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不期望子女学的、做的,父母都不要做,以免孩子看惯了父母的做法,很快就模仿。有一位喜欢抽烟、喝酒的朋友,一直认为自己并没有什么不良的嗜好,喝喝酒、抽抽烟应该无可厚非。有一天,忽然发现女儿也拿着一根烟。他一下子呆住了,觉得骂也不是,不骂也不是,心里十分难过。不久又发现儿子拿着酒杯,有模有样地喝着。他这才惊觉原来自己的爱好起了不良作用,于是当着全家人宣誓戒酒戒烟,儿子和女儿很快也放弃了这两种尝试。
妈妈带着女儿上街,看到喜欢的衣物马上购买,回家以后还到处炫耀,展示一番。女儿下一次到玩具商店,喜欢的就要买,妈妈不答应,女儿就索性往地上一坐,大声啼哭,弄得妈妈不得不投降。这又使子女养成了坏习惯。
身教重于言教,如果只和子女空谈理论,讨论原则,父母的实际行动不能够配合,恐怕很难收到效果。譬如父母告诉子女不要睡懒觉,自己却蒙头大睡,日上三竿还不起床,那么父母即使费尽口舌,大概也不能使子女信服。
我们说了这么多,看似要求父母成为圣人,其实“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只不过是祈使句,代表对父母的高度期待。就算我们把它当作陈述句来解释,也应该站在子女的立场,而不是基于父母的观点。 孝顺父母要有敬意 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如果缺乏一个“敬”字,把父母当作平辈的朋友看待,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孝顺。尽管父母有些地方做得并不令子女满意,但是起码已经尽力。为人子女的,应该对父母存有敬意,不应该批评或指责父母。 视父母为“无不是”是一种尊敬,而不是盲目地顺从。亲子关系中包含着非常重要的亲情,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我们不像西方那样,从柏拉亚里士多德开始便以理性为主,情的地位在西方并未受到重视。情就是情感,儒家重孝,便是通过亲子的情感来提升人的道德水平。无情的人道德修养不可能良好,所以我们一方面寄望父母以身作则,做子女的好榜样;一方面也期待子女能够抱持“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心情,来尊敬父母。孔子不认为坦白到出面指证父亲偷羊的儿子是正直的人,便是由于这种表现简直不近人情,哪里是正直?凡事发乎情止乎礼,家人相处一定要有亲情。只要发乎情而又止乎礼,就相当合理,因此我们对父母或者对子女,都不要苛求才好。 维持家庭的和谐与安宁 家和万事成 家庭的和谐,对于教养子女至关重要(4所示)。在子女面前,父母绝不要轻易互相责骂,或者怒目相向,甚至出手伤人。有什么问题,最好避开子女再来商量解决。在子女面前,尽量维持和谐的气氛,这样子女的身心才能健康发展。吵架的父母经常低估了吵架在子女心中造成的深刻影响。心理学家研究证实,父母在生气时的所作所为,俩人也许一转眼就忘记了,但是子女仍会记在心里久久不能忘怀,而且会给他们造成不安或不幸的感觉。许多西方儿童呐喊着“上帝啊!不要让爸妈吵得那么厉害”,就是因为心中害怕,怕有一天父母不再爱他,或者有一个会离开他,从而使其幼小的心灵失去安全感。 如果尝试着让子女表达对父母的期望,相信很多子女会提出“父母吵架时,其中一位应该先停止”的建议。可见,子女对父母的吵架,印象有多深,体会有多明确。 家庭和谐对教养子女的重要性 子女平日接触最多的便是父母,受其影响当然最大,因此父母之间必须和睦。我们发现许多不良青少年,他们的父母不是离婚,就是感情不睦。我们固然不能也不必歧视单亲家庭,但是离婚的父母,最好设身处地替子女想一想,他们是何等的无辜。事实上,离过婚以后,有很多当事人后悔的案例。何况再次结婚,也有很多人承认再婚的对象竟然和第一次婚姻的配偶十分相像。既然所爱的就是这一种类型,为什么不在结婚之后,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求得相安无事呢?只有婚前睁大眼睛,相信婚姻是有条件的,能够把婚姻当成大事,力求谨慎,婚后才可以互相包容、彼此尊重、凡事好商量、和谐共处。 不做“神父母”“鬼父母”,要做“人父母” 我们无意也无法将父母分类,但是经过长期观察,笔者却发现父母经常有不同的表现,大略分成下述三种类型: 把自己当成神的“神父母” 由于神具有无边的法力,所以这类父母可以任意责罚、鞭打、驱使、命令子女,没有什么慈爱,不论什么公正,甚至不需要合法。凡是顺我、信我的,便给一些好处;逆我、疑我的,当即给予处罚。这种“神父母”,在子女幼小时,的确具有相当威力。可是,子女到了两三岁以后,就会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从抗拒大小便的训练开始,渐进为对父母的指示不愿意接受,这种摆脱父母管教的欲望,到青春期会达到最高峰。这时“神父母”势必受到严峻的挑战,若是父母仍然坚持采用这种方式,一心一意要保持至高无上的权威,很可能就会使子女产生一种不正常的心态:认为父母是完美的,父母不满意,永远是子女的错误,从而认定自己是不好的,至少不如父母那么好,认为自己是软弱的,至少不如父母那么坚强。于是,子女就会像某些信徒那样,永远依赖父母的保佑,一切听从父母的指示。这样的子女永远长不大,这样的家庭,表面上看起来十分和谐,实际上却是和稀泥,严重地扭曲了和谐的本意。父母的权威,达到神的程度,子女只能够顶礼膜拜,一切听命,永远不能独立,这哪里是真正的和谐? 和谐并不是讨好,无论父母讨好子女或是子女讨好父母,都不可能和谐。和谐也不应该是和稀泥,因为教养的目的,在培养正确的是非观,从教养的过程当中,养成子女慎断是非的态度和能力。就以学校上课为例,如果要问一位学生:为什么匆匆忙忙赶去上课?大部分答案是:迟到会挨老师的骂。再问为什么不可以干脆不去上课?答案也是:不上课会被记旷课。大多数学生根本不明白上课的真正用意,以致满脑子“为父母读书”“为老师上课”的错误观念,足见不能明辨是非。和谐的目的在求圆满中分是非,而不是没有是非。 高压式的教养不但不易收效,而且会加重子女反抗父母权威的心理。“神父母”的心态,如果不能加以调整,很可能愈演愈烈,终至一发不可收拾。 把自己当作鬼的“鬼父母” 当父母的权威失去效力或者遭受严峻的挑战而感到吃力时,“神父母”当不成,很可能就转变为“鬼父母”,以加强子女的恐惧感和无助感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他们动不动就威胁、恐吓,使子女在恐惧中完全服从命令。在子女的心中,时时有雷电的预感,而且知道来自父母的“雷电”随时会打下来。他们不敢期望晴空万里,也不敢期待风和日丽,却一心一意期望“雷电”早一点出现,然后再莫名其妙地等待下一次“雷电”的来临。这种家庭,离和谐太远;这样的“鬼父母”,不是把子女整死,就是逼使子女稍长大后便离家出走。 讲到无助感,子女就更加可怜。美国心理学家塞力曼(Seligman)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把狗关在实验箱内,用鞍绳绑牢,然后施以电击。刚开始时,狗会挣扎、扭动、哀叫、拉屎、撒尿。但是无论它做何反应,都于事无补,都不能逃避电击的痛苦。隔了一天,工作人员又把这条狗放进另外一个实验箱中,一端是电击装置,另一端则是没有电击的装置,中间只隔一道矮墙,很容易跨过去,狗如果想要逃避电击,只需轻松跨越矮墙,并不困难。但是,电击开始时,狗痛苦地哀鸣几声,便安静下来,不再挣扎,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乖乖地承受电击的痛苦。虽然对这条狗的束缚已经解除,但它仍然毫无逃避的企反应。狗急居然也不会跳墙,因为它已经产生了无助感,变得十分消极。 “鬼父母”的最大“成就”,应该是促使无辜的子女学习到这种无助感,子女只知道无可奈何地忍受痛苦和折磨,却毫无冲破逆境的企更谈不上有发愤的行为表现。这种无助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完全是“鬼父母”的高压和恐吓所产生的恶果。 “神父母”有爱心,却要求子女百依百顺;“鬼父母”缺乏爱心,却也要求子女绝对服从。这两种父母,都不可能营造真正和谐的亲子关系,也不能使子女安心地生活。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父母最好彼此相约,时时注意自律: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11219.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选择决策的负责人09-20
2 探索汉字之魅,那些感恩朋友的极为经典的短句09-20
3 邂逅汉字魅力,经典正能量句子的丰富多样的汇总09-12
4 经典句子,笑得肚子都疼啦!09-12
5 盘点盈亏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