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故事
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日立公司发展得一帆风顺。日立公司领导人敏锐地感到,长期在顺镜中行进,使不少员工和管理人员产生了可怕的惰性,进取精神日渐衰微。
为了扭转这种颓势,重新激发起员工的斗志,日立公司于1974年,作出了一项惊人的人事管理决策。
下半年,全公司所属工厂的2/3的员工共67.5万名工人,暂时离厂回家待岗,公司发给每个员工原工资的97%~98%作为生活费。 对于日立公司来说,这项决策是一项人事管理的权宜之计,它虽然节省不了什么经费开支,但它可以使员工感受到一种危机,产生一种危机意识。 到了1975年,日立公司又将这项决策实施到4000多名管理干部头上,对他们实行了幅度更大的削减工资措施,从而使他们也产生了危机意识。 1975年4月,日立公司又将所有录用的工人上班时间推迟了20天,促使新员工一进入公司便产生了危机意识,产生一种危机感、紧迫感。同时,也让其他老员工加深了危机意识。 就这样,在危机意识的诱发下,新老员工都开始更加奋发努力工作,都绞尽脑汁为本公司的振兴出谋划策。 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日立公司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业绩,最终走出了经济危机,重新走上了正常的轨道。 趣评 人的进取精神常常是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激发出来的:人的创造能力也常常是在大敌当前的困境中迸发出来的。 因此,作为管理者,很有必要适时地制造一些危机,利用危机让员工发展自我,激发动力。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幽默管理学 “落叶孕育萌芽,生机藏于肃杀”,危机发生,同时也给了企业一次品牌创新、品牌重塑和重新审视企业产品线的机会。 当企业和品牌遭遇了消费者的不信任,危机公关是企业避免事态扩大化、挽回消费者对品牌信任的最关键的步骤。 嘉利公关资深顾问王世永认为,危机过后企业需要做的工作,首先应该从内部做起,对内部进行一个重新的检查和内审,总结经验和教训,做内部体系和机制的修补。然后可以通过第三方做一些外部的调研,评估这次危机事件对公司和品牌造成的损失、公众对公司和品牌态度的改变,衡量企业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弥补已造成的损失,恢复公众对公司和品牌的信任。 “在危机过程中,很多企业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太过警觉和自我保护,无法形成和外界,尤其是媒体和公众进行开放与透明的沟通。过度的自我保护容易丧失获得大众信任的机会。同时,过度的自我保护使得企业与外界沟通的话语显得生硬,缺乏人性化的关怀。”王世永说,“以光明为例,光明在出现危机时所犯的最大错误,是他们缺少对消费者的关怀,他们不在意消费者,不关心消费者的感受。他们的发言让人感觉生硬,没有任何让人觉察到对消费者关心的信息。” “需要坚持的一个原则是:从开放的角度和透明的角度去和媒体、和大众沟通。另外,还应该继续坚持很高的道德标准,继续采用负责任的做法,只有这样,才能重新挽回消费者的信任。”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人们信奉“听其言观其行”,危机传播的高峰期已经过去了,作为“听其言”的阶段已经结束,接下来是“观其行”,“雀巢不会死亡,光明也有活下去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他们怎么做。” 王世永说。他进一步指出,危机发生后,企业需要品牌创新,甚至是更换品牌。“在危机过后的品牌重塑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加透明度,通过管理上的改进、技术的进步、人才的引进等,保证产品的质量,用以向媒体和公众展示企业革新的勇气和决心,通过产品的创新重新获得公众的信任。” 战争史上著名的项羽破釜沉舟、韩信背水列阵,都是利用“陷于死地而后生”这一兵法原则,来唤起部队与敌人拼命的精神。换言之,如果企业时刻置自身于危险境地,反而会获得生的机会。 以危机意识来激励员工,就是危机激励。危机激励的核心思想是,企业领导要不断地向员工灌输危机观念,让他们明白企业生存环境的艰难,以及由此可能对他们的工作、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这样就能激励他们自动自发地努力工作。 大凡明智的管理者均不断强化危机意识,觉察到存在制约企业发展的危机,主动激发奋进,做到防患于未然。面对四伏的危机、莫测的市场环境,应尽早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行动,抓住契机,变危机为生机,置之死地而后生,最后取得胜利。 20世纪60年代末,加农公司管理层就使用危机激励员工的方法。使公司顺利地走出低谷,转危为安。 加农公司经过连年拼搏,采取多种灵活的经营方式,终于成功打入了计算机市场。它研制的键盘式计算器试销后获得成功,一度十分畅销。但是好景不长,.由于研制工作仓促,改制的新型计算器缺乏合理性,市场反应不好,结果导致销路不畅,再加上时值第一次石油危机的打击,加农公司财政出现巨额赤字,濒临倒闭的边缘。 面对困境,如何挽救颓势?公司高层召开董事会商议对策。就在这时,名列董事会最后的贺来提出,应该把危机告诉全体职工,让他们知道企业处于危险境地的真相,唤起他们的危机感,最大限度地刺激员工的全部智能,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振奋起背水一战的士气。加农采纳了贺来的建议,向全体职工发出了危机警告。 这样一来,那些以为身居高位,可以高枕无忧的人也紧张起来了。员工感到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公司上下被一种危机气氛所笼罩。在这种危机感下,员工齐心协力,出主意、想对策,这时所创造的智慧是平时无法产生的。 于是,新建议、新方案层出不穷,如何挽救加农成为职工日常议论的话题。贺来针对员工的建议和方案进行了整理归纳,提出了“优良企业设想”的企业整改方案。这一设想旨在改革企业的生产和科研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全体职工的积极性,终于使加农渡过难关,并成长为一个国际化的大企业。 从加农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当企业陷入困境时,不如把危机坦诚告知全体员工,因为危机意识能够使员工发挥最大的潜力,甚至可以挽救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 孟子有句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见忧患意识关系到人的生死存亡。对于企业来说,时刻保持警惕,才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企业管理者只有比别人先察觉到潜在的危机,才能使企业健康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制造危机意识——危机具有两面性: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5311.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看准时机,迅速扩张09-12
2 经典句子,揭示出情感的真谛09-12
3 经典句子:启迪心灵的智慧源泉09-12
4 KM指标报告09-12
5 究竟多少个供应商才算充分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