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拜关羽不是崇拜偶像
关羽生年不详,卒于220年,他去世距今已经近两千年。生前不过几十年,却永远活在后代子孙的心中,我想这对当代人也是一种启发。现在很多人只看眼前,觉得现在我赢了你就行了,其实这是目光太短浅了,人要争的是千秋万世,而不是活着的几十年。
活着的时候争来争去,争到最后大家都很生气,又有什么意义?想想一百年以后谁还存在?有些人做了很多事情,但很可能两三年以后,人家就都忘光了。人活着不是要出名,而是要让自己的贡献被大家认可。
当然有的人活着没什么价值,死了更没什么影响。也有很多人活着什么都有,认为自己是强者,是胜利者,是成功的人,死了以后一切成空,让后代子孙承受越来越多的骂名。只有极少数人,活着的时候能够成就一番非凡事业,死后也会流芳千古。我想我们最好生前身后同时兼顾,不但活着要有价值,死后更不能让子孙蒙羞。 关羽就属于那极少数人。我们崇拜关羽不是崇拜偶像,盲目地拜石头、木头才是崇拜偶像,我们是纪念关羽的忠义。拜关羽的人越多,越应该感到惭愧,这表示现在越来越缺乏忠义精神。如果全世界人都讲究忠义,那就可以不拜关羽了。 关羽的性格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忠义孝勇。他的正义感是现在人拜他的主要原因。很多人都欣赏有正义感的人,欣赏喜欢打抱不平的侠义之气。 对这样的人要有恭敬的心,恭敬也就是看重。你看重我,我也看重你,你看不起我,我也看不起你,这是中国人的特点。 早年的坎坷经历:更珍惜得到的机会 关羽从小就勤勉好学,我想所有能够流芳百世的人,勤勉好学都是一个基础。一个人没有道德,没有修养,没有学问,没有才能,没有一番为人处世的表现,是不可能流芳百世的。关羽最喜欢读的书是《春秋》,《春秋》里记载了很多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关羽少年时在家里学习,当时的风气是文武并重,文弱书生是后来才出现的。关羽的祖父、父亲都是读了很多书的人,关羽小时候就跟着他们学习,不只学文,也练武艺。有一次他居然把池塘边的石狮子一手举了起来,人们都觉得他将来一定能做出一番事业。文武双全,有志气,有抱负,所差的只是机会。 20岁的时候,他离开了家。离家之后很坎坷,他想通过正道去找出路,所以找地方官表明自己的态度。那时候的地方官叫郡守,结果郡守根本不理他。太多有抱负的人,第一关都碰到根本不重视他的人。 碰钉子以后他没有回家,因为已经跟父母夸下海口,要出来闯一番事业的,所以他等待着机会。地方上有个恶霸叫吕熊,是当地的富翁,关羽把他杀了。地方官要抓凶手,关羽于是又逃走。逃亡中为了生活曾卖绿豆。也因为卖绿豆,才跟张飞交上朋友,而后才引起刘备注意,才有了后来的结拜。 当你没看到结果的时候,可能经常会抱怨;可是当你看到结果以后,就会知道所有的过程其实都是在帮你。如果郡守一开始就让他去当差,他可能一辈子就在郡守那里当差了。所以对年轻人来说,太顺利也不见得是好事。 关羽被官府围捕的时候,如果被官府抓去了,后半辈子可能也就没有什么表现了。奉劝各位脑筋不要太死,不要朝一个方向去想,考虑事情要从多方面,从不同的角度,才会比较周全。 异姓兄弟有时候比亲兄弟还可靠,但是这也给后世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比如帮派。相信帮派最初的宗旨也是好的,但是因为成员太复杂,很难管理,有些演变成了做坏事的团体。这告诉我们,凡事要适可而止,不要太过分。 关羽和张飞始终与刘备站在一起,遇到任何危难都不辞劳苦,不怕危险,这就是忠义。如果没有刘备,关羽的武艺也很可能被埋没。所以我常说,薪水是我们赚的,但是老板给了我们机会,而机会是非常宝贵的,所以要感谢老板。即便你有天大的本事,得不到机会有什么用?老板把舞台建起来,干部要珍惜机会好好表现。从关羽身上可以学到这一点,他感谢刘备给他表现的机会,给他贡献社会的机会。因为他曾经碰过壁,所以格外珍惜这次机会。 白门楼救张辽: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关羽投降曹操那一段很有意思。为什么战乱的时候张飞逃得掉、刘备逃得掉,而武艺最高强的关羽反而逃不掉?因为他要保护两位嫂嫂。逃不掉也是好事,如果他逃掉了,那么后面精彩的故事就没有了。 要把一切都看成好的,不要看成坏的。这样就知道应该怎么善用时机,怎么面对当前的环境,创造未来。如果你一直抱怨自己命不好,遇到的都是不顺利的事情,那么就不会遇到好事情了。孔子让我们“不怨天,不尤人”,因为怨天尤人会把所有事情都变成坏事。 以关羽的个性,就算是当时战死沙场他也不怕,那么为什么没有战死沙场?因为他曾经救过一个人——张辽。 张辽最初是跟吕布一伙的。吕布被曹操抓了以后,苦苦求饶,反而是张辽鄙夷地说:“你一点志气都没有,死就死了,求饶干什么!”关羽最佩服这样的人,于是刘备跟关羽联名保证张辽是好人,曹操就没杀张辽,并把张辽收为己用。 为此,张辽很感谢关羽,认为关羽有难,他应该帮忙。现实中,不一定是你救了谁,谁就一定要救你。但很可能是你救了他,他救了另一个人,而另外一个人又会救你。 张辽看到关羽被围困,就自告奋勇去当说客。张辽投靠曹操以后,跟关羽的阵营是对立的,来找关羽之前,要向曹操报告,曹操也非常赞成由张辽说服关羽投降。 曹操这么做是出于好心吗?也不是。曹操最希望关羽投奔他,因为拥有一员武艺这么高超的大将,对他来讲是非常有好处的。 “降汉不降曹”:两难之中的最优选择 关羽被困在土山,已经抱着必死的决心了。张辽去劝他,说他现在还不能死,关羽就问为什么不能死,张辽说:“如果你现在死了,就做错了三件事情:第一,你们三兄弟结拜时说过要同年同月同日死,现在你死了,刘备也得死,张飞也得死,你这不是连累了他们两个吗?第二,你死了,你的两位嫂嫂怎么办?保护不了她们,你也对不起你大哥。第三,你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就这样死了,对不起跟你的人,也对不起自己。” 如果你是关羽,在听了这些话以后还会不会坚持战死?如果还是坚持要战死,那就是沽名钓誉了,就是自私,就是只顾自己的名节而不顾道义了。 一个人要替大众做事,不可以太自私,不可以只顾自己的名誉。如果关羽当时一定要寻死,后代人也不会那么敬仰他。但是他如果直接投降曹操,那就更糟糕了,我们会更看不起他,那样他就是见利忘义、忘恩负义了。这两种选择都是不正确的,关羽在两难之中作出了最好的选择,他说:“降汉不降曹。”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关羽:兼顾原则的忠义之道:http://www.yipindushu.com/zhichangchuangye/11788.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经典之语,诠释生活真谛09-13
2 有一种影响力经久不衰09-12
3 悲观消极的爱丽丝09-12
4 无病呻吟的心理病症——焦虑症09-12
5 企业绩效管理中的难点分析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