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求,简而言之就是过严地要求。心理学家指出,无休止地抱怨,或者向他人施加压力等行为,无疑是在对他人的精神施暴。每个人的承受能力都是有限的,一旦压力超出了承受的限度,大部分人都会予以反抗。
谁都不希望被人苛求,面对同样的问题,温和而理智的解决方式反而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苛求对方,只会让对方产生抵触情绪,从而使自己陷入让人“敬而远之”的境地,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
一位青年慈善家向一位得道高僧请教:“我想让自己成为一个自己愉快也可以让别人感到愉快的人,应该怎么做呢?"高僧笑着说:“孩子,你这么年轻就有这样的愿望是很难得的。许多比你年长的人,从他们提出的问题本身就可以看出,他们永远也不明白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
青年慈善家认真而虔诚地听着,脸上丝毫没有得意的神色。高僧接着说:“我送给你四句话。”
高僧的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青年慈善家说:“我是这样理解的,在我感到痛苦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别人,这样痛苦就会减轻;而当我兴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么狂喜也会变得平和。”
高僧点头表示赞许,接着又说了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
青年慈善家沉思了一会儿,说:"这样就可以设身处地地真正同情别人的痛苦,理解他人的需求,并且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高僧两眼发出了欣喜的光芒,接着又说了第三句话: “把别人当成别人。”
青年慈善家说:“这句话是不是告诉我们,要充分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要侵犯他人的隐私?”高僧哈哈大笑:“很不错。这点是人们最容易忽略的。因为人们总是希望去改变他人,希望他人可以与自己的要求相符,结果在无意中伤害了他人……”高僧说的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句话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日后你慢慢体会吧。”
青年慈善家说:“这句话的意思我一时还无法理解,但是这四句话本身就有相互矛盾之处,我该如何将它们统一起来呢?”高僧说:“很简单,用一辈子的时间和精力。”
故事里高僧的四句话道出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艺术,也是人生的大智慧。每个人都有个体差异,所以摩擦和纠纷就不可避免,这是很正常的。如果我们可以遇事不斤斤计较,不去苛求他人,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就可以避免很多矛盾。
著名的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爱挑剔的人总是得不到满足,永远也不会幸福。心理学也认为,对别人越苛求的人,实际上越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不够强大,自我认同感不足。他把自己内心不满足的东西投射到外面,去苛求别人达到一定的要求。同时,苛求别人也是一种不尊重他人的表现。所以,如果我们对他人不够尊重,自然会导致自己也无法得到尊重,久而久之,就会让自己陷入孤立的境地。
肯尼斯·库第在他的著作《如何使人变得高贵》中说:“暂停一分钟,把你对自己事情的高度关注,与你对其他事情的漠然,相互做个比较。那么,你就会发现,世界上其他人也抱着同样的态度!这就是,如果想和他人相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你是否能以同情的心态,理解别人的观点。”
所以,从现在开始,让我们打开心扉,让宽容进驻心房。与人相处时,不要较真和苛求,培养一种弹性的态度、存异的胸怀,不以自己的思想去臆断人,也不以自己的好恶去要求人,更不以自己的意志去强加于人。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苛求他人无疑在孤立自己】:http://www.yipindushu.com/renzhijuexing/13541.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给爱人全然的自由】09-06
2 超赞的四字网名,你心动了吗09-20
3 【不要单纯为了薪水而工作309-13
4 【贫穷是不是你的错——幸福是凭自己安身立业】09-19
5 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