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善于解决人生困境的老师,身边聚集了许多慕名而来的弟子。这些追随的弟子,每次有什么疑问来问老师,老师总是劝说他们: “要活在当下呀!”这是多么简单的答案,而那些弟子根本就不能从这四个字里明白老师的道理,于是他们总是恳求老师给一个更深奥和更详尽的解答。这时候,老师就会面有难色的说: “好吧!既然如此,等我查一查古代的圣贤是怎么说的,明天再告诉你。对于这么深奥的问题,他们一定有很好的答案呀!”原来,老师有一本大书,记载了古代圣贤最重要的智慧,锁在书房最高的柜子里,由于这本书是如此珍贵,所以他严禁任何弟子靠近。
第二天,等老师翻过那本大书,弟子就会得到一个充满智慧的答案。可是,如果有了新的问题,老师又说: “要珍惜现在拥有,要活在当下呀!”弟子依旧不会因为这个答案而满意,所以老师会再一次翻阅大书,说出一个充满智慧的解答。
这样一而再、再而三,一年一年的过去,日子久了,弟子开始对老师起了质疑: “老师只懂得一句‘活在当下’,这是任何人都知道的事呀!不像古圣先贤,真的充满了智慧。”在背后议论老师久了,许多弟子都生起了这样的想法:等到老师死了,只要抢到那本圣贤书,就可以做老师的继承人,收很多的弟子,靠为别人解决生命的困境维生。
老师渐渐老了,终于要告别人间了,他并没有指定任何的继承人,也没有把圣贤书交给任何的弟子,他只说了一句遗言:要活在当下呀!说完就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老师死了,弟子不但没有哀伤,反而一拥而上,冲上书房,争夺那锁在最高柜子里的圣贤之书,甚至因为抢夺太激烈,把书柜都扯破了。
当他们把那本大书撕成好多残篇,才发现那本书根本是空白的,一个字也没有。只有书的封面留有老师的笔迹,写了四个大字:活在当下这个故事实在发人深省,老师是真正的身体力行,以身说法;他没有说过什么大道理,他什么道理都没有说,只教学生们“活在当下”——“活在当下"可以说是人生的至理,可是学生们没有真正的听进去,也没有真正地明白,更没有真正地去实行,所以生命就白白地虚耗了。
人,往往不满足眼前的一切,而去追求新的东西,这是一种动力,可以鼓舞人去努力,去追求,去创造。可是,外界的一切变化却很容易让自己苦恼,出现了欲望太大超出实际,甚至生出“天生我才没有用”的感慨。生活中的我们遇见令人沮丧的事情的时候难免会感叹生命的无情,时间的无情。眼睁睁根本没烦恼觉悟之眼看起落人生地看着生命就这样从我们的指尖消逝,从耳边的声音中匆匆溜走,就有种揪心的感受袭上。珍惜拥有的感叹之音,越发在胸腔敲击的强烈了。我们无法追求生命的时间长度,因为没有人可以,却可以以自己的能力追求生命的高度和质量。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人生意义,这种高度不是高不可攀,而是要从珍惜现在开始慢慢积累。yipindushu.com
有位富商趁假期到一著名的小岛上度假。一天,富商雇了一名船夫,与其一起乘船观赏海光山色。坐在船上,富商很快乐地跟船夫闲聊起来,富商说:“我花五年的时间,娶妻生子,经营美满的家庭;再花十年的时间,好好冲刺事业;再花十年的时间,巩固事业,赚一笔大钱,再交给我儿子。然后我就可以退休,放下这世间的一切包袱,买下这座小岛,没有任何压力,惬意自在地做我想做的事,好好地欣赏这大自然的赠礼,享受我的人生!”可是,船夫却很平静地回答说:“我不需要再等二十五年啊!我当下就在享受自己的人生,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
生活中的我们是不是也常有这样的想法?就像这位富商一样,想着用尽一生的精力,汲汲营营的追求,为的只是让后半辈子活得幸福、自在;而穷极一生的辛苦,却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生活。这位富商纵使拥有再多的财富,也比不上贫穷简朴的船夫,心中没有任何包袱,当下就是在生活。富商的包袱无非是背负着过去、现在、未来种种的烦恼,因而无法自在。其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珍惜所拥有的,对于错过的能够放得下,就放下吧,这样才能身心自然轻安,自然法喜充满。正如古德所说:“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这就是自在,这就是美好的人生。
饥饿者视粮食贵于金钱,寒冷者视衣帛重于珠玉,只因他们真正体会到衣食的重要。成功的人珍惜自己的成功,失败的人珍惜自己的付出,因为他们知道成功的不易,知道为之付出的辛劳。而智者,居陋室而自娱,无得失而自乐,他们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现在的拥有才最值得珍惜,失去的和将来的只是水中月镜中花,虽美却虚幻。
【佛禅智语】
时间的转轮一刻也不停歇,每天时光都在悄悄地溜走,此刻的你是未来的时光中最年轻的。但是,你不必要为失去的时光留恋惆怅,也不必为即将到来的时光担忧迷惘。珍惜现在,你会发现,人生的道路上其实有很多精彩。相比于现在的忙碌与压力,许多人宁愿选择活在过去的世界里,沉湎于过去而不能自拔。人总有怀旧的时候,但如果总被过去所束缚,逃不出旧有的圈子,那只能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大好的青春都浪费在迷失里了。靠根本没烦恼觉悟之眼看起落人生孝顺尊长、行善积德不能等总以为来日方长,总以为机会常有,却不想,人生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亲情也是永远无法完全回报的,还有,生命本身隐藏着不堪一击的脆弱。一个“孝”字,上为老,下为子,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这就注定了父母只能陪子女一段路,一段不长不远的路。倘若总是忙于功名利禄,忙于权势尊位,而忽略了父母,遗忘了亲人,也就真的“子欲养而亲不待”了。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不分别过去,不执著未来,不戏论现在3:http://www.yipindushu.com/zhichangchuangye/20418.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人力资源规范管理制度09-12
2 经典句子:传递温暖的深情话语09-12
3 能力与管理09-12
4 白帽思考:事实、真理和哲学家09-18
5 【处世生存的12个应变法则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