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
方证方丈许以《易筋经))相授,解他生死之扰,也不能换他拜在少林门下;面对岳父任我行的许以副教主之职,软硬兼施,他先是心内迷惘一片,不知如何推拒,待看清了强权人物的真实面目,看到了将来势必要“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真相,他心内便陡如明镜:令狐冲心中本来好生委决不下,听上官云赠了自己八字颂词,甚么“寿比南山、福泽无穷”,比之任我行的“千秋万载,一统江湖”似乎是差了一级,但也不过是“九千岁”与“万岁”之别,若是当了副教主,这八字颂词,只怕就此永远跟定了自己,想到此处,觉得十分滑稽,忍不住嗤的一声,笑了出来。
这一声笑显是大有讥刺之意,人人都听了出来,霎时间朝阳峰上一片寂静。
向问天道:“令狐掌门,圣教主以副教主之位相授,那是普天下武林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快去谢过了。” 令狐冲心中突然一片明亮,再无犹豫,站起身来……——《笑傲江湖》金庸在《笑傲江湖》的后记中说令狐冲是“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隐士。《笑傲江湖》的自由自在,是令狐冲这个人物的追求的目标”。而他又说:“人生在世,充分圆满的自由根本是不能的。解脱一切欲望而得以大彻大悟,不是常人之所能。”能如令狐冲一样,虽是常人,但不屈从于世俗礼教和狭隘观念,不受制于名缰利锁和威望强权,不贪求什么,不畏惧什么,只是由衷地向往自由,也努力地活得自在,就已经是一个深得禅家三昧的难得之人了。 一样米养百样人,其中缘起甚深。((倚天屠龙记》中从小生长在冰火岛的张无忌“无欲无求,无名无我”,走到哪里都是超越物质欲望和个人功利的随性自在。他少时为逃出朱长龄的魔爪,不顾一切的钻进山洞后,不仅死里逃生别遇洞天,还于白猿腹中偶得((九阳真经)):张无忌吃完蟠桃,心想:“太师父当年曾说,若我习得少林、武当、峨嵋三派的九阳神功,或能驱去体内的阴毒。这三派九阳功都脱胎于九阳真经,倘若这部经文当真便是九阳真经,那么照书修习,又远胜于分学三派的神功了。在这谷中左右也无别事,我照书修习便是。便算我猜错了,这部经书其实毫无用处,甚而习之有害,最多也不过一死而已。” 他心无挂碍,便将三卷经书放在一处干燥的所在,上面铺以干草,再压上三块大石,生怕猿猴顽皮,玩耍起来你抢我夺,说不定便将经书撕得稀烂。手中只留下第一卷经书,先行诵读几遍,背得熟了,然后参究体会,自第一句习起。他心想,我便算真从经中习得神功,驱去阴毒,但既被囚禁在这四周陡峰环绕的山谷之中,总是不能出去。幽谷中岁月正长,今日练成也好,明日练成也好,都无分别,就算练不成,总也是打发了无聊的日子。他存了这个成固欣然、败亦可喜的念头,居然进展奇速,只短短四个月时光,便已将第一卷经书上所载的功夫尽数参详领悟,依法练成。 【一《倚天屠龙记》】 处身绝境时,往往就是这么一念慈悲、一次放下、一缕禅机、一点彻悟,就让人绝地逢生且倍增福德。禅悟,只需明心见性,返璞归真,也即识本心,明自性,让心灵回复到最纯真、最本然的状态。就如((五灯会元卷三》所言:“解道者,行住坐卧,无非是道;悟法者,纵横自在,无非是法。” ((天龙八部》中的虚竹更是个具有禅悦意味的人物。他自性圆足,既无名利遮掩,又无权势污浊,是个天然的开悟者。从小剃度出家,一心向佛,虔诚无比,却在不经意间将佛家大戒破了个遍。如他自己所忏悔的:“弟子无明障重,尘垢不除,一遇外魔,便即把持不定,连犯荤戒、酒戒、杀戒、淫戒,背弃本门,学练旁门外道的武功,又招致四位姑娘入寺,败坏本寺清誉,罪大恶极,罚不胜罚,只求我佛慈悲,方丈慈悲。” 【——《天龙八部》】 但虚竹之质朴,浑然天成,在享受过人间种种美妙乐事,做了逍遥派掌门、灵鹫宫主人,武功大成,手握重权之后,仍然一心向往少林寺的清修苦行。他只是一个一心一意在少林寺清修的小和尚,作者却与他开了一个又一个玩笑,在他这个简简单单的追求前设置了无数阻碍。虚竹是个极具慧根的人物,虽因缘际会,天机巧合,与其出家修行的本意愈来愈远,却还是一意向善,禅心不改。逍遥派掌门人聪辩先生以珍珑棋局考察四方俊哲,想选出能解决本门大事的新掌门。段誉、范百龄、慕容复、玄难、段延庆等却一一败下阵来。正当段延庆在迷人心魄的棋局和丁春秋摄心法力的催迫下意欲杖毙自己的时候,没有丝毫棋艺的虚竹居然果断出手:虚竹慈悲之心大动,心知要解段延庆的魔障,须从棋局入手,只是棋艺低浅,要说解开这局复杂无比的棋中难题,当真是想也不敢想,眼见段延庆双目呆呆的凝视棋局,危机生于顷刻,突然间灵机一动:“我解不开棋局,但捣乱一番,却是容易,只须他心神一分,便有救了。既无棋局,何来胜败?”便道:“我来解这棋局。”快步走上前去,从棋盒中取过一枚白子,闭了眼睛,随手放在棋局之上。 【——《天龙八部》】 所谓歪打正着,在棋局中解棋局,就如沿着一个圆圈要走到头一样,无头可寻,找不到终点。而一旦跳出圆圈,便随时随处都可以是终点。 虚竹闭目落子,棋局中看,无异于自杀一般,是大大的错;跳出棋局看,具足勇气和智慧,是大大的慈悲。这一招意义太大了,它不仅解开了棋局,救了段延庆的性命,而且点化了玄难大师,从更长远意义来看,也救了天山童姥下属三十六洞洞主等等,化解了逍遥派三老以及师徒上下几代弟子之间的恩怨,对整个武林是一件大大的福德。即便虚竹不是如作者奇思妙想的一样使棋局峰回路转、豁然开朗,最终赢棋局,得神功,做掌门,其实也已经赢得人心、人情和人生这盘大棋。细相比照,禅的了悟,不也如破解珍珑棋局一样吗?禅的根源和目标都是慈悲,勇气和智慧则是了悟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动力。悟禅往往首先要跳出以往的知见障、武学障、观念障,把自己放置在全新的境界中,全然地去经验自己本来的样子,如实地去把握事物的真相和本质,对事物本性有一种直觉的观照,让生命活在每一个有觉知的当下。这里,小和尚并未透过棋局参得究竟,但所表现出来的根性已具足佛眼禅心。“参禅,开悟,得受用,心境常处于一种不为物扰、自由自在的状态,这状态经常表现于外,我们称为禅悦。”(张中行:《禅外说禅》,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8月版,第250页)无所执着,无所恋慕,虚竹行走在随缘而不为物扰的自由自在的禅悦中。 渐修也好,顿悟也好,自性圆满也好,禅宗求悟,讲究随性自然。 有江有湖,江湖就是侠客的大自然。天下江湖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江湖原本是一大生死场,众多性情中人原本豪爽中带着高傲,自信里夹着偏执,热切时不免胁迫,离禅的淡定、悠远、安宁、喜悦相距甚远,离佛家的出世、无我、空相更相矛盾。然而在金庸的江湖中,禅的至昧又无处不在,禅的精神成为每一部书、每一个重要人物的哲学背景。 金庸曾言:“文学可使人生变得丰富多彩,佛教可以解决人生问题。 两者都在探究人生。”游弋在金庸江湖之中,却能体验玄与常之间数不尽的质有异、量不同的境由心造。学佛参禅,无非求真求证,要在灵台方寸地体道、悟道,要在行止坐卧间行道、与道合一。云水禅心,多少大侠,多少好汉,多少情根深种的痴男怨女,半世走阡陌,一生困尘俗,不知自己看山是否山,看水是否水,不知何时才能识得自家本来面目,换得今生自在逍遥。((天龙八部》中的天竺高僧波罗星曾笑道:“入门分先后,悟道有迟早,迟也好,早也好,能参悟更好。”金庸以他渊深的佛学素养,磅礴纵横的笔意,处处在点化人心,用生动的人物故事告诉人们:我心即佛,我心可纳山川大地,可拥江湖风云。这正是禅悟至性,禅悦至情。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经典武侠哲学思想大全合集精选31: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10014.html
推荐文章
09-06
1 英语5字网名09-12
2 经典句子,编织心灵的温暖情怀09-12
3 昭和、平成儿童文学作品209-12
4 工业革命与儿童文学革命:时代语境09-03
5 爱情就在一瞬间是什么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