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某中学针对学校存在的问题召开了一次行政扩大会议,与会者在会上就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展开了热烈讨论。有的同志认为,学校教育质量之所以难以提高,主要是因为生源太差,招收的学生都是其他学校挑剩下来的,这样的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有的同志认为,学校创收无门,教师福利待遇太差,教师没有工作积极性,这是学校教育质量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
曹副校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学校教育质量要提高,离不开师生的积极性。学校生源差、创收少是事实。可是有的学校办学条件与我们差不多,甚至不如我们,但为什么他们的教育质量却比我们高呢?大家可能都还记得,上学期××中学的校长在介绍他们学校的办学经验时,讲了如何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人才。”听到曹副校长讲起这件事,张教导主任插话说:“他们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重视学校管理科学理论的学习,以理论指导实践,科学育人。”支部书记老赵紧接着说:“他们的经验说明,办好一所学校,生源、经费、师资等固然重要,但端正办学思想,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更重要。”
这时曹副校长接着原来的话题说:“生源我们无法改变,创收又无门,因此,我们要向科学管理要质量。只有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才能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我建议大家认真学一点教育科学理论和好的办学经验,齐心协力共同办好学校。” 主持会议的陶校长见大家都点头赞成,便说:“看来大家都同意曹副校长的意见,那么我们就趁热打铁,研究一下该怎样学习吧。主意是曹副校长提出的,曹副校长先谈个设想,然后大家再议论。”曹副校长接着陶校长的话说:“我有个初步设想,大家看看是不是可行。我认为学习可以分两个层次进行:一个层次是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学习的内容是哲学、教育学、心理学和学校管理学,最好还能学一些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的有关知识。通过学习,认识学校管理活动的规律,掌握学校管理工作的原则和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另一个层次是全校教师,以班主任为重点,最好以优秀教师、班主任管理班级和学生的先进经验为教材。通过学习,认识班级管理活动的特点,掌握学生管理工作的原则和方法。学习形式以自学为主,定期组织讨论交流。要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讲求实效。只要我们的思想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了,教育质量就一定会不断提高。”接着,大家就曹副校长提出的方案展开了讨论。(吴国林) 思考题 1.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学校管理对提高教育质量的意义何在? 3.针对案例中这所学校的特点,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弥补办学中的不足之处? 4.你怎么看待曹副校长的建议? 5.如果你是该校校长,你认为如何实施该建议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案例分析 任何一个特定的组织都离不开管理,管理可以协调有限的人、财、物等资源,使其合理配置来实现组织目标。但是,学校管理不同于企业和政府的管理。学校管理活动不但要符合科学管理理论,还要符合教育科学理论。学校管理是管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一个学校的具体范围内,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的人、财、物等要素,协调好各方面力量,处理好各种关系,高质高效地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活动过程。学校管理除了具有一般管理的共性之外,还有其特殊性。 1.教育性。学校管理要实现教育目的,因此,其教育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这说明我国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正不断提高。但我们也应看到,十六大关于教育的提案明显多于往届,但主要是批评性的,不像以前那样为教育辩护。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有些学校的教育缺乏教育性,或者说教育色彩被淡化。学校管理者的教育行政活动不符合教育规律,教育管理人员、教育者没有接受相关的教育(注意:上大学与受相关教育是有着重要区别的)。教育管理者要接受相关教育,一线的教育者也要接受相关教育。 2.学术性。教育行政管理是一种学术性活动。教育行政如何体现教育的价值追求、如何反映政府的意愿和要求是值得研究的。教育行政管理学术性的另一表现就是,教育改革是探索性、创新性工程,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比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有国家行政的推动,又有大批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学术性特征很明显。我国教育行政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学术化问题,应该吸收更多的教育学专家从事教育行政工作,以学术官僚替代行政官僚。 3.综合性。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也就是说,学校要生产的产品是“人”,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这种“产品”加工生产的过程、产品的特性和质量标准带有多种性质。这就决定了各部分管理职能的实现以及成效的检验不能采取单一的技术性手段。例如,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就不能简单地用“升学率”或“犯罪率”等数字进行说明。有的工作需要靠感性体验和经验来判断,需要进行综合分析。 4.滞效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长效性决定了教育行政的滞效性。这在教育投入上表现得非常突出。比如,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几十年以后才会有成效。因此,教育投入必须坚持不懈,才能收到效果。教育行政显然应该充分考虑教育的这种特性,作好长期的规划和投入准备,不要期望早上播种、黄昏收割。教育行政的滞效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政府投入的热情和信心,它们更乐意把力量用在见效快的项目上,以取得更大的政绩。我们还注意到,教育行政的滞效性近来受到怀疑,因为实践中正例与反例并存。例如,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公费选派80多名最出色的物理学青年才俊去国外学习,可回来报效祖国的却几乎没有,这与当时李政道等人的预期相去甚远。 中小学属基础教育阶段,基础教育是塑造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所以提高中小学的管理水平意义重大。我国现代中小学管理的实践充分说明,先进的学校管理理念和高素质的学校管理者对确保和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至关重要。同样一所学校,由不同的管理者管理,其结果是不一样的。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学校管理的特点,在学习先进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进行创新性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案例中的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确实存在很多不利条件,比如生源不如其他学校,资金来源不足,教师、学生积极性都受到影响等。但是学校管理者应该寻找学校的特色之处,发现和创造优势来弥补这些不足。曹副校长所提的建议是很合理的,如果能落实好必然会使学校受益匪浅。这些建议在具体操作前需要制定一些详细的规划。比如,新的课程标准出现了选择性要求,那么教学评价自然应该是多样化、非标准化的,这必然对传统的管理提出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允许教师有自己的理解,允许教师按课堂教学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所以,学校管理的重心应逐步转移到帮助教师建立和完善自我约束、自主创新机制上来,应高度重视教师创造的空间,特别要注意教学指导工作的改进,不能再照搬固定的模式或教学思路,不能用僵化的东西来约束教师和学生。 另外,针对生源不是十分理想的现实情况,要加强后进生管理工作。多数后进生从小就有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这会对其认识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会导致其学业退步。因此,要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不应从其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入手,也不应从其思想状况入手,而应该从根源抓起,即从其行为习惯这些小事抓起。 要求学生做好一些小事比较容易,因为所要克服的困难比较小,成功的代价并不大。一开始他们也许不情愿,但是,反复地做,慢慢地就会成为习惯。比如,可以要求学生每天按照指定位置把自己的课桌椅摆放整齐,把自己周围的卫生做好,把上课所要使用的课本和文具准备好并整齐地摆在指定位置上等等。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做好这些小事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做事认真细致和爱卫生、求整齐的良好行为习惯。慢慢地学生就会从中悟出一些道理:做人做事应该认真、负责、有规矩,做一个文明人必须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素养。这样,他们就会逐渐改掉不好的行为习惯,并开始喜欢学习。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办学条件不足,如何提高教学质量:http://www.yipindushu.com/zhichangchuangye/6854.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温暖人心的优美句子09-19
2 【做老板喜欢的进取型员工】09-12
3 经典句子:点亮智慧之光的永恒之语09-12
4 优秀中坚干部难培养09-12
5 经典句子:那些触动灵魂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