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里,计划是劳心者,采购、生产和物流是劳力者。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就是说,计划是动脑子的,采购、生产和物流是动手的,三大执行职能得按照计划的指令来干活。在建制完善的外资企业,计划让买100个,采购不能买99个或者101个。一句话,干活的你老老实实干活,人家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劳心者一旦开始劳力,或者劳力者开始劳心,麻烦就来了。
劳心者一旦开始劳力,就没有足够的精力做计划。计划不到位,执行就得花更多的时间补救。比如前面提到的一个公司,虽然有几个需求计划员,但干的是催货、跟单的活儿,你就知道这个公司为什么挣扎了。而劳力者一旦开始劳心,大家都对需求预测动手动脚,就增加了职能之间的博弈,给系统注入更多的不确定性。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在这里可以改为“劳力者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最后买单的就是更高的库存和更低效的执行。
不过,你不要忘了,企业是理性的,它做什么,不做什么,怎么做,都是基于现有能力的理性选择。这就是说,劳心者劳力,劳力者劳心,都有其理性的原因,那就是对应的职能没有能力或意愿做好本职的事。
比如说,计划屡屡陷入劳力窘境,成了催货员。计划当然不想这么做,但不得不这么做,因为供应链没法提供计划所需要的。比如计划想知道这货什么时候到,但很多企业的ERP里,供应商承诺的交期要么没输入系统,要么输入了但并没有随着需求变化而更新。计划要想知道,就只能打电话或发邮件问。在有些公司,供应商的按时交货率是如此之低,即使承诺了,也经常难以保证按时交货。计划就只能一遍又一遍地确认叮咛,继续扮演催货员的角色。 解决方案不是让计划专注劳心,如果供应链执行职能没法做好劳力的活儿。这也是说,你没法简单地改变劳心者的行为,如果改变不了劳力者的能力的话。如果供应链执行者满足不了计划职能的合理需求,计划作为劳心者还是不得不做劳力者的活儿。相反,要想让劳力者停止劳心,根本是让劳心者有能力更好地解决劳心者应该解决的问题,在这里,就是让计划在系统、流程和人员建制上有足够的能力,确保计划工作能高质量地做出来。如果需求计划员的水平只能达到催货员的水平,除了催货再没别的能力,那注定执行职能得继续调整计划,不然你明知是错的,也不能径自走下悬崖啊。 绩效貌似是执行的结果,其实是计划出来的 十几年前,我在北美读商学院,一位教授说,如果一个人做不了设计,干不了销售,也做不来财务、人事、生产、仓储、物流,那就让他做采购;如果连钱都不会花,那就实在抱歉了,只有卷铺盖走人。这是美国几十年前的情况,随着全球采购和外包战略的盛行,采购的地位大幅提升,不再如此。但在一些粗放经营的本土企业,采购的地位还很低,是典型的“小采购”,我一直以为采购是一个人在这些公司的最后一个职位,直到2015年年初。 当时我培训一个公司的采购与计划团队。这是家200多亿元营收的电子企业,采购和计划团队有100多人,我给他们系统地培训供应商和供应链管理。课间闲聊,计划团队诉苦连连:活多人少价值低。问他们平常都干什么,一个计划经理说,他的团队50%的时间用来催货;另一个经理说更多,60%的时间在跟缺料做斗争。更糟糕的是,好不容易培养好了一个计划员,采购那边一有空缺,就跳槽过去了。计划跳槽做采购?这么说计划是一个人在这些公司的最后一站?想想也是,如果计划一半的时间是在催料,有谁愿意长久干下去呢? 但是,对于公司和供应链来说,计划的重要性远远不止催料,它是供应链的引擎,驱动采购、运营和物流等三大执行职能,可以说是供应链管理中最重要的职能。计划不到位,就得执行来弥补。计划落后一步,执行就会落后五步、十步。就拿上面这个公司来说,如果计划团队50%以上的时间用来催货,那真正用在计划、预测上的时间会有多少?计划、预测不到位,势必造成更多的短缺,让计划部门花更多的时间追料,结果用在计划上的时间更少,造成计划、预测更加不到位,导致整个供应链上的恶性循环。同理,计划职能的员工资历、能力不足,也会造成同样的问题。 计划是供应链的引擎 计划职能的影响这么大,为什么没人愿意做计划?关键是公司没有认识到计划的重要性,并赋予它合适的职能和待遇。比如有些公司认为,所有的计划都是错的,特别是在需求变动剧烈的电子和快消行业,随便做做就得了,最后还是得执行职能来弥补,要加强也是加强执行职能,比如花更多的钱,给采购部门雇更优秀的员工,以便更好地驱动供应商来救火。这不但在一些本土企业挺常见,北美的一些企业也是如此。 比如硅谷有个高科技企业,几十亿美元的年销售额,管供应商的多为平均工龄超10年的高级经理,很多有研究生或MBA学历;计划部门却是典型的老弱病残,有些计划员连大学都没毕业,做了二三十年计划,却连Excel里的透视表都用不来。记住,如果一个人说他的数据分析能力很强,但不知道透视表是个什么东西,你就知道这人在瞎说。公司的想法很简单:采购是个对外职能,得跟供应商掰手腕儿,一定得由高资质的人来做;计划是个对内职能,都是自己人,好说话,随便凑合凑合就行。这不,计划就成了老弱病残等待退休的养老场所。结果挺有戏剧性:这个公司的计划越做越烂,采购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难,就不得不雇更多、更有资质的人,反倒打造了行业最强的采购团队。真是生于忧患啊。这个公司的供应链绩效虽说很不错,行业领先,但在我看来,如果加强计划的力量,投资回报会更高。 说到这里,又想起2010年前后,我在北京出席一个大型年会,演讲完就到旁边去听别的演讲。主讲者来自一个大型的本土计算机制造商,是主管供应链的总监。这位总监讲的内容大意是所有的计划和预测都是错的,所以得靠采购等执行职能来弥补(这从本质上讲没错)。因为在座的大都是他们的客户,这位总监或许是为取悦听众,总体感觉是“客户,您的计划和预测多糟糕都没关系,我的供应链响应度高,都能对付”,外人听了,难免有点“金有狼牙棒,宋有天灵盖”的意味。 在我自己的职业生涯里,有8年负责全球计划和预测,深刻体会到你不能寄希望于完美的计划和预测,因为各种因素决定了计划和预测不可能100%准确。但是,尽管所有的预测都是错的,错得多跟错得少还是区别很大,不能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就放弃计划。就如人生来都是要死的,但你不能因此就躺着等死。在计划上,有所作为远胜无所作为。 这放在广义的计划上也适用。所谓的广义,是指一般事情都是先有计划,再有执行,围绕执行来修正计划。英语中有句谚语,A fool with a plan can beat a genius without a plan(计划在手,傻子也能打败没有计划的天才)。计划其实是西方管理的精髓。所谓管理,其实就是计划加控制,即先计划,再围绕计划执行,根据执行完善计划。如果说在管理上,本土企业跟欧美企业的差距在哪里,我认为最大的差距就是计划。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劳心者不得劳力,劳力者不得劳心: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6055.html
推荐文章
09-20
1 【博弈的人生要低调1009-12
2 经典句子,是人生路上的指引09-12
3 精力管理的金三角模型09-02
4 情感俗语经典精选09-19
5 感受文字力量,那些可以用来激励自己的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