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既然被当作官场的典范,那么他关于做官的言论就更值得我们细细品读。“为官者,闲起来闲得要死,忙起来忙得要命。清闲时可以从从容容,忙碌时焦头烂额。”没有事情的时候,他不知道要想什么,可是一有事的时候,就头昏脑涨,焦头烂额,想不明白,所以不管有事还是没事都不好。曾国藩专门指出了之所以会这样的病根。
一、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听别人说话,基本都能马上感觉到对方是在谈理想还是在谈实际,是有实际经验之后再谈理想,还是空有理想而乱评实际,这些他都能知道。可是没有实际经验的人就听不出这些了,他不仅听不出所以然来,而且自己说的话也大多都不实在,都是空话,过于理想化,甚至还可能会害死人,对这种人就要随时提高警觉。
当官最要紧的就是要能决断,我们现在叫决策,可是没有实际经验的人却难断难决,不知道怎么下决心。我们现在有很多人也是如此,你说这样,他就偏那样,有人说那样,他又偏这样,早上刚说不行,下午又说也可以,可到了晚上又说明天再谈,一天改好几次。一拖再拖,最后就变成能拖就拖,能推就推。拖到没有办法,才道歉说:“不好意思,时间太紧了,所以我来不及想,只好先这样,以后再说。”这都是今天官场上很常见的现象。什么叫“拖”?就是把时间拖过去,认为时间可以解决问题,因为人是健忘的动物,拖到最后大家都忘记了,他就什么事都不用做了。 现在的社会也是这样,比如一个人闹出了一件事情,刚开始媒体天天报道他。可没几天又出现一个会打球的人,大家就都去看打球的了,而之前那件事情就被忘记了,这说起来似乎很奇怪,但事实就是这样。因为人往往容易被外界牵着跑,从而忘记了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 能推就推,是把责任推给别人,能拖则拖,则是拖时间。这个毛病如果不改的话,当官的会越来越不受大家信任,而他自己做事情也会越来越困难。当老百姓什么都怀疑你的时候,你一有任何动静,就会有很多人出来攻击你。对于一般人同样也会有影响,比如,如果老板信任你、赏识你,在你说了一个意见之后,他就很可能会说你这个意见很好;可是如果老板不信任你,对你印象不好,那么,在你说了你的想法之后,他即便心里承认好,嘴上也还是会说:“这么好的意见怎么现在才说,以前为什么不说?”反正无论怎么说,都有他的理由。所以无论为官还是做人,都一定要有责任感,要守信用,这会决定你的个人信誉与口碑,进而直接影响你的人生走向。 二、没有正常工作秩序 当官的第二个病根是没办法按部就班,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赶上什么就忙什么。而这又是缘何?因为现在过于讲究透明化。比方说如今的民众选举就非常强调透明化,但是最近哈佛大学有一个研究报告却显示,世界上凡是采用民众选举方式的国家好像都比较动荡,民众叫苦连天之声不绝于耳。 选人一般有三种方法:一种叫考举,一种叫推举,一种叫选举。考举就是所有人都来考试,考完之后按名次排名。就像一个筛子一样,筛到最后一般都是非常经得起筛的人。但是完全靠考举也很危险,因为有可能选出很多空会读书,却什么都不会做的人来。而推举就是把大家都觉得好的人推荐出来,但这也有危险,因为可能出现乱推举的现象。更危险的是选举,因为目前为止很多的社会实践已经证明,选举往往不能选出最好的人,而凡是浮出来的,通常都不是最好的人。因为最好的人,多半都会懒得来这一套,也懒得走这种流程。所以最好是三种方法一起用,考举、推举、选举三者并用。 以前真正好的人才,就算没有学历,他也照样可以到大学当教授。现在却很难,因为几乎没有一个校长能有这种魄力,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如果钱穆活在我们这个时代,他肯定一辈子倒霉,因为他没有学历。王云五不是博士,可是台湾第一批博士都是他指导出来的。现在你如果不是博士,想当博士生的指导教授,别人一定笑掉大牙。那这算是进步还是退步呢?任何事情都应该有其机动性,能根据具体情况作相应的调整。只有一种绝对的形态,最后往往很难长久。人类要慢慢朝这个方向去想,慢慢改变观念,改变做法。 那么,为什么透明化的结果会不好呢?我们前面讲过,因为一切都透明化的时候,你的一举一动都会招致别人的非议或反对,你根本没法做决定,也没法做事情。所以过度透明化的结果就是顾此失彼,杂乱无章,最后什么也做不成。 三、缺少与下属的交流 这一点尤为关键。很多上司习惯坐等下属向自己报告,那他就会越来越偏离实际,最后可能导致决策失误,一败涂地。因为没有人会那么傻,把真相全告诉他。假设你今天早上出来,在路旁水沟里面发现一具尸体,你会立刻去派出所报案吗?大概不会,为什么?因为你怕被派出所的人怀疑跟你有关系,“肯定跟你有关系,不然别人怎么都没看到,就你看到”。于是你心里肯定会有一点疑虑,也可能会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再比如在公司,你如果向主管报告坏消息,主管一般第一个骂你:“你怎么做事的,怎么弄成这样?”这不是自讨苦吃吗?所以为什么中国人碰到事情不愿意去报告,就是因为他知道别人的第一反应,就会是怀疑他、骂他,“我去讲,我肯定倒霉”。可是他不报告,心里又会不安,报告,又会倒霉,所以就让别人报,“我赶着要上班,你们快去报告”。由此也可以看出,任何行为后面一定有一个很根深蒂固的观念,一定都有它的原因。 事情越多,你就会越不清楚真相。通常一句话,一个接一个地传给几个人之后,它就失真了。因此主管必须要主动跟自己的部属交流,而不是坐在那里等。其实一直到现在,当官的还是有官架子。一个当主管的人,脸上的确需要有阴阳,不高兴就是不高兴,高兴就是高兴。但是你要清楚,这是用来暗示人家,而不是用来给人家脸色看的。“我脸色之所以改变,实际上是在暗示你,为什么我不明讲?我不明讲,是怕你受不了。你错了,我不会讲,这是尊重你,因为你平常做得不错。如果你稍有一点错误,我就骂你,那对你不公平。他稍微有错,我就骂他,是因为他平时表现就不好。我板脸,实际就是在暗示你,你改过来就好了,我不会明说。”所以反过来,下属也要明白,主管不明讲,其实是尊重你。主管明讲,往往就说明他并不太把你当一回事。 作为上司,你一定要主动地去看,而不是等人家向你报告。但是也要注意,不要轻易被骗。有时候你所看到的是假的,这一点也是当官的人要非常小心的。当官的人如果看到部属好,就认为他好,就很容易受蒙蔽。因为他知道你喜欢什么,他就会专门做你喜欢的给你看。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当官的人最后都被少数小人包围。你看到的,你不能不相信,因为是你亲眼看到的;可是你看到的,你不能绝对相信,因为别人会装出来骗你。这也是《易经》告诉我们的道理。 我也当过很多年的主管,当我看到一个员工表现很好的时候,我不会相信,也不会不相信。我会怎么办?看具体情况。我之后会再偷偷问他的主管“他人怎么样”。结果这位主管说:“这个人只会做表面的,你来的时候他装得很好,你一走开他就原形毕露了。”那我会相信主管吗?我也不会相信他,因为说不定那个人确实很好,他就是想把那个人压下去,保住自己。我再问别人这两个人处得怎么样,结果人家告诉我,他们两个人就跟冤家一样。这样我就知道了,都不能信。 所以为什么一定要货比三家才不会吃亏。同样,一件事你也要问三个人、五个人,综合起来才知道,这里面有很多纠缠不断的东西,然后你去理清楚,你才能大概知道真相是什么,这才叫“八九不离十”。这是当主管的人必备的修养,别人告诉你什么,你当然要听,但不要完全相信,也不要完全不信,你再问问其他人,或者事后再单独问问他,因为他可能刚才是没有办法,才不得不那么说,你事后再让他讲实话,你才能够知道实际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个人要明白真相是不容易的,不要太相信你的眼睛,也不要太相信你的耳朵。闽南语里面有一句话叫“耳孔轻”,耳孔轻的人是最吃亏的,别人讲什么你都相信,你就很难弄清楚事实真相。另外,作为主管还需要清楚一点,越是忙的人,真正在做实事的人,应该是越没有时间跟你讲东讲西的;而越是没有事情做的,他怕你觉得他没有事情做,就越是会无中生有,天天来向你打小报告。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闲忙无度的三大病根: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11269.html
推荐文章
09-11
1 对冲基金真实经历分享大全精选--吉米·巴罗迪马斯——火中取栗209-12
2 经典句子:引发思考的经典句09-12
3 以成果和关系为中心的组织结构09-12
4 慕尼黑时间类型问卷09-11
5 给库马尔的百万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