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地图,也常常使用地图。在下面5种条件都具备时,我不看、不用看、不想看地图:
1.我知道自己在哪儿。
2.我知道自己想去哪儿。
3.我知道怎么从现在的地方前往想去的地方。 4.路上我没有遇到需要绕行或者别的突发情况。 5.我知道路上还可以选择哪些好玩、好走、有创意的便道。 缺少上面任何一条,我都想拿出地图看一看。我也许知道自己在洛杉矶,却不知道索诺马的确切位置。我得看一下地图。我想去埃菲尔铁塔,可是不知道我们现在在巴黎的哪个方位,请把地图给我。我还是在洛杉矶,也知道索诺马在哪儿,可是走哪条路去索诺马最近呢?让我看一下地图。我上了101号公路,听到收音机里说,途中发生大火,得绕行很远一段路,还有哪几条路可走?我知道自己在洛杉矶的具体方位,也知道索诺马在加利福尼亚北部,我也想好了走哪条路最有意思。不过,路上有没有好玩的地方可以顺道去旅游一下呢?把地图拿来。 要是生活和工作中也有类似的地图,可以发挥类似的作用,那该多好!你曾有过这样的感觉吗?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不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不知道周围正在发生什么事情;你不知道自己想去哪里;你有明确的目标,却苦于没有一个计划或者一条途径实现它;你不知道自己在预先设定的路径以外错过了哪些机会。如果你有过上述经历,那么,采用我在这里要告诉你的模型,就再合适不过了。 《搞定Ⅲ》(最新版)就是要交给你一幅生活的地图。你可以用它给孩子举办生日宴会、组建家庭办公室、招聘营销副总裁。如果你希望掌控全局,抓住重点,它就可以帮助你。 没有头绪是知识型工作者经常面对的困境。你得再三思考自己究竟该做什么。身处现代社会,工作的性质一直在变,一不留神就会迷失方向。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一封不期而至的电子邮件让你花了足足45分钟还是没有理清头绪,还有其他很多事情你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它们相对于这封电子邮件的重要性发生了改变,让你无从入手。你碰到过这种情况吗?你惦记着该给某人打个电话,结果这个电话成了一次深入的、成效显著的交谈,进而激发了许多新创意、好点子,等你考虑和处理? 在发挥创造力、高效工作的同时,局面失去掌控、视角出现偏差是很常见的现象。问题不是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而是如何缩短一筹莫展的时间。 这些变来变去的任务,我们把它们称作“工作”的事务,并不只限于传统的办公环境。这一点对你的营销总监和你12岁的儿子、教堂牧师、单亲的上班族同样成立。不信你去问问,就他们的活动和兴趣范围来说,是不是百分百确信自己正在做的是应该做的事。他们也和别人一样,都需要一张地图。 并不是地图上标示的每个地方我都必须去。同理,谈到我这里要描述的一些领域,在生活的某个时刻,你没必要、也不想把所有的事情都完成。比如,我后面要谈到“3万英尺”的思考,指的是你可能在未来3~24个月想要达成的目标。你心里也许对这些目标很清楚,或者在那个特定层面,对做别的新的事情毫无兴趣。虽然眼下你用不着留心地图上的那个点,不过,很可能晚些时候,你会把注意力转向它。到时候,你手里握着我交给你的地图,就能很快找到前进的道路,游刃有余地穿行其中。 不过,如果你此刻心里存有疑问,不知道你是不是已经把困扰你的各种因素、各项事务、各类兴趣,都纳入当前的关注和活动范围内,那么,这张地图绝对能立即派上用场。 如果你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明朗、自由和方向的平衡点,那最好不过了。不过,如果你有意识地认真想一想我描述的6个关注层面,你也许会惊讶地发现,有些隐秘的角落其实一直在敲响你内心的警钟。你没有察觉到它们,因为外界断断续续的喧哗和噪声吸引了你的全部注意力。 比如,我跟企业管理者打交道的时候,让他们把项目和事务清单列出来。几个小时以后,很多人都说:“就这些,再想不起别的来,全齐了。”我又请他们划出工作的责任范围(我们管它叫“2万英尺”的问题),他们却又想起诸如招聘新员工之类也属于自己的责任范围内的问题。有些人又想了想,想到自己跟弟弟对怎么对待父母存在分歧(“5万英尺”的问题),这也是在他们心里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即便是看似琐碎的事,比如“你知道,我一直在想,是不是该学一学跳舞”,也可能蕴涵着意义深刻的萌芽,影响到今后的人生。 让什么管用? Work这个单词有两层含义,有“工作”也有“管用”的意思,本书就体现了这两层意思。如果我们把要做的事都叫“工作”,不光指为了赚钱养家的正式工作,也不光指难搞定的事情;如果我们把在海边悠闲度假,看得跟挖一口浅油井、起草一份提案一样重要,会怎么样呢? 这本书里的“工作”的定义是广义的:凡是你想做还没有做的事情,都是工作。从安排孩子们即将到来的暑期活动、去海边度假,到招聘新的营销总监、回复老板的电子邮件,都是工作。 有意思的是,“工作”这个词常常带有贬义。比如我们说:“这不是闹着玩,这是工作。”可是,与此同时,如果什么东西真的“管用”(work)了,我们也很高兴。 你自己是工作还是管用? 不要被文字游戏搞糊涂了。我们这里要做到的是,达到一种深信不疑的状态,任何时候都确信自己正在做的就是应该做的事情。实际上,我们甚至想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达到胸有成竹、行云流水的状态。就“work”的两层含义来说,这才是真正的“工作”状态。 可是,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少能有人告诉你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的确,有时,工作的性质和环境让眼前的任务一目了然。你被请来操作一台机器,它有一套预先设定的程序,你手头备有操作它的所有工具,你的工作就很清楚。马上要开会了,你得把一份文件装订成几份,在会上发给大家,这个任务也很清楚。你两岁的孩子把玻璃杯打碎了,碎片撒了一地,你也很清楚自己该做什么。 可是,在生活中,有多少事情可以做出如此明确的选择呢?你难道不是经常面对左右为难的选择吗?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的选择范围有多大,更不知道什么选择对自己最有利。已故的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曾告诫冒险进入“知识型行业”的年轻人,最难的其实是搞清楚你的工作是什么。在“工作”范围内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全,这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营造并保持一个相对明确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做出选择,难度也不小。如果你和我一样,认为“知识型工作”的意思是你必须思考、至少必须自觉地想搞清楚自己该干什么,那么,工作的定义就跟为人父母一样包罗万象,出版、绘画或者练习高尔夫球莫不包含在内。 《搞定Ⅲ》(最新版)讲的是如果你的工作没有告诉你你该做什么,你就得自己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你该做的事情不是一目了然的,你得自己动脑筋想清楚。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生活和工作中的地图: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6345.html
推荐文章
09-19
1 【三十种管理法则之二十九】12-24
2 大连伯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怎么样09-12
3 经典句子,逗你笑到停不住口09-12
4 为什么销售做不好需求预测09-12
5 角色不同,职责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