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学术交游
杨范“大肆儒业,学博德尊,名震郡国”(143),“以道德文章鸣于乡”。其父十分满意,称“是必世吾学者”(144)。杨范“德学高迈,极简交流,慎许可”(145),其交游以宁波本地学人圈为主。“时郡中宿学有洪先生敬道、周先生礼、黄先生润玉诸人,先生师事洪氏,与瞆庵、南山称执友,故其学最为有本,时称栖芸先生。”(146)此外,与栎社中林村的李孝谦、李悌谦兄弟也“往来数数,论道德而谈诗书,或竟日,或一宿以去”(147)。现存《李悌谦以诗责赘侄都翁不回省侍示予索和之诗》、《借悌谦韵赠袁得邻》诗可证此说的成立。此二诗收入《丙午集》,时间是宣德元年(1426)。杨范曾在李氏家塾教书。
杨范始学慈湖心学。“初四明之学宗慈湖,弥久不衰,若司训洪敬道、舒仲权、徐公义,暨国子周程、佥宪黄润玉,皆表表者。先生少师敬道,长友礼润玉,而又请益于仲权、公义,其学益振,盖自六经诸史、百家众技,无不涉猎,卒归宿于一心,故所自立如此。”(148)据此,明初宁波尚有不少慈湖心学传人,如洪敬道、舒仲权、徐公义、周程、黄润玉。杨范直接师承洪敬道,同时又与舒仲权、徐公义、黄润玉诸人有交往。特别与黄润玉是挚友,黄润玉“独与守陈祖栖芸先生,虽显晦不伦而以道德相契。往还间,人见两先生皆伟貌丰髯,庄重严毅,畏之若神,莫敢即。所谈惟法,性道之渊,文辞之奥,未尝一语及世故。”(149)黄润玉在永乐二十一年(1423)作《栖芸室铭》,称:“芸在书,吾与同卷舒;芸在室,吾与共游息。惟兹,其可谓之栖。”(150)其后,杨自惩也作《南山歌一百韵》(151),杨守陈为黄润玉作《南山黄先生墓碣铭》,可见杨范三代与黄润玉交往之长。
杨范后来也接受程朱之学。“德尊行方,于宋儒道学渊源,深造有得,为世师表。”(152)既接受心学,复接受朱学,这正是明初四明地区学术风格所在。“先祖之学,私淑诸晦庵、象山之徒之再传者也。于孔门所谓尊德性而道问学者有得焉。”(153)“吾乡盛陆学,朱学宗者希。吾父栖芸翁,私淑何常师。德性与学问,尊道两不遗。卓然耸山斗,后学咸归依。”(154)杨范“笃学好古,喜诵《尚书》。手抄训诂,曰惟圣学。自尧舜禹,精一执中。惟心为主,心法相传。斯道统绪,失其本心,枝辞何补?”(155)由此可知,杨范潜心圣学。杨范“通《易》《诗》《书》三经,博涉群籍,力希濂洛关闽之学。”(156)“学力所到,自信不疑。”(157)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德性刚方,践履诚确,视当世毁誉荣辱漠如也。”(158) 杨范虽然不做官,但声名渐大以后,也就由不得自己了。宁波知府郑珞、鄞县知县张铎“或礼其庐,或宾致以咨政”(159)。郑珞是明代宁波最著名的知府,宣德七年(1432)、正统二年(1437)曾两度任宁波知府,至正统九年(1444),前后长达13年,任职时间最长。宣德十年(1435),江西清江人张铎任鄞县知县,杨范以“德学高迈,望尊一邦”而“首被延礼”。当时,杨自惩在县府担任吏员,张铎“知其然,亦甚器重”(160)。由此可见,这位鄞县知县有恩于杨范一家。可惜,因守制,张铎任职三个多月就离任了(161)。明代前期地方官与地方士绅的互动比较好,“往时从政者,每以礼教为大务,于境内贤士大夫,岁时造请,往来仪节,雍容甚盛。乃至山林韦布,有修辞饬行者,辄亲屈邦君之重,与之为礼,其人皆褒衣大冠,盘辟雅拜,坐则讲说今古,移日乃罢,以为常”(162)。 由于与地方官联系较多,所以地方政府也常会将编纂之事交给杨范来做。“聘修实录者三,郡乘者一,俱为总裁。”(163)所谓郡乘,应是永乐《宁波府志》。所谓实录总裁,是指地方实录资料征集总裁。杨范永乐二十年(1422)完成的《壬寅集》收有一诗,小序称:“近闻朝命,令郡国纂图志。郡博楼睦中先生以予能文报,官遣庠生蔡豹、杨迪敦请。自顾谫陋不足用,因作口号以自述。”其诗称:“郡国修书聘总裁,远将尺素两生来。欲为一统方舆志,愧乏三长良史才。朴学粗知蝌蚪字,拙工难造凤凰台。逊辞再四终难免,拂拭荷衣起草莱。”(164)由此看来,他参加过永乐《宁波府志》编纂。康熙间学者李邺嗣说:“会诏天下纂修图志,太守汪旭起李本总裁郡乘,书成而卒。”(165)考汪旭为宁波知府是永乐十九年(1421),则将修府志时间点定在永乐二十年是可以成立的。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卷二四《永乐宁波府志题词》以为永乐《宁波府志》修于“(永乐)六年以前也”,这应该是将两次修志时间混淆所致。从有关情况来看,永乐时期的《宁波府志》纂修,至少有两次,一是为《永乐大典》服务的,时间在永乐六年前,二是为《一统方舆志》作准备的,时间在永乐二十年左右。鄞县栎社人李孝谦(1365?—1422?)参加了两次府志纂修,前次与纪宗德(1361—1431)(166)合修,后次与杨范合修。由于这两部方志是为大典或一统志作底本的,没有独立刊刻,所以没有流传于世。 杨范前后三次参加了实录资料集的总裁工作。根据有关记载,洪熙元年(1425)、宣德元年(1426)、宣德十年(1435),为了纂修太宗、仁宗、宣宗三朝实录,曾派人到各省负责各郡实录资料的编纂工作(167)。杨范承担了这三次实录的资料搜集工作。正统二年(1437)成的《丁巳集》收有《纂修实录次总裁钱先生韵》:“圣主宾天甫半年,纂修史籍例何先。缙绅名宦当朝选,纶綍遗音率土传。美政安民沾笔录,元勋辅国拟碑镌。草臣野处无才思,法祖春秋讵敢偏!”(168)说明杨范在实录资料编纂中遵循了客观全面原则。从另有“总裁钱先生”来看,杨范仅是参与编纂者,不是总裁。 (4)晚年生活 晩年,杨范造履弥笃。“老而望尊赀给,子孙荣贵,其服食言行一如人,不见其少异焉。”(169)穷达生活风格不变,这样的描述是适合儒士的。 杨范喜欢在屋上种芸草,这是一种香草,可以防书虫,香化居室。其叔杨起哲《题栖芸室诗》:“吾家犹子异寻常,手植仙芸绕曲房。”(170)由此,将其书屋命名为栖芸室,自号栖芸生。杨范《自咏》:“后生绍我辛勤志,毋让元家旧阁名。少壮穷经未足夸,老摆芸草乐无涯。”(171)杨范七十岁所作《自述》称:“家住枫江守祖基,年登七十古来稀。能增旧业辛勤子,解织新缣老耄妻。……诗书是我平生事,一室香芸足可栖。”(172)此可见他的读书生活。正统、景泰间,鄞县人杨范、王用宾,定海人陈浩渊等结为诗社,“篇章流播,价重鸡林”(173)。这是明代中叶宁波文人结社的开始。 晩年更号思诚叟,正统元年(1436),杨范建思诚堂五架。杨范十分开心,作《秋日闲居诗》称:“旧居虽户窄,新构且轩明。……朝夕但思诚。”(174)《自咏诗》称:“少小思诚至艾耆,艾耆犹自识操持。但存方寸怀真实,不使寻常有诈欺。万语千言徒口佞,三纲五典是天彝。正当笃慎成终始,只恐违忘造次时。”(175)杨守阯《吏部侍郎栖云府君像赞》:“思诚有堂,潜心以处。真知实践,希踪邹鲁。栖芸有室,藏修之所。左图右书,博观约取。矢口为文,言质理钜。”(176)此可见杨范以诚为高,强调按三纲五典标准,修炼性格与涵养。正统九年(1444),杨范七十大寿。作《自咏诗》:“老处芸窗喜自闲,日逢初度倍开颜。一家服食田园里,七秩春秋典籍间。瑶斝献酬朋友礼,彩衣舞拜子孙斑。幸承先德能安此,漫声吟肩作两山。”(177)“一家服食田园里,七秩春秋典籍间”,这正是杨范耕读生涯的表现。 晚年,儿孙满堂,有9个孙子,2个曾孙,十分欣慰。正统七年(1442)正月十六日,作诗称:“一点明星照我堂,子孙宦达应天命(祥)。文章得志名方贵,灯烛联辉夜未央。不用繁弦和脆管,且将鲜味配清觞。老年已喜跻中寿,自觉榆桑景尚长。”(178)景泰元年,曾孙杨茂元生,作《曾孙弥月喜成口号》:“元孙生子是曾孙,拟显吾宗积善门。不展酒尊招客饮,止分汤饼任人论。一家保抱渠为幼,四世相看我是尊。堂上侵晨焚宝炷,拜酬先德与乾坤。”(179)四代同堂,其乐融融,幸福无比。 他尤其看到了长孙杨守陈的发迹过程。杨守陈行成人礼时,作《孙守陈加冕》诗,称“阶庭綵服孙,今已冠儒巾”,他期望长孙成为“折桂”人。杨守陈也确实不负所望,以治《易》补邑庠增广生。景泰元年,杨自惩上福建就任,杨守陈前往杭州参加浙江乡试,杨范作《与自惩携守陈出行诗》称:“父向闽山子浙江,之官赴举两匆忙。……双亲皓首居堂上,日听佳音入故乡。”(180)杨范又作诗称:“少处家庭我授文,长游京国友如云。经师引进闻名久,郡守称扬属意勤。道慕孔颜须得志,策希董贾务超群。秋风好折蟾宫桂,满袖天香觐圣君。”(181)杨范作《喜孙守陈中解元诗》:“吾孙折桂入蟾宫,归带天香满袖中。十载雪霜原剔蠹,万程云路拟乘骢。作兴每赖黄金守,指荐难忘绛帐公。未有涓埃施报礼,春闱催试已匆匆。”(182)不久,杨守陈上北京应会试。杨范作《期守陈会试中式诗》:“二月九日礼闱开,吾孙入试聘奇才。淮拟三场中程式,更期一宴陪鼎台。风云际会日边起,雨露恩荣天上来。伫待南薰拂窗户,五千里外佳音回。”(183)景泰二年,杨守陈中进士。不久,进翰林。《喜守陈中甲科选为翰林庶吉士诗》:“秋闱发解已称元,春试登科入禁垣。非是早年勤圣学,可能今日受皇恩?黄金殿上频趋拜,白玉堂中细讨论。老我得沾分禄养,一经乐矣教诸孙。”(184)景泰三年(1452)初,作《东阁口号次守陈韵十首》,其一称:“寰区均沐圣人清,士子穷经志得行。身入翰林沽宠渥,坐听宫树转春莺。”(185)自己亲自调教出来的长孙杨守陈,竟然破了杨氏天荒,进入翰林院,着实让祖父杨范激动了一阵子。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读书应举:永乐至正统间的杨氏2:http://www.yipindushu.com/jiaoyuweiben/4177.html
推荐文章
09-13
1 正能量语录大全集,激励你奋进09-11
2 杨守阯的诗文09-13
3 名利于我如浮云09-13
4 魅力无限正能量语录汇编全集册09-02
5 2022年最火的晚安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