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虽然存在中短期波动,但长期表现一般总会体现经济的基本面。如果对经济发展长期看好,对于广大散户来说,就可以适当地投资一些股指挂钩的产品,比如指数基金或者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固定收益产品,尤其是如果有可以对通胀保值的,也可以适当投资一些。
如果股市随着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长期不断变大的蛋糕,投资指数产品就可以获得其中给定比例的一小份(减去交易费用)。请注意这里假设了股市会涨,蛋糕会变大。否则在中国市场上有着总被诟病的高得离谱的交易成本,比总体企业赢利还要高的总交易费用,市场将是一个负和博弈。
虽然投资指数产品简单方便而且一般交易费用也相对较低,许多人还是想在市场中抢得更大份额的蛋糕。国内市场的换手率实在高得让人咋舌。请别忘了前面说的忍辱和弱势群体。如果把投资当做游戏,玩玩就好了,小赌怡情,何苦压上全部身家呢?试想一下,足球平时玩玩就好了,大家不是梅西,真的要去和职业球员玩身体对抗,最后不是可能落个终身残疾吗?
除了巴菲特和索罗斯 媒体上言必称巴菲特、索罗斯,但他们的“武学”精深,应该说很难仿效。其他有些人的思路和系统相对简单,对于有精力愿意做严肃认真的研究的朋友,或许会有启发。 彼得·林奇(PeterLynch),一个非常成功的共同基金经理。他最著名的常识投资法,认为普通投资人一样可以按常识判断来战胜股市。他往往会从日常生活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一个著名的例子是他老婆买了某个牌子的紧身裤,他就去买了该公司的股票,涨了6倍。他著有《战胜华尔街》(OneUpOnWallStreet)等书。曾有质疑说他当年管理的明星基金后来业绩下滑,但他的思路应该会给人以很大启发。 威廉·奥尼尔(WilliamO’Neal),在业内成名已久。他最著名的是一套CANSLIM系统,大意是要买收益好而且增长、有创新题材、流通股少、行业领导股、机构认同度较高的股票,并且当时大势也要看好。他著有多本著作,比如《笑傲股市》(HowToMakeMoneyinStocks)。但他的系统中需要的数据并不完全容易获得,所以他有另外一个产业《投资者商业日报》(Investor’sBusinessDaily)来提供加工的数据,因此也引来质疑:到底是钓鱼的还是忽悠人买鱼竿的。虽然没有见过他的系统应用于中国市场上的实证分析,但该系统相对完备,至少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一个好的起点。 乔尔·格林布拉特(JoelGreenblatt),是一个成功的价值投资专家。在他的《赢得市场手册》(TheLittleBookThatBeatstheMarket)里,他提出一个简化的价值投资模型,号称“神奇公式”(MagicFormula),大意是购买具有高投资回报率和收益率的公司股票。曾有人质疑他的仿真结果,但总体应该是优于大盘的。张化桥先生的《一个证券分析师的醒悟》对该方法有介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 达瓦斯(NicolasDarvas),写了一本名字非常俗气的书——《我如何在股市赚了两百万》(HowIMade$2,000,000intheStockMarket)。在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赚到200万美元是会被《时代》杂志专访的。他是个世界巡回的舞蹈演员,业余时间琢磨了一套方法,竟然获得巨大成功。他有一个基于技术面操作的“箱型理论”(BoxTheory),虽然没有见过其应用于中国市场上的实证分析,但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一个好的起点。不过请注意,一来他的200万挣于一段大牛市中的18个月,二来他的方法似乎容易生成非常集中的投资组合,即压宝于少数股票,这时候风险分配和止损就更重要了。还记得忍辱和凯利公式吗? 海龟交易法则(TurtleTradingRules)。在非常经典的《市场奇才:顶级投资人的访谈》(MarketWizards:InterviewwithTopTraders)一书中,有一个业界的传奇故事:理查德·丹尼斯(RichardDennis)和他的老朋友威廉·艾克哈特(WilliamEckhardt)打赌,伟大的操盘手究竟是天生的,还是可以后天培养的。于是丹尼斯就招了23个普通人,花两周时间教给他们他自己创造的海龟交易法则。“海龟”这个名字来自于丹尼斯说“我们要培养交易者,就像新加坡人养海龟一样”。后来这些人中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但是成功的概率已经远超出了一般人的预期。海龟交易法则主要是趋势投资,近年有本《海龟交易法则》专门介绍它。它的思路可能更适合于期货市场,但同样需要注意避险。 上面列出的是相对比较出名、曾经有过成功的实战应用,也是我觉得思路上比较有道理的一些方法。当然除这些之外其他还有,不胜枚举。比如有个成功的价值投资经理塞思·卡拉曼(SethKlarman)曾经写过一本《安全边际》(MarginofSafety),两百多页的绝版书在亚马逊书店上卖1000多美元。国内熟悉网络共享的朋友想必是不会被难倒的。 读书要小心 书店里有许多教导从技术形态寻找大牛股的书。虽然是技术分析的忠实拥趸,我却想警告大家在阅读时需要小心。因为类似书籍的作者自身常常缺乏实战经验,他们是在事后找到形态的。所以可以说在牛股井喷之前可能常常存在这些形态,但是出现这些形态的后来不一定都是牛股。这个道理类似于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还可能是唐僧,这在统计学里叫“贝叶斯法则”。所以当牛股很少出现,而这些形态经常可以看到的时候,就应该明白,根据这些形态去投资的成功概率可能并不高。另外这些书也常常没有区分我们的老朋友阿尔法和贝塔。如果是分析到庄家主力的仓位和动向,那么这种能力是阿尔法;但书中的例子常常都停留在2006年的大牛市,那些主要还是贝塔。 有人说,“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或许真的可以复制,但我想一定不会太容易。成功根据其定义本来就是一个很小概率的事件,因为大家都能做到的就不算是成功了。要么这些成功需要的素质本身很难具备,要么具备这些素质以后成功的概率还是很小。如果有人说一点钱两堂课就能把你变成股神,不要太轻信。要像职业运动员那样,汗水成就梦想。 在上面这两个例子中,我们容易高估当技术形态出现时股价变动的条件概率,和具备素质以后成功的条件概率。这两例对概率的错误估计,背后还有行为经济学的原因。在这两个例子中都存在着直觉的因果关系,技术形态引发股价变动,素质导致成功。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纳曼(DanielKahneman)指出,在存在这样的因果关系时,人们倾向于高估从因到果的条件概率。 还有一些书会讨论某些经济或者市场变量的变动是如何影响市场的,看到这些时也要小心。分析市场的时候最常见的错误就是混淆因果关系和相关性。很多时候我们看见两件事情相关,就误以为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其实大谬不然。 一般来说,要满足X和Y间有因果关系,必须不存在一个共同的因素Z同时是X和Y的因。否则,X和Y就存在一种伪关系(SpuriousRelationship)。举个例子,从前有研究哪些因素和避孕方法相关性最高,结果发现和避孕方法的使用相关最高的是家里大小家电的总数。显然这应该是一种伪关系,而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共同的因素比如教育程度或者经济条件。 市场中观测到的相关性大部分都是伪相关,需要我们剥茧抽丝般仔细甄别。 KISS原则 市场极其复杂,方法这么纷繁,很容易就晕了。这个时候请谨记著名的“奥卡姆剃刀定律”。奥卡姆剃刀(Occam’sRazor)是说: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类似的,还有亚里士多德说的:自然界选择最短的道路。或者如牛顿所说:如果某一原因既真又足以解释自然事物的特性,则我们不应当接受比这更多的原因。 这也是所谓的KISS原则:keepitsimple,stupid(保持简单)。 如果真的构建了一个系统发现了市场的本质,那么它应该是永恒的、普适的,而且最重要的是简洁的,有着尽可能少的假设。有些书里的方法有几十条法则,号称当满足这些、这些和这些条件的时候就可以了。 拜托,不会灵的。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对冲基金知识精选大全--精进:简介部分投资策略思路: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4133.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在岁月中历久弥新09-12
2 坏品处理注意事项09-12
3 经典句子,充满欢笑的人生智慧集09-12
4 经典句子,充满欢笑的生活哲理呀09-12
5 经典句子,蕴含无尽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