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统一集团做顾问的时候,他们说一定要先过滤无德有才的人。这是对的。有人问:“先把有才能的人、有业绩的人引进来,然后再教他品德,也就是他对公司的忠诚度,他对领导的配合态度以后慢慢教,可不可以?”不可以。
在中国人眼中,无德有才的人只能排到最后,甚至还不如无德无才的人。为什么?只要有经验的老板都很清楚,这辈子他被谁害得最惨?就是当初带给他一大堆客户,结果又把一大堆客户带走的那个无德有才的人。
跟一位总经理聊天时,他对我说:“每次开业务会的时候,其他人都到了,可有那么一两个人总是不到。”
我说:“是不是业绩较好的那一两个?” 他说:“老师,你怎么知道?” 我当然知道,说:“业绩不好的人敢迟到?迟到的话早就被你辞掉了。就是业绩很好,他们才敢迟到。后来你怎么做的?” 他说:“很简单,我马上叫秘书去叫他们过来。” 我问:“他们来了吗?” 他说:“还是没来,居然还让秘书给我带一句话,说业务是做出来的,不是开会开出来的,开那么多会没用,无能的人才会一直开会,有能力的人早就把业绩做起来了。我气得差点吐血,但是就像你说的,我又不敢辞掉他们,辞掉他们我向谁要业绩去?” 我见到过很多英年早逝的老板,其实大部分是被部属气死的。管理能干的人要有强大的心脏。如果你的心脏不够强大,那下场就可以预知了。 我们都希望用德才兼备的人。道德,这个“德”就是一个人的态度——心目中有老板。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他日后配合的程度。所以我们在挑人的时候,首先要确定这个人是不是忠诚,会不会配合,不要等到他翅膀硬了再教他伦理道德,教他心目中要有我们,那是起不了效果的。 中国企业文化很重视伦理道德,也就是重视上下级之间的基本礼数。举个例子。儿子从国外读书回来,直呼爸爸“老杨”,爸爸很生气:“不懂规矩,老杨是你叫的吗?”儿子说:“西方人都这样,直接叫爸爸全名也没关系。”所以我们要了解中国人的特殊性。再举个例子。儿子跟爸爸吵架后,说“爸,I love you,我错了”,并给爸爸一个拥抱。西方人可以立刻接受,中国人绝对不行,儿子才准备跟爸爸抱在一起,爸爸就挥手往他的脸打下去:“爱我就不要气我。”我们也许会觉得中国人没肚量,其实不是,因为有一就有二,从今以后儿子可能是一颗不定时炸弹,中国人在意的是态度问题。 我们能够用德才兼备的人自然最好不过,但是也要明白,德才兼备的人其实分为三种。 一种是有德平才的人,相当于基层守分员工。他们的能力不是很强,但没关系,只要有品德就好。如果每个人都是建筑师,那谁盖房子?所以老板要懂得珍惜基层员工。基层员工坚守本分、任劳任怨、踏踏实实,企业才会做好做大。 一种是有德中才的人,相当于中层储备干部。这样的人,一百个人中只有二十个左右。我们可以通过培训,让有德平才的人成为有德中才的人。有德中才的人很正直,懂得外圆内方。 一种是有德将才的人,相当于高层接班人才。这种人,就是打死不走的人。 从可以看出,对于有德平才的人来说,道德修养与战术技能是最基本的要求。有德平才的人要想上升为有德中才的人,就必须能够教导别人,有战略思维。心目中有别人,也是选择干部的基本标准。心目中有公司的人,我们才能栽培他。很多干部业绩好就觉得是自己了不起,事实上,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业绩好是因为公司的机构价值,公司有价值才好做事,并不是因为他们的个人能力有多强。而有德将才的人,既要能忍辱负重,也要能扮黑脸。 德才兼备的三种人才层级 那么,我们该如何洞察部属的潜能?又该如何对部属进行培训? 《中庸》中有一句话:“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天命之谓性”,天命赋予我们的自然禀赋就是“性”,即天分。“率性之谓道”,遵循着我们的天性而发出的便是人生大道,也可以说是自然大道。做事有“道”,才能成就志业。“修道之谓教”,按照“道”的原则来修养叫作“教”,也就是教育。 可见,教育排在第三顺位,第一顺位是了解部属的天性,即部属这辈子适合做什么。每个人都有他的天分。人才是有专长的,不是万能的,所以我们在栽培部属时,首先要考虑他有没有相应的专长,是否具有潜能。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根据以下三点来判断。 洞察部属的潜在能力 第一,不教而会。 对某事物不教而会的人都是极具天赋的人。别人要学很久才会,他一下子就会了。所以,我们在培养部属的时候,要懂得发挥他的天性,而不是光靠教育。他这辈子想走什么路,他有没有这个天性?他有天性,不用教,他也会很有心得。天才等于99%的努力+1%的天分,不是努力就能成天才的,还在于是否有那1%的天分。 第二,久学不厌。 别人早就累了,他不会累。迈克尔•菲尔普斯,这位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书写传奇的人物,小时候因多动症影响到了学习,这让妈妈很操心。没想到,菲尔普斯在游泳池中展露了自己的才华。美国著名游泳教练鲍曼第一眼看见他游泳时就称赞其有着“无人能及的水感”。一般来说,有天分的人久学不厌。人家游一两个来回就会觉得很累,菲尔普斯游两三个小时都不会累。他憎恨失败,因而他每天要在游泳池中游上12公里,训练很刻苦。 第三,能有创见。 一个人会不会累,标准不在于他花了多少时间,而在于他做了多少事。一个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会觉得累吗?不但不会觉得累,反而会越做越有精神,会觉得好得意,好有成就感。更重要的是,他对事物常会产生与众不同的想法。 所以,教育不是重点,重点是先了解部属的天性,遵循着他的天性去做,让他发挥最大的潜能。这样,他才能成为合格的干部。 孟子说:“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我们也要了解,部属是不会做,还是不愿意做。大家都很熟悉这句话,“我不是不会做,而是不愿意做而已”。可见,意愿比较重要。从可以看出,当部属有能力没有意愿的时候,他不肯做、不敢做,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就算他有经验也没用。有意愿又有能力的人,才可能发挥他的潜能。还有一种人,有意愿但没能力,这种人是我们培训的重点,培训好了,也是能发挥最大潜能的。所以要想让部属发挥潜能,首先得让他有意愿才行。 分析部属是否有潜能 我们又该怎样确定部属是否有意愿,其意愿能否持续并发挥部属个人价值?见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企业永续经营之道:http://www.yipindushu.com/zhichangchuangye/11780.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搞笑经典,笑得直不起腰09-18
2 【感恩带给你意想不到的快乐2】09-12
3 领导的含义及实质09-12
4 立法者与管理者09-12
5 优化系统,放飞思想