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诺索夫的中篇儿童小说
尼·诺索夫的五部中篇小说中,有三部是以男孩的第一人称写成的,它们是《快乐的小家庭》《柯利亚·西尼津的日记》《维加·马列耶夫在学校和家里》。《快乐的小家庭》是以米夏的朋友柯利亚为第一人称写的,整部小说就说两个朋友竭力建孵化器并孵出小鸡来;《柯利亚·西尼津的日记》是通过西尼津的日记来铺排和推进故事的;《维加·马列耶夫在学校和家里》由一个四年级学生出面来叙述一学年的学校和家庭生活。三个出来向读者叙述故事的男孩都十分可亲可爱,并且性格都很快活。这种用第一人称来写小说的方法,即孩子自己来讲学校、家庭生活,使用娃娃惯用的词语和对各种问题所作的带点奶味的判断,所发表的天真稚拙的见解,使读者感到小说叙述的仿佛是真人真事。由于作品所表之情、所达之意以及语言味都很贴近儿童,读者和作家之间的距离被亲切感消解了,这就使作家得以通过男孩的眼睛来看世界。作家在故事的叙述中嵌入了一些成人既熟悉又陌生的儿童想象,小说通过一个男孩的眼睛广角地表现生活,表现得引人入胜,别有一番滋味。
西尼津的日记开头很自然、很有意思。他希望能在他的日记里记些有趣的事,记些自己的感想,但连续三天他都没遇上有趣的事,也没有感想,终于到了不记不行的时候,就只好记些纯男孩式的胡思乱想:
海洋里有鲸鱼和鲨鱼。鲸鱼为什么那么大?如果鲸鱼生在陆地上,在街上走来走去,那会怎样?如果有一条鲸鱼把我们的房子撞倒,我们往哪儿住呢? 这时我发觉想得不对头,但是该想什么事又马上忘记了,不知为什么想到马和驴子:为什么马大驴子小?也许马和驴子是同一种东西,只是马大一点?为什么马和驴子有四条腿,而人只有两条腿?如果人像驴子那样有四条腿,那他是人还是驴子?为什么驴子身体小尾巴大,大象身体大尾巴小?一头大象能分做几匹马、几匹驴子?为什么大象有长鼻子而人没有长鼻子?如果人有长鼻 子,那会是什么样儿? 然后,西尼津开始记述少先队组织的暑期活动,一件一件写下去。作家把孩子种种细微的感觉都写出来,似乎不是作家在写作品,不是一个作家的文学想象,而实实在在千真万确是一本孩子的日记,写的“全部是事实”。 诺索夫把柯利亚这档年龄的男孩常有的奇特思维复现得很有心理深度,其稚拙味之丰饶令人惊叹。他每说一句话,他的每一个思想,读者都可以猜测到他那让人发笑的敏感的孩子内心活动,那涌泉似的、活泼的儿童灵性。柯利亚在日记里描写他全身心投入于养蜂活动,其字里行间都充溢着男孩子所特有的幽默。蜜蜂蜇了他,“头上鼓起了一个大肿包,脖子也肿着”,他恨透了蜜蜂,“决定放弃养蜂事业”。日记上记载了他的这种苦痛。到第三天,疼痛感没有了,他马上又在日记里流露了高兴的情绪,流露的方式却令人叫绝。 肿包消了,头也可以随便转了,甚至可以甩头。不过为什么要甩头呢?我又不是马,要一个劲儿甩头。 诺索夫相信孩子们,相信他们思想和志向的纯洁性。他在作品中为那些被有的大人认为不足取的、不可救药的男孩子进行辩护。中篇小说的代表作《维加·马列耶夫在学校和家里》,其中就写了两个懒散、缺乏意志力、对学习不负责任的四年级学生,他们被许多人鄙视,然而诺索夫对他们没有失去信心,而事实上他们也最终成了优秀生。 诺索夫对《共青团真理报》记者发表的谈话中,谈到他是怎么会萌发创作这个中篇的念头的,他在这中篇中企图反映的是什么。诺索夫说: “我进行创作原初的生活题材,往往是意外的一个发现,几句从报上看来的话,一下触发了我创作一个短篇、一个中篇的灵感。要举例么,我举我怎样构思《维加·马列耶夫在学校和家里》为例。我创作的念头产生于我偶然听得的两位女教师的聊天,一个说:‘一个学生要是落后了,就总落后,怎么拽他也跟不上队。他就习惯于人家拽他。’这几句话一直在我脑际回旋。难道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是因为他愿意学习差吗?最常见的原因是他一时没弄好,弄得不对头,什么地方打了疙瘩。不专心听课,做作业不下真功夫,缺乏坚持到底的耐心……我想象中分明出现了这样一个学生,他时不时闪现追上去的愿望,下了‘重新开始’的决心,可不幸的是他的决心每每充其量只能维持一天。我想让孩子们看到他性格存在什么缺陷。一旦存在这种性格缺陷就什么事都做不成,而一旦克服了这种性格缺陷,就不止能争取到及格,甚至争取到较好的成绩,成为最优秀学生都是可能的。这样想象着,我的构思就成熟了:一个落后的学生根治了性格中的毛病(换一种说法就是把自己的性格加以重铸),他就大大改变了成绩落后的状况。为了故事结构的需要,为了让故事更有说服力,我决意写这个:学生自己克服了性格缺陷又帮助他的一个同学克服了同类的毛病。我了解自己主人公的性格,也就不难想象他前进道路上都存在些什么障碍,不难想象为克服每一个障碍他将怎样进行斗争。” 在诺索夫之前,苏联还没有一个作家写学校和家庭生活写得如此欢快、如此淋漓尽致的。小说中写到的学校生活乃至每个小小细节都是人们司空见惯的,都是大家所熟悉的。作者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许多真正有趣的东西,看到了许多并不令人快乐的东西,严肃性中间有喜剧性,喜剧性中间有严肃性。 笑趣和认真——这两味东西掺和起来在作品中酿造幽默,并从中透露出作家的天才。读者一翻开小说,听听孩子们过完暑假回到学校里来,见到自己的同学欣喜若狂,在讲谈的言语间马上就会使读者感受到作者是怎样在笑趣中糅合进了认真的。当同学们纷纷要格列勃·谢密肯讲讲南方的海,他虽然兴奋得要命,要把南方的海的景象兜底儿告诉同学们,可他找不到词儿来描述它、形容它: “海呀,很大,”格列勃讲起南方的海,“它那么大,你在这边岸上站着,那边的岸压根儿看不见。一边有岸另一边一点岸也没有。嘿,同学们,水太多太多了!总而言之,尽是水!那里的太阳太烤人,连皮儿都烤掉一层!” “撒谎!” “真的,我没说假话!起初我简直给吓坏了,可后来我看见,原来在那层皮下面我还有一层皮。你们看,现在我身上长的就是第二层皮。” “得啦,你不用讲你的皮,你讲讲海吧!” “我马上就讲……海呀,它太大了!海里的水,多极啦!总而言之,满满一海的水。” 小说的每一章都嵌有一段维加·马列耶夫的耐人寻味的情节。整部作品像一部历险小说,而每一章都像是一个幽默味儿浓郁的短篇小说,同时又各是完整统一的小说情节链中的一环——下了决心却从不算数的马马虎虎的维加和他的朋友柯斯加·西什肯的“开始从头再来的生活”。读者密切关注着这两个男孩性格的发展。 维加的品格,优质多于劣质。他朝气蓬勃、聪明能干、善于结交、讨人喜欢,很有点哲学头脑。他用哲学家的头脑想象关于地球不像一张烙饼,而是一个顶大顶大的球体,想得天真却能自圆其说。 维加是个很善于审视自己的人,他常常沉思着和自己说话,评价他自己的能力和行为:“可能有人会以为我懒惰,不太喜欢学习,可这不是事实。我非常喜欢学习,但我总是难于马上做起来,玩哪玩哪,又突然刹车——赶快学习。”维加也并不缺少自我批评精神:“我想呀想呀,终于,我想明白了,是我从根本上缺乏意志力。就是说,我有意志,却无力。意志力十分薄弱。譬如说吧,我应当去做什么事,但怎么也不能迫使自己去做它,要是我不该去做什么事,我怎么也不能忍住不去做它。”有一次,维加帮妹妹做一道很奸刁的算术题,维加做呀做呀,实在没耐心了,意志力不够用了,可山穷水尽而豁然柳暗花明,一下贯通了解题的路子,这时他才知道自己也还不是那种死不开窍的无能之辈:“完全出乎我意料,我仿佛换了个人。以前总是人家帮我做题,现在我自己也能帮助别人做题了!” 维加极富同情心,为了同情别人的痛苦和别人的不幸,他什么都答应人家,帮助人家。别人有难处,他就赶快前往相帮。他有一个好朋友西什肯,父亲阵亡于卫国战争,他学不进去,很困难,因此连连逃学。西什肯怕自己的妈妈知道他逃学,所以一早就背上书包离家到城里游逛,为了不和老师、熟人相碰,他整天情绪紧张,东躲西藏。 我觉得这一切都很不好,心里总是很不安。西什肯分秒也没离开我脑子。我课桌上相邻的空位使我没一时不想起他。我暗自想象着:当我们在温暖的教室里坐着的时候,他却十分孤独地、一个人像贼一样偷偷在城里走着,并且想到他为着躲避熟人,怎样藏进别人家的门洞里去躲身,怎样走进商店里去取暖。……在家里,我也总是在想着他,夜里无论怎样也睡不着觉,左思右想,尽力地想替西什肯找到一条出路。 西什肯的性格跟维加不同,西什肯不像维加那样有毅力改掉自己身上的毛病。由于西什肯性格上的缺陷,维加的生活里少不得要遇上一些不愉快和意外的麻烦。“西什肯是个不可思议的人!”同学们对西什肯评论说。“他总是一弄就坏事,尽出纰漏。世上竟有这样的人,也真怪了!”要说西什肯身上发生的怪事也还真不少:一会儿走错了教室,坐到人家座位上去;一会儿把衣服忘在了足球场上;一会儿装病说他“手脚直发疼”,其实他正学头足倒立头朝下脚朝上在床上走;一会儿把借维加去抄的作业本弄上了墨迹。同学们都耻于干的改成绩册上的成绩,西什肯为了让妈妈高兴,也干了。 作家始终深深理解两个孩子,然而他描述他们的字字句句都包含着思想,包含着心意,处处充满着想象,而绝不作纯客观的描述。他最大限度地在性格刻画上下功夫,尤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喜剧特性,把自己的主人公层层推入可笑的境地,从而铺排出一个个尽可能有趣的喜剧性故事来。阿·巴尔托赞赏这部小说“有那么多的生活发现,有那么多的机智幽默,有那么丰富多样的人物性格,人物身上有那么多永恒的东西,因此,这部许多年前写成的作品至今还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且这种生命力将延续到久远的未来”。(巴尔托:《共青团真理报》1976年7月29日《他的作品将永葆生命力》) 诺索夫60—70年代出版了两部中篇小说。1961年出版的《托利亚·克留克温奇遇记》叙述了托利亚·克留克温和斯拉瓦·奥贡科夫两人生活中许多逗人发笑的故事。1972年的诺索夫已经做了爷爷,此时问世的《我的朋友依戈尔的故事》也无妨称作中篇小说。实际上,《我的朋友依戈尔的故事》是一本日记,它最大限度地反映出了一个男孩从一岁到七岁这段人生至关重要的时期的心理发展,他的智力、道德和美感的形成过程。这部作品所展示的幼儿世界之广阔、之出人意料,使人们大为惊诧。这部作品显然与作家其他小说大不相同。区别首先在于,作者不只是作为一个艺术家、而且还作为一个幼儿发展的观察家。它不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链、不以大幅度的文学想象吸引读者的注意。作者的视野里唯有一个婴幼儿的身心,除此以外的一切他很少发生兴趣。作者所关注的只有依戈尔的做和说,他生活的每一步。依戈尔一年年长大,作家就愈来愈分明地见到对未来性格有影响的特点。人们从这本爷爷—作家的笔记中可以吸取不少珍贵的可资借鉴的东西。事实上,也真的有人根据作家的观察写成适用家庭和幼儿园的教材,指导家长和幼儿教师观察幼儿和成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这部作品的知识含量非常丰富,因此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更清楚地认识幼儿的性格特点。作者一边思考小家伙性格中好的和不好的东西,一边努力挖掘这种或那种正反面行为的始发原因。这部小说性的日记每一页都提醒成人:同孩子接触时大人自己应当有教养,应当善于关怀孩子,别忘了孩子在注意着周围的一切,所以大人自己应当作为孩子的表率,努力支持和发展孩子一切崇高和诚实的品格,没有大人的良好榜样,孩子不可能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 (五)对诺索夫作品的评价 在世界文学中,读者喜欢的主人公都是作为邪恶和虚伪的成人世界的对立面而存在的。“汤姆·索耶”就是这样的主人公。诺索夫小说作品的主人公在人物血肉丰满、富于生活乐趣方面,在儿童天性的自然纯真方面都不逊于汤姆·索耶。诺索夫作品中的人物不站在他们所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对立面,相反,他们生活的世界中有他们性格发展的良好条件,满足他们正义情感、行动自主的欲望的需要。著名作家卡塔耶夫曾说过与此有关的深刻见解:“诺索夫笔下的男孩带有苏维埃人的特点,具有苏维埃人的原则性,充满激情和崇高精神,永远追求革新、惯于进行创造性思维,从不做心智的懒汉。”诺索夫的作品由于高度的艺术性、富于真实感、地道欢乐性而赢得全世界儿童的喜爱。1957年,一本颇有权威的国际性杂志曾做过一项调查:俄罗斯作家中,哪些作家的作品最频繁地被俄罗斯以外的语言文字翻译出版?调查结果表明:第一个是高尔基,第二个是普希金,而第三个大出人们的意料,是一生把自己拥有的文学才华都献给儿童的尼古拉·诺索夫。还在诺索夫本人健在时,当今俄罗斯具有国际声望的少年小说大师阿·阿列克辛就把诺索夫推崇为“儿童文学的典范作家”,高度评价诺索夫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力量。他指出:“在世界上很难找到给儿童出版作品,却不出版尼·诺索夫的小说的国家。因为做父母的都想让他们的孩子成长为诚实、勇敢和有意志力的人,而诺索夫正是用这样一些品格教导他的读者的。他从不对孩子耳提面命,而是对孩子进行劝诱,加以勉励,他总是能够找到通往儿童心灵的最便捷和最可靠的途径。这途径通常就是幽默和幻想……这种幽默和幻想灌注于他的全部小说作品,其卓然不凡更确切地说是无可重复的,是诺索夫式的!”阿列克辛接着说,“人们或许会说,不宜把一个文学工作者推崇过高。推崇过高诚然不妥……但如果是广大读者由于钟爱这位作家而推崇这位作家,那可就是另一码事了!唯有天才的、独特的和坚信自己开辟的新路的作家,才配享有这种钟爱。要是世界上亿万儿童把诺索夫的作品作为他们最珍爱的书搁在他们的书架上,收在枕头下,那就说明诺索夫赢得了小读者的钟爱,赢得了小读者的信赖。”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以幽默趣味赢取儿童读者的作家群3: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10566.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引发情感共鸣的文字09-12
2 经典句子,触动内心的优美话语09-12
3 经典句子,见证生活的点滴温暖09-12
4 当代童话与现实09-13
5 瑞典的儿童文学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