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障碍就是心理问题转换为躯体症状。心理问题之所以会转换为躯体症状,是因为它受到压抑,无法通过语言、行为和情绪表达出来,不得不用躯体症状来表达。病人对自己的躯体症状无能为力,身不由己,躯体症状干扰了正常的活动。严格地讲,不是躯体症状干扰了正常的活动,而是被压抑的面具借助于躯体症状,干扰了正常的活动。
心身障碍分三类心身反应,心身紊乱,心身疾病。心身反应是一致性的,与心理问题“步调一致”,心情不好的时候身体不适,心情好了,躯体症状消失。这样的躯体症状是功能性的。心身紊乱是持续性的,与心理问题之间存在“时差”,心理问题“消失”了,躯体症状依然存在。严格地讲,心理问题没有消失,而是遭到压抑,转换成躯体症状,被躯体症状所取代。心身紊乱也是功能性的。心身疾病是器质性的,由于躯体症状久治不愈,最后发展成器质性病变。
其中,心身紊乱又可分三类转换障碍、躯体形式障碍、心理生理障碍。转换障碍是癔症的一种,也称癔症性躯体障碍,主要累及颅神经和“躯体”神经,表现为视觉、听觉、触觉和眼球运动、口腔运动、四肢运动的异常。躯体形式障碍主要累及“内脏”神经,表现为“内感不适”和内脏功能失调。心理生理障碍是指失眠、进食障碍和性功能障碍。
失眠是身不由己的。当事人主观上是想睡觉的,但是,他越想睡,越睡不着。这说明,他的主导面具想睡,干扰面具不想睡。最后,干扰面具赢了。干扰面具为什么不想睡呢?一是觉得没必要,完全可以不睡,或者少睡;二是没好处,甚至有坏处,譬如有危险,或者做噩梦。 进食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和神经性呕吐。病人身不由己、不由自主地吃不下饭,或者暴饮暴食,或者呕吐,说明病人的进食行为被某个潜在的面具所控制,主导面具对它无能为力。潜在的面具可能有两个一个想胖,所以暴饮暴食;一个想瘦,所以厌食,或者呕吐。 性功能障碍有很多种,有些是性欲减退,有些性欲正常,但实施过程出现问题,后者属于干扰的范畴。主观上是想进行性活动的,有欲望,有性冲动,但是,一股无形的力量妨碍了性活动的进行。心有余而力不足,身不由己。 性功能障碍 送走了他,我想起罗洛•梅,他在《爱与意志》一书中对现代性治疗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认为性治疗把“爱”降级为“性”,用提高性技巧来解决爱的缺失。 他说,性功能障碍本身不是病,爱的缺失才是病。由于“自知力缺乏”,当爱缺失的时候,人们却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与无知的头脑形成鲜明对比,生殖器倒有先见之明,它辞职不干了,“罢工”了!而更不幸的是,性治疗师和病人一样无知,不去查明问题的根源,以为是生殖器发生了故障,企图通过向病人传授性技巧来促使生殖器停止罢工,恢复生产。 所有的人际互动都是面具互动——投射 投射就是把面具用在别人身上,这是面具的一种用途。如果对方恰好就是这样的人,或者正在使用这个面具,就叫“识别”;如果对方不是这样的人,使用的不是这个面具,就叫“错觉”;有时候,身边根本没有人,而面具又非常强大,就会投射到物体、影子或者空气中,从而产生幻觉。 错觉和幻觉的产生是因为面具的能量太大,而能量太大的原因一是面具用得太多,形成习惯。例如在医生的眼里,所有的人都是病人;在法官的眼里,所有的人都是罪犯。二是面具长期受到压抑,能量不断积聚。而面具之所以长期受到压抑,是因为当事人不接纳它,不认可它。作为精神分析的术语,投射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投射仅指把自己不接纳的东西外化;广义的投射泛指各种外化,不管自己接纳还是不接纳。 人格面具理论认为,所有的人际互动都是面具互动。我们把一个面具投射到别人身上,以为对方就是那样的人,然后与之互动。看起来是跟另外一个人互动,其实是跟自己的一个客体面具互动。这是一场自编自演的戏,脚本来自内心。如果对方刚好就是那样的人,与投射出去的面具相符,则皆大欢喜。即使如此,也不是两个人的互动,而是两个人各自跟自己的客体面具互动。如果对方不是那样的人,与投射出去的面具不符,戏就会演砸。虽然演砸了,但演戏的人自己可能还浑然不知。 幻觉是压抑的延伸 感觉和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没有客观事物,而听到或看到一些东西,就叫“幻觉”。它显然是由心而生的,是心理内容向外投射的结果。但是,当事人往往不承认它是自己的心理内容,他排斥它,拒绝它。所以,幻觉是压抑的延伸。 幻觉属于精神病性症状,是严重心理障碍的标志。它严重歪曲事实,使心理活动与客观事物脱节。但是,并非所有的幻觉都是精神病的表现。人在极度疲劳或恐慌状态,也会出现幻觉,只是幻觉不那么逼真,仿佛做梦一样。有的人在入睡和觉醒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幻觉,这种情况也叫“梦样状态”。 纳什的三个人格面具 鬼是压抑的面具投射到空气中的结果 世上本无鬼,鬼是压抑的面具投射到空气中的结果。它之所以被压抑,是因为自己不认可。为什么不认可?因为它是不好的,人们对于不好的东西总是排斥的。排斥的表现主要有两种:一是把它销毁掉;二是自己躲开,相应的情绪是愤怒和恐惧。 面具是销毁不掉的。有时候以为已经把它销毁了,其实只是压抑了。它还在那里,一不小心又冒了出来。一旦明白它是销毁不掉的,也就只能躲避了。所以,绝大多数人“遇到”鬼都会采取逃避的方式,并且感到恐惧。 有人把鬼分为死神、恶魔、吊死鬼、溺死鬼、吸血鬼、厉鬼、怨鬼、骷髅、白衣女鬼、色鬼等。从人格面具的角度看,只有两类一类是“迫害鬼”,一类是“受害鬼”。 伤害过我们的人就是迫害者,内化之后形成加害者面具。因为排斥,我们会压抑它。它可能会在梦中出现,如果在清醒的时候出现,就会被当成鬼。至于什么是伤害,每个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对于有些人来说,严厉的父母、老师、领导、警察,可怕的动物,自然灾害,各种锐器,都是加害者,或者惩罚者。 被我们伤害过的人也很容易被内化,形成受害者面具。这样的面具肯定会对我们有怨恨,因而伺机报复。传统观念认为,如果我们伤害了人,我们的良心会自我惩罚,让我们感到不安。其实,不需要良心出手,受害鬼就会从内部报复我们、攻击我们,或者吓唬我们。这样的鬼“看起来”就不像凶神恶煞,而是四肢不全、遍体鳞伤、血迹斑斑的受害者。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从来没有伤害过别人的人是不会遇到受害鬼的。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心理问题的躯体化——心身障碍:http://www.yipindushu.com/zhichangchuangye/8661.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幽默的宝藏等你挖掘!09-12
2 经典句子:情感思绪的经典抒发09-12
3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09-12
4 经典句子:闪耀着思想光芒的语句集09-12
5 完美主义与社交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