪威教育部儿童文学奖,1979年又获得了德意志儿童文学奖。1979年豪根又发表了《黑鸟》的续篇《约希姆》。此外,他创作发表的小说还有《泽普林》(1976)、《白色的宫殿》(1982)和《失去的日子》(1983)等等。1990年,豪根获得国际安徒生奖。
《黑鸟》是豪根的儿童文学代表作。这是一部格调忧郁的儿童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约希姆的二年级小男孩,他的胆子很小,性格孤僻,整日沉浸在小伙伴编造的各种恐怖故事情境中;他惧怕黑夜,常常被失眠困扰,一躺到床上就似乎看到无数只巨大的、长着通红眼睛的黑鸟从暗处扑来;他惧怕与人交往,总把陌生的邻居们想象成巫婆、神仙之类;他常常受女孩子们的欺负与嘲笑,有时甚至因此而不敢上学。约希姆与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但是由于爸爸患了严重的抑郁症,无法正常地工作和生活,而且经常离家出走,妈妈因此与爸爸不断争吵,家庭生活由此蒙上了严重的阴影,这也使敏感而脆弱的小约希姆担惊受怕、每天都生活在莫名的恐惧和压抑之中。孤独无助的小约希姆为了摆脱萦绕在心中的沉重的压抑感,昏头昏脑地被不良少年裹挟到商店去偷窃而被捉住,反而又添了一层耻辱。深夜,被噩梦惊醒的约希姆默默地希望明天一切都会好起来。
这部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现代西方儿童生存状况中的某些精神问题,像恐惧感、孤独感等等,它们对儿童人格的形成造成了严重的扭曲,特别是西方现代家庭中普遍存在的父母婚姻冲突,又进一步加剧了儿童心灵深处的压抑和创伤。小说中带有浓重象征意味的黑鸟,恰恰象征了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背景下笼罩在当代西方人生活中的普遍阴影——生存竞争带来的压力,这种压力的积累已经造就了许多病态心理、病态人格。而小说中对于父子两代病态人格的描绘,则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当代西方社会的普遍问题。
这部小说是从小主人公的心理视角出发来描述事物的,因此作品中的每个人物、每个事件都打上了小主人公的主观感情色彩,特别是小主人公敏感压抑的心情,使整个小说的叙述文字都染上了阴郁的色彩。作者托莫德·豪根拥有对儿童心理的一流洞察力,小主人公约希姆的性格形象之丰满,完全得力于作者细腻入微的心理刻画。比如小约希姆放学回家走在公寓楼梯上的一段心理描写就十分传神:
悄悄地上楼,到了第四个台阶,不要出声,因为那里有一块棕色的污渍。“艾伦,迪伦,我没事了。”走到楼梯拐弯处以前,千万不要出气,这样那块污渍就拿你没有办法了。
前面就是那扇危险的门,上面还有一个危险的门镜,要低着头从它前面走过去。门上的眼睛从来不会眨,它像巫婆那样总在那里看啊,看啊,看个不停。谁从那儿过,它都会看见。
有一天这扇门会突然打开,一个声音会喊:“艾伦,迪伦,这下可抓住你了。”
巫婆是安德森太太,她抓住了他,把他带进她家的前厅,关进一个又小又窄的笼子里,他要一直在里面站着,直到变成一个白头发、白胡子的老头,就像他的外公那样得上坐骨神经痛。
这些都是萨拉说的。
赶快上楼,不要有一点声音,到第二层再吸气,靠在楼梯扶手上,瞧一眼巫婆安德森家的门,他一面上楼,一面总想往下瞧,总想说点什么,有时甚至会叫出声来。有一次他叫得太响了,二楼的卡尔森跑了出来,想看看出了什么事。
约希姆害怕卡尔森。卡尔森长着浓得像扫帚一样的眉毛。他以为卡尔森是个神仙,妈妈却说不是。
在卡尔森家旁边还住着一些神秘的人,他也害怕他们。
门上有个牌子,上面写着“斯古格利”,可是他从来没看见过那里面有人出来。他知道,门里一定有人在偷听,一只又大又吓人的耳朵正贴在门后面呢。
这段文字把一个8岁左右的儿童胆怯紧张而又想象力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如约希姆放学回家发现爸爸又离家出走时,不得不焦急不堪地到处寻找,而又要在小伙伴面前装得若无其事的复杂心理活动,以及为了他“所知道的最漂亮的女孩子”布丽特去偷手绢时那种懵懵懂懂的心情,等等,均描绘得十分细致生动。特别是小说中多次写到的那群黑鸟,它们是埋藏在小约希姆心灵深处的创伤、阴影,它们每一次不同方式的出现,都衬托着约希姆越来越抑郁不安的心情。
除了小主人公之外,小说中的其他一些人物也刻画得比较成功,例如被忧郁症困扰而害怕上班、整天恍惚不安的爸爸,满腹怨气、疲惫不堪的妈妈,以及那个想象力异常丰富活跃、常常编造各种荒唐的恐怖故事来吓唬伙伴的小女孩萨拉,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之,在当代挪威有影响力的儿童文学作家中,托莫德·豪根的作品在反映现实和深入开掘人物内心世界这方面,更加富有力度。
挪威的其他儿童文学作家
一、托尔·弗来蒂姆(TorFretheim)
托尔·弗来蒂姆(1946—),挪威当代知名的书籍作家和广播剧作家,出生于奥斯陆附近的阿斯克(Asker),他身兼记者与剧作家的双重工作,却以为少年儿童写作而闻名。弗来蒂姆曾经谈到,他之所以从新闻写作转向儿童文学的创作,是因为后者使他能够“在一切统计数字和一切研究报告之外创造一个人”。
弗来蒂姆在他的作品中探讨了儿童和青少年的行为和人格问题,特别是那些在积极生活方面有困难的少年儿童。他热衷于探索和表现青少年在爱情、友谊、家庭关系、成长和个性自由发展等方面的真实感受。他的十部小说作品中都涉及了对男孩们心理体验的敏锐而微妙的处理。
20世纪80年代早期,弗来蒂姆的一些作品曾专注于女权运动中的两性关系,描述了女权运动将如何改变男人们的生活。他探索了男人内心世界的特征、男人在妇女们的斗争中所扮演的角色,男孩和男人的情感,父子关系,以及同性恋等等。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弗来蒂姆的创作由较多地关注成人世界转向少年儿童,他认为自己写作生涯中的转折点是1986年发表的系列小说《童话桥的天使们》,在这部系列小说中,他描写了年幼的埃斯潘努力想要从由父母的责备造成的不安中解脱出来的故事。他1988年发表的《警报响起》描写了一个男孩在他已离了婚的父母的不同文化背景之间寻根。而1990年发表的《假如只有太阳来跳舞》则是关于两个男孩互相爱慕的故事。弗来蒂姆的主要作品还包括1984年发表的《他们说,这就叫爱情》、1992年发表的《战争、和平与蝴蝶》,等等。
弗来蒂姆的书已经被译成了丹麦文、德文,并获得了挪威及国外的数种奖项,比如1993年获得了文化大臣文学奖等,目前弗来蒂姆已成为挪威最著名的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之一,1996年他曾被推荐为该年度国际安徒生奖的作家奖候选人。
二、艾米·索莫费尔德(AiméSommerfelt)
艾米·索莫费尔德,挪威当代儿童文学女作家。
作为挪威儿童文学主流之外的一位作家,艾米·索莫费尔德与阿尔夫·普寥申、托比扬·埃格纳和安妮·凯茜·威斯特利等作家在背景、题材和风格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艾米·索莫费尔德最好的作品描写的是国外儿童所遭遇的困境,或者在挪威的外国儿童所遇到的问题。她的获大奖的作品《通往阿格拉的路》是一篇关于一个贫穷的印度男孩的冒险小说,这个男孩带着他年幼的半盲妹妹到阿格拉去旅行,希望能在那里医治好妹妹的眼疾。它的续集是《白房子》,描写这个男孩怎样成长为一个医生。在《我的名字叫帕布洛》中,描写了一个贫穷的墨西哥擦鞋男孩在死亡线上挣扎,直到后来有一个挪威家庭愿意收养他的动人故事。
艾米·索莫费尔德的其他作品所描写的故事都发生在挪威。《米丽安》是关于一个犹太女孩以及她的家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住在挪威的故事。她近年的一部小说《恐怖的夜晚》则写的是一个意大利移民家庭在试着融入挪威某居民社区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坎坷的历程》是一个地道的家庭故事,它描写的是19世纪中期一个想到奥斯陆当演员的女孩的故事。
艾米·索莫费尔德的作品往往是一系列表现小主人公内心或与环境相冲突的事件及冒险故事。作家充分展示了主人公为达到他的目标所体现的勇气和自信。艾米·索莫费尔德的作品比较侧重于追求哲理深度和现实针对性,对此,;有评论者这样说:“艾米·索莫费尔德的全部作品的主题就是人类对理解与合作的需求,但她又经常在这一点上做得过头。她写作的格调会变得太浪漫化太柔软,情节常常有点扭曲和令人难以置信……在某些方面,《米丽安》是艾米·索莫费尔德的小说中最成功的一部,因为它很少沾染某种过分的道德腔,也没有那种令人感到不真实的大团圆结局。”466
艾米·索莫费尔德写作的动力来自她青少年早期敏感的性格以及她富有感染力的讲故事的才能。她是挪威极少数追求感情深度以及刻画人物的深度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挪威的儿童文学-阿尔夫·普寥申(AifPrǒysen):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16996.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古风诗句大全合集精选2309-12
2 经典古风诗句大全合集精选20809-12
3 经典句子:人生哲理的经典表达09-12
4 经典古风诗句大全合集精选12209-12
5 经典句子,绽放生命的绚烂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