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执行力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有人认为执行力是一种工作方法。我认为执行力是态度与方法的结合。在方法之外,还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那就少不了思考。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都有必要经常反问和思考,保持一种自省的习惯,这是不断提高自我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什么要把反省和思考提到这样一个高度呢?因为在企业中,盲目执行的人并不少,他们一般都是“忠诚”的中层干部。这种“忠诚”往好的方面说是绝对服从,那就是领导做了决策,他们就机械地执行,不管领导的决策是否有考虑不周的地方。这种“忠诚”往坏的方面说,叫不负责任地执行,是对自己不负责任,是轻视自己作用的表现。因为他们没有思考问题,就像拉磨的驴子一样,蒙着眼睛,所以,永远只能在原地踏步,走不出别人画的圈圈。
事实上,盲目执行是对工作的不负责任,它把执行中的困难、执行的效果、遇到的问题,全部推卸给领导,然后把自己装扮成无辜受害者。鉴于此,我们应该提倡在执行过程中不断自我反思,自我发问,去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执行能力。这是对公司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
凯斯特的工作出问题了,被上级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他心里十分苦闷。一天晚上,他睡不着觉,于是就开始反思。他有四个关系不错的同事,现在其中两个搬到了高级住宅区,另外两个获得了公司的提拔。他扪心自问:“和这四个人比,我除了住宅差、职位低,还有什么不如他们?聪明才智?平心而论,自己真的不比别人笨。” 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和反思,凯斯特恍然大悟,他觉得自己的性格有缺陷,这方面比他们四个人差。他发现自己过去爱冲动、妄自菲薄、得过且过。整个晚上,他都坐在那儿反省,然后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 第二天早晨,他满怀自信地去公司上班。上级交给他一个任务,他自信地接受了,在执行中,他不止一次反省自己,问自己:我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到位?然后不断检查,不断改进,最终执行得非常完美,第一次得到了上级的表扬。 凭借自己的努力,凯斯特在公司逐渐得到了领导的信任。有一段日子,公司的经济状况很不景气,不少员工情绪都不稳定,但凯斯特意志坚定,鼓励大家坚持下去。最终公司度过了危机。公司鉴于凯斯特在公司危机期间的表现,给了他丰厚的奖励,还提拔他为公司的人事部经理。 从凯斯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员工从不愿意反思自己,到通过反思不断提高自己,变得更强大,更有执行力的全过程。管理者更应该养成这种自我反思的习惯,无论失败还是成功,积极的反思都会让你变得更优秀。那么,管理者要反思那些问题呢? 领导者的决策是否合理、是否有可操作性 对于领导的决策,有些人可能觉得不需要自己去思考,领导提出了决策,肯定是领导考虑过的,也是考虑好的。其实不然,管理者有必要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去思考执行的条件。领导的决策是宏观的,你的执行是微观的;领导是想达到什么要求,你是想怎么达到这个要求。仔细分析一下,这两者是不是有很大的差异呢?所以,在你遇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一下执行任务的条件是否具备。 现实中,有些决策可能执行不下去,执行到一半就做不下去了,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决策本身就有问题,根本没有可操作性,这是领导的问题;第二个原因是你一开始就不看好这个决策,不想执行这个决策,这是你的问题。所以说,思考执行的现实条件是否具备,然后去完成任务是多么重要的一步。 思考领导确定的工作目标 有些人可能认为,领导布置的工作任务就是目标,不需要自己去思考。其实不然,因为领导布置的目标是总的目标,是最后呈现出的结果,而对执行者来说,要确定阶段目标,把握好时间节点,否则是没法执行下去的。很多时候,一项工作无法圆满地完成,就是因为最开始没有想好执行的各个步骤。再说了,执行的时间有期限,如果不能顺利执行,时间很快就浪费掉了,这样执行者就会非常被动。所以,我们应该思考领导确定的工作目标,思考执行的各个步骤。 思考通过怎样的方式更好地实现目标 人常常说“条条道路通罗马”,一个工作任务布置下来,有很多方式去完成。对一个具有完美执行力的管理者来说,要用最好的办法实现这个目标,这就意味着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成本投入取得最好的执行效果。这就要求你思考各种执行方法的差别所在,预测它们孰优孰劣,选择一个最佳的办法来执行。 子凡执行心语 管理者既要积极地自我反问与思考,还要引导团队成员反问与思考。在肯定别人的同时否定自己,在否定别人的同时肯定自己,不断地肯定和否定,可以建立信心,强化信心,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和执行力。 凡事预则立,有计划的执行才会更完美 古语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执行每个任务之前,都应该有预测、预判、预案,这是非常重要的。懂得预测和不懂得预测的人,差别就像老司机和新司机。老司机拿到车后,首先试刹车,新司机拿到车后,先踩油门。这就是本质区别,也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和表现。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在面对目标任务时,首先应该学会预测、预判、预案,而不是盲目地执行。之所以要预测、预判、预案,是因为在做一件事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周密地部署和安排,这样才能避免事到临头,匆忙应付。所以,衡量一个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要看他的谋划、运筹与决策能力。 在《史记》中记载了一个有关扁鹊的故事。众所周知,扁鹊是中国古代的一位神医,他的四诊疗法“望、闻、问、切”是中医治病救人的主要方式,并沿用至今。 一次,魏文王患病,扁鹊给他治病。治好之后,魏文王就问:“扁鹊,你们兄弟三人,各个医术高明,那么到底谁的医术最好呢?” 扁鹊说:“我大哥扁鸿的医术最好,我二哥扁雁的医术第二,我的医术最差。” 魏文王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说:“我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前治病,那时候别人都以为自己没病,所以我大哥的名气没有传出去;我二哥是在病情发作初期治病,看上去只能治小病,所以他的名气没有传出去;而我治病,是在病情非常严重的时候去治,一般人见我在经脉上穿针放血,在皮肤上敷药,别人以为我是在做不可思议的大手术,自然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因此,我的名气胜于他们。” 魏文王感叹道:“啊,竟然是这样。” 古人说:“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意思是,在没有发现病情的时候,就预测到要生病,及早治好,就不会生大病。说的就是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这就是防患于未然。 人们常常以为能解决大问题的人才是专家,才是高手,殊不知,那些懂得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人,才是最了不起的人。人们总是对痛定思痛后的亡羊补牢者给予高度评价,对默默无闻、防患于未然的人却不以为然。其实,这是天大的误解,真正的智者是在问题还未爆发出来时就将问题、隐患解决的人。 管理者应该像扁鹊的大哥扁鸿学习,重视事先的预防和预测。这里有个小故事,正好说明了这个道理。 赵家村和刘家村坐落在河的两岸。一年冬天,天气预报中说明年早春可能会发大洪水,于是刘家村的村长就带着全体村民,奋战了一个冬季,修了一条堤坝。赵家村的村长也得到了这个信息,但是他们没有行动,他们认为天气预报不准,就算到时候真的有洪水,再想办法也不迟,所以他们没有做准备。 第二年早春,洪水真的爆发了,赵家村因为没有准备,在洪水到来时,庄稼和财物都损失惨重。刘家村由于事先修好了堤坝,没有受到一点损失。 古代军事家孙子认为,领导者指挥打仗,如果没有预见性,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同样的道理,企业的管理者如果没有预见性,也算不上优秀的管理者。针对一项具体的任务,管理者的预测,主要体现在计划上。那么,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经常反问和思考,不断提高自我执行力:http://www.yipindushu.com/zhichangchuangye/7526.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职场拼搏语录指南荟萃09-12
2 经典句子:凝聚智慧的经典之言09-12
3 经典句子:经典语句,韵味无穷09-02
4 唯美的俗语经典50句09-18
5 探索文字宝藏,每日摘抄简短而有意义的经典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