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产品的复杂度辩护时,不管是设计还是销售,第一个抬出来的挡箭牌就是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是的,我们所做的一切,最后都会或多或少与客户的需求挂钩。不过这里我想说的是,同样的客户群,同样的需求,为什么有些公司的产品标准化程度就是比竞争对手的高?这说明,在复杂度控制方面,虽然有不可控因素,企业还是能够有所作为,我们不能只把责任往客户头上推。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螺丝钉。不管你到哪个公司,问有多少种螺丝钉,答案都是几十、几百乃至几千种。是不是客户要这么多种的螺丝钉?答案当然是:不。那这么多的螺丝钉怎么来的?火星人都知道:开发人员设计出来的呗。
没有一个客户要求设计那么多种螺丝钉 当然,有人会说,5分钱一个的螺丝钉,就算复杂,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你还真不要小看螺丝钉,这里讲几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你就知道为什么大公司里没小事,任何东西都可能要了我们的命。 先说一个小公司,几亿的营收。我在培训中讲到复杂度控制,采购就开始诉苦,说非标件太多。旁边主管设计的老总开始反击,说那是客户要求的,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采购经理挺激动,就问,那几百种螺丝钉是哪里来的?难道客户点名要那么多?设计老总就王顾左右而言他。是啊,这么多种螺丝钉,规格太多,数量太大,让供应商做寄售,人家都不干。 还有一个公司,也是数亿规模的营收,主营产品是大型设备。一提到螺丝钉,负责生产的副总就来气:装配设备时用上百种螺丝钉,有些螺钉难以区分,常会领错螺钉规格,重新去换,一折腾就大半天,这还算好。万一没发现,安到产品上,产品发给客户,没用几天,螺丝就松了,掉到地板的夹缝里,再也找不着了,几百万一台的设备就死在那儿了。客户打电话来,说你们连颗螺丝钉都上不好吗! 这都是小公司,再说个大公司。深圳有个百亿级的家电生产商,这些年的人工费年年攀升,这个公司就想引入机器人,搞自动化,但困难重重。你知道一大麻烦是什么吗?螺丝钉!这个公司有几百种螺丝钉,这地球上就是找不到一只机械手能够对付那么多种的螺丝钉。 螺丝钉是用来连接不同的部件的,这也反映了其他部件的标准化设计水平:部件越是设计得不标准,螺丝钉也就越可能不标准;越是设计水平低,需要的螺丝钉就越多。有个公司的产品是户外灯具,有一盏灯上竟然有54个螺丝钉,11种规格。你能想象整体设计水平是什么样的。 当然,对螺丝钉,供应链作为“局外人”,知道的只能算是九牛之一毛,也用不着继续猜测下去。但不管怎么样,这都是设计作的孽,解决方案还得从设计上找,通过推动通用化、模块化和标准化来预防。这些主要是技术手段,我不是设计专家,大家可以参照专门的书籍,在此不予详述。 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如同企业里的任何系统性问题,复杂度的后面总会看到绩效考核的影子。比如前文说过的那个消费品公司,设计人员的一大考核指标是出量。这就难怪零部件的重复利用率低,设计人员每次都是在原来设计的基础上,稍作修改,这就成了一张新,后面自然跟着一个新型号,于是成了供应链的麻烦。 那么,要对付复杂度,就得双管齐下:一方面要采取管理手段,通过绩效考核来解决“愿不愿意”的问题;另一方面要采取技术手段,通过导入基本的通用化、模块化和标准化来解决“能不能够”的问题。有了意愿,有了能力,产品的复杂度才能真正得到控制,从而降低由复杂度驱动的成本。 如同大多企业问题,复杂度泛滥表面原因是没有能力,根源往往是不愿意解决。比如一提到产品的复杂度,不管是设计还是销售,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就被抬出来做挡箭牌,这就是典型的“不愿意”,而不是“不能够”。就拿上面的螺丝钉问题来说,那么多料号,你知道,跟客户需求没有半点儿关系。设计人员整出那么多的料号,一大原因就是对螺丝钉那样的小物件,引不起设计的足够重视,他们注意到的大都是单价高、作用重要的功能件,谁会在意几分、几毛钱一个的连接件呢?你到企业里去看,那些高值的关键零配件,标准化程度反倒挺高,根本原因就是自上而下有很多双眼睛盯着,大家有意愿做好。不是每个人都意识到,螺丝钉虽然货值小,却是影响可制造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供应链的影响不可忽视。不信,到生产线上去看看,那一双双忙碌的手,有多少时间是在对付一颗颗的螺丝钉就知道了。 另外,受困于供应和客户的种种限制,关键零部件的优化往往非常有限。企业真正能做的,往往是看上去次要、低值、技术含量低的零部件。而这些往往又入不了设计的法眼。结果呢,想优化的没有能力优化(比如关键零部件),有能力优化的又没有意愿优化(比如低值非关键件),剩下的就只有谈判降价,把问题推到合作伙伴那里,在谈判降价的单行道上一路走到天黑。 一旦认识到重要性,愿意解决,解决方案其实并不难:人们知道怎么去标准化500元一个的显示屏,当然也知道怎么对付5分钱一只的螺丝钉。最直观的莫过于按照常用规格,罗列常用螺丝钉的清单,让设计人员在这个清单上选。在有些公司,这项任务由设计来完成;在另一些公司,这活儿归采购:设计螺丝钉的工程师很多,但最终都归到有限的几位采购人员那里,采购成为共同的交集,对螺丝钉最了解。由哪个职能负责,当然也取决于产品的特性。我这里想说的是,在很多情况下,由哪个职能负责标准化并不最重要,重要的是有一个职能为这件事负责,即愿意去干这件事。企业里的事,只要你愿意干,投入资源,总能做得更好,至少比以前好。 从深层次讲,这里的关键是认识到“收口子”的重要性,愿意以有限的选择对付无限的需求。动不动把产品的复杂度往客户和消费者头上推,往往是以无限对无限的信徒——因为有无限的需求,所以得有无限的供应来匹配,貌似理性,其实让企业陷入复杂度大增的泥坑。管理越是粗放,越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越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拿服装鞋帽行业为例,做得好的企业知道收口子,比如限定基本面料的种类,迫使设计做有约束的创新,这样从供应链的角度,企业可以在面料层次备库存,一旦出现爆款,返单的响应速度就快。而做得不好的企业呢,设计人员理论上可以选择任何面料,口子是开的,面料层次的库存风险很高,就不能备料,一旦销量好,要返单,往往得从面料制造开始,响应周期多了几周乃至数月,而快时尚产品的生命周期就那么长,你就知道这些企业为什么会挣扎了。 把产品的复杂度往客户头上推,其实也是因为没有意识到,或者不愿正视客户的需求管理。客户是上帝,走到极端就是客户要什么就给什么,这些人并没有意识到,客户想要的并不等同于真正需要的。这些人没有认识到,客户之所以是客户,是因为他们钱多、人“傻”。如果钱多、人不“傻”的话,他们自己就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哪有我们的生意做?但正因为“傻”,所以往往不知道自己的真正需求。作为供应商,我们钱少,但人聪明。你现在知道,这个世界是多么的公平。作为营销,接订单重要,更重要的是管理客户需求,要做的就是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以及对产品的丰富知识和经验,来影响客户的需求,把需求端的口子收起来。 首先是价格差异化。这是管理客户需求简单实用的方法:你要功能X,可以;加上功能Y,也可以;再加上功能Z,当然可以(潜台词是“我们是供应商,只有客户您想不到的,没有我们做不出来的”)。当然这都不是免费的:X需要100元,Y需要30元,Z需要80元。看到了报价单,客户就会更容易回归理性,确定哪些是真正需要的,哪些只不过是可有可无的。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产品的复杂度控制:你不能只怪客户: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5527.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婚前买房,见仁见智09-20
2 点燃汉字之光,长篇幅且充满正能量的经典句子集09-12
3 正副主任之间的矛盾09-12
4 谨慎考查人才09-13
5 每日正能量感悟,让你更加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