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幼儿文学的新生面——中川李枝子的《不不园》
“夸张地说,这本书在1962年(昭和三十七年)出版时,给儿童读书界带来了革命性的震惊。”这是社会思想社1966年出版的《希望儿童阅读的书籍》一书对中川李枝子的系列短篇童话集《不不园》所作的高度评价。“据说,这本书至昭和五十二年(1977)四月,已经印刷40次,总印数达80万册。我得到的最新版本是昭和五十八年(1983)五月发行的第53次印刷本,所以恐怕总印数已经超过100万册了吧。”《不不园》自出版以后,受到幼儿读者的热烈欢迎。在公共图书馆和文库(家庭图书馆)为幼儿读者选编的图书目录中,《不不园》是必选的作品。
自从1981年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儿童文学作家孙幼军翻译的中译本《不不园》以后,这本童话集在中国的知名度也逐渐提高,并且在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和评论界得到很高的评价。
系列童话集《不不园》由7个各自独立成篇的短篇故事组成,它们是“郁金香幼儿园”“捕鲸鱼”“稚子”“山野小熊”“大狼”“爬山”“不不园”。四岁的男孩儿茂茂是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开篇的“郁金香幼儿园”就描写茂茂是个非常淘气的孩子。郁金香幼儿园规定了70条纪律,淘气的茂茂一会儿爬窗台,一会儿踢小朋友,一天甚至会17次违反这些纪律。每当这时,个头不同的春野春子老师和夏野夏子老师的做法却是相同的,那就是立刻要把茂茂关进黑洞洞的仓库。茂茂只要一听仓库就马上说“我错了”,然后跑掉。 “稚子”这个故事描写了茂茂性格的倔强。有一次,他对爬上桌子的稚子说“不许爬桌子”,可稚子下来后,他自己却爬了上去,还对稚子显摆,结果上差点从桌子上摔下去。老师批评他时,他却争辩说“是稚子先爬的”。老师问他稚子要是让汽车撞上了,你也撞吗?茂茂回答,撞!老师就从稚子家借来稚子的连衣裙让茂茂也穿上。后来,稚子玩过家家扎上围裙,茂茂的肚子上竟也出现了一条围裙,稚子背上布娃娃,茂茂的背上也有了个布娃娃,茂茂揪稚子的头发,自己的头发也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揪起,稚子哭时,茂茂也跟着哭。从幼儿园回家时,茂茂想回家腿却不听话地跟着稚子向相反方向的稚子家走去。好心的稚子就把急哭的茂茂领到老师那儿,这时茂茂只好认错:“我再不爬桌子了。” “大狼”这个故事写的是,茂茂这天早晨说头有点疼,没有去幼儿园。可头疼马上就好了,茂茂就到外面草地上去玩,结果遇到了森林里来的一只大狼。大狼正准备吃掉胖胖的茂茂,可一看浑身上下脏得要命的茂茂,心想,要是吃了这么脏的东西,准得肚子疼。于是大狼跑回家烧好了一桶洗澡水,拿着洗澡刷子,想把茂茂洗干净了再吃,这时茂茂已经回家让妈妈洗了澡,干干净净地出来和从幼儿园回来的小朋友们玩。大狼提着水桶来到草地上,见到茂茂他们,却认不出哪个是刚才那个脏孩子。就在饿急了的大狼要吃茂茂他们时,茂茂和小朋友们一拥而上,把大狼按倒在地。茂茂打电话叫来警车,警察把大狼抓进了动物园,作为奖励,还请茂茂他们乘警车去兜风。 在《不不园》中,幼儿的日常生活被描写得历历如在目前,作品中的幼儿形象,不是大人头脑中的幼儿,而简直就与现实中的幼儿没有二致。中川李枝子毕业于东京都立高等保姆学院,并且做过幼儿园的保育员。《不不园》的创作显然是根植于她的保育员工作的体验。但是,仅仅有了生活体验并不一定就能保证创作出好的作品,这里起重要作用的还有创作方法。在《不不园》中,中川李枝子不是站在成人的立场上取外部观察的视点,而是站在幼儿的立场上,以幼儿的心性去与茂茂等一同去淘气、吵架、幻想、冒险。中川李枝子的这种创作姿态为日本幼儿童话创作开辟了新的局面。 比如在现实与幻想的关系上,由于站在幼儿心性的立场上展开描写,现实与幻想便发生了自然、和谐的融合。《不不园》中,除了具有引子作用的“郁金香幼儿园”,其他六个故事都有幻想的成分。“捕鲸鱼”写星星班(大班)的男孩子们用积木搭了一只船,给船起了漂亮的名字“大象狮子号”。船上有船长、大副和五个水手,他们决定出海去钓鲸鱼,准备了铁鱼竿和一罐头盒蚯蚓,还有其他必需的东西,然后出海了。“大象狮子号”经过激烈搏斗,终于钓到了一条大鲸鱼,在返航时,遇到了一场暴风雨。水手们在岸上接受了女孩子们的欢迎花束,茂茂还给他们拍了照片。鲸鱼知道幼儿园的游泳池没有大海大,就让船长解开绳子,游回了海里。 很明白,“捕鲸鱼”描写的是幼儿们在幼儿园玩的一场游戏的过程和场面。如果是以超然物外的目光对此描写,恐怕会说,小朋友们拿了根竹竿当作铁钓竿,拿了几根细绳当蚯蚓,他们在海上与假想的鲸鱼搏斗,而那场风暴绝不会淋湿水手们的衣服。但是,与幼儿同处一个立场的中川李枝子是怎样描写这个故事的呢?当积木船搭好以后,蔷薇班(小班)的茂茂“试着用手摸摸三角形船头”,结果把积木船碰坏了一条缝子。在这时,茂茂他们都知道船是假的,但是,随着戏剧性的游戏开始,幼儿们就真正投入了。“铁鱼竿特别沉,用了三个人,好不容易装到船上去”。船起航后,“茂茂冲着越开越远的‘大象狮子号’央告着:‘喂——带着我去吧!’‘白搭,你不行!你——太——捣——乱——啦——!’船长拖长的声音,随着风飘过来。”“中午,水手们把蚯蚓挂上鱼钩,开始钓鱼了。”水手们钓上鲸鱼后,鲸鱼生气地“从脊背上喷出一大股海水来。”水手们衣服湿透了,就拿来毯子顶在头顶。暴风雨来时,是“大雨点子噼噼啪啪下起来”。返航时,“在望远镜圆圆的玻璃片里,看见细长的一条陆地。”上述描写的时间、空间以及海上历险,都已经不再是游戏,而是真正发生的事情。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作家不是以超然物外的大人目光,而是以一个全身心投入游戏的幼儿心理体验来进行描写。从物理上讲,我们不能说以超然物外的大人目光进行的描写不符合事实,但是对幼儿读者来说,中川李枝子的描写才是真实的。因为处于把幻想混同于现实的自我中心的心理阶段的幼儿,他们一旦投入游戏就没有这是在游戏的意识,游戏中的一切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如果以大人的目光把“捕鲸鱼”当作假的游戏来描写,反而违背了幼儿的心理真实。 中川李枝子的《不不园》的读者是与作品中的主人公茂茂同样年龄的幼儿。这个阶段的幼儿读者在阅读(听)作品时,有着强烈的同化心理机制,即他们往往把自己与作品中的某个人物等同起来,在心理上,作品中人物的经历变成了幼儿读者自身的经历。如果不是像中川李枝子那样把幼儿游戏中的幻想作为真实来表现,而是以成人所谓客观的目光,写什么“他们在积木搭成的船上,与幻想中的鲸鱼搏斗”“他们幻想着被暴雨打湿了衣服,假装冷得发抖”,等等,就会阻断幼儿读者的幻想,使其无法进入同化的阅读状态,从而失去作品的真实性。幼儿文学真实与否,不是看其是否符合成人目光中的真实,而是看其是否符合幼儿的心理体验。 在《不不园》中,现实与幻想是自然融为一体的,我们找不到研究童话幻想时经常讲的那种“通道”“出口”“入口”。中川李枝子深知,幼儿在现实与幻想之间是来去自由,无须跨越“通道”的。虽然成人读者能够感觉到“捕鲸鱼”是幻想的,但对幼儿来说,那完全是现实的。 中川李枝子在《不不园》中对现实与幻想的态度和表现方法是崭新的。《不不园》在幼儿读者中受到的狂热欢迎表明这样的表现具有很高的价值和广阔的前景。 虽然如有的日本学者批评的那样,《稚子》《不不园》等故事中流露着教训的意味,但是,中川李枝子所塑造的喜欢淘气、富于冒险精神、自由奔放、乐天幽默、充满活力的茂茂,令幼儿们倍觉亲切,茂茂的行动、经历无疑唤起了他们深深的共鸣。可以认为,《不不园》吸引幼儿读者的魅力,还将长久地保持下去。 《不不园》既是中川李枝子的处女作也是她的成名作。她以这本童话集一举夺得“厚生大臣奖”“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NHK儿童文学奖励奖”“野间儿童文艺推荐奖”。此后,中川李枝子以幼儿童话为重点展开创作活动。其作品很多以图画书的形式出版,其绘画大多出自中川李枝子的妹妹山胁百合子之手笔。(中川李枝子原姓大村。日本女子出嫁后改姓丈夫的姓。)《古利和古拉》系列作品、《天蓝色的种子》(1964)、《青蛙埃尔特》(1964)、《桃色的长颈鹿》(1965)、《森林妖怪》(1978)、《坦塔探险》(1981)等作品均深受幼儿读者喜爱。另外,《天蓝色的种子》自1968年起还作为教材,收入小学二年级用日语教科书;为1971年度出版的小学一年级日语教科书专门创作的《鲸鱼云》也成为受欢迎的教材。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昭和、平成儿童文学作品5: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10661.html
推荐文章
02-25
1 宋徽宗代表作02-19
2 感悟幸福作文600字记叙文12-31
3 团队歌曲简单好唱01-02
4 用一句话赞美文章精辟09-12
5 经典句子,开启美好未来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