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S中学地处县城东部,周边是高密度的居民生活区。该地区居民多是蓝领阶层:下岗工人、菜农、进城民工、小商贩。
全校有3000多名学生(其中有1000多名来自农村的住宿生),200多名教职员工,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学校周边也就成为小商小贩们的钟情之地。他们选择的是长不足30米、宽6米的校门口。在这个学生上学放学的唯一通道上,齐刷刷地摆出了30多个各式各样的饮食摊。沿街两边低矮破旧的店铺,多是针对学生而开设的饮食店、文具店、书店、录像厅……总之目标很明确,都是做学生和部分老师的生意。有人戏说“S学校养活了东关一条街”。
小商小贩占道,给学生和教职工进出校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每天上学放学时,校门口喧嚣吵闹,拥挤不堪。由于过于拥挤,曾几次出现饮食摊被掀倒,学生被烫伤的事故。 为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生安全,学校领导曾多次找到有关部门,要求依法治理校门口的无证经营现象。有关部门也采取了几次行动,但都收效甚微。城管、卫生、工商等执法人员一来,小商小贩们收摊就跑,执法人员一走,“营业”照样。无奈之下,学校领导出面,与当地居委会协调,由学校提供经费,请居委会帮忙维持秩序,以保证学生上学放学的安全。与此同时,学校还强行规定:任何学生都不准在校门口购买食品。为了执行这一规定,学校的行政领导们轮流值班监督,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 但是,种种努力都没有出现满意的结果。学生、教师违反规定购买零食的大有人在,小摊小贩照常早出晚归。校门口的饮食摊成了一道大杀风景的“风景线”。 于是,学校领导专门召开教职工大会,号召大家都来出主意,想办法,以解决这一难题。会上,有教师提议:应该依靠师生,从自我教育做起。会后,全校开展了大规模的“安全卫生自律活动”:以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教育为主题,以环境卫生保护为核心,将详实、具体的数据、图片等资料通过黑板报、墙报等展现给全体师生。学校多次召开教师会、家长会、主题班会,并成立了环保科研小组,由老师指导学生开展以卫生环保为主题的课题“研究”。参加活动的学生把通过“研究”得到的结果讲给其他同学听,并带领其他同学参观、动手实验,增强他们对卫生环保的认识。 通过开展“安全卫生自律活动”,学生和老师们都了解到:校门口小商小贩出售的饮食中大部分卫生极差,细菌严重超标;如果每人每天扔一个塑料食品袋,不出半年,就将把学校淹没在白色垃圾中;学校的清洁环卫人员每天工作非常辛苦,等等。在此基础上,学校又进一步开展“勤工俭学爱心帮扶活动”,将卖可乐瓶、废报纸等的收入捐给贫困生。 通过这两个活动的开展,学生们懂得了卫生环保、勤俭节约的道理。结果,没有三令五申,也没有行政领导值班监督,学生开始自觉地抵制学校门口饮食摊上的零食。饮食摊自行解体,通道也变得畅通安全起来。(李启敏) 思考题 1.长期以来,校园周边的饮食摊点的治理一直是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你对这一问题如何看待呢? 2.学校周边环境对于学生和老师的正常学习、工作有哪些影响? 3.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4.如果你是案例中的校长,你会采取哪些措施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 5.对于“人本管理”,你怎么理解?这一思想在案例中得到了怎样的应用? 6.你怎么看待学校公共关系的处理?在案例中,学校公共关系的开展有何用处? 案例分析 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一直是学校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最头痛的问题之一。小商小贩既没有工商营业执照,也没有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也没法得到保证,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不仅如此,由于饮食摊占道,堵塞交通,造成学生进出学校拥挤,容易发生人身安全事故。可是要治理校外饮食摊,学校没有行政执法权力,也没有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与小商小贩们打“运动战、持久战”;简单地制定约束学生行为的校园纪律,也只能短期治标,不能长远治本。而且学生因为畏惧纪律,必然躲避老师,千方百计偷偷地买零食,从而使诚信教育付诸东流。何况,学生可以不在校门口买零食,但其不良习惯在别的地方照样可以表现出来。 学校教育应该长久作用于人的心灵。要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就必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作出自己的选择。案例中学校为取缔校门口的饮食摊多次采取行动,但都失败了。最后,该校变“堵”为“疏”,结果达到了目的。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学校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忽视了学校管理的主要对象。开始的时候有些本末倒置,把工作重点放在禁止摊贩营业上面。可是只要学生有需求,摊贩受到利益的驱使还是会想方设法地兜售产品,以至于学校的治理工作一直收效甚微。问题的根源在于学校忽视了管理的主要对象——学生,在策略上采取了非人本化的管理手段。 人本化的管理,是我国古已有之的管理思想。它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人们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其功能重在协调、激励、互补、软控制。其实质是重视人的价值,强调被管理者的主体地位与人格尊严,倡导人的思想解放与个性张扬。“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早已为多数管理者所熟悉,但在现实中却常常被忽视。 该校为了取缔学校门口的饮食摊,不准学生在校门口买零食,并对违反规定的学生进行处罚,却忽视了对学生好习惯的培养。处罚是治标的常用手段,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事实上,中小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变化起伏很大,当他们每天经过五花八门的饮食摊时,要抵御其诱惑十分艰难。这一点,就是成年人也很难做到。即使学生知道要遵守学校纪律,但也只是对学校规定条文的理解,并没有从心理上接受为什么不准在校门口买零食的现实。 学校的“人本管理”最终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的工作中,开始时管理者眼里只有校门口的饮食摊,忽视了管理主体的存在,将希望寄托在靠上级文件约束,靠有关单位行政干预和学校纪律的约束威力上,而忽视了学生这个主体,其效果不佳是必然的。 在学校的实际管理工作中,还有一个主体人群也是学校管理的重点。那就是学校的教师和员工。教职工的主体地位与人格尊严,应体现在学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相比而言,教职员工的思想觉悟、认知能力都远在学生之上。大多数教职员工不会故意在校门口买零食,但并不排除图方便省事或者为变换一下口味等偶尔购买一次。他们的“偶尔”对学生的影响实际上非常大——身教甚于言传,因为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对的。 对于学校管理者而言,如果一味地维护领导者的权威,无视人的存在,最终可能导致教师用一种简单的方式,对抗管理者简单的管理。让教师感受到校园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是学校管理者的工作重点之一。在案例中,学校通过召开教职员工的“治理献策会”,让教职员工参与治理校园周边环境,除了激发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外,还激发出了他们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意识。同时,这也增强了学校管理的透明度,使他们对学校管理更具信任感和归属感,将学校领导与教职员工连成了一个整体。 与此同时,学校可以采取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从根本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来帮助更好地解决问题。学校领导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既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实行校长负责制、进一步推进民主管理的要求,同时还是进行教育改革和加强学校自身建设的要求。事实证明,学校只有加强公关力度,才能创造“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局面,才能赢得公众的广泛信任和支持,才能尽快朝向名校目标迈进。 领导者公共关系的对象不言而喻是公众,即与学校这个主体利益相关并且相互影响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不同性质的学校,其公众的确定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学校公众一般具有相对性、动态性、多重性的特点。从公众构成因素来看,大体可分为六种类型: 1.学校内部公众。如果没有这个作为基础,外部公共关系活动就无法开展。 2.政府及所属教育行政部门公众。学校领导者能否摆正和协调好上下级关系,对解决各种人事问题、财经问题、管理问题等是至关重要的。 3.直接关系公众。这类公众主要包括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等群体。处理好这类关系是学校兴旺发达的具体标志。 4.社区公众。主要指学校所在地周围的居民和街道、派出所、医院、商店、工厂等。学校应该争取其支持和帮助。 5.同行公众。同类学校之间既是竞争关系,又是合作关系,他们的相互宣传往往具有特殊的效果。 6.新闻传播媒介公众。高明的领导者总是尽可能地加强与报刊、电台、电视台的联系。通过舆论树立学校形象是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 在确定公关对象之后,要进一步制定公关目标。领导者的公关目标和学校的公关目标是一致的。学校公关目标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创造良好的社会公共环境,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促进学校教育的整体发展。学校公关目标具有三方面功能:指导作用——学校公共目标规定了领导者和全体教职工的行动方向,具有行动纲领的作用。激励作用——明确、可行的公关目标能鼓舞人们的士气,激发人们的动机和工作的积极性。标准作用——公关目标可以作为评估工作绩效的衡量尺度或标准,能起到促进工作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作用。 鉴于学校公关活动的多样性,以及公关追求目标的不同,在制定目标时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案例中的学校要解决校园门口环境治理问题,积极开展公关活动,取得有关部门的支持也是有必要的。学校没有行政执法权力,也没有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与小商小贩们打“运动战、持久战”,这些都要依靠一定的公关活动来获得。该校曾多次找到有关部门,要求依法治理校门口的无证经营现象,也与当地居委会协调,由学校提供经费,请居委会帮忙维持秩序,这些措施都是合理的。只是开始的时候,没有抓住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忽视了学生的人本教育。更加合理的方法应该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辅助以上述措施。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学校门口的饮食摊: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5094.html
推荐文章
09-19
1 沉浸文字柔情,汇聚每天都可以学习的箴言的大全09-19
2 【树立补位意识】09-12
3 经典句子,记录心灵的旅程09-12
4 敢于授权才能提升工作绩效09-12
5 经典句子:文化底蕴中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