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A.雷克托博士
里克的故事
尼尔•A.雷克托博士没有提到的是,海洋鼻涕虫可不是什么资质良好的来访者,毕竟它们词汇量有限,又没有医保。
里克(Rick)是一名55岁的土木工程师,入行已经30年了。但是最近,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景气,他失去了年薪数十万的工作。绝望的里克四处求职,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份离家又远(两小时车程)、薪水比之前又低(低20%)的工作。好在总算又有班可上了!他接受了新职位,在公司附近租了一套小公寓,只在周末才回家和妻子团聚。到了周一,他一大早就得起来,一边开两个小时的车返程,一边在心理上做着独自度过接下来一周的准备。薪水削减、来回奔波和备尝孤独都让他热切盼望有一份离家近的工作。
一天,里克的妻子诺玛(Norma)发现了一个土木工程师的职位空缺,工作地点就在家附近,且薪酬比最初那份还要高出许多。她兴奋不已,当晚就和丈夫分享了这个好消息,还激动地建议说,高出来的这些钱,正好可以用来偿还此前因为租房而产生的一些债务。
可是里克压根就没有申请这份工作。并不是因为他喜欢上了新工作或者瞄上了女同事(他妻子最怕的就是这个),他既没有新欢,也不至于喜欢上孤寂的独居和漫长的通勤生活。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理由让他拖延着不想去行动。他本可以打电话过去问问,或者写封邮件发一下简历,但最后除了打游戏和处理一些不相干的邮件外,他什么都没有做。
那个微不足道的理由是:这份工作要求应聘者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而里克觉得自己并不具备。但是妻子的看法却刚好相反:“现在是你涉足管理领域,为自己、为事业、为咱们的婚姻好好打算的时候了。”里克没有回应她,也不想就此再做任何讨论,于是他径直来找我做咨询。
“我完全不知所措了,”他说,“如果这个工作我应付不来怎么办?如果我做得不好,他们发现我滥竽充数把我解雇了怎么办?我还没有从上次被解雇的打击中完全恢复过来——何况那次我并没有什么错,我绝不能承受再一次被解雇!”
有的焦虑对健康有益
现在我们来讨论什么是正常的焦虑。里克的焦虑——让他全然无措、可能会对他的事业和婚姻带来损害的这种焦虑——是正常的吗?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如果正常意味着一般的或者常见的,那么就是。正如我在《心灵疗愈自助手册:心理学家教你看穿情绪,找回幸福人生》(Your Mind:An Owners Manualfora Bet-ter Life)讲到的,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内在“破坏者”,它存在的意义就是使你免受失败和被拒绝的风险。在中也提到,当你感知到了潜在危险,你就会焦虑。它警示你,你可能面临失败的风险。知觉到风险的存在,你会及时回避,因为回避是对潜在失败或拒绝的典型反应。从逻辑上讲,这很容易理解:既然回避风险是人的本能,是一种正常反应,那么焦虑自然也应该是人类的正常反应。在这个意义上,里克的行为是非常正常的。
但正常就没有问题了吗?开车时涂眼影、健身之后喝高热量咖啡、抽烟,都很正常吧?因为从数据上看,如果有20%的成年人都抽烟,则抽烟就会被视为一种正常行为。但很显然,这些“正常的”行为并不值得倡导。
所以,问题的更好表述方式可能是:它健康吗?对于里克的表现,人们可能会用不同的词语去进行描述:自我阻碍、逃避、裹足不前或者其他,但无论如何,里克的应对方式都不是健康的。问题是,有“健康的焦虑”这回事吗?
焦虑是当你感知到自己关切的东西可能受到威胁时的本能反应。想象一下,有几个小孩儿在你的新车附近嬉戏,你每隔两分钟就不由自主地往窗外看一眼,以确保爱车无恙,这种情境下你在焦虑而这种焦虑并不健康。
焦虑是一种来自身体内部的预警信号,它提示你需要对一些潜在危险做出矫正性回应,如果你据此进行了恰当反应,那它自然就是健康的,你的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更美好。比如说,在聚会上看到老婆和别的男人调情,你产生了焦虑,这驱使你去找她,并妥善地与她沟通,如果你是这么做的,那你的焦虑就是健康的。但假如你选择拿钥匙划破那男人的车(更别提采取违法行为了),这自然就不健康了。
如此看来,焦虑是否是健康的,取决于你的行为。如果你沉迷于某些消极想法,它甚至能让你“全线崩溃”;但同时,它也可以成为提高个体目标意识、激发对某事的关切程度、唤醒希望的催化剂。
让我们从其他角度来看看焦虑友善而非破坏性的一面。
恐惧/焦虑(这里不对两者进行区分,因为它们在生化特征上并没有本质差异)对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存意义。鹿群得以存活是由于它对于其他物种包括人类怀着恐惧,遇到任何风吹草动就会迅速奔逃。在这里,存活是鹿的关切,捕食者是鹿的威胁,正是由关切和威胁引发的焦虑使得鹿群全速奔跑从而保全生命。而可怜的里克,他的惊惶无措、萎靡不振若放在动物王国中,早就给他带来性命之忧了(还算幸运,诺玛不打算要他的命)。
也正是由于能够帮助物种存活下来,焦虑这一情绪才能在进化中得以保留。
但是对人类来说,焦虑可不只是有利于生存,它还有助于你的自我成长。
想想看,你能找出一个从来不曾焦虑过的正常人吗?如果一个人生命中从没遇到过任何威胁,那他就不会成长,这样一来,他生命的活力比前面提到的海洋鼻涕虫恐怕高不了多少,他的生命,虽身体尚在,然灵魂已死。
成长是对成功迎接挑战的馈赠,无挑战,不成长,在这个意义上,焦虑是成长必备。只是“焦虑”一词仿佛带着一种消极暗示,如果你使用一些比较正能量的词,如唤醒、刺激、兴奋等,来指代一个富含挑战的情境,你就更容易理解“引发焦虑的其实是你感知到的事实而非事实本身,让你感受到压力的事情对其他人未必也具有同样意义”这样的事实。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焦虑是把双刃剑:http://www.yipindushu.com/zhichangchuangye/8461.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老年人再婚面对的问题09-12
2 时间之弧:过去—现在—未来09-12
3 经典句子:经典句子,温暖岁月09-02
4 经典优美俗语短篇09-12
5 经典句子:慰藉心灵的温暖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