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最了不起的是他能功成身退,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一般人一旦有了权力以后,都想一直做到死,其实这是对自己很不利的事情,可是真正要放弃却很难,刚开始都会说“我做到某个层次就怎么怎么样”,可是真到了那个时候,他就不会信守承诺了,就想一直做下去才好。就算有任期制也没有用,他也还是要继续干预。所以有的是明的“太上皇”,有的是暗的“太上皇”,有的更有意思,是自己认为自己是“太上皇”,你说可笑不可笑。
曾国藩能做到保持晚节,其实晚节不保是很不幸的事情,但是晚节又很容易不保。有一句话叫“老来入花丛”,那就是典型的晚节不保。
台大有位教授,他写了一本书很畅销,然后书店老板就请他吃饭,“你这本书让我赚了不少钱,我请你吃饭,以表我的敬意”。吃完饭书店老板又说:“我们去舞厅吧。”这位教授马上说:“这怎么行?我是教授,怎么可以进舞厅?”书店老板就说:“你就去一次有什么关系,下次不去了,不要说你不去,我也不去了。”教授一听,“就一次?可以,只有一次”。然后过了一个星期,就变成这位教授打电话给那位书店老板:“我请你吃饭,吃完去舞厅。”“你不是说不能去吗?”“一次,就这一次。”然后一次加一次,又一次,再一次,最后把所有的版税都花光了,把房契也拿出来当掉了,这就是晚节不保。
二、立功:开创中兴大业 曾国藩是清朝的中兴大臣,对清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大家都公认的,这些也都可以算是他的功绩。清朝那时候实际上已经快速地在没落了,他带领一帮人才把它振兴起来,成就是很辉煌的,虽然这个振兴也只是暂时的,但是最起码让清朝又能再多撑一段时间。那时候他的势力之大,大家对他的尊敬,以及后来世人的评价,都表示他的确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三、立言:家书广为流传 说到立言,曾国藩所著书籍中流传最广、声名最著的可以说就是他的家书。但是大家是否想过,有谁写家信会让所有人都知道的呢?所以也不排除他借家书来向皇帝表明心意的可能。如果这条推测真的成立,那就不得不说曾国藩这招很是高明。中国人是没有秘密的,曾国藩写信给他弟弟,写信给其他任何人,都会有人传,然后就会有人密报至朝廷。皇帝听了以后就会比较宽心,就会心想他还会讲这样的话,应该不至于会叛乱。另外,他还有一本书,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挺经》,一直流传至今,而且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依旧非常适用。除此之外,还有人认为《冰鉴》也是出自他之手。 千古第一完人 一、德才兼备,文武双全 有一位史学家叫郭斌和,他曾对曾国藩作出极高的评价。他对曾国藩的第一句评语是“才德俱备,文武兼资”。这是很难得的,因为一般能文的人多半不能武,能武的人则多半不能文,很少有人二者皆能的,而且文武本身就是很难兼备的。他还很具体地分析了曾国藩的特点,我们一起来好好体会、领略一下。 二、有宗教家的信仰 第二句话是“有宗教家之信仰,而无其迷妄”。这个“迷妄”是宗教家要特别小心的,一个人一头栽进某一件事物中后,往往就会觉得里面的东西样样都是对的。我们举佛教为例,因为它跟我们的内心最接近。佛教本身最要紧的就是没有分别心,可是台湾所有的宗教,包括佛教在内却都在说“别人的都是邪教,只有我的是正的”。这很明显就是不对的,你怎么可以有分别心呢? 作为一个宗教家,千万要记住,你可以说你的教义怎么好,但你千万不能去妄批别的宗教不好。但是现在各个宗教都很难做到这一点,道教说佛教不好,佛教说道教不好,基督教说其他教都不好。我很客观地讲,排他性最强的是基督教,佛教反而比较宽容,应该算是比较宽缓的,但是各个门派之间仍旧存在彼此否定的现象。这就叫“迷妄”,迷惑而不切实际。曾国藩就有自己很坚定的信仰,但却没有这种“迷妄”。 三、有道德家的笃实 第三句话是“有道德家之笃实,而无其迂腐”。一般人讲道德,多半会流于迂腐。什么叫“迂腐”?迂腐就是守旧,不随着时代而改变,即便不合理的事情,也还要坚持。所以我一直不太赞成用“孝顺”这两个字。中国有“孝道”,有“孝心”,有“孝敬”,什么时候冒出一个“孝顺”来?我就不清楚了。如果你爸爸叫你做坏事,你也要顺他吗?你也要听他的吗?有的妈妈还告诉儿子:“隔壁家在盖房子,那里砖头一大堆,我们家刚好缺三块,你去拿,但是你不要一下子就拿三块,那样人家会看到,你一次拿一块回来就好。”还有的妈妈看到公共汽车来了,就把雨伞给儿子:“儿子,你拿伞上去多占个位置,先不要管我,我马上就来。”这些都是很常见的事。那么作为子女,这些话你要不要听呢?听了之后还算孝子吗?而这种孝子又有什么用呢? 顺是很可怕的事情,但是不顺就是叛逆了。所以如果懂《易经》,你就会知道,站在不顺的立场来顺,才会顺得合理。千万不要盲从,盲从是很可怕的。爸爸的话如果是对的,那我就没有理由不听他的;爸爸的话如果是不合理的,我也不能当面顶撞,不做就是了,说不定他是说给别人听的,过去就过去了,或者说不定他是考验我的,他叫我去拿别人的东西,就是要看我到底会不会拿”。所以一定要有这种警觉性,自己要有独立清醒的判断,绝对不能说父母教什么,你就都听,就盲从。 因此为什么道德总是会让大家怀疑而不相信?因为道德家很容易唱高调,只会讲好听的,自己却做不到,而且一味守旧,哪怕不合时宜、不合情理,也要坚持固有的观念或做法,这就叫迂腐。 四、有艺术家的文采 第四句话是“有艺术家之文采,而无其浮华”。其实我用“可怜”这两个字来形容艺术家,应该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当你把全世界比较有名的艺术馆都看完以后,一定会有一种感觉,艺术家真的是走投无路了。你说你画得很像,人家画得比你更像;你说你画得不像,人家画得比你还不像;你说你什么都不画,可以到纽约去看,一块大白布早已经挂在那里。凡是你能想到的,人家都已经做了,那你还能变出什么花样?所以既然不能画,有人干脆就拿墨来泼,就开始乱来,搞得乌七八糟不像样,还美其名曰“创新”。虽然还真泼出一派来了,但后面的人再要学,就学不像了。再来说音乐,老实讲,真正能靠音乐吃饭的人不多。大家想想看,一个大合唱团、大乐队那么多人,要维持其运转需要多少费用?所以我们真的要特别疼惜艺术家,我很少用“疼惜”这两个字,因为他们确实是有很大的抱负才会走上这条路的,否则的话,如果只是为生活,我想大概很多人不会走这条路。 很多艺术家都挖空心思要推陈出新,其实这种思路和方向是有问题的。一幅画、一首曲子是否能够传世,不是像不像、画得好不好的问题,也不是用什么乐器、加入什么元素的问题,其关键是它有没有灵气。没有灵气的东西是不可能传世的。古董也要看有没有灵气,作品也是看它有没有灵气。一个人活着也是看有没有灵气,没有灵气,那就是一条肠子到底,那就不会有大作为。“浮华”就是豪华而空洞不实,这是艺术家尤其要避免的,很多艺术家往往沉溺于艺术技巧或艺术语言的表达,过于追求华丽外表,哗众取宠,而内里却空洞无物,苍白无力,没有灵气,这种作品肯定难以打动人心,也不会具有持久生命力。 五、有哲学家的深思 第五句话是“有哲学家之深思,而无其凿空”。什么叫“凿空”?就是立论无据,流于空谈。每次选举,你去问基督徒也好,问佛教徒也好,你问他们谁会赢,他们都会告诉你:“我们宗教不干预政治。”其实他们不是不讲,而是不敢讲,要是万一说错了怎么办?给一般老百姓算错的问题还不大,一旦涉及政治,凭空乱说的后果就会很严重。而每年去抽签看国运,抽出来的也总会不一样,所以也会让人不知道该信哪个才好。 一般人则更是如此,现代人越来越强调独立自主性,越来越强调独立思考,但是往往喝了一点墨水,就像干瘪的麦穗一般高昂起头来高谈阔论,凭空说大话,殊不知自己所言脱离实际、空洞无物,其人更如井底青蛙般浅陋无知。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立德:晚节得以保全: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11220.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温暖内心的经典语09-19
2 【一寸光阴不可轻】09-12
3 经典句子:经典到让你笑岔气09-12
4 从事实出发来实施管理09-12
5 经典句子,是情感的动人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