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态原理含义
管理活动不仅是一个功能系统,而且是一种运动系统。任何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不仅要受到系统本身条件的限制和制约,还要受到其他相关系统的影响和制约,并随着时间、地点及人们的不同努力程度而发生变化。系统内部的联系就是一种运动,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也是一种运动。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就是这个道理。管理的动态原理,就是要根据系统内部、外部情况的变化,注意及时调节系统的运动过程,以保持充分的弹性。要求管理者要在管理活动中注意遵循管理活动发展的动态规律,根据管理活动的开放性和管理过程运动性的要求,明确管理对象的动态特征,不能一成不变地看待它们。
动态原理运用的基本要求
运用动态原理进行管理工作要树立两个基本观点:一是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都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要学会用全面和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二是管理活动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动态过程,要以发展和动态的观点来看待管理活动过程,随时发现新问题,研究新事物,探讨管理过程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以便对管理过程和趋势作出科学的预测和分析,以指导管理活动高效进行。运用动态原理分析和处理管理问题,在方法和措施选择上,就是要根据不同的地点、时间和条件,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
效益原理
效益原理是指一切管理工作都力图以最小的投入和消耗获取最大的效益。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要牢固树立效益观念,把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放在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克服一切忽视效益的管理思想和方式。要掌握与运用管理的效益原理,必须准确地把握效果、效率、效益这三个概念。效果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某种行为、力量、方式或因素而产生的结果。效果实际上就是一种功用或成果。在现代管理中,效果一般包括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两种。效率指单位时间内生产符合要求的产品的数量,也就是某一特定系统所消耗的能量与所收效果的比率。效益即效果和利益,是指一个系统的有效产出与全部投入之比。其表达式为:
效益=系统有效产出/系统全部投入(2-1)
人们习惯上把效益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指人们经济活动所取得的收益性成果。从量的关系讲,可以通过相对数和绝对数两种方式来表示。相对数指标表现为收益性成果与劳动耗费的比率。绝对数指标表现为通过流通后获得的经济成果(所得)与劳动耗费之差。经济效益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经济效益=劳动成果-劳动耗费(2-2)
经济效益=所得-所费(2-3)
利益与企业生存的意义
企业的管理存在一些基本的定律。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讲,无论应用什么现代管理理论,都必须首先遵循而不是违背这些基本定律,只有这样,企业才具备了生存和发展的安全性。其中一个基本定律是:没有利益,就没有生存的意义。三株公司失败后,总裁吴炳新发表了一份数百字的《吴炳新自白书》。第一句话就是:“没有利益,就没有生存的意义”。企业的根本利益是利润。可惜的是,三株公司总裁虽然认识到了利润的价值,却错误地选择了一种竭泽而渔的实现方式,“以一个极端冷酷的、狂热的功利主义者,对竞争对手采取无情打击和带有阴谋色彩的颠覆,在产品上夸大无度”。结果既导致了自身的困境,又冲击了中国保健品产业的健康发展,使企业失去了盈利的产业基础。王遂舟经营“亚细亚商场”采取的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所谓“战略家风范”的方式。企业经营顺利时,热衷于场面热闹、宣传轰动,却对能赚多少钱看得很淡,认为这是“战略家风范,不争蝇头小利”,结果是营业额一个亿一个亿地往上窜,而利润却从没有超过1000万元。这种“战略家风范”式的管理风格,在后来企业出现困境时成了最致命的缺陷。
社会效益是指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或所产生的有益的效果。现代管理工作在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上,应该是统筹兼顾,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既反对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的倾向,也反对只片面讲求社会效益而不讲经济效益。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于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效果、效率与效益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效益与效果的关系是,只有好的效果才能产生效益。对于效果好与不好的判定,更多地要从活动主体目的角度进行考虑。而效益的判定则不仅要从活动主体的角度考虑,而且也要从国家、集体、他人、长远的角度去考虑。效益与效率的关系是,只有在效率高,目标(方向)正确的条件下,才能产生效益。反之,如果目标(方向)错误,效率越高,效益就越差。
管理原则是指管理工作者在管理实践中根据管理原理必须遵循的行为要求、规范和准则。常用的管理原则有整分合原则、弹性原则、相对封闭原则、反馈原则、动力原则和能级原则。
整分合原则
1.什么是整分合原则
现代管理要求社会组织或群体的管理活动在整体规划下进行明确分工,在分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使全部管理工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统一计划指导下进行,这就是整分合原则。作为一个管理系统,由于系统的层次性,现代管理活动不仅形成整体上的整分合,管理活动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局部也同样体现出整分合。
整分合原则运用的基本要求
①对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整体把握。整分合原则中的整体观点是大前提,要提高管理绩效,就要对管理活动涉及的全部工作的整体进行充分、细致、全面的了解,把握管理工作全貌。如果不了解管理对象的整体及其运动规律,没有一个通盘的规划,分解与分工必然是盲目而混乱的。
②对管理工作进行科学分解。整分合原则中的科学的分工与分解是关键,没有科学的分工与分解的整体只能是混沌的整体,构成不了现代有序的系统。这就要求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将全部管理工作分解为一个个的基本要素,进行明确分工,使每项工作规范化,建立岗位责任制。
③实行有效组织综合。分工合理会提高管理效率,但分工极易在时间和空间、数量和质量等方面产生脱节现象。这就要求在分工之后,按照统一规划的要求,对各个局部性的工作进行科学的组织综合,使各方面同步协调,有计划、按比例、综合平衡地发展。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有分有合,分而后合,有效地实现整体的管理目标。
yipindushu.com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动态原理:http://www.yipindushu.com/zhichangchuangye/11989.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幽默经典,笑料十足09-12
2 经典句子,让你的心情愉悦无比!09-12
3 父母必须负起应负的责任09-12
4 经典句子:经典句子,让你笑成二哈09-12
5 蹲下来,以孩子的角度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