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丁大学宿舍“卧谈会”时我们讨论过类似的问题,最后几乎统一得出的结论是:不是优秀的人不合群,只是在他们合群的圈子里没有你罢了。
记得我高中那会儿,八个人一个宿舍,其中就有一位舍友就可以归类为大家认为的那种“优秀的人往往不合群”的那种人。
高一那会儿,我和大家的想法是差不多的,都觉得他太装、和我们太玩不来了,不就是每次考试都能稳居全校前几名吗?不就是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竞赛、数学竞赛都得了一等奖吗?不就是平时喜欢捣鼓点小玩意然后就很“不要脸"去参加什么科技创新大赛得了一些奖吗?……有什么了不起的,对,当时我就是天真地这么想的,其余舍友也是这么认为的,虽然平时在宿舍他和我们都客客气气,有什么宿舍活动也会一起参加,但就是觉得他融不进我们这个小团体中来,说的话也最少。那时候我们都觉得他就是傲,恃才傲人。
高一那整一年,我们七个人都会有意无意故意刁难挖苦他。经常他到外面捣鼓一些小发明回宿舍晚了,我们就会怪声怪气似有似无地嘲讽他说: “哎哟,大发明家终于回来了啊!今天又有什么重大发明快拿来给我们瞧一瞧啊,下次也带上我们呗?"又或者某次月考他又是全班前几,全校前十,我们又会说:“哎哟,要是我们和你一样那么努力学习就好了,教教我们可好?”但每次我们这样好像可以刁难他时,他总回答,好啊,下次我们一起去底蕴的厚度决定你人生的高度弄吧;好啊,以后我们可以一起学习的,好像他不会生我们气似的。往往这时候我们都会觉得他好假,然后七个人阴阳怪气大声笑喊道:“记得下次叫上我们哦!"他确实这样做了,每次他去干点什么的时候,都会问我们要不要一起去干。但我们每次不是在打篮球踢足球就是在宿舍斗地主,所以每次都会和他说,你去吧,下次再叫我们,没看我们正玩着的嘛。 就这样反反复复,即使每次他叫了我们和他一起去干“一场伟大的事业”,也是因为我们自己贪玩找各种理由没有去。但人就是那么奇怪,每次他“干完大事”回来我们一如既往地嘲笑挖苦他,但一年下来,他几乎没有生过气,我以前觉得他这样很假,现在想想却觉得当时的我们是有多么不可理喻。 后来,文理科分班了,我们宿舍8个人分道扬镳,各过各的剩下的那两年高中时光去了。 在后来高中的两年里,他作为我们学校的风云人物,我总能听闻各种关于他的光荣事迹,在高二一开始我还觉得他也就只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霸罢了。 但后来,我却发现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在剩下的两年高中时光里,我经常在校园里看到他和一群朋友去打篮球、踢足球;早上和一群人在学校的英语角上锻炼口语;在全省小发明创新大赛中带领他们的团队给我们高中母校带来一个个荣誉;甚至还在高三那年紧张的复习备考中带领他们班级夺取了全校班级篮球赛第一名;然后代表学校参加市里的比赛……而且周围认识他的人都说他真的很帅,也很幽默!那时候我有点怀疑自己高一那会是不是从心里去刁难他。现在想想确实是这样子的。 如果你以为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那么让你失望了。 高三高考那会发生了一件让我们整个高中都为之沸腾的事情。作为带着我们学校冲击清华、北大任务的他竟然顶着学校和他家里的双重压力,放弃高考。那时候我们都以为他没得救了,但后来等我们都陆陆续续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我们的市报登载了关于他的新闻:×××毅然放弃高考,先顺利被香港大学录取,学费全免。(具体的标题内容有点忘记了,但意思是差不多的)我知道有的人会说,那他以后的人生也不一定会成功。对,当然,以后的人生谁又知道呢。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从我高中这段经历,我深刻地认识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道理,当你认为某个人不合群时,不管他是否优秀,可能其实并非他不合群,只是在他们合群的圈子里没有你罢了。所以,我们每个人,如果你没有深入去了解一个人,千万不要自以为是给别人贴标签,因为等你成熟后你只会发现这样的自己是有多么的幼稚和可笑罢了。 最近我爱上了拖地,原因很简单,我家的房子在稍微高一点的楼层,恰好是空气中的扬尘层,每天开不开窗都是一层土。以前懒得收拾,总是积攒一星期才去擦一遍地,前几天身体不好在家休息,突然想起来擦地,于是连擦了好几遍的地,看着光洁的地板,心情变得大好。那天之后,每天都会坚持擦一遍地,甚至连地上一个脚印都不能忍受。我想起了《21天理论》,也就是一件事坚持21天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不禁感到惊奇。 这件小事让我想起了很多同学给我写信,说自己是如何坚持不下去一件事,导致了对自己的责备,对未来的恐慌。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而坚持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所以成功的人只有少数,这是我们首先要理解并接受的事。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坚持不下去通常不是发生在某件事的中途,而是发生在一开始做某件事两三次的时候。比如想好每天要读英文,结果三天就拜拜了;看了励志书籍后发愤图强,列了一堆的计划在本子上,万丈高楼平地起了一天就灰飞烟灭了;办了张健身卡幻想着自己有优美的腹肌和傲人的身材,进健身房跑了20分钟步就坐地上看别人练了。我们都对自己的生活有各种幻想和希望,但坚持变成了最大的劲敌,于是我们大部分人都只是普通人。 上周在豆瓣看到一篇文章,讲一对年轻的小夫妻一改往日晚睡晚起的恶劣生活作息,改变为10点睡觉6点起床的老年人生活方式。以往还在睡梦中游荡以及挣扎着起床忙的撒腿就跑没时间吃早餐的清晨,变成了打扫房间、锻炼身体、赏花散步、共享早餐的时光,经常做了好多事发现还没有到上班的时间,顿时感觉老年人的白天真长啊。这是一个看起来很简单的事,但做起来很难。我依照他们的做法10点睡觉却怎么也睡不着,早晨6点也依旧醒不来,于是第二天改回了晚睡晚起。今天早晨要帮干女儿准备早餐,让她能按时到教会,于是风风火火地很早起来准备早餐和她要带走的食物和水,等她起床洗漱后共进早餐,送走她后时间还早,洗衣服、擦地板、收拾房间之后也才到九点钟而已。早起虽然有点困,但是能坚持,过一会儿就会清醒起来,让身心感到非常舒畅。想到如果明天也能继续早起,那一定能做很多事,比如可以看会儿书,安心做一顿丰盛的早饭给全家吃,或者出去锻炼身体买个豆腐脑油条回来也是很幸福的事,身心充满了对明天早晨早起的期待。有时候看起来很艰难的事,稍微狠心尝试一下并多想象美好的一面,会给人带来强劲的动力,关于幸福而健康的生活,应该是每个人都愿意尝试并想拥有的吧。 如果说有些坚持的动力来自于生活中的小确信,那么能毁灭坚持的一大恶敌便是——体力。上班族每天上班都已经很辛苦了,很多人反映,自己也很想八小时以外做些事,比如看书、学英文、学点什么或者去兼职赚外快,可体力做不到啊。每天回家只想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然后昏昏沉沉地睡去。可心里又觉得这样的日子太过萎靡,仿佛生活全都被工作占用,而自己的生活里什么都没有,看到别人赚外快、有特长时,心里再次升起深深的自责。如果八小时的工作是自己不喜欢甚至痛苦的事,内心更是会对未来充满绝望,仿佛自己的未来要被黑夜抹去了。对于这个问题, "坚持"两个字已经很难成为教程和攻略,更难以成为“打鸡血”似的正能量。作为常年在下班后仍活跃在个人爱好第一线的自己来讲,其实我们可以在心里把上班下班和分割成两个世界,潜意识里认为自己白天是一个在公司里的认真工作的人(或者说带着生活的假面具底蕴的厚度决定你人生的高度的人),下班后启动自我世界的大门,回到自己的世界里做回自己。毕竟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放弃那一份能让我们生存的但可能并不喜欢的工作,但不管几点钟下班,只要下班后就能离开能让我们生存的工作世界,回到另一个允许自己娇气、难过、悲伤、开心、矫情的小世界。哪怕回来只能睡觉了,幸福感就会升腾起来,以让内心中的力量集聚,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这个观点看起来有些自欺欺人,但却让我受益很多年。当我们把24小时的世界切开来看,前一个世界的辛苦就会自动被关在门外,内心不再去想,身体便不会延续在其中的困苦,来自身心的力量便会重新集聚在新的世界里蓄势待发。 当然,如果本身不是猫头鹰型的人,8点下班10点就要睡觉否则就要昏过去的这种人,完全可以选择早起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据说村上春树每天4点钟起床写作,然后离开自己的小世界9点去社会上上班,变身一个与别人看起来很相同的人,第一次读到这段生活方式的时候甚为惊喜,也变成了我所期待的生活方式。虽然我仍然无法在4点钟起床,但能从生活本身去研究与整理自己,而不单纯靠名言警句“打鸡血”的生活,才是真正稳定而步步为赢的人生。 红酒在我看来,一直是个神奇的东西,因为可以是个跟环境、心情、人密切相关的东西。 朋友定期会请我品评红酒,我觉得属于文化侵略和品位炫耀。生活,总是经常被很多物质标志着,如,很多东西没有做、没有享受、没有拥有,这个人品格值得担忧。老话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现在是人以物聚,物以群分。现在这种观点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德哥,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成熟了呢?”“成熟?现在算正在成熟中,至于让自己印象深刻的自己,我给你说几件事儿吧。” “第一件事儿,那时候还在卖车,准备搞点儿大动静。一次进入过去一年才能卖出去的车,图个返利政策和销售突破。自己有点含糊,就问朋友。朋友说: ‘当你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你已经决定干了。” “第二件事儿,婚前我职业生涯的老师给我说: ‘你有文化、脑子够用,但匪气不够。要么你选择流氓有文化,要么你就得接受你自己。’我说:‘我懂得匪气是什么就好了,但是估计我没戏那么做。” “第三件事儿,突然有一天明白,自己可以做到事前忧虑,事中安静,事后总结。不再纠结原因,而是正视结果了。结果是唯一的,原因却是错综复杂的,你只能未来做该做的,却不能寻找到所谓的原因。” 【底蕴的厚度决定你人生的高度】 “哦,德哥‘三段论’啊,隔几年就要发生点标志性事件,你也就慢慢成熟了呗,这也是人生的成长、成熟?"三段论?现在,人生境界基本陷入三段论,前有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后边有“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充满禅机,不足而论。 前几天又看到一则, “人生的三次成长”。第一次成长是明白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第二次成长是明白再怎么努力,好多事还是无能为力;第三次成长是明明知道自己无能为力,还会努力争取。 按着上面的说,大约自己可以单独走动、可以跟别人沟通了,你也就知道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了;至于无能为力,给你个数学题,就难住你;至于你无能为力还要努力争取,高考前坐在课桌后,大致也就那样了。 成长是一个“不得不”的事情,哪怕你把自己放进保鲜箱。成长无非两个标志,你不想做现在的自己;开始回忆过去的美好。小学生对幼儿园的鄙视,其实和老年人对年轻人的责难差不多。开始扮嫩或是扮成熟,或白日梦“要是当初我怎么怎么”,成长也就成了没法子的事情,和你是否情愿没什么关系。 想想自己人生的瞎折腾,成长总是悄无声息、后知后觉。当别人告诉你或是自己告诉自己, “这件事以后,你终于成长了”。细究起来既不是量变到质变,也不是非常时刻非常悟道,走到一个地恰好遇到一点事儿或一个人而已。 于是,成长是自然而然的,但成熟没有伴着成长一起来,这个才总让你夙夜不寐、辗转反侧吧。成熟跟成长不同,倒是可以选择的事情。不是你不会成熟,或是永远不能成熟,而是你愿不愿意选择成熟。 人生最大的借口是孤独,这个世界里的自己永远孑然一身。于是乎,既然孤独何必担当,或是即使孤独也要折腾点动静,大多数人无非在这两种状态里随时变身转换。出了问题,自然因为我是独立的和世界没有关系的,何必担当,都是世界的错;闲了或是成功了,或是有欲望去成功了,那一定舍我其谁,不搞个天地变色,我都不惬意。 但等到明白,在世界都找不到答案,问题的答案在问题里,你对世界的问询本身就是答案的时候,或许也就开始学习成熟了。成长是一点点来的,成熟是因为知道,如何产生这些问题、如何回答这些问题,成熟瞬间也就来了。当你不借助外面的力量,开始问询自己,捧着自己的问题欣赏问题本身,然后明白问题的答案在问题里,成熟也就悄然而至。 成熟不是面临选择,选择是成长路上必需的事情,成长总是会带来无穷的选择。如何选择才代表你是否决定,是继续懵懂的延缓成熟、还是选择不得不的成熟。世界总是会告诉你偷懒的机会和顺应环境的捷径,只是为了同化你和涂改你。你也总是会发现,这个人生一直让你成长,却使出吃奶的劲,让你不能成熟。这个人生一直蛊惑着你,在你需要选择的时候把选择权交给这个世界。 可以做,但是我选择不做;可以不做,但我选择必须去做。不是自虐,是因为你不为难自己,世界就为难你。冬天不剪枝,春天不好开花;开花还不能开得太过,因为秋天你还要结果;果子你还要有舍弃,才能最终收获甜美。你可以不剪枝,也可以尽情怒放,也可以尽可能多的累积果实,这是你的选择。但别埋怨果实不甜美。 世界通常是由结果组成的,原因总是莫名所以。人生要是有悲哀,就是结果倒推的时候,言之凿凿、宿命必然,行进时昏昏然不知本来。真找到了原因,看似必然,却又总是似是而非。原因要么是自己成功的必然,要么是宿命的失败。原因在别人那,结果在我这,总是能安抚一下自己受伤的心灵,才不至于对自己厌倦。于是成长成了一个骗局,世界骗你你骗自己。 人生拿着原因说事是骗不过去的,因为结果永远是昭昭。就如你再怎么底蕴的厚度决定你人生的高度装扮,或许骗得了这个世界,但是你清楚地知道镜子里的还是你。你再涂改自己的形象,获取这个世界的认同,但可惜世界总是拿着潮流和个性说事,你也就将就着在潮流和个性里犹犹豫豫。一不小心,就是别人的翻版,或是特立独行到被世界遗弃。 可惜人生还是你的,你也只能在事情没来的时候,学会焦虑,却必须在事情里安之若素、坦然自若。结果带来的是开始,而不是结束。结果永远告诉你的是未来怎么做,而不是原因是多么的令人疑惑或是不堪。 恍惚里,酒在醒酒皿里弥散着一点点的雾气。年代遗留的味道和淳美,一定间杂着些微的残渣,但不影响酒在杯壁上执着的印记。味道和口腔有关,却被喝下的酒和眼睛、嗅觉蛊惑着,更被心情和对面的人叨扰着。阳光透过杯子,让如血的酒,有点燃烧的感觉,投在桌子上的影子,却宝石般的润泽。 酒未老,酒的成熟需要时间,也需要心情,人或许一样,人生也就大抵一样。 懂得尊重别人是做人最起码的要求。真正做到尊重别人,则是一种境界,一种美德。孟子有云: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此话强调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一个人在与别人交往中,如果能很好地理解别人,尊重别人,那么他一定会得到别人百倍的理解和尊重。 优秀的人对谁都会尊重。尊重领导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下属是一种美德,尊重客户是一种常识,尊重对手是一种大度,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可以说尊重的魅力无限。 任何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没有理由以高山仰止的目光去审视别人,也没有资格用不屑一顾的神情去伤害别人的自尊,假如自己某些方面不如别人,我们也不必以自卑或嫉妒去代替应有的自尊。只有学会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其实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一家生意红火的蛋糕店门前站着一位衣衫褴褛身上散发着难闻气味的乞丐。旁边的客人都皱眉掩鼻,露出嫌恶的神色来。伙计喊着: “一边去,快走吧。”乞丐却拿出几张脏乎乎的小面额钞票小声地说: “我来买蛋糕,最小的那种。” 店老板走过来,热情的从柜子里取出一个小而精致的蛋糕递给乞丐,并深深地向他鞠了一躬,说: “多谢关照,欢迎再次光临!”乞丐受宠若惊般离开,要知道他从来没有受过如此殊荣。 【底蕴的厚度决定你人生的高度】 店老板的孙子不解,问道: “爷爷,你为什么对乞丐如此热情?”店老板解释说: “虽然他是乞丐,却也是顾客呀。他为了吃到我们的蛋糕,不惜花去很长时间讨得的一点点钱,实在是难得,我不亲自为他服务怎么对得起他的这份厚爱?"孙子又问: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收他的钱呢?”店老板说: “他今天是客人不是来讨饭的,我们当然要尊重他。如果我不收他的钱,岂不是对他的侮辱?我们一定要记住,要尊重我们的每一个顾客,哪怕他是一个乞丐,因为我们的一切都是顾客给予的。”小孩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这个店老板就是日本大企业家堤义明的爷爷。堤义明坦言,当年爷爷对乞丐的一举一动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后来曾多次在会上讲到这个故事,要求员工像他爷爷那样尊重每一个顾客。 可以想象,这里的“尊重”绝不是社交场合的礼貌,而是来自于人心深处对另一个生命深切的理解、关爱、体谅与敬重,这样的尊重绝不含有任何功利的色彩,也不受任何身份地位的影响;唯其如此,才最纯粹最质朴也最值得回报。 心宽一尺路宽一丈,敞开心胸善待所有人。无论是你喜欢的还是讨厌的,无论是你的朋友还是你的敌人,都要尊重他们,这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你厉害了,圈子也跟着厉害了:http://www.yipindushu.com/renzhijuexing/4493.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跟对偶像从他们身上汲取成功经验】09-18
2 同甘共苦,享受相爱的幸福09-11
3 【人生的苦乐祸福】09-19
4 绳木从正09-12
5 经典句子,编织情感纽带的细密针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