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伦•穆拉利在2006年加入福特汽车之前,其整个职业生涯都是在波音公司度过的。来到福特,矗立在他面前的可以说是“终极”不确定性——福特还能不能生存下去?受到日本厂商的冲击,福特在美国的市场不断下滑。日本厂商在这里赚得盆满钵满,而福特却入不敷出,资金链状况十分糟糕。此外,通用汽车及克莱斯勒很可能宣布破产,进入破产程序能帮助它们卸下沉重的债务负担,使它们有更大的降价空间,而福特还得背负着巨大的债务。当时的董事长兼CEO比尔•福特(Bill Ford)向董事会建议,公司必须聘请新的CEO;如果有需要,他甚至可以辞去董事长的职位。如果福特也走到宣布破产的地步,福特家族将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
穆拉利上任后不久,就推行了JPS。他将之称为BPR,业务汇报会。每周四召开,所有高管必须参加。这令大家吃了一惊,因为很多人都习惯了各据一方,按照各自不同的节奏推进工作。此前的习惯是“会议周”,即每个月花整整一周的时间不停地开会。这些会通常效率不高、沟通不畅、责任不清。BPR由穆拉利亲自主持,每周四开,雷打不动。他希望借此改造公司的高管班子,让每个人都成为变革的推动者。规则非常简单:工作汇报应聚焦扭亏目标,要简洁、说真话,坚决不能打官腔。“这是我的管理方式,大家都得遵守规则,并落实在行动上。”每个人都必须参加。一位与会高管曾经告诉我,有位常驻海外的高管曾经问过穆拉利,是否他也得每次都来。穆拉利回答说,要么来开会,要么……这意思已经很清楚了。
通过BPR,穆拉利希望整个高管班子能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时刻保持警觉,提升洞察力。他在接受麦肯锡访谈时说:“召开BDR时,我们会探讨全球业务环境,比如经济形势、能源及技术趋势、全球劳动力状况、政府关系、人口结构、竞争态势及客户状况等。平常我们都在接触外界,都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工作。BPR是个很好的平台,能促进大家交流分享。光了解现状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深入思考哪些变化会在未来成为大势所趋。放眼长远是成败的关键。我们不仅要关注客户现在的需求,还要关注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分析判断客户未来的需要。”
为了福特的复兴大业,穆拉利提出了五年战略规划及行动计划。BPR是推动执行、落实责任的利器。每次开会都会重申总体目标、认真检查工作进展。每个人每周的工作情况也会张贴出来:用红黄绿三色标识的分项工作进展一目了然,而且每项工作具体负责人的照片也贴在旁边。如果把高管团队比作一个篮球队,这就是他们的球场。球队的得分时刻显示在场边,所有人都能看见。如此一来,问题暴露无遗,穆拉利会带领大家当场解决。当然某个部门取得的进展,大家也都看得见。过去大家不愿分享信息,这种强制分享的机制刚开始让大家很不习惯。但适应之后,大家很快发现了它的优越性。 穆拉利强调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要求大家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在这个方面,他会亲自监督。他解释说:“我们的责任是帮助每个人把出现问题的红色事项变成黄色或绿色,提高公司整体的利润及现金流。”BPR推行不久,福特美国总裁马克•菲尔兹(Mark Fields)鼓足了勇气,在会上公开承认Edge锐界的新车上市工作出现了问题。穆拉利表扬了他的坦诚,然后平静地转身问大家:“谁能帮助马克解决这个问题?”大家纷纷伸出了援手,提出建议,贡献资源,把帮助马克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在穆拉利推动福特转型,带领福特走向复兴的过程中,原有的高管班子除了一位退休、一位被解职、一位另谋高就之外,基本保持了稳定。尽管人没变,但理念变了,决策速度变快了,执行工作变得协同一致了,大家工作的满意度及成就感也提高了。更为重要的是,JPS能帮助职能部门主管开拓思路、看到大局,为其之后承担更大的责任,比如全面负责某个业务、某个地区做好准备。事实胜于雄辩:现在福特公司的CEO就是马克•菲尔兹。 [1] BPR 是business plan review 的缩写。 绿山咖啡的JPS实践 2014年5月,克里格绿山咖啡公司(Keurig Green Mountain,后简称绿山咖啡)上了头条,因为可口可乐将其在该公司的持股比例从10%提高到了16%。可口可乐公司从来不甘于做被动投资人,所以此举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大家纷纷猜测着,这对星巴克及唐恩都乐(Dunkin Donuts)可能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就在市场沸沸扬扬之际,绿山咖啡CEO布莱恩•凯利(Brian Kelly)正在会议室里推行一种新的管理机制,希望借此让企业变得更加灵活,更能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主动出击、变中求胜。 绿山咖啡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最初是位于美国佛蒙特州沃特伯里市(Waterbury)的一家小型咖啡烘焙商。后来不断发展壮大,并于90年代初在美国上市。2006年,该公司收购了克里格公司(Keurig),一家单杯式咖啡机制造商,从而开始飞速增长。2012年,时任可口可乐公司高管的凯利就任该公司CEO,令业界大跌眼镜。上任后,他开始大力推动咖啡机及K杯饮品的业务创新。为了增强克里格咖啡机的市场吸引力,他与很多咖啡及茶饮料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为其提供“K杯饮品”。过去几年,公司销售收入及每股盈利年增长率超过了10%。2013年实现了43亿美元收入及3.39美元每股盈利的佳绩。在过去两年中,公司市值从40亿美元一路攀升至240亿美元。 在凯利看来,这些成就并不是终点,只是阶段性成果,公司还要迈向更高的发展目标。其实,很多企业都对家庭饮料市场虎视眈眈,有些已经推出了自己的家用饮料机。要想实现战略突破,就要引领组织转型,过程中肯定需要调整工作重点及资源分配。凯利决定在25人的高管班子里推行JPS,促成跨部门的团队协作。 为此,他邀请我来帮助他启动JPS。在JPS启动会上,我做完简要介绍后,就带着高管团队现场操练起来。我请他们写下在未来一个季度中,要推进落实的三大重点工作。他们习惯的规划周期短则一年,长则三年,因此听到我要求的规划期只有三个月,纷纷感到十分诧异。但我的想法是帮助他们聚焦当期工作的执行,不积跬步又何以至千里呢?几分钟后,大家都写好了。在此基础上,我请他们将重点工作进行分解,就每项重点列出五个具体任务,再逐一向大家介绍。这是他们第一次深入了解别人的工作重点及具体内容。然后,我请他们用红黄绿三色标注出,各个具体任务迄今为止的进展状况。从重点工作到任务分解,再到三色标注的工作进展,都写在了大白纸上,一共25张。 我请大家把各自的工作成果贴在墙上,然后一起来看。我问:“你们看到什么?”由于红色很多、绿色很少,大家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我鼓励道:“这是正常现象。大家接着看。”有些人发现了几个红色事项的共同点,即某些关键岗位的人要负责的事情太多,根本忙不过来。于是,大家开始讨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结果发现,其实招人的申请及预算早就批了,但迟迟没有进展。CEO问人力资源部门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因为业务部门及人力资源部门的领导们太忙,一直没时间面试。搞明白了原因,解决方法也就清楚了。 其他的问题也浮现出来。比如,两位高管正推动着类似的工作。如何处理这两项重点工作?是合二为一,还是选择其中更为重要的一项?大家当场决定合二为一。再比如,有项重点工作亮了红灯,原因是某个供应商出现了问题。于是大家集思广益,一起讨论如何在短期内解决这个问题。在此无须提醒,JPS的目的就是相互帮助,解决问题。因为大家已经在自然而然地这么做了。 在之后的三个月中,公司共召开了六次JPS。会前会后,凯利征求大家的反馈意见。有几位直接向他汇报的高管反映,在JPS会上的确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对工作落实也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但有时感觉这会有些官僚,意在加强控制。凯利一直在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于是,他邀请我参加4月的JPS会。 JPS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在到了重申会议目的、打消大家顾虑的时候。2014年4月公司再次召开JPS会,凯利在做开场白的时候,向大家再次阐述了公司2020年的长期规划。他生动具体地描绘了公司未来的战略愿景,还特意制作了三分钟的视频,向大家展示了公司过去的辉煌历程及未来发展的远大目标。他说:“我们必须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很快,公司将启动两大战略项目,它们不仅会改变企业的命运,还有可能塑造行业的未来。这是公司级的大项目,每个项目都涉及在座半数以上的高管。凯利说:“项目启动在即,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我们必须紧密合作,协同作战。JPS的目的就在于此。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供应商缺货、初期尝试不太成功等。但我们不能因此停下前进的脚步,必须迅速决策、及时调整,无论是人还是资源,都要予以保证。” 按照会前与凯利商定的安排,接下来由我出场,向大家详细介绍JPS的开会方式及预期效果,并鼓励大家开拓思维,从公司全局出发,而不仅局限于自己负责的领域。我特别强调了这样的会议机制能让所有人同时直接了解所有信息,在会议现场形成决策并做出调整。在1月举行的JPS会上,大家就是这么做的。我说:“只有在这样的会上,大家才能真正实现协调一致。因为只要工作重点、目标制定或资源配置方面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大家就能立即发现,并迅速做出调整,从而真正实现协调一致。” 有一位与会高管坦诚地回应道:“说实话,三个月前刚启动JPS时,我虽然也跟着开会,但并没有完全理解其中的深意。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即便有些人当时没有完全理解,通过开会讨论及实际成果的展现,也能有所体悟。 为了更方便跟进各项重点工作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凯利专门设计了JPS模板。与会的每位高管都要根据这个模板分解、评估自己的三大重点工作。在公司层面,该模板共有五列:第一列是公司层面的十大重点工作;第二列是各项重点工作的任务分解及各个任务的直接责任人;第三列是各个任务的进展评估;第四列是完成任务所需的关键支持,尤其是那些不在责任人直接控制下的资源或人(如果需要某人的帮助,应写出具体的人名);第五列是完成任务需克服的关键困难或障碍。 会前,凯利已经专门请公司两大战略项目的负责人填写了模板。第一位是塔拉(Tara),她所负责的项目非常复杂,涉及很多棘手的技术问题。当她依据模板向大家介绍该项目的工作进展时,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她也一一作答。很显然,她需要更多的工程师,以及其他部门的大力支持。大家当场决定从其他项目上调配人手,予以支持。还有人建议塔拉,应该让某位专家参加到项目之中。于是,该专家的领导也当即表示,会调整工作安排,让他抽出时间投入这个项目。关于这个战略项目的讨论持续了一个半小时,塔拉得到了所需的关键支持(是人而不是钱),有力地确保了项目的按时推进。 然后,大家按照同样的方法讨论了第二个战略项目。随着讨论的深入,大家发现需要增加投入。为了落实主动出击的战略,公司需要在未来三年内,在创新上加大投入。这笔资金从哪里来呢?年度预算的总盘子就这么大,要想在创新上加大投入,就得在别的方面减少预算。于是大家一起讨论,共同想办法。查理主动提出,自己负责的某块业务增速趋缓,在预算上有一定富余,可以贡献出来投入创新。从公司全局来看,查理的壮举无疑是最佳选择。但是光削减预算不调整业绩指标是不对的,因此会后不久,公司就下调了查理的业绩指标。 会议接近尾声的时候,我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第一,潜在风险在哪里?出现哪两个问题会导致满盘皆输?之前塔拉提过的技术问题又跳入了视线。大家很快发现,光靠公司现有的技术专家还不够。于是大家当即决定,安排全职岗位,由专人负责相关招聘工作。 第二,25位高管在JPS上花的一天时间是否值得?大家一致认为非常值得,因为他们看清了公司整体大局,发现并解决了很多关键问题。会后,他们的工作能够更加聚焦,更符合公司全局的要求。尽管推行JPS的时间还不长,但已经成为深受大家欢迎的工作惯例,并有效提高了组织应对各种变化及挑战的灵活性。现在JPS已经成为每周例会。 JPS是公司高层引领组织灵活调整的关键机制,可以有效打破部门阻隔,推动企业转型,确保达成整体业绩目标。其实,只要涉及团队决策的情况,无论组织级别的高低,JPS都适用。然而,仅仅下放决策权是远远不够的。你还必须分解组织决策流程,确保决策人、议题及方式与业务变化的速度及性质相匹配。变革时代,企业的决策机制也需要改变,否则也会造成组织僵化。将介绍如何利用决策机制,让组织变得更加灵活。 [1] 此次增持后,可口可乐已成为该公司的最大股东。 [2] 唐恩都乐(Dunkin Donuts)一家专业生产甜甜圈、提供现磨咖啡及其他烘焙产品等的快餐连锁品牌,总部位于美国,是美国十大快餐连锁品牌之一。 [3] K 杯饮品是指为Keurig 单杯式咖啡机特制的饮品包装。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帮助福特复兴的JPS: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5480.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保持KM拥护者的动机09-12
2 经典句子,记录着人生的足迹09-12
3 获得掌控:参与09-12
4 让计划成为习惯09-12
5 经典句子,展现着人生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