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关于真实行为偏离理性标准的言论,已经指出了抉择这一心理过程的某些特征。我们现在应该更加系统地考察这些特征。
可训练性
我们在已经指出,迈步、注视物体等最简单的动作本质上也是有目的的,但这些动作是从最早的无目的的随机动作逐渐发展而来的。人在实现动作整合的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可训练性;也就是说,他观察到自己动作的结果,然后对动作进行调整以达到期望的目的。6
可训练性的特征就是,在适应阶段之前有一个探索和询问阶段。我们在个人和组织的行为中都可以观察到可训练性。一个学习如何操纵高架起重机的人,首先要向熟练操作者学习起重机的操纵方法以及各种装置和控制杆的功能;然后他要通过实际操作来补充这方面的知识,逐渐从实践中了解到该设备对特定操作方式的预期反应。如果做到了上面这些,他就能够使用起重机实现他的目的了,也就是让操作符合自己的意图。 同样,一家新成立的出版公司必须根据自身经验或其他公司的经验,确定某本可能的销量,以及最有效的广告促销形式。了解了特定的广告技巧可以制造的效果之后,组织就可以根据特定的奋斗目标明智地调整广告技巧。这个例子也说明,在多数实际情形下,判断和估计在适应阶段都起到重要作用。 人类可训练性的特征 虽然,高级动物的行为和人类行为一样也有可训练性的特征,但是,动物和人类的可训练性之间存在几个相当显著的差别。动物学习行为的主要特点是“试错”,也就是说,动物只有在有机会通过实际体验,观察到自己的行为结果时,才可能进行学习。而人类具有观察普遍的自然规律,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能够大大缩短这一学习过程。 首先,他能够从以前其他抉择(或同样抉择)的经历中,推断出关于目前特定抉择的特征的一些结论。他同样也可用想象的实验来代替真实的实验,也就是说,他可以只在头脑中思考每种行为备选方案的结果,并从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而不用对每个备选方案进行真实的试验。比方说,某位工程师可以在头脑里或稿纸上设计出几种排水系统方案,而他不需要对任何一个方案进行真正的实验,就能非常准确地确定各种方案的效用。7 其次,沟通使人类在学习方面具有动物所望尘莫及的巨大优势。设计公路的工程师并不完全以想象的实验或真实的实验为依据,他还会参照原始资料,以及别人在本领域长期的实验和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当然他还会根据个人成败的经历对这种累积经验进行选择和修正。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完全依靠沟通进行学习,个人甚至无法进行学习成果的成败检验。许多专业学科的情况都是这样。比方说,在医药学领域,单个医生一般不可能根据自己一小群病人的治疗情况就能确定某些特殊疗法的效果,非常见病的情况尤其如此。他的治疗必须依据医学家使用特别设备开展受控研究所发展起来的学说。研究的作用,尤其是实验研究的作用,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之外不容易对行为结果进行评价时,使行为适应目的。 因此,正是因为认识到某些特定行为所产生的结果,才使得有目的的行为成为可能。人类的优势是,他不必确定每个特定决策的结果,只要通过实验、知识交流以及对结果进行理论预测等方法,他就能将相对较少的经验作为大范围决策的依据。这就达到了明显节省思考和观察的效果。 记忆 记忆在理性行为中的重要性无须多言。正因为有了记忆,人们在首次解决问题时,就把收集到的信息,甚至结论都储存到了头脑中,而当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时,不需要重新研究,人们可以直接利用记忆中储存的信息。 人们常说,记忆既可以是自然发生的,也可以是人为产生的,因为信息可以存储在头脑中,也可以记录在纸上,供未来取用。由信息库、文件和记录保存的人为记忆,是组织中极其重要的一种记忆。 无论是自然记忆还是人为记忆,要发挥作用,都必须具备根据需要提取记忆信息的机制。档案中散失的信件或遗忘的数字,如果不能找出来,同样都属于无用的记忆。因此,人类理性极度依靠心理上和人为的关联机制和检索机制,人们在制定决策时,一旦需要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利用这些机制就可以找到。 习惯 习惯是与记忆同等重要,而且有助于保存有效的行为模式的一种机制8。由于习惯能把同一情境中重复出现的内容从自觉思考的范围里抽取出来,所以它可以节省人们的脑力。 学生在学习打字的过程中,要尽量密切注意手指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以及手稿上的每个符号与打字机按键之间的关系。只有通过逐步摸索,调整自己的动作,才能实现必要的眼手协调。当他通过练习达到了一定的熟练程度时,就再也不必注意这种最低层次的整合行为了,只要一想到打字(行动目的),他不需要特别注意就可以做到。如果达到了上面这一步,习惯或技能就会取代以前需要注意力和学习欲望才能实现的行动整合。 对有目的的行为来说,习惯有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就是它不需要人们自觉地重新思考采取正确行动的决策,就能让类似的刺激或情形产生类似的反应。有了习惯,人们才能把注意力投入到需要决策的新层面上。为造就冠军足球队、优秀工作组、优秀部队和消防队而进行的培训工作,很大一部分在于培养队员(组员)对迅速变化的形势立即做出反应的习惯。9 同记忆一样,习惯在组织中也有一种人为的形式,即斯坦尼所说的“组织惯例”。10由于处理重复性问题的方法有可能被当成组织惯例写进了工作手册和程序手册里,所以该类问题出现时它们也不再是人们重新考虑的目标。组织的惯例与记忆,与个人的习惯与记忆一样,明显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一定要一个正式准则的话,可以说,当某个问题是通过对大家接受或批准的实际方法的参照,而不是基于对备选方案优劣的考察来解决的,这种解决方法就是组织惯例。 我们不应该把习惯看成组织行为或个人行为中完全被动的要素,因为,习惯一旦养成了,就会在一定的刺激下引发惯性行为,而不需要再深思熟虑。在这种情况下,确实需要认真注意,以免在情况发生变化时出现不合时宜的惯性行为。在面临危险时习惯紧急刹车的汽车司机,即使是在结冰的路上开车,也很难控制自己不踩刹车。这种观点对组织有深远的意义,必须深入研究。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个人有目的的行为:http://www.yipindushu.com/zhichangchuangye/7165.html
推荐文章
09-19
1 【长得好看有多重要依旧只是附加值】09-12
2 避免本位主义09-11
3 职场努力语录秘籍09-12
4 自律是情绪管理的要务09-12
5 势强时欺侮人,势弱时很隐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