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持技术缺口的论证,媒体如果能够对劳动力需求以一个引人注目的标题作为总结(尽管大部分是错误的),例如“25000个求职者,没有一个合格”,那么关于劳动力供给,媒体就经常从《阿呆与阿瓜》(Dumb and Dumber)的系列受欢迎电影中借用它的标题来表达对技术缺口的论证。
权威人士急于把排队求职的人涂抹成一幅不堪的画面。求职者被描绘成教育水平低下,缺乏与工作相关的技术。而根据媒体报道,步入就业市场的毕业生缺乏任何成功获聘所需要的基本能力。美国公立学校没有为将要进入职场的学生提供足够的训练。失败的不仅是公立学校,还有美国的雇主和整个社会。即使那些高中毕业后继续攻读大学的人,其中能够顺利毕业的人又很少,而另一方面,即使顺利毕业的人也没多少是主修与工作相关专业的。因而,随着经济发展对知识和技术提出更精深的要求,就业状况将会越来越糟糕。
截至目前,在劳动力供给方面,人们普遍认可技术缺口的存在。但让人生疑的一个小问题是,没有任何证据支持这个观点。因而,我们需要逐一对劳动力准备不足这一观点进行检验。 虚构之五:学生缺乏在就业市场获得成功的基本能力 对于刚毕业的学生,缺乏最基本的工作能力是大家一致的观点,但数据调查显示却不尽然。当雇主被问及他们眼中的高中毕业生和肄业生的不足时,他们的回答几十年未变。排在第一位的不是学生缺乏技术或学业能力,而是他们不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例如守时、具有时间观念、动机明确、强烈的遵守职业道德等。事实上,这些品质的缺乏在过去被称为“性格问题”(character issues),也一直是多项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 在所有关于员工不足的研究中,最严格的一次是1994年对雇主的大规模调查,这个调查把工作态度列为第一项,而把学术水平排到非常后的位置。15年后,2009年,企业界圆桌会议进行了一项调查,他们让雇主列出他们认为刚走进职场的高中毕业生所缺乏的工作能力。雇主最大的抱怨仍是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自我管理能力。而学校可能讲授的内容(口头交流能力)和传统的授课科目(阅读能力)却不得不在第八项和第十四项中找到。2011年,哈里斯互动公司(Harris Interactive)为德福瑞职业咨询委员会(DeVry Career Advisory Board)进行了一项有540位招聘主管参与的调查,调查结果与以往的结论基本一致:招聘主管认为成功者的15项重要品质,在他们公司只有沟通能力这一项与学术性科目相关。 当然,一些基本技能非常重要,例如对上司指令具有执行能力,对工作尽责等,但这些可以在很多场所中学到,包括家里。同时,很少有证据——如果确实有的话——能够证明学术能力,例如沟通能力,是产生招聘问题的原因。 在过去20年中,雇主一再重复的批评在表面上看是一致的,这表明当今的劳动力与20年前的劳动力一样,没有根本上的差别。这些抱怨完全有可能是老一辈雇主对年轻求职者吹毛求疵的批评。然而,无可回避的是,无论你如何解释这些失业数据,当前的失业现象仍是严峻的,罕有的。 虚构之六:公立学校辜负学生、学生家长、雇主及整个社会的期待 即使多数雇主真正抱怨的不是求职者学术能力的欠缺,但对于毕业生,缺乏学术能力仍是可能的。再加上媒体对美国公立教育体系拙劣品质的频繁报道,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公立教育体系使得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遭遇滑铁卢。国家公立教育是有缺陷,但认为过去一代人具有更高教育水准,为“过去的好日子”添油加醋,这显然是存有偏见。 学生的表现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因此使用单一标准去衡量是很不科学的。例如,四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成功与八年级学生在阅读上的表现没有任何关系。作为一个国家,美国的教育体系是非常独特的,由州政府和当地政府管理。联邦政府只提供K–12教育预算中的8%,每个州都以它们自己的方式来制定标准衡量学生的表现。由于管理上的难度,全国范围的评估隔几年才举行一次。 尽管如此,对学生表现的统计数据还是显示出美国学生的表现在过去几十年里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相对于20世纪70年代令人沮丧的评估结果(让我们回忆一下,70年代有一篇有名的关于教育失败的报道,题为“国家处于危险中”)。颇具讽刺的是,抱怨如今学校教育非常糟糕的,很多竟是50岁左右的人,而他们上学的年代是专科教育最糟糕的时候。近年来,学生的测评分数大幅提高。权威评估标准——国家教育进步测评(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显示,自1971年数据应用开始以来,2008年的数据显示,相较于往年,这一年9岁左右的学生的阅读表现最为良好;数学方面,9岁以及13岁的学生的分数也较高。1832~2004年,学生修读科学和数学等高级课程的数字翻了两番。退学率的变化更显出了一个良好的趋势:1972~2009年,低收入家庭孩子的退学率下降了一半。所有这些评估结果不但颠覆了学校质量正在下降这个观点,还表明了今天求职应聘的毕业生应该具有更多的必要学术能力。 从国外竞争和国家间比较的情况来看,美国学生的表现在全球舞台上步履蹒跚,其平均水平不尽如人意,对这种比较结果的恐慌加深了我们对学校教学质量的忧虑。关于国际竞争的研究,当中最准确的是由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做的研究,其结果表明,美国学生的表现水平大概相当于中等工业国家的学生水平。确实,美国在这方面曾经领先,但是,美国相对的失败是由于其他国家迎头赶上了,特别是亚洲国家。最近几十年,美国在经济和公共领域的财政支出一般。同时,还没有证据可以证明美国学生的分数出现绝对的下滑,或相对其他国家出现剧烈的下降。 把美国学生的平均表现水平与其他国家作比较,这并不能显现出我们的教育系统出现重大漏洞,也不能看出在排序上,学校数目的锐减。内陆城市和落后的州对学生做的测验构成了“美国平均水平”,这可能在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排名中垫底;“美国平均水平”的另一部分是由富裕的州及其郊区的学生测验水平构成的,这可能在排名中位列第一。(事实上,在国家排名中表现最好的几个基本上都是大城市,如中国的香港和上海,以及新加坡和芬兰等一些小国家。在学生学术水平排名前五的地区中,韩国已算是大国了。美国排名第16。)在学生学术水平表现上,费城最好的公立学校几乎是最差学校的两倍。如果我们想要提高作为未来工人的美国学生的平均水平,最简易的方法可能是提高垫底学校的教育水平。 虚构之七:美国的大学毕业生数量不足 也许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只是上述对求职者抱怨的开端。雇主同样批评美国的劳动人口缺乏大学毕业生。相比其他国家,美国有数目更多的高中毕业生被送进四年制大学或学院(大约70%),但是其中只有57%的人能在六年后毕业。今天,25~34岁的人中,大概有42%的人至少拥有大专毕业文凭。这数量看似不少,却并不表示他们的素质高于他们的父辈。另外一个例子是,当美国还在止步不前的时候,其他国家正在迎头追赶,比如很多发展中国家接受专科教育的人口已经有了一个实质性的增长。几十年前,美国在获得大学文凭的人口数量上具有绝对优势,但这个优势早已被其他一些国家超越了,其中包括韩国,在24~34岁的人口中,韩国有58%的人至少拥有一个大专毕业文凭。(不考虑年龄段划分,至少获得一个大专毕业文凭的人口比例,俄国居于榜首。这提醒我们,一个国家的成功不是简单地与教育水平挂钩的。)即使这可能预示着灾难性的下降,但美国大学惨淡的排名情况毫无疑问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如果每一个上大学的人最后都拿到学位,美国持大学学位的人数将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然而,经济发展是否确实需要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属于另外一个更复杂的问题。接下来我们会讨论这一点。 虚构之八:即使是获得大学学位的人,也有很多不是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 对于那些完成高中学业,顺利毕业的大学毕业生,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简而言之,他们并没有主修相应专业的课程。我们来看看学生选择专业的趋势——或者就问问即将进入大学的人——我们马上就可以看到相反的观点。例如,商学从设立到现在都是最热门的专业,相较于1970年商学专业设立之初,如今获得商学学位的人数已翻了3番(这是一项重大的增长,而在同样的年份,获得大学学位的人数增加了1倍)。获得电脑与信息技术学位的人数增加了14倍,同时,与保健行业相关的学位增加了4倍。这些变化令人难以相信学生没有回应劳动市场的要求和趋势。 从一个更微观的层次去看,有一些看似很重要的科目在获得学位的人数上没有显著增长。例如,在物理科学领域获得学位的人数与过去几乎持平,而获得工程学学位的人数只是增加了50%。相较于其他领域,这两个领域里的学位获得人数有所下降。 学生明显缺乏对这些科目的兴趣,这是令人担忧的,但这几乎说不上是新的论据。最近几十年,一些报告预测,由于美国缺乏足够的科学家和数学家,经济已然受挫,结果只是危言耸听。国外在科学和数学上的学术研究确实正在赶上美国的水平,但与科学类职业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是完全两码事。 事实上,令人头疼的是,所谓的这些工作的重要性还没有被反映在劳动力市场。最近的一项调查并没有显示美国缺乏数量足够的具有科学头脑的毕业生。一个技术精湛的工程师甚至还告诉我,他的职业顾问建议他从简历上去掉博士学位这一项内容,因为这位顾问认为博士学位带来的高工资要求会把招聘者吓跑。获得这类学位的博士毕业生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博士后数量随之增长。但在学校里,这些学生比修读商学学位的学生更能得到政府的资助。然而,求职者总是希望得到工作机会,所以远离基础科学工作职位似乎非常合理。 雇主集中抱怨缺人的另一个领域是信息技术(IT)。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一直不稳定,经济环境和对新技术的不断需求导致该领域的就业热度此起彼落。进一步而言,经济形势上升时期对IT专业毕业生而言是一个改变人生的机会,因为,这个时期IT专业毕业生的供求基本相平。例如,1991年之后,工程学学生注意到IT行业工作机会的锐减,转向了其他专业。剩下来修读IT专业的为数不多的学生四年毕业后,正是网络技术兴起的时期,IT人员供不应求,薪水大增。这又吸引了大量学生转学IT专业,而当他们在2001年毕业的时候,IT市场却不幸处于衰退期。新一代的学生选择了其他专业,毕业时却遭到雇主对IT人员供给不足的齐声抱怨。我们可以从IT就业市场变化莫测的行情学到什么东西?你希望有数量充足的毕业生在大学里学习到合适的技术,并且接受你愿意支付的工资,这是不合情理的。 我以前的一个学生非常幸运地被雇用经营一个位于硅谷的公司,他告诉我,公司难以找到具有相关IT工程技术的员工。硅谷发明了一种招聘具有新技术员工的“免费代理”(free agent)模式,公司不需要这类技术时,就把员工解雇,而不是为他们提供培训。这位学生跟我说,在移动设备和数据挖掘这两方面,具备热门技术的工程师往往能够获得高价工资,而恰恰是这两个领域最缺乏合格求职者。但是由于硅谷的科技创新发展很快,在其他行业我们又听到了类似涡轮增压器式的抱怨,雇主认为求职者的技能与工作要求不相符。这个问题一直没有什么改变。对市场供需反应缓慢的劳动力应该为技术工人的短缺负责吗? 让我们看看一个高科技行业之外的类似情况:一个汽车制造商需要购买一种核心引擎零件,但不想自己制造。虽然对这种零件的要求每年都在变化,并且汽车必须要安装这种零件才能启动,但这个公司还是假定市场总会及时供应新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但符合规格要求,还价格合理。公司的这个做法是疯狂的,因为它没有考虑市场风险。然而,这也正是IT行业现在的做法。 硅谷行业对精确性有很高的要求,同时要求员工的类型变化很快。因此,硅谷公司应该开设自己的学校,根据他们所需要的类型来培养和输送合乎标准的学生。他们应该参与到合作项目里,支持学生修读所需的课程;他们还应该为现有员工提供培训,以掌握新出现的技术。随着行业的发展壮大,公司建立一套输送合格工人的常规途径,这些努力事后会有很高的回报值。特别在这种发展迅速的创新行业中,一厢情愿地希望学校和学生猜测什么技术才是你公司未来需要的,这是妄想。这种做法在效果上等于把技术工人的供应外包给人才供应商,却丝毫不打算告诉供应商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产品。 虚构之九:随着我们步入对精深技术有更高要求的知识经济时代,情况只会变得更糟 即使我们低估雇主对他们当前要求的说法,但就毕业生对就业市场的准备而言,将来的工作要求完全有可能显示更大的技术缺口。 我最近参加了一个全美科学院举行的研讨会,会议主题是关于将来的技术要求。有一个流行的观点认为,美国经济就像一个巨大的厨房,我们在里面按照标准菜谱的步骤烘焙数量庞大的饼干。每一个菜谱都指明投放到生产线上各种生产要素的比例,包括一定数量具有烘焙技术的员工。为了提高饼干的生产率,我们只是按比例增加更多的技术要素。同样的,我们也只是从经济的预期增长来推断将来需要什么类型的员工。 当然,对未来经济情形的预想——包括必要的劳动力要素——肯定要比单线扩张饼干生产线规模要复杂得多。知识经济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总是处在变动中;我们甚至无法预测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特别是在一个微观层次里。就业市场从制造业领域大范围地转向服务业的长期趋势已经出现端倪,但中国的经济崛起难以预料地加快了在美国发生的这个趋势。突然间,我们发现,太平洋的另一端正在生产着曾经专由我们生产的饼干。 但是,令人意外的事情还远不止这些。美国的制造业岗位正在向中国转移,甚至那些从长期来看对未来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高新技术工作,例如计算机编程,也被外包给像印度这样的国家。确实,还有一些高新技术和高收入的服务性行业仍然继续繁荣发展,例如咨询和法律服务行业。但其他一些行业虽然表现出实际的增长,但对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很低,例如老年人护理这样的职业。结果就是,劳动力市场中间层被掏空的情况日益加剧,这导致收入不平等问题加剧,而且这种情况还会继续下去。但是在这个地方,由于消费者偏好和国际竞争一直在不断变化,未来的经济情形不可预见,我们仍然无法给出定论。 我们可以追踪某些趋势,比如对雇员平均的技术要求总体上的适度增长,这部分是因为制造行业中从事组装工作的半熟练工人的数量减少。也有一些证据表明,很多公司在转向团队协作和大量员工参加的运作过程中对员工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这一趋势尤其在制造业普遍存在。但是这种总体变化是相对较小的,对他们提到的那些人才来说,能够影响他们工作前景的主要是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而不是那些一般在学校课堂上学到的、以数学和科学为基础的学术能力。 同样有证据显示,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增长的失业人群中,10%~15%的失业人员之所以找不到工作,是因为他们先前从事的工作与新职位不对应。但即使在这个不大的就业缺口中,这些失业工人仍然宽泛地符合一部分新工作的要求。例如,一个人在发展没起色的制造业公司担任部门秘书,他大略也具备在医疗保健这一新兴行业工作的能力。 另一个转变元素是生产率的增长,它也助长了这种简单的饼干作坊式经济观点,并为支持技术缺口这个观点的一片叫嚷声添油加醋。我们现在确实只需要更少的工人就能做出同样数量的饼干。这意味着,在某些行业,即使它们的规模没有因为外包给外国厂商而遭到削减,它们通常也会采用机器和电脑自动程序取代工资成本高的工人。但对于雇员来说,对经济的这种宏观机制的理解,对他们的未来最多只起到一个指导作用。总体来说,根据这些研究得出的答案是很清楚的:不存在必然的招聘指向。这种指向主要取决于每个雇主的个人选择。在同一行业里,有些雇主比较看重雇员的高水平技术,另一些雇主则偏好技能水平低的雇员,然后用一般的雇员技术水平替代专家指导。 最终来说,将来需要什么类型的技术,对这个问题的预言只能是猜测,根据过去的经验,这种方法也不是非常可靠。这种预言最多只表明,制造业职位将继续缩减,而服务业工作机会将会继续增多,其中有些要求高技术,有些则只需要初级技术。甚至在同一行业里,各个雇主确定招聘范围,有的人会选择那些独立性强、技术水平高的求职者,其他的人则会选择技术水平较低的,以一般员工的技术水平来替代专家指导。这些信息表明,不同行业及其雇主对将来雇员的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不同的要求。既然这样,“未来的工作将会对员工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个观点为何会如此流行? 这也许是因为,比起那些低利润、低技术含量的工作,我们更容易看到对技术要求提高的例子。也可能是,我们混淆了那些出现在工作要求中的新技术。这些新技术事实上反而可能会简化一些必需的技能。比如说,文字处理技术(一种软件和计算机技术的奇妙结合)现在就能修改打字排版及拼写错误,处理断行问题,并自动进行格式化。实际上现在任何人都可以完成一些原先需要专职编辑和打字员才能完成的工作。 因而,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之所以每一代人都相信他们经历着复杂的技术变革,可能恰恰是因为他们没有见证过前代人所经历的空前变革。例如,电力、电话和汽车的出现仅仅发生在短短十年内。我们时常提醒自己生活在一个由计算机技术驱动的信息革命时代,但是没有证据显示,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在技术变革方面有多么不同寻常。同样的,无论如何,没有任何令人信服的数据或统计表明,我们这个时代的求职者对未来尚未做好准备。 然而,大量故事表明,大多数雇员都是有能力而且能胜任工作的,而问题往往是联结劳动力供给双方的招聘程序本身处于混乱状态。我们即将探讨这一问题。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劳动力市场的现实与虚构:解析供给关系:http://www.yipindushu.com/zhichangchuangye/7616.html
推荐文章
09-20
1 【不对的事,别搞成习惯809-12
2 经典句子,沉淀着智慧宝藏的文字09-12
3 如何使用奖励09-12
4 把握好指导员工的时机09-12
5 落实新产品开发的市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